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docx
- 文档编号:294573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8.55KB
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docx
《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第一讲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
——语文教学实习总结
一、教材解读(研究、内化)
(一)课型定位
1、传统课型:
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考查课、实验课、综合课
2、语文课型:
阅读课(教读课、导学课、自学课、练习课、复习课);
作文课(指导课、写作课、讲评课);
口语交际课(听话课、说话课);
综合性学习课(活动课、研究课);
3、苏教版三类教学课型:
文本研习:
阅读—对话—表达
问题探讨:
问题—探究—解决
活动体验:
情境—活动—反思
(二)教材系统
1、范文系统(经典、例文、节选)
2、知识系统(语言、文学、文化)
3、实践活动(作业、练习等)系统
基于文本的实践活动
基于资源的实践活动
基于应用的实践活动
4、资源(助读)系统(文字、图表)
(三)文本要素:
作文系统(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系统)
文章要素(主旨、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文体)
文学要素(语言、形象、情感、意象、意境、风格)
(四)同化与顺应(建构)
读标题、辨文体、识作者、看年代、重文眼、理思路、察倾向、观风格
对话:
作者——文本——学者——编者——学生——“我”
附:
文学鉴赏主要方法
1、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
2、社会历史批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就内容论形式)
3、伦理批评(即道德批评,美善相乐)
4、审美批评(印象主义批评)
5、文体学批评(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
6、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叙事的角度、文本的深层结构)
7、文化学批评(从民族文化形态入手,揭示其地域文化特征)
8、心理批评(无意识的作用、文学补偿人类欲望、阅读时的分享)
9、新批评的细读法(中国式的细读,如穷源溯流、比较品鉴、精细评点)
二、教学设计(构想、备课、写教案)
(一)教材处理
1、从“三观”:
宏观上总揽全局(套—册)
中观上把握单元(组合线索、承担责任)
微观上吃透课文(有什么,教什么)。
2、理“四路”:
摸清编者的“编路”;梳理作者的“文路”
了解学生的“学路”;安排教师的“教路”
3、抓“六点”:
特点、重点、难点、疑点、要点、考点
4、用“四法”:
顺序法、逆序法、变序法、无序法
(二)教学设计
1、设计程序:
(1)确定教学目标;
(2)明确重点难点;(3)选择教学方法;
(4)安排教学步骤;(5)编制反馈练习
2、语文课常规教学步骤:
导入课文—介绍作者—讲述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理清思路—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
3、关系协调:
(1)内容(材料)与策略(方法)
(2)课文与单元
(3)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4)串讲(纵、面)与组合(横、点)
(5)教序与学路(6)预设与生成
(7)课内与拓展(8)板书与课件
三、教学呈现(组织、再现)
(一)诵读(朗读、默读、背诵)
1、朗读
范读、领读、齐读、轮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读、分角色读
2、默读
便于思考;利于提高速度;培养阅读习惯
3、背诵
加强记忆、巩固知识;深入领会课文;提高说写能力
(二)讲授
讲述法、讲解法、讲评法、复述法、讲读法、讲演法、讲练法、说书法
几种关系:
言语与体态、激情与理智、气氛与节奏、放得开(资源)与收得拢(课文)、
点与面、深与浅、详与略
(三)对话
问答、交谈、讨论、辩论
(四)活动
观察、调查、统计、访谈、参观、实验、考察、考证、游戏、交往、游学、实习、见习、网搜、创作等
(五)板书(课件)
作用:
体现教学意图、理清全文脉络、突出教学重点、强化直观形象、便于集中注意、有利巩固记忆、节省教学时间
板书的设计:
1、锤炼文字;2、借用符号;3、运用线条;
4、制作表格;5、创造图形;6、调谐色彩。
(六)作业(练习与思考)
(七)管理(服务)
第二讲说课
彭小明
定义:
1、广义:
指以“说课”为中心展开的,有多种内容组成的系列教研活动。
2、狭义:
指的是教师以讲述的方式,向听的对象(专家、领导、同事、评委等),就某一教学内容,述说自己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依据的过程。
简言之,即主体向客体陈述教学方案。
一、一个目标
为了上好课,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解说上课、介绍教学方案。
二、两个领域
1、教学(教材、教法、过程等)
2、教学依据(学情、理论)
三、三个维度
1、教什么(内容:
主要内容、前后课文关系、课文特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疑点、要点、知识点、考点等)
2、怎么教(策略: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步骤、措施等)
3、为什么怎么教(理念:
课标大纲、编者意图、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依据)
四、四个环节
(一)
1、说教材:
(1)介绍教材及前后联系(主要内容、单元地位)
(2)说出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
(3)能联系课标、学情、教学理论
2、说教法:
(1)使用的教学方法(策略、模式等)
(2)准备的教学媒体(教具、课件等)
(3)说出所选教法的依据(学情、理论)
3、说学法:
(1)学情(学生、学具、学情)
(2)具体说出学法指导的内容
(3)学法依据
4、说教序:
(1)教学过程(步骤、环节、顺序)
(2)活动、板书、练习等设计
(3)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五、五大原则
1、操作性与理论性相结合2、完整性与重点性相结合
3、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4、说明性与说理性相结合
5、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六、六项要求
1、用普通话,准确简洁生动地介绍2、教态大方,恰当使用体态语
3、内容正确,有详有略,层次清楚4、理论为“说课”服务,并简要新颖
5、板书规范、美观6、能熟练恰当地采用各种电教仪器
第三讲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义
研究性学习:
就是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形式和态度进行的学习。
即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语文研究性学习:
基于语文教材,在教师指导下,从语文教材或由语文教材延伸至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
简言之,即类似科学研究方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如:
《卖柑者说》:
瓯柑研究;《愚公移山》:
下山还是移山?
《赤壁赋》:
赤壁是三国赤壁吗?
《明月几时有》:
古诗中的“月”
范进与孔乙己之比较;《胡同文化》:
《巷弄文化》
广告语与语文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渊源
1、萌芽:
18世纪,欧洲,自然主义教育观,卢梭: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
2、雏形: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观,杜威“问题教学法”;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3、发展: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欧美,结构主义教育观,布鲁姆“发现学习”,施瓦布“探究式学习”
4、形成:
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如欧美“主题探究学习”,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台湾“综合活动”,香港“专题学习”
5、我国:
1999上海教委召开“上海市中学研究型课程研讨会”;2000教育部制定《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首次纳入“综合实践活动”;2001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特征
1、研究的模拟性2、过程的亲历性
3、主体的自觉性4、学习的合作性
5、内容的问题性6、领域的开放性
7、目的的创新性8、方法的科学性
四、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
1、资料性研究性学习2、课文研究性阅读
3、课文拓展研究性学习4、多篇课文比较研究性学习
5、语文课题(专题)研究性学习6、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
7、跨学科综合研究性学习
五、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
1、观察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
3、访谈研究法4、实验研究法
5、文献研究法6、比较研究法
7、历史研究法8、行动研究法
9、个案研究法
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1、问题提出(选题、定题)2、分工合作(策划、方案)
3、研究思考(调查、查阅)4、成果呈现(报告、论文)
4、总结反思(答辩、交流)
七、语文研究性学习成果呈现:
1、调查报告2、科学报告3、结题报告
4、学术论文5、文献综述6、汇报展示
附
(1):
调查报告格式
1、调查的问题(调查目的;问题的价值)
2、调查的方法(调查情况及方式:
问卷、访谈)
3、结果与讨论(问卷统计、分析;访谈结果分析、综合)
4、结论与建议
附
(2):
研究报告格式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结论
6、讨论与建议
附(3):
结题报告格式
1、课题的概况
课题的由来;课题组成员;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2、课题研究的成果
核心概念;主要内容;成果呈现方式;体会与教训
3、课题研究的不足,及尚需深入探讨的问题
附(4):
学术论文格式
1、标题
2、作者
3、摘要(200字左右)
4、关键词(3—8个)
5、正文(序论、本论、结论)
6、注释(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社或期刊—出版年月或刊物期数—页码)
7、参考文献
附(5):
文献综述
基本内容:
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
字数:
在2000字以上
写作过程:
1、搜寻资料2、统计分析3、概括归类4、简单阐述
八、教师指导“三不原则”
到位而不越位
参谋而不代谋
指导而不指令
附:
常见科研课题题目形式
1、XXX的现状和展望
2、XXX对XXX的启示
3、XXX的调查研究
4、XXX的研究综述
5、关于XXX的思考
6、XXX的探讨
7、对XXX的几点看法
8、关于XXX的研究
9、XXX初探
10、浅议XXX
11、XXX对XXX的影响
12、XXX之我见
13、XXX与XXX比较研究
九、语文研究性学习错误倾向
1、语文研究性学习绝对化倾向
2、语文研究性学习片面化倾向
3、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式化倾向
4、语文研究性学习非语文化倾向
十、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1、重过程(形成性评价)2、重体验(情意目标)
3、重自评4、重差异评价
5、重描述(定性评价)6、重反思(诊断性评价)
7、重应用(知识的运用)
附:
参读书目:
1、《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语文教育学引》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王荣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王丽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9、《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孔庆东等主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1、《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附:
参读刊物
1、语文建设(语文出版社)2、中学语文教学(首都师大、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通讯(山西师大)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大)
5、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6、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大)
7、中学语文(湖北大学)8、学语文(安徽师大)
9、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如何 上好 语文课 语文 教学 实习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