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理等级考答题模板doc.docx
- 文档编号:29463669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69.08KB
上海地理等级考答题模板doc.docx
《上海地理等级考答题模板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地理等级考答题模板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地理等级考答题模板doc
自然地理环境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低中高纬度、热量五带、重要的经纬线经过(赤道、回归线、极圈)
(2)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洋东西岸、临海、离海较近、深居大陆
(3)邻国位置:
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行政区相邻、与XX隔海相望、位于某地(大洲)什么
方位
(4)交通位置:
所处重要的交通要道、枢纽、控制重要海峡等
2、气候:
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3)行星风系
(4)地形(迎风坡;离岸风)(特殊情况下常用到的原因)
(5)洋流(特殊情况下常用到的原因)气候产生的原因:
(1)地理位置
(2)大气环流(行星风系、季风)(3)气候类型(4)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比较:
(1)总量(大/小)
(2)空间分布(是否均衡)(3)季节分布(是否均匀、多与少的季节)
(4)年际变化
运用雨带推移的知识,分析旱涝灾害的原因
1.雨带推移的正常规律
2.夏季风强和夏季风弱造成的旱涝灾害
华北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自然:
1.离沙源地近2.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而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
人为:
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非洲的气候分布特征:
(1)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
(2)成明显的带状分布
原因:
(1)赤道横贯非洲大陆中部
(2)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分布
雾的成因
1,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水汽)
2,盆地地形,风小
3,昼夜温差大
4,重工业发达,凝结核多
3、地形地势:
(1)地形:
山地、平原、盆地、丘陵、高原
(2)地势:
高低起伏状况(X高X低,由XX向XX地势变高/变低)
4、河流:
水文、水系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和气候关系密切):
内(外)流河、河流补给类型、径流量大小、汛期及水位变化(洪水期、枯水期)、含沙量、
结冰期(凌汛)、流速、水能
(2)河流水系特征(和地形关系密切):
流向、长度、流域面积、水系形状、支流数量、支流分布、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支流分布)、河道的宽窄、曲直、深浅。
河流流量多少:
补给(主要是降水)、支流多少
5、植被
6、土壤:
(黑土、黄土、红壤(茶叶)、紫土(四川盆底,水稻)、冻土)
7、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
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1.纬度:
纬度低一一太阳高度角大
2.气候:
多晴朗干燥一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3.地形:
海拔高,空气稀薄一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水能比重大的原因:
(1)地形地势山地、丘陵面积大,地势落差较大,利于开发水能
(2)气候一一如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多雨,地表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全年稳定。
人文地理环境
1、人口
2、城市
3、农业
4、工业
5、第三产业(商业、国际贸易、交通)
6、地域文化(饮食、服饰、建筑、民族与宗教、文艺、风俗)
自然条件
1.位置2.气候3.地形4,土壤5.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
I、市场2、交通3、科技4、劳动力5、集聚(配套)XX
6、经济基础7、地价8、腹地范围、经济发达程度9、人口10、政策
II.历史原因(开发早)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区位条件)一一(3+3)
自然:
(1)气候②地形③水资源
社会:
④交通、⑤社会经济发达程度⑥历史原因
城市(群)区位条件(1+5+6)
1.地理位置
2.自然条件
(1)气候
(2)地形(3)水资源(河湖)(4)矿产、能源(5)土壤
3.社会
(1)人口稠密
(2)经济发达(3)交通便利(4)历史(开发早,基础好)
(5)政策(6)农业基础
农业的区位条件(4+3+3)
自然条件一一
(1)气候(热量、水分)
(2)地形(3)土壤(4)水源(河湖)
社会经济条件一一
(1)农业科学技术
(2)市场(3)交通运输
外加条件一一
(1)劳动力数量
(2)历史原因(3)国家政策
工业的区位条件(8+2)
主要条件一一
(1)能源和矿产资源
(2)环境条件(要求、影响(3)交通运输
(4)市场(5)劳动力(6)科学技术(7)集聚(8)土地价格
外加条件——
(1)农业基础
(2)国家政策
港口的区位条件(3)
(1)港口的地理位置(临海,位于河流的下游,便于河海联运等)
(2)、港口的自然条件(港阔水深、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流量大等)
(3)港口腹地大小、经济发达程度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科技、环境、交通、人才
加强城镇化合作的措施
1.加强城市群内的交通网络建设,加强各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2.加强核心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
3.区域内城市积极发挥各自的特色产业,进行优势互补
4.加强区域内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以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5.引进人才,进一步实现城市群内的产业机构升级,提升本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
6.(若城市化水平较低)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人口,大力提升该城市群的城市
化水平,扩大现有的小城市人口规模。
城市群特点:
数量特点+分布特点+发展水平(高/低)
跨流域资源调配(供求矛盾)
西气东输:
实施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对输入地(东部)影响:
1.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能源结构(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增加就业
5.改善大气质量,提高城市环境
6.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备建设
7.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对输出地(西部)影响:
1.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2.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增加就业机会
4.加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5.促进西部大开发
6.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减少沿线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意义答题模式
%1输出地: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1输入地:
有利于调配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缓解XX地区XX资源的不足;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1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有利于改善XX地的环境质量;
%1若有不利影响,可加上不利影响(如:
影响生物多样性、气候变率大、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荒漠化等)。
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原理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使产业结构与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
1.地理位置(如承东启西,离产业转出地近等)
2.劳动力(丰富,价格低)
3.土地(丰富,价格低)
4.(矿产、能源等)资源丰富,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交通便利(水、陆)
6.离转出地近,便于利用先进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优势发展经济
7.国家政策
8.较好的产业基础
9.市场
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1.劳动力价格
2.土地价格
3.市场
4.交通
5.科技
6.自身的优势(资源等)
(二)经济带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效益)
产业转入地:
有利(经济效益)
1.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3.产业劳动力转移促进城市化发展,加速经济增长
4.充分利用产业转出地的科技、资金、人才、管理等优势,促进区域发展
5.促进就业(社会效益)
不利(环境)
6.可能导致环境恶化;
7.加速资源消耗。
产业转出地
有利
1.拓宽经济发展空间,发挥区域的辐射引领作用
2.利用产业转入地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实现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3.改善环境质量(环境)
不利
4.劳动密集型产业失业人口剧增;
5.高新技术产业则出现人才短缺。
总结
1.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产业转入地、转出地)
3.加快城市化发展
4.发挥区域的辐射引领作用
三大产业比重变化
1.各个产业的变化2.主导产业的变化
某产业的变化(比重+内容)
如第一产业的变化:
1.比重下降2.城郊农业兴起(工业可表述由XX工业转向XX工业)
交通线路开通的意义(加强与X地经贸往来的意义)
1.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2.加强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增长,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市场共享
4.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东西部平衡发展(涉及中国西部地区的)
5.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发展
流域开发
【相关知识储备】河流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分析思路:
1,供水:
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从河流流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水质方面分析
2,第一产业
(1)灌溉:
河流流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水质
(2)水产养殖:
水域面积、水质
3,第二产业
(3)发电:
从流量、地势落差分析
4,第三产业
(4)航运:
河床坡度、流量大小、通航时间、流域内的经济发展状况一般情况下,河床坡缓、河流
流量大、水流平稳、通航时间长、流域内经济发达利于航运。
(5)旅游:
与河流、周边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搭配状况有很大关系
5,环境效益:
(6)防洪(水库、湖泊)
【开发前的准备】
摸清家底一一分析流域气候、地形、水文水系、资源(特别是矿产、能源)【流域开发要点】(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一)环境效益:
1、水资源开发
因地制宜,发挥经济效益(根据家底,有什么优势发展什么)
如一一供水、灌溉、水产养殖、发电、航运、旅游等(一、二、三产业)
2、调整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酌情使用)
如一一积极开发土地资源,调整农林牧渔结构;发展节水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业等
(二)环境效益
3、防洪
上游:
修水库(调洪调蓄)、水电站,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中游:
设置滞洪区、建设分洪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下游:
整治河道、开挖入海新河、修筑和加固堤坝,疏浚河道、清理河道淤泥
4、治理水污染一一沿河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
5、土地生态环境恶化一一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等
(三)管理(立法)
6、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四)其他(酌情使用)
7、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8、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地下水
9、植树造林
开发某流域,建设某项工程,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从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考虑)
同意(良好的1.经济效益2.环境效益3.社会效益)
1.XX资源丰富
2.XX资源的优势(清洁、可再生等)
3.资源优势一一经济优势(经济效益)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效益)
5.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益)
6.增加就业(社会效益)
反对(考虑点:
1.投入多,回报少,经济效益差2.环境效益差3.社会效益差)
7.建设成本高
8.(人口少,经济不发达)需求小
9.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落后
10.交通不便
11.生态环境恶化(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土壤盐渍化)
12.当地已有XX资源,可因地制宜协调开发利用
地理环境整体性
原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为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
其他要素的系列变化,进而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发生变化。
(对土壤)
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影响生物多样性
具体如:
1、河流来水量减少,渔业资源减少2、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生长栖息
海水倒灌,土地盐渍化加剧,沿岸土壤肥力下降(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灾害加剧
纬度地带性规律
太阳辐射在不同纬度之间的分配不均,使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呈现不同的XX(如自然景观、自然带、气候等)
1.
2.
3.
雪线高度
与气温同变化
与降水反变化(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形
(1)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2)坡陡雪线高,坡缓雪线低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特点:
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破坏性
地质灾害多发原因
1、自然原因
(1)地质: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地质构造破碎
(2)地形:
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
(3)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滥垦滥伐,毁林开荒,修建道路、开矿加剧灾害
地质灾害解决措施
(1)减少地表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2)在易发地区减少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3)加强灾害的预测,监测和灾后救援,加强灾害区居民防灾意识
洪涝灾害的成因
出~I1.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
—~I2.夏季风不稳定强弱变化
铜福一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一7—15.流域面积广、水网密集、河道弯曲,水系特征排水不畅
减灾防灾对策
1.发展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2.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
3.加强生态建设
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教育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条件
1.纬度低
2.晴天多,几乎无雾天
3.海拔高
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
生态环境问题
1,土地荒漠化
2,水土流失
3,土壤侵蚀
4,森林锐减
5,草场退化
6,生物多样性减少
海洋污染
1、自然原因
我国荒漠化的措施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一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黄土局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生物措施:
*I根本I(恢复植被)
-建设防护林、经济林、果园、人工草地
农业措施:
(畜水保土)
在坡面修建梯田、草田轮作
产业优化发展
发展多种经营,优化农业结构
.森林破坏后的危害
湿地的作用
1.
调节气候
2.调节河流径流,防洪、蓄洪、防旱
3.保护生物多样性
4.净化环境(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5.
减少温室效应
,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O
I三江平原保护措施
水画河流萎缩、干涸;大力发展水田,增加人工湿地面积地下水位下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湿地的分迭、滞洪能力下降,水灾频发;湿地水质污染严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大气圈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旱情加剧植树造林,增加林地覆盖率
石圄垦后土壤退化,风蚀严重,出现次生盐渍石也圄化和僵化,土壤贫瘠。
调整作物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产,控制开荒
生物圈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他乡,生物种群下降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
我国水资源短缺与解决措施:
♦我国人均水资源少;
%1表现:
♦北方城市严重缺水(“资源型”缺水)黄淮海平原最缺水,
♦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1愿嵬高田♦时空分布不均,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
曰小、原四: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近年来降水有所减少;
lb♦用水量增多(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
人为原因:
♦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污染严重;
♦管理不善等。
令健浊冷孕♦修建水库,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合理开采地下水
♦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先进的滴灌等技术
♦发展节水型工业
♦科学使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防治水污染
♦保护水畜源,节约用水
能源
能源结构特征:
%1电能源以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煤、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比重较小;
%1供电能源种类丰富,体现了能源供应多样化的特点
能源变化特征:
2010-2011年,非可再生能源(煤、天然气)发电比重逐渐减少,可再生能源(水能、地热能、风能)比重逐渐增加。
风能比重小的原因:
(1)风一一新西兰地处南半球西风带,常年受西北风吹拂,风向相对稳定,风力较大且相对稳定。
(2)开发条件一一开发风能需要地势开阔的条件,而新西兰山地面积大,很多地区受山地阻挡或由
于地势崎岖的原因,开发风能的条件较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 地理 等级 答题 模板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