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444623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64KB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docx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及相关资料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早在18世纪初就被提及,但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其兴起以前联于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合作教育学”理论为标志,并被西方国家广泛重视和研究,形成多种合作学习模式。
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斯莱文(RobertSlavin)的学生团队学习模式(StudentTeamLearning)、约翰逊兄弟(DavidJohnson&RogerJohnson)的共同学习模式(LearningTogether)、沙伦(S.Sharan)的团体探究模式(GroupInvestigation)、卡根(S.Kagon)的结构方法模式(StructureApproach)、科恩(ElizabethCohen)的复杂指导模式(ComplexInstruction)以及伯里顿(J.Britton)和巴斯(D.Barnes)的合作方法模式(CollaborativeApproach)等。
与其他领域革新所不同的是,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领域中还没有一个在所有方面都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模式。
在我们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绍西方合作学习理论,并在一些省市的个别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性探索。
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师大学教育系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实验”,教科所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大学教育系的“个性化教育的探索”,师大学教育系的“协同教学实验”。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
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LearningTogether),其理论有良好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这种理论的核心很明了:
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
相互依靠对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从激发学生主体性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也证明,多向交往,除了师生交流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更多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对于这个意义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小组合作分工学习。
既将某一大问题或大任务分割成一定数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量的小问题或小任务,在各自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主要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完成合作学习的目标;还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积极的同伴关系,培养对老师、同学更积极的态度,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
合作学习的在美来自于通过互相依靠感受与他人的联系,在于真诚地帮助和鼓励他人成功,在于尽自己的努力帮助小组,提供自己的智慧,并思考如何使成员们更有效的共同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
1.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在我们一般使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同桌(2人)合作学习和6人合作小组,共同讨论,互相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在6人小组中,要有明确的分工:
谁是召集人,谁是小组发言人,谁是记录人,谁是协调人等。
有分工还要有合作,保证所有成员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一人述观点时,小组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学会称赞别人,相互鼓励,形成良好地学习氛围。
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
小组成员要面对面的交流,把自己所懂得东西解释、讲述给同伴们听,老师在巡视时也要和组员平等交流,述自己的观点,和孩子一道突破难点,在思维的碰撞中,达成小组共同意见,完成此次合作学习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同学都有说话的机会,在面对面地交流讨论中,理解了课文容,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
现在多数班级都是按桌位进行分组的,因此小组成员之间能力发展不均匀,能力强的学生朗读课文、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能力弱的学生只是听,等到他读或说时,讨论时间结束了。
为促进每位同学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保证每位同学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老师们想出了很多办法,如:
制作发言卡。
每星期每位同学发发言卡十,每发言一次交一卡,用完了你就没有发言的机会,只能听别人说。
其次制定小组活动规则:
如讨论时,声音不能大,只要小组人能听到就行;别人发言时,要注意倾听,适时给与积极的评价、鼓励;别人发言时,你有不同的意见,要让别人说完你再说,不能打断别人的讲话;小组汇报时,中心发言人说完后,若汇报的不完整,小组其他成员可补充,小组回答结束后,要说“我们小组回答完毕”。
其他小组才可汇报;其他小组汇报时,我们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别人汇报过的,待我们组汇报时,就不要再汇报,只汇报你组新的观点即可等。
小组活动规则,是保证小组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基础。
4.建立奖励制度
评选全面发展小组。
每月针对各小组遵守活动规则情况,讨论时参与的人数,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的情况,评选一次全面发展小组。
目的是激励小组成员均衡发展,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
还可评选最佳发言人,最佳倾听者等,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 定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追效性的教学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有效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智力、情感以及培养社会合作精神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蕴涵的现代教学理论和精神所在缺乏研究性学习,趋于形式,未能深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和学生主体性发展之间的在联系,因而带来实践中的盲目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是通过课堂操作实验、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收集信息资料等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研究。
教学中可采取如下策略:
(1)学会收集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
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作好课前准备。
(2)学会思考
个人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很大程度是依赖于不同看法之间的相互碰撞,但不同的看法来自于不同个体的思考。
任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必须强调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
(3)学会表达
学习过程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4)学会讨论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小组,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5)学会倾听
倾听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
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同学之间的发言。
让学生明白倾听是对发言人的尊重,是完善自我的过程。
(6)学会评价
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鼓励更有效果。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评比后,小组里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安排同学督促和帮助。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
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原因主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旧,教学力式不适应小组合作学习
在环境上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是教师依然在讲台上按原有讲授方式在教授,学生依旧在“各行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一种摆没,花架子,最终失去了其功能。
(2)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怍学习的聚力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一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即便学生参与发言也是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在教师设计好的轨道上走,大大阻碍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教师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准备不足,课前课堂预测不足,使得很多教师普遍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但教学方式仍没变,花大价钱买的新布料,做的还是旧款式,效果不大。
(3)缺乏教学智慧,未开发学习工县,不能满足小组合作学习需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事先没有生成可供小组学习者讨论与交流的问题,既没有明确的、有价值的主题,也没有“问题单”或“问题生成单”来引领。
仅关注小组讨论和代表展示,更主要的是缺乏任务驱动的容、方式和时问的分配和设置。
(4)学生分组不够合理,未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管理自由松散
有的教师随意指定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有的教师一味按学生水平分组,公平竞争失去基础;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自由组合,且美其名日:
“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
”其主要表现为组长由教师临时指定,没有建立合作规章或“公约”,未明确组长的职责,也未明确组员的分工与职责。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是,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5)小组没有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随意化现象严重
教师依然关注少数个体学生评价,忽视小组整体评价;依旧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能、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仍然重视课堂随机评价,忽视即时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结合;仍旧那么注重外在行为评价,忽视学生心灵评价。
(6)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容简单化,没有讨论价值
很多布置给学生讨论的容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合作学习没有素材。
课堂看似热闹,但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
虽然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是学习过程缺乏涵,其结果是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效能。
(7)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的问题提出后马上让学生小组讨论,课堂一片喧哗。
但教师却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没有给以有效的指导和监控。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其他同学己经说出了答案或教师草草收场,全体成员的所获是靠别人喂给自己的,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发展。
2.学生方面
(1)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合作的在需求
其突出表现是:
有的善于表现的学习优秀学生“以我为中心”独霸话语权,不知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展示,不倾听,不配合,甚至出言伤人,引发矛盾;不顾小组存在只表现自己见解,不顾全大局,不顾同学感受。
有的学习表脱差的学生消极退缩,不论讨论如何激烈,总是呆坐观望;即使轮到他参与,仍然是推委推托,消极应对。
还有的学生依赖学习表现好的学生,“搭车”现象突出。
有的只顾组讨论,过于喧哗,干扰他组,影响合作质量。
(2)学生不知合作方法,缺乏合作的基本技能
由于许多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合作学习“公约”和规,只顾形式,不顾实质,导致怪象多多,效能低下。
其主要表现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说各的,各做各的,各不顾各的“ 放羊”现象,组员七嘴八舌,凑热闹,瞎起哄,不知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的不能耐心等别人把话说完便大声插嘴、抢话;有的不能相互帮助、纠错、补充;有的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时,仍表达自己意见,难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3)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分工不明确
走进中小学课堂,教师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按座就近组合、或自由结伴组合,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
还有的将小组合作理解为小组讨论。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
讨沦时,学生各说各的,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
学生讨论后,教师依次听取汇报,汇毕完毕,活动便宣告结束。
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有效策略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在是机械照搬罔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缺乏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过程,其结果是没有实施多长时间就宣告失败和终止研究。
笔者认为。
建构高效能的具有学习共同体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仪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习共同体的性质和特征。
所以,在具体行动策略上,应采取如下有效策略。
1. 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
“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
”教师应该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学会倾听、谈话和沟通,从而更加了解学生的需要。
因为,只有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才能够“因材施教”,找到更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容、合作者的组合形式等等。
这样才可能使课堂的多种学习要素有机整合成为一种动态的有效课堂。
2. 均衡的小组划分和明确的组分工
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个性特长等因素,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愿望。
教师既不能完全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
教师要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
另一方面,小组的划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适时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的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避免各小组之问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
教师应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明确个人的责任。
在小组学习中,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维纪员。
小组长承担小组各成员的分工,组织开展学习活动的任务,指导和培训小组长主持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发言离题的同学,小组长要给予提醒,违纪的要能给予批评:
记录员承担记录小组各成员意见的任务:
发言人在小组学习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时代表本组阐明见解;维纪员负责控制小组噪音,维持小组纪律,协调讨论和交流的进行。
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可以通过小组得分来量化管理,使小组成员充分意识到:
小组的综合实力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与小组息息相关。
3. 处理好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强调“合作”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独立思考。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只有在自己形成了独有的思考之后,才可能进行与他人的有效交流,“合作学习”才能得到实施。
否则只能泯灭个性思考的“火花”,滋长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
教师在课堂中应当在准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在他们的“思考”有了初步的成果后,才进行交流。
4.建立健全评价机制策略
创建以学习共同体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
(1)健全“五级”学习评价机制,全面落实学习责任
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小组长评价,还有班级学科代表评价,再加上学科教师评价,实现“五级”学习评价,监督和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以课文阅读情况评价为例,评价A同学的阅读情况,就有他的学习同伴、小组语文学科长、小组长、班级语文科代表和学科教师等五个评价主体实施效果评价。
这种做法,有利于明确小组成员彼此之间的学习责任、角色与职责,能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学习责任,建立一种学习责任“牵制”的有效评价系统。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引进激励机制,培养合作交往意识和小组合作学习技能
“公约”是学生和教师所遵循的法则和要求,与全体学生共同商议后形成,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如何师生交往等方面作出基本规和要求,并要求如何参与、互动、交往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能。
要研究多样化评价方法,激活学生学习因,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发展需要。
要采用即时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
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使学习任务或活动任务真正具有合作性,即单独的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或是依靠学生认同的集体奖励激发其合作动机。
使学生由“要我合作”变为“我要合作”。
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展示。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完整的个体,在心理、生理、习惯、能力等方面都仔在很大差异。
在每个班级中,都仔在一定数量的学习表现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格外关注,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关系,在适当时机与他们签定学习“契约”,让他们在有限时间补上所缺知识容,让他们树立信心,跟上全班“队伍”,逐步缩小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
(4)学习成绩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维护“差生”尊严,发扬合作学习精神
小组评价有利于维护小组尊严,培养合作精神,促使每位成员为团队荣誉而努力。
小组评价不仅应包括对小组合作结果的评价.更应包括对小组合作过程的评价。
为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合作结果评价既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由学生小组讨论后产生。
可以根据合作“公约”制作小组问评表格,使小组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作出更加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小组更加振奋精神,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5.问题生成策略
情境化问题设计是有效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开展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问题探究价值的基石。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中不采用问题教学模式,学生就像“拔河”没有绳子,即使有科学的合作“公约”和制度,也难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秩序和质量,所以,问题生成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策略,也是一个关键环节。
(1)使用“问题生成表”,引导学生自主生成问题
对于“问题生成表”的容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可采用不同的设置方式。
对低年级学生要设置容详细、便于操作的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要设置容相对复杂、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
引导学生对文本容要从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逐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求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后,对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入“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讨论解决或生成小组问题。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填写“小组问题生成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当学生个体在小组长引导下,生成问题后,要组织组成员讨论和交流,对简单问题可在小组讨论解决,在有限时间对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填入“小组问题生成表”,以备小组之间讨论解决或生成班级问题。
(3)小组展示生成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生成高质量问题
小组展示问题可以按传统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方式,由发言人代表小组来参加讨论和交流,发表小组生成的一致性意见,最后生成班级共性问题。
对全班生成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有效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使问题引向深入,指向高质量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帮助性解决问题策略。
4.问题训练策略
问题训练是对文本所含问题进行操作性训练,目的是在单位时间提高学生的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训练既可以设置小组训练问题,也可以设计成面向学生个体的训练问题。
问题训练不仅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策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或重要组成部分。
(1)科学设计“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容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以及学生所困惑的共同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进行精心设计。
在教学没计时作为主要容进行设计和编排,训练时间、训练量、训练难度要根据学生能力适当把握。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选择恰当时间及时“投放”给学生,每个小组在小组长和学科长指导下,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尽量提高准确率和合格率。
(2)课前小组生成“问题训练单”
“问题训练单”的设计任务,可以交给小组来生成,鼓励学生通过认真而系统的结构化预习后,大胆地生成有效的训练问题容。
生成时间和方式可以多样化和灵活化,既可以在课前生成,也可以在自习课,还可以在问题解决课生成。
课前生成的问题训练容要统一设计成纸质文本,将在课堂上生成的小组训练问题展现在黑板上,以便全班同学学习和训练。
(3)强化单位时问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论对纸质“问题训练单”,还是电子文本“问题训练单”,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问题训练单”,都要对学生进行训练方法指导,如何有效回顾知识,如何快速实现知识迁移,如何有效思考问题,如何作出快速反应,如何提高书写、计算水平等,在学习实践中,逐渐提高所有学生在单位时间的训练速度,提高单位时问的训练质量,全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组展示训练问题,引发小组之间的竞争与评价,探究科学答案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问题训练展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这个环节是指各个小组在单位时间进行训练后,将训练结果进行展示。
要遵循精练、简要、不重复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进行描述性展示。
不论是问题解决成功的展示,还是问题解决失败的展示,都要让学生或小组在问题展示中得到体验学习。
5.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教育观念,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的发展。
在分组时,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优带差,以优助差。
在教学设计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参与,为此学习任务可分割为不同层次的小任务,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贡献。
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
6.做好捕捉和策划工作
一方面,小组进行合作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和思考为主,在了解的基础上策划:
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和强调,哪些小组讨论离了题,学生讨论时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怎样加以引导和设计,学在交流时闪现的创新意识和独特见解应该怎样给予欣赏和利用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有的小组讨论完全离题或无起色时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指点,对一般的讨论善于捕捉重点和注意点,并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为此,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合作具有积极和行之有效的途径。
它能激发、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1.激发调动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活动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在的潜能。
有效的小组活动是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途径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组 合作 学习 理论依据 相关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