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新.docx
- 文档编号:2946823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435.33KB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新.docx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新.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新
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
前 言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甘肃省委、省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
由于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地域特征,决定了需要确立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传统农业区,如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需要从理论指导和实践创新中不断探索。
2010年11月,中共武威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市情认识,从武威生态条件严酷、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处于全省发展后进阶段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武威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通过新建高等级公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脊椎和主动脉,打破城乡和行政区界限,在优势地区聚集要素,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
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聚集、促进公共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发展、富裕群众生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为了科学指导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建设,在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规划范围为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东南至古浪县大靖镇的带状区域。
包括中心城区,29个乡镇(丰乐镇、金山乡、永丰镇、怀安乡、五和乡、永昌镇、金沙乡、和平镇、柏树乡、金羊镇、中坝镇、发放镇、高坝镇、清水乡、清源镇、武南镇、河东乡、东河乡、谢河镇、黄羊镇、吴家井乡、泗水镇、黄花滩乡、土门镇、永丰滩乡、大靖镇、西靖乡、民权乡、裴家营镇),黄羊河农场及马路滩林场。
共涉及364个行政村,总人口88.91万人。
总面积2484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5%。
规划期为2010年—2030年。
近期为2010年—2015年,中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
第一章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武威市地处甘肃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图1),核心区范围基本涵盖了武威市中部绿洲区的核心地带,是武威长期以来人口社会经济活动集中区。
核心区集中了全市现状约49%的人口、59%的GDP和64%的工业增加值。
第一节 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区位条件优越。
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邻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兰(州)新(疆)铁路、干(塘)武(威)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G30线)贯穿全境,为兰新线与包(头)兰(州)线、包(头)中(卫)线的交汇点。
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
2、土地条件良好。
全市国土面积占全省的7.15%,其中耕地面积统计为382万亩。
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2010年变更后面积达676.5万亩。
按《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还需压减农田灌溉面积164.5万亩,可变性为生态和建设用地。
土地资源未利用面积大,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7.2%,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
3、光热风资源充沛。
武威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境内干旱少雨,光热风能资源丰富。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数2608-3135小时,日照百分率58-68%,年总辐射量127-139千卡/平方公里。
全市风能资源丰富,主导风向全年较稳定,有效风能利用时数均≥5000小时,每日可利用风能时数达13.9小时以上,风速变化均衡,跃变较小,具备风光能开发条件。
4、农业基础条件较好。
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是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
全市累计建成设施农业21.51万亩,优质瓜菜、玉米制种、旱作马铃薯、酿造葡萄、林果等特色优势作物达240万亩,规模养殖户达12.57万户,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个百分点。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资源丰富。
5、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馆藏文物4.8万多件。
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4A级景区2处,有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民勤红崖山水库。
境内绿洲风光、雪域高原、沙漠戈壁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6、人力资源充足。
现有甘肃省畜牧工程学院、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武威职业学院、甘肃省理工中专、凉州区职业中专等大中专院校15所,在校学生3.2万人。
全市人才总量13.4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4万人,技能人才5.4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6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600多人,社会工作人才6800多人。
城乡劳动力资源富足,有40多万富余劳动力。
专栏1 核心区发展基本特征
1、河西走廊的典型生态脆弱地域单元。
核心区西南依祁连山,北部和东北为沙漠,水资源匮乏,生态基础脆弱,环境条件复杂。
西南部山区内分布有季节性冰川、森林、草地等多种生态系统,承载着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功能,是维护核心区生态安全的屏障。
西南侧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北部为巴丹吉林沙漠,东北侧紧接腾格里沙漠边缘,沙漠沙丘以流动沙丘为主,风沙南移对区域内存在潜在危险。
核心区内主要干流包括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多数河流呈现季节性干涸,在上游祁连山出口建设有中小型水库。
2、产业聚集度高,发展潜力巨大。
核心区规划范围基本涵盖了凉州区和古浪县经济发展的优势集聚区域。
包括8个工业园区:
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武威工业园区、荣华工业园、黄羊工业园区、黄羊河集团工业园区、土门工业集中区、大靖工业园;3个产业基地:
荣华生物化工基地、威龙葡萄酒生产加工基地、德隆1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2个现代物流中心:
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10万亩设施农业、15万亩经济林果。
是推动武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力最为强劲的经济区域。
3、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剩余劳力转移有限。
核心区耕地量大面广,分布密集,对城镇建设区域形成合围之势。
村落密集,但规模较大的乡镇布局分散,平均距离达5-8公里。
城镇化率为42.1%,虽高于全市27.6%的平均水平,但总体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对劳动力转移的带动力有限。
4、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缺乏有序组织。
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263元,低于全国5919元的平均水平。
且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组团差异,凉州城周边发展条件相对较好,西北部地区在新能源产业带动下有所提升,东南部地区整体缺乏产业带动,相对落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水平不高,且主要集中于城镇地区,对乡村地区辐射非常有限。
乡村地区公共设施布局分散,缺乏有序组织。
5、单向线性交通条件下的发展困境。
基于地理环境特征,核心区现状主要是依托兰新铁路和G30线实现单向线性交通联系。
区域内路网密度小,道路等次低,断头路多,路况差,交通优势条件对区域带动力弱。
第二节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武威为传统农业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低、城乡二元矛盾突出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
突出表现在:
1、经济基础薄弱。
2010年,全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全省加快发展的大格局中,武威整体发展不足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
GDP总量仅占全省的5.6%,列全省第7位;财政收入总量仅占全省1.7%,在14个市州列第12位(之后是两个民族自治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5.5%,列全省第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列第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列第6位。
武威总体发展处于全省后位,多项经济指标与兰州、金昌、嘉峪关(以下简称“三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市相比差距更大。
(表1)
表1 2010年武威与全省及三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指 标
甘肃省
武威市
兰州市
金昌市
嘉峪关市
常住人口(万人)
2557.53
181.51
361.62
46.41
23.19
GDP(亿元)
4119.46
228.77
1100.39
210.51
183.91
人均GDP(元)
16107.2
12603.7
30429.5
45358.8
79305.7
财政收入(亿元)
745.25
12.96
304.13
23.49
26.4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369.4
75.36
545.11
37
2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188.55
11551
14061.84
17679
1674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3424.7
4551
4587
5953
7865
2、城市带动乡村能力不强。
农业农村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2.44%;凉州城区(含武南镇)人口26.07万人,占市域人口比例不足15%;城镇化率为27.5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6个百分点。
凉州城建成区面积30.55平方公里,仅占市域总面积的0.09%。
城市供排水、供热、燃气、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低,城市功能弱、承载力差,无力接纳较多人口和向近郊、农村延伸。
城市产业发展能力不强,生产性服务业严重滞后于一、二产的发展需求,消费性服务业品质低、规模小。
武威城市和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民的吸纳能力差,转移农民就近就业的空间狭窄,与兰州、金昌、嘉峪关等城市相比,接纳外来人口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很弱。
(表2)
表2 2010年武威与三市城镇化发展比较
名称
指标
武威市
兰州市
金昌市
嘉峪关市
城镇化率(%)
27.56
65.02
59.32
90.32
建成区占市域面
积比例(%)
0.09
1.20
0.35
2.96
3、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低。
在市域内无大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少,且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等低税赋和低附加值的行业为主。
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比重低的特征明显,缺乏行业竞争力,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弱。
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6.4∶40.0∶33.6,工业增加值60.47亿元,仅占GDP的26.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47个百分点。
工业税收仅4.4亿元,占全部税收的34%。
由于工业经济发展落后,反哺农业的条件不具备,造成了农业附加效益低,服务业发展后劲乏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城镇就业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统筹 城乡 发展 试验区 武威 融合 核心区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