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能力分析释义.docx
- 文档编号:29446280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4.31KB
制程能力分析释义.docx
《制程能力分析释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程能力分析释义.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程能力分析释义
LEKIBMstandardizationoffice【IBM5AB-LEKIBMK08-LEKIBM2C】
制程能力分析释义
e
1999年对公司来说,可定义为OEM品质年,此话怎讲因为从去年HP的PIGLET开始生产后,陆陆续续接到OEM客户的订单,诸如NEC、PANASONIC、广宇、以及最近的通用、INTEL等等;我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与事实,去观察与分析OEM客户非常重视产品的品质管制,认为供货商是产品生产系统的源头或重要的一部份,足以影响产品是否能及时推上市,获得好评的重要关键之一。
因此对于品质管制手法的使用,一直是OEM客户注意的焦点。
尤其是制程能力分析(AnalysisforProcessCapability)的应用,大家都视为是一新开发产品导入量产阶段的指针,
所以本文的主题将针对制程能力分析来进行研讨。
接下来将透过下列几个问题,来切入正题:
一、制程能力是个什么东西?
二、制程能力分析在什么时候实施是正确的?
三、执行制程能力分析前有那些步骤?
四、制程能力分析的数据要如何评价?
五、制程能力分析的数据要如何应用?
六、究竟要量测多少个样品才能计算Cpk
七、Cpk是否能监测连续生产之制程?
一、制程能力是个什么东西
所谓『制程能力』就是一个制程在固定的生产因素(条件)及稳定管制下所展现的品质能力。
那些是「固定的生产因素(条件)」;如设计的品质、模治具、机器设备、作业方法与作业者的训练、作业照明与环境、检验设备、检验方法与检验者的训练….等等皆属之。
什么是「稳定管制」;就是以上因素加以标准化设定后,并彻底实施后,且该制程之测定值,都是在稳定的管制状态之下,此时的品质能力才可说是该制程的制程能力。
制程能力如何表示:
1.制程准确度Ca(Capabilityofaccuracy)
2.制程精确度Cp(Capabilityofprecision)
3.综合评价(不良率p)
4.制程能力指数Cpk
以上最常用的是Cpk、Cp、Ca,而p比较少有人使用。
1.制程准确度Ca(Capabilityofaccuracy)
2.
凡从制程中所获得之数据(实绩),其平均值(x)与
规格中心值(μ)之间偏差的程度,称为制程准确度Ca
Xμ
Ca=(X-μ)/(T所以Ca值愈小愈好(尽量趋近于0)
1.惟群体呈左右对称之常态分布时,才能使用Ca做制程能力
分析。
(单边公差时,Ca为0)
4.正值(+)时表示偏高;负值(-)时表示偏低。
3.制程精确度Cp(Capabilityofprecision)
从制程中全数检验或随机抽样(一般样本n须在50
个以上)所计算出来之样本标准差(σx),再乘以
√(n/(n-1)),以推定实绩群体标准差(σ)。
用3σ与规格容许公差做比较。
Cp=规格容许差/3σ
=规格公差/6σ=(T/2)/3σ
由上述可知:
.若T>6σ时,Cp值愈大。
(离散趋势都在规格内)
Cp值愈大愈好(尽量大于1以上)
.若T<6σ时,Cp值愈小。
(表示目前的生产条件,
不适合此精密度之产品)
.Cp与Ca成反比。
(Cp愈大愈好,Ca则反之)
.综合评价(不良率p)
当有些制程的生产实绩为了达成规格之要求,必须Ca
值与Cp值两者都要很好的情况下,而对整个制程品质之综
合评价,计算出不良率p
SUXSL
Z1Z2
Z1=3Cp(1+Ca)….由Z1查常态分配表得P1%
Z2=3Cp(1+Ca)….由Z2查常态分配表得P2%
p%=P1%+P2%
由上述可知:
4.制程能力指数Cpk
Cpk是综合Ca和Cp两者之指数,其计算公式:
Ca=(X-μ)/(T/2)
Cp=规格容许差/3σ
=规格公差/6σ=(T/2)/3σ
Cpk=(1-|Ca|)×Cp
由上述可知:
1.当Ca=0,Cpk=Cp
2.单边规格时,Cpk=Cp
二、制程能力分析在什么时候实施是正确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制程能力的评估必须要在制程稳定
后,才能实施,也就是X-R管制图已显示制程在稳定
的统计管制状态下(非机遇原因已经被发现,并经过分析
与矫正,以及防止再发),而且继续保持在统计管制状态
下。
因此回忆过去我们所做的,可以发现到一些问题:
1.未先执行管制图以确认制程的稳定性,就径行将所算得Cpk当做『真正』的制程能力。
2.不探讨非机遇原因,只是一味要求算Cpk,而制程并不会随着时间长而稳定。
3.为达成客户要求,只好修改数据,『表面』的Cpk非常『良好』,却冒着被退货的高风险。
4.制程不良率『变异』起伏太大时,只好用人海战术来克服,不断重工,现场人仰马翻。
5.没有因为Cpk不好,而针对『共同因』或『特殊因』,采取矫正措施。
.只要算得(尺寸)多,就愈接近事实(群体),就愈能符合客
户的要求
6.客户有要求算Cpk,才去做?
7.
三、执行制程能力分析前有那些步骤
1.确定制造流程:
确定流程(图),订定QC工程表,列
出管制之生产条件、品质特性…等。
2.制造流程解析:
利用5W1H手法,将制程各作业单元
的变异因素加以掌握,并可得知制程
所处的状态。
3.决定管制项目:
依制程之生产条件、品质特性、制程
现况来决定管制项目。
4.实施标准化:
订定各项标准,并对相关人员实施各
项标准之教育与训练。
5.管制图的运用:
应先建立解析用管制图,评估管制界
限,再实施管制用管制图,持续观察
制程的稳定性与异常矫正。
6.制程能力分析:
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是否符
合规格或客户要求,如不能符合,立
即采取矫正行动。
.制程之持续管制:
除非有证据显示制程平均值或全距
值发生变化,否则仍然使用原管制界
限,不能随意修改。
四、制程能力分析的数据要如何评价
1.制程准确度Ca(Capabilityofaccuracy)
评价等级
分级基准
处置原则
A
|Ca|
作业员遵守SOP操作并达到规格之要求,所以持续维持。
B
|Ca|25%
如有必要时,尽可能改进为A级。
C
25%<|Ca|50%
作业员可能看错规格不按SOP操作或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
D
50%<|Ca|
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有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得停止生产。
2.*对策方法是以制造单位为主、技术
1..33Cp
甚为稳定,可考虑将规格公差缩小或此制程可胜任更精密之工作。
B
Cp<
有发生不良品的危险,必须加以注意,并设法维持不要使其变坏及迅速追查。
C
Cp<
检讨规格及作业标准,可能本制程不能胜任如此精密的工作。
D
Cp<
应采取紧急措施,全面检讨有可能影响之因素,必要时应停止生产。
3.*对策方法是以技术单位为主、制造
4.制程能力指数Cpk
评价等级
Cpk值
处置原则
A
Cpk
制程能力已足够
B
Cpk<
尚可,应再努力
C
Cpk<
应加以改善
五、制程能力分析的数据要如何应用
1.对设计单位提供基本资料:
使其了解制程能力,从设计
面解决问题。
2.分派工作到适当的机器上:
决定一项机器设备能否满
足要求。
3.用来验收全新或翻修调整过之设备:
利用机械之能力安排适当工
作,使其得到最佳之应用。
4.选用合格之作业员:
剔除不合格人员或再施予教育和训
练。
.选择适当之工作方法:
建立标准化SOP
.根据规格公差设定设备之管制界限:
为获得最经济、最
稳定之生产。
.当制程能力超越公差时,决定最经济之作业水准:
(1)制程能力较公差为窄时,用于建立经济管制界
限。
(2)制程能力较公差为宽时,须调整一适当中心值,
以获得最经济之生产。
.找出最好的作业方式:
建立最具价值之技术情报资料。
六、究竟要量测多少个样品才能计算Cpk?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到,制程能力的评估必须要在制
程稳定后,才能实施,也就是X-R管制图已显示制
程在稳定的统计管制状态下(非机遇原因已经被发,并
经过分析与矫正,以及防止再发),而且继续保持在统
计管制状态下。
要多少个样本数才能显示出制程的稳定性?
理论
要求最好有25个以上的样组,才具代表性。
请大家注
意!
这里所提到的25个以上的样组数是针对管制图而言,并不是指Cpk。
所以只要能了解制程的稳定性,即使n=2~5
也能计算Cpk,但是唯一前提是必须先用计量值管制图,来持续观察制程稳定(必要时采取矫正行动)。
以上所探讨的角度,是从产品制程上出发,若是谈论到单一的模具、机器、设备….等等,个人建议是
连续取样100pcs来计算。
如果所有生产条件相同,为何第一次与第二次的Cpk会有差异?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重点….
七、Cpk是否能监测连续生产之制程?
请看下列的示意图,复习一下抽样的概念:
假设同一量测员,采用随机抽样的手法,抽样区域可能落在群体上,不同的位置,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只要结果是在规格内我们都会允收。
当然以少数样本的成绩代表群体的真实面貌,会有风险;如好批误判坏批,坏批误判好批。
(如何避免风险?
这不是现在要谈的主题,所以不再深入探讨,回归正题。
)
这里所要表达的是,在制程稳定下,抽样实值有变化是属于正常现象,只是我们自己了不了解这个『变化』,究竟是属于系统(共同因变异)或是突发(特殊因变异)事件所产生的?
所以我们用某段时间的制程能力,并不足以代表整个制程是在稳定状态下。
只能了解某段时间的制程能力是否符合要求(规格),无法了解到连续生产的制程有何变化?
最后大家为求速成,只计算Cpk(重视结果,这还是『某段时间』的结果),不做管制图(忽视过程,不良或然率蠢蠢欲动),稍一不慎不良品如洪水猛兽般
,必须倾全厂之力去抵挡(重工),甚至要面临被退货的高风险!
最后我们可以做个结论:
1.任何的抽样都有误差的存在(随机问题)
2.没有一个制程可以做到100%在统计管制状态之下(变异问题)
3.没有任何制造批为完全之常态分配(或是其它型态分
配,如果不是近似常态,Cpk就值得争议)
.因此,所有制程能力分析的结果必须很小心考虑(而不是只是看一看就好),并且以很保守谨慎的态度去解析。
总结>>
1.以上仅探讨产品的制程能力分析,事实上
制程能力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同第13页所述)
可以单独针对机器设备、模具等来研究。
2.本文的目的是在做观念的沟通与交流,所
以在这里不做习题或范例的详细解说。
3.希望透过这篇内容,能激起大家的共鸣,
互相砥砺,让制程能力分析能真正落实到产品的制程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能力 分析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