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涞水县高一语文份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456647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26KB
河北省涞水县高一语文份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
《河北省涞水县高一语文份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涞水县高一语文份第一次周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涞水县高一语文份第一次周考试题
河北省涞水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1月份第一次周考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数:
100分
一.基础知识(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g)栉风沐雨(jié)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笙箫(shēng)忸怩不安(ní)金碧辉煌(bì)
C.彳亍(chì)颓圮(sǐ)无济于事(jì)载歌载舞(zài)
D.长篙(gāo)斑斓(lán)生死攸关(yōu)自怨自艾(yì)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长沙》一词是毛泽东在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革命者高声吟唱了一首昂扬乐观的励志之歌。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该诗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赢得了“雨巷诗人”。
C.《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经典名作。
赏读这首诗,我们能够咀嚼出新月派诗歌绘画美的丰富意蕴。
D.不仅《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伯/柏树 氾南/汜水 告辞/词缀
B.卑鄙/遮蔽寡人/瓜分城阙/商榷
C.供述/供给戍守/熟悉大肆/肄业
D.版图/斑驳参与/与会症结/症状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B.秦伯说,与郑人盟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无能为也已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以乱易整,不武
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B.晋军函陵(驻军)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亦去之
8.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9.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其无礼于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如因善遇之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C.①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②张良是时从沛公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略:
掠夺。
②贪于财货,好美姬好:
喜欢。
③秦王购之金千斤购:
购买。
④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交情。
⑤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
准备。
⑥荆轲知太子不忍忍:
狠心。
⑦此亡秦之续耳续:
后继人。
⑧顾计不知所出耳顾:
考虑。
A.①③④⑦ B.②④⑤⑧C.①②⑥⑦D.③⑤⑥⑧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吾得兄事之兄: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②越国以鄙远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
B.①籍吏民,封府库籍:
名词用作动词,管理。
②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
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C.①乃朝服,设九宾朝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服装。
②樊於期乃前曰前: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D.①素善留侯张良善:
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名词用作动词,救活。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B.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C.在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上,河北省去年的投资达到151亿元,实现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9万公里,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D.他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3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
, 。
, 。
, ,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①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
②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
③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
④在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
⑤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⑥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
A.④⑥⑤②①③B.②④⑥③①⑤C.②⑤④⑥③①D.④⑤②①⑥③
2.现代文阅读(9分)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
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
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汉书·灌婴传》也记载:
“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
”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
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
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
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
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
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
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
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
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
“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
”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
“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
……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
”“东城,县东南五十里。
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
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15.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16.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
十月而拔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
”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
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
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徬徨不能去。
每出言曰:
“彼有善有不善。
”从者以告其主,曰: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
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
“高渐离也。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
使击筑,未尝不称善。
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
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
①社稷幸得血食:
国家或许得到保存。
血食,享受祭祀。
②庸保:
帮工,伙计。
庸,同“佣”。
③家丈人:
东家,主人。
④矐其目:
弄瞎他的眼睛。
矐,熏瞎。
1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益发兵诣赵 益:
增加。
B.秦王必解解:
懈怠。
C.窃言是非窃:
暗地里。
D.举筑朴秦皇帝朴:
撞击。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诏王翦军以伐燕②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
B.①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②彼庸乃知音
C.①秦复进兵攻之②久之,作苦
D.①乃矐其目②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
2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B.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C.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D.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当年十月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在身边击筑。
2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4分)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6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鹊桥仙
[元]滕宾①
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
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
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
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
注:
①滕宾:
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
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
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
23.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分)
24.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
(4分)
五.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1分)
(1)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三句是:
“ , , ?
”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 。
”
(3)在《雨巷》中,诗人把自己的理想描述为一个姑娘,诗人说:
“我希望逢着/ 。
”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5)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轲刺秦王》)
(6)大行不顾细谨, 。
,我为鱼肉,何辞为?
26.右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
请仔细观察,对标识的构成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要求:
使用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
(6分)
波峰中学2017年11月语文必修一周考卷
考号班级姓名得分
22.
(1)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4分)
(2)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
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6分)
23.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分)
24.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
(4分)
25
(1)在《沁园春 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三句是:
“ , , ?
”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 。
”
(3)在《雨巷》中,诗人把自己的理想描述为一个姑娘,诗人说:
“我希望逢着
/ 。
”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5)风萧萧兮易水寒, 。
(《荆轲刺秦王》)
(6)大行不顾细谨, 。
,我为鱼肉,何辞为?
26.(6分)
1.解析:
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
D
2.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改“了”为“的”。
B项,成分残缺,句末添加“的称号”。
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把“不仅”放到“《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之后。
答案:
C
3.解析:
A项,分别读bó/bǎi,fán/sì,cí;B项,分别读bǐ/bì,guǎ/guā,què;C项,分别读gòng/gōng,shù/shú,sì/yì;D项,分别读bǎn/bān,yù,zhēng/zhèng。
答案:
C
4.A5.B.6.D.7.D.8.A.9.B.
10.解析:
B项,“遇”:
都是动词,对待。
A项,“军”:
①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军,军营。
C项,“从”:
①使动用法,使……跟从;②从,动词,跟从。
D项,“谢”:
①道歉;②感谢。
答案:
B
11.C.
12.解析:
B项,“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C项,“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D项,“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答案:
A
13.解析:
A项,语序不当,“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应放在“它使用”之前。
C项,缺宾语,应在“1.9万公里”后加“目标”之类的词语。
D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造成的”。
答案:
B
14解析:
④⑥两句之间存在递进关系,应放在一起,排除D项;③句和⑤句都提到了“核心价值”,根据逻辑关系可知,⑤句在③句前,排除B项;语段最后一句话交代了“仁”的作用,①句也交代了“仁”的作用,因此①句应排在最后,据此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
C
15.解析:
D项,“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D
16.解析:
C项,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的质疑和臆度不能体现出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
答案:
C
17.解析:
B项,理解错误,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答案:
B
18.解析:
B项,“解”,缓解,宽释,宽恕。
答案:
B
19.解析:
A项,“以”:
①连词,表承接;②介词,把。
B项,“乃”:
①连词,于是;②副词,竟然。
C项,“之”:
①代词,指燕国;②语气助词,补充音节。
D项,“其”,都是代词,他的。
答案:
D
20.解析:
断句的前提是通读句子,理解其大意,然后根据句中典型的实词、虚词帮助断句。
如该句中,“李信”“丹”“燕王”“秦”等都是实词,在句中一般作主语或宾语。
答案:
C
21.解析:
C项,分析错误。
文中说,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技艺。
答案:
C
22.解析:
第
(1)句翻译的重点是:
“所以”,表原因;“尤”,特别;“以”,因为。
第
(2)句翻译的重点是:
“抗礼”,对等的礼节。
参考答案:
(1)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
(2)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他为上宾。
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
十月攻克了燕国的国都蓟城。
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
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
“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
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保存。
”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
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
接着他下令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
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佣工,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给人家当雇工。
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
常常张口就说:
“这位先生击筑,有的地方击得好,有的地方击得不好。
”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
“那个佣工竟懂得音乐,暗地里说是道非的。
”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他为上宾。
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
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
“这是高渐离。
”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
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
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
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接近秦始皇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
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23.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分)
解析:
分析词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词写到了哪些事物,再看看这些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上阕出现的意象有:
斜阳、青山、澄江。
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渺,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天幕下,宛如一条素练。
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状写黄昏时的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婉的画面。
24.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
(4分)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要分析词人的情感,需抓住词描写的景物特点,联系词人的有关背景。
参考答案:
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寻找可以逃避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内心的安宁的隐逸的情怀。
25.
(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3)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4)失其所与 不知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
26.解析:
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从构图上看,徽标整体上是汉字“志”,象征着“志愿者”,上面的“士”像飞翔的鸽子,下面的“心”字像一条连接你我的彩带。
结合志愿者行动的目的、意义阐释即可。
参考答案:
此标识以汉字“志”为基本原型,上面的“士”像一只振翅飞起的鸽子,传递着友爱;下面的“心”像一条弯曲、飘逸的彩带,象征着心灵相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涞水县 语文 第一次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