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同步练习.docx
- 文档编号:29453760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0.83KB
夸父逐日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同步练习.docx
《夸父逐日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夸父逐日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同步练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夸父逐日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
《夸父追日》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夸父追日》;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4、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资料:
《山海经》,书名,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饮于河、渭(wèi)弃其杖(zhàng)
2、解释下列划线字:
逐走(跑)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化为邓林(桃林)
3、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二、探究品味文章内容。
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1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
2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拓展迁移。
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思考:
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答:
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词,根据自学提纲小组讨论理解课文
知识结构:
夸父———追赶太阳(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导学过程:
一、读题释题,谈话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两篇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夸父逐日》,课题意思是__________。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
学生提出各自的问题,教师调控引导,避轻就重,导入学习课文.
二、预习课文
(一)字词预习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理解课文。
3.把易错字、难写字、形近字、多音字记到预习笔记上。
(二)文本预习
1.课文主要讲什么?
2.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3.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
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4.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自学以上问题,小组讨论。
组长记录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困惑。
三、组长提交困惑。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方法:
学生人人参与,展示风采。
知识结构:
夸父———追赶太阳(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导学过程:
一、文本展示
展示预习课上收集的困惑
1.《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2.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
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3.难句翻译: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仗,化为邓林。
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
师进行引导,总结
二、才艺展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讲讲夸父逐日的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表演课本剧
5.给夸父写一首赞美诗。
6.展开辩论会:
夸父逐日的行为,傻还是不傻?
三、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2.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易错点:
重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
领悟夸父的执着精神。
学习方法:
练习法
知识结构:
夸父———追赶太阳(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
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导学过程:
一、给下列汉字加拼音:
()()()()
逐渭饮渴
()()()()
仗邓弃欲
二、难句翻译:
(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仗,化为邓林。
三、辩字组词:
喝()吹()仗()泽()
渴()饮()杖()择()
四、课文回顾站:
夸父与日,入日;渴,__________,饮于__________;河、渭不足,__________。
未至,__________。
弃其杖,__________。
五、写出夸父逐日故事的现代文。
六、夸父逐日的含义是什么?
(从两方面去理解)
第一单元神话与传说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编排的五篇课文为中外神话和传说。
期中《鲧禹治水》《大卫》《夸父逐日》是精读课文,《天上偷来的火种》《女娲造人》是略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既有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又有外国著名的传说。
学生阅读这些优秀作品,能深刻地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大胆、丰富的想象中,来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还能感受到神话与传说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一”包括”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从而体会远古先民是怎样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教学时,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神话与传说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品味生动灵活的故事语言。
本单元随
课文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夸父逐日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讲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作桃林的故事。
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感悟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和顽强的意志,体会故事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文言文神话故事,要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时要结合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疑难问题,弄懂词句的意思。
注意朗读的指导,并能讲述和背诵课文。
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人物和评价人物,体会这个故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指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意志,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4.帮助学生会认“渭、邓”两个字。
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结合注释,或查阅阅读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文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山海经》,阅读《山海经》相关的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2.让学生说说《夸父逐日》的故事。
3.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您可以在一些大型视频网站上找到这个动画片)
4.让学生谈谈体会。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板书课题)。
6.读课题,并理解。
(夸父:
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日:
追赶,赛跑。
)
二、通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
三、理解课文
1.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过程和方法。
2.教师总结,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2)在逐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讨论:
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
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3.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4.读议交流。
(1)弄懂词句的意思。
参考:
逐走——追赶,赛跑。
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欲——想要。
饮——渴。
河、渭——黄河与渭水。
大泽——大湖
至末——道途中。
弃——遗弃。
邓林——桃林。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那么,什么是“邓林”呢?
“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
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
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太湖喝水。
还没赶到太湖,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
(3)讨论:
你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
夸父逐日表现了夸父怎样的精神?
这篇神话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
四、体会这个神话故事的特点
(从夸父其人以及他追赶太阳,可以感受到古人想象力丰富;从文中夸父“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弃其仗,化为邓林”等细节中体会这个故事想象奇特,塑造了一个无比顽强的巨人形象。
)
五、背诵课文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杞人忧天》和《神农尝药》的故事。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渴
饮胸怀大志英勇顽强
弃
课后练习: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3.说说你对夸父的评价。
4.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②弃其杖,化为邓林。
补充建议:
1.本文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且课文配有注释,因此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通过互助学习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2.对于怎样看待夸父这个人物,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
3.可以让学生想象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4.对于一会古代神话故事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综合的谈一谈。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夸父逐日》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神话故事,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意蕴丰富,易理解。
学习本文,除朗读背诵、积累一些文言词汇、了解神话故事反映的内容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
本文按照了解神话—品读神话—拓展神话激活思维的过程来学习。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重点)
3、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教学重点)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神话是我们文学天地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女娃造人的故事还记得吗?
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女娃补天,精卫填海)
2、播放《夸父逐日》flash动画,学生根据画面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复述故事。
3、讲述神话的产生和特点及《山海经》。
二、整体感悟(品读神话)
1、师配乐朗读。
2、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
竞跑,赛跑。
欲得饮:
想要。
饮于河:
黄河。
大泽:
大湖。
邓林:
桃林。
3、展示朗读,学生个体和集体朗读结合,激发兴趣。
学生当众朗读,师生一起评点(可以从字音、语气、语调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4、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
明确: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三、问题探讨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明确: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
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
(对夸父这个人物,学生会有分歧,可能有学生认为夸父是不自量力,教师对此也不要断然否定,应该保护学生争论问题的积极性。
可以从神话故事的特点方面引导学生从积极方面理解夸父的行为,从而理解夸父的宏大的志向,巨大的气魄。
)
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
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3、对《夸父逐日》的结尾: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那么,什么是“邓林”呢?
“邓林”实有基础,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
“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
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
此处,“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4、成语“夸父逐日”(“夸父追日”“逐日”)意为: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四、拓展训练激活思维
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父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蔼的余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
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
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gameover,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
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
《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
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
(1)精卫填海:
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2)蜗牛:
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可以这样思考……
……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选代表展示讨论情况。
五、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练习。
烈日下,沙漠中,两个疲惫的旅行者取出唯一的水壶摇了摇。
一个旅行者说:
“唉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
”而另一个旅行者却高兴地说:
“。
”
(1)另一旅行者会说些什么呢?
(1)两个旅行者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哎呀,太好了,我们还剩半壶水呢!
”
2、第一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是更遥远的路,凭这半壶水恐怕难以走出茫茫的沙漠,充满忧虑和悲观。
第二个旅行者面对半壶水看到的则是希望,坚信有这半壶水足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走出沙漠,充满乐观和自信。
《夸父追日》教案
学习重点:
5、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6、背诵《夸父追日》;
7、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8、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学习资料:
《山海经》,书名,18篇。
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
基础过关
2、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饮于河、渭(wèi)弃其杖(zhàng)
2、解释下列划线字:
逐走(跑)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化为邓林(桃林)
3、文学常识填空
《夸父追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逐日”是追赶太阳之意。
“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决心大或自不量力。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二、探究品味文章内容。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1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
2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5、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6、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三、拓展迁移。
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思考:
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答:
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译文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夸父逐日》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夸父逐日》动画片、录像带,录像机。
2.准备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设计思路
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
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
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诵读方面,可以采取教师范读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进行讨论式自主学习。
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必字字落实,只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句式,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和理解课文。
这两篇短文都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鉴于此,教学方法采用:
1.诵读法。
可以先听录音或由教师范读课文,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再指名学生读,齐读。
总之学生可以采取多种诵读方式,目的是能够熟读成诵,最好能当堂背诵。
2·讨论法。
一个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讨论,可以四人为一组,运用工具书,互相帮助,进行讨论,然后提出问题,全班在教师的点拨下共同解决疑难;另一个就是关于夸父人物形象的讨论和《两小儿辩日》中一些问题的探究。
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
夸父逐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请学生讲一些古代神话故事,然后播放动画片《夸父逐日》。
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夸父逐日 教案 教学 设计 教材 分析 反思 同步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