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946871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97.46KB
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练习.docx
《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练习
2019年高考物理双基突破专题14超重与失重动力学连接体问题精讲练习
一、超重、失重
1.超重
(1)定义: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
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
(1)定义: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
(2)产生条件:
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
(1)定义: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4.视重: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重。
视重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所受物体的拉力或台秤所受物体的压力。
【题1】(多选)神舟飞船返回时,3吨重的返回舱下降到距地面10km时,下降速度为200m/s。
再减速就靠降落伞了,先是拉出减速伞,16s后返回舱的速度减至80m/s,此时减速伞与返回舱分离.然后拉出主伞,主伞张开后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减至10m/s,此时飞船距地面高度为1m,接着舱内4台缓冲发动机同时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的反冲力,使飞船的落地速度减为零.将上述各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m/s2。
根据以上材料可得
A.减速伞工作期间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
B.主伞工作期间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
C.减速伞工作期间返回舱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7.5m/s2
D.每台缓冲发动机的反冲推力约为返回舱重力的15倍
【答案】BC
【题2】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游泳高手可以静躺在水面上,那时的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跳水运动员在入水前处于失重状态,入水后短时间内处于超重状态
C.飞船利用火箭发射后,上升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返回地面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D.给物块一个初速度沿斜面上滑,上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超重状态,到最高点后下滑,下滑的过程中物块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B
【题3】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有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答案】D
【解析】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
【题4】高跷运动是一项新型运动,图甲为弹簧高跷.当人抓住扶手用力蹬踏板压缩弹簧后,人就向上弹起,进而带动高跷跳跃,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向上弹起过程中,人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B.人向上弹起过程中,踏板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踏板的作用力
C.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的重力
D.弹簧压缩到最低点时,高跷对地的压力等于人和高跷的总重力
【答案】C
5.对超重、失重的理解
(1)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是物体的实重与视重相比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变大或变小了,即视重比实重大了,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视重比实重小了,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不论是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变化。
(2)物体处于超重状态还是失重状态取决于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关系。
下表列出了加速度方向与物体所处状态的关系。
加速度
超重、失重
视重F
a=0
不超重、不失重
F=mg
a方向竖直向上
超重
F=m(g+a)
a方向竖直向下
失重
F=m(g-a)
a=g,竖直向下
完全失重
F=0
(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即ay≠0,物体就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
当ay方向竖直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当ay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
(5)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
尽管整体没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但只要物体的一部分具有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整体也会出现超重或失重状态。
(6)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作用、液体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6.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的三个技巧
(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从速度变化角度判断
①物体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超重;②物体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失重。
【题5】在升降电梯内的地板上放一体重计,电梯静止时,晓敏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体重计示数为50kg,电梯运动过程中,某一段时间内晓敏同学发现体重计示数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晓敏同学所受的重力变小了
B.晓敏对体重计的压力小于体重计对晓敏的支持力
C.电梯一定在竖直向下运动
D.电梯的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一定竖直向下
【答案】D
【题6】(多选)如图甲所示,在电梯箱内轻绳AO、BO、CO连接吊着质量为m的物体,轻绳AO、BO、CO对轻质结点O的拉力分别为F1、F2、F3。
现电梯箱竖直向下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则
【答案】AD
【题7】斜面上的超重与失重的判断:
为了让乘客乘车更为舒适,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乘客的座椅能随着坡度的变化而自动调整,使座椅始终保持水平,如图所示,当此车减速上坡时,则乘客(仅考虑乘客与水平面之间的作用)
A.处于超重状态B.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C.受到向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D.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答案】C
【解析】当车减速上坡时,加速度方向沿斜坡向下,人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相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人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合力的大小不变.人受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
将加速度沿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解,则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则:
mg-FN=may.FN<mg,乘客处于失重状态,故A、B、D错误,C正确。
二、动力学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问题
(1)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连接体。
连接体的加速度通常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的情况,如一个静止、一个运动.连接体问题的类型有:
物物连接体、轻杆连接体、弹簧连接体、轻绳连接体。
(2)处理连接体问题的方法:
整体法与隔离法。
要么先整体后隔离,要么先隔离后整体。
不管用什么方法解题,所使用的规律都是牛顿运动定律。
2.整体法、隔离法
(1)隔离法:
当问题涉及几个物体时,常常将这几个物体“隔离”开来,对它们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其运动状态,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平衡条件列式求解。
特别是问题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隔离法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
(2)整体法:
将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去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3.选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策略
连接体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各物体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内力相互联系。
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
(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
(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需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题8】质量为M、长为
L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B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的小铁环。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所示,求绳中拉力的大小;
(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
【答案】
(1)
mg
(2)①
g②F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
(2)①小铁环受力如图乙所示,设此时绳中拉力大小为FT′,两段绳夹角为θ′,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T′sinθ′=ma③
FT′+FT′cosθ′-mg=0④
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θ′=60°,
代入③④式解得a=
g⑤
②设外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杆和环整体受力如图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cosα=(M+m)a⑥
Fsinθ-(M+m)g=0⑦
联立⑤⑥⑦式解得F=
(M+m)g,α=60°
即F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60°角斜向右上方。
(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
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则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
即“先整体法求加速度,后隔离法求内力”。
①求外力时,先用隔离法求加速度,再用整体法求整体受到的外力。
②对较复杂的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才能求解。
③对于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不同的连接体,应采用隔离法进行分析。
【题9】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两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轻质弹簧测力计连接.两个大小分别为F1=30N、F2=20N的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m1、m2上,则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0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0N
C.在突然撤去F2的瞬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D.在突然撤去F1的瞬间,m1的加速度不变
【答案】C
4.涉及隔离法与整体法的具体问题类型
(1)涉及滑轮的问题:
若要求绳的拉力,一般都必须采用隔离法。
例如,如图所示,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的两物体虽然加速度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故采用隔离法。
(2)水平面上的连接体问题:
①这类问题一般多是连接体(系统)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解题时,一般采用先整体、后隔离的方法。
②建立坐标系时也要考虑矢量正交分解越少越好原则,或者正交分解力,或者正交分解加速度。
(3)斜面体与上面物体组成的连接体的问题
当物体具有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而斜面体相对于地面静止时,解题时一般采用隔离法分析。
5.解题思路
物体系的动力学问题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各物体既相互独立,又通过内力相互联系。
处理各物体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思路是:
(1)分析所研究的问题适合应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
①处理连接体问题时,整体法与隔离法往往交叉使用,一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突破 专题 14 超重 失重 动力学 连接 问题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