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441362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22.77KB
辽宁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名校联盟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历史试题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
(一)辽宁卷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饮食,孔子提出了“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思想;另外,在进食时他还强调“席不正,不坐”“食不言,寝不语”。
孔子提出这些思想意在
A.规范日常行为准则B.构建饮食领域的礼乐文化
C.恢复贵族饮食方式D.抨击其他学派的饮食思想
2.汉文帝时期,国家开始推行“人粟拜爵”政策,即准许商人买粟输边,朝廷按商人输粟多少授予其爵位。
这一政策
A.践行了休养生息政策B.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C.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D.抑制了商人势力的膨胀
3.唐朝时,佛教的寺庙经济迅速发展。
为此,韩愈认为,面对多出来的僧人应该强迫其还俗、焚烧经书,并将多出来的房屋提供给穷苦民众居住。
韩愈旨在
A.抨击君主专制B.维护三教并行局面
C.抵制外来宗教D.重建儒家社会秩序
4.陆羽《茶经》在评价浙东茶叶时认为越州茶为浙东最佳,不过与浙西及宣歙(安徽南部)茶相比,越州茶质量明显低许多。
然而到了北宋,越州“地产茶最佳,其芽纤白而长”。
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代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
C.城镇经济的高度繁荣D.农业生产区域化的实现
5.1737年,乾隆就中国沿海经常遇到琉球等国的飘风难民一事,下旨称:
“……内外并无歧视,外邦民人既到中华,岂可令一夫之失所!
嗣后如有似此被风飘泊之人船,着该督抚率有司加意抚恤……遣归本国,以示朕怀柔远人之至意,将此永著为例。
”这道旨意反映的信息有
①传统宗藩关系②基层社会治理③君主专制政体④民族平等理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图1为近代美国《顽童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的漫画—一《难以孵化的巨卵》。
漫画内容为列强鸡们都想孵中国这颗蛋,远处观望的是美国鸡和日本鸡。
这幅漫画发表的时间可能为
A.1860年B.1895年C.1901年D.1919年
7.表1为1884一1933年中国工业投资结构的变动情况。
这表明,中国近代
表1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资本额(万元)
比重(%)
资本额(万元)
比重(%)
1884
2083
42.0
2871
58.0
1911—1913
15084
52.1
13848
47.9
1920
33545
59.4
22939
40.6
1933
103651.5
72.7
38926.2
27.3
A.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平衡B.重工业发展逐步走向衰落
C.自然经济解体步伐加快D.经济半殖民地化色彩浓厚
8.图2为抗战时期的漫画—一《破坏敌人的交通命脉》。
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防御阶段的战略特点B.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C.敌后战场的作战方针D.国共合作中的领导地位
9.图3为我国某一时期的农业宣传画。
该宣传画反映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工业化的支持B.“大跃进”运动的冒进倾向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政治宣传D.农村包干到户后的丰收景象
10.1972年,我国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表示要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
七十年代末,又提出了“全方位”的外交战略,即致力于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这一时期外交政策的转变
A.致力于第三世界的发展B.促进了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
C.受到了中美建交的影响D.立足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
11.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颁行了《告发法》。
在公元前330年之前,如原告在告发案件中撤诉或者败诉,即便得票不足1/5,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公元前330年之后,雅典对败诉且得不到1/5票数的告发者处以1000德拉克马的罚款。
这一改动旨在
A.完善监督程序B.捍卫民主制度C.防止集体暴政D.维护公民权利
12.“中世纪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果囿、鱼池,它种植各种蔬菜、水果,甚至还有专门种植药用植物的园子。
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饲养鹅和母鸡。
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这段材料反映了中古西欧
A.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B.社会生产盛行雇佣制
C.教会势力占据统治地位D.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13.表2为14一17世纪英国《圣经》的部分代表性新教译本。
据此可知,英国的圣经翻译
表2
译本
翻译时间及译者
原本
地位与特征
《威克里夫圣经》
1382—1388年,JohnWycliff及其门徒
390年哲罗姆《拉丁文圣经》
首部英译本《圣经》
廷代尔的《新约》与《摩西五经》
1526和1530年,WilliamTyndale
首部直接从希伯来语《旧约》与希腊语《新约》翻译的译本
首部印刷版《新约》英译本
《曰内瓦圣经》
《新约》(1557)译者WilliamWhittingham;《旧约》(1560)译者AnthonyGilby等
依据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原本翻译,参考了其他语言的译本
首次用活字铅印的小型版《圣经》,采用罗马字体而非古代哥特式黑体印刷
《钦定本圣经》
1611年,詹姆士一世组织学者修订
以《主教圣经》为基础,也参考其他译本
学术和文学价值突出
A.适应了世俗社会的发展要求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
C.受到了宗教改革的直接影响D.弥补了天主教会的理论不足
14.1859年,美国约有14万个工业生产单位,其中许多是手工业作坊和街道作坊。
这些工业生产单位全年生产总值接近20亿美元。
1914年,美国工厂总数增至275000多家,全年生产总值在340亿美元以上。
这一变化
A.体现了美国国际地位的提升B.受到了动力变革的影响
C.反映了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D.促进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15.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
这表明英美两国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16.2006年,英国女记者梅勒尼·菲利普撰书指出,英国的多元文化政策使得伦敦成为了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的国际中心:
2010年8月,前德国联邦银行董事会成员蒂洛·萨拉辛写作《德国自我毁灭》一书,批评德国自身繁荣稳定的基础正在被外来移民侵蚀。
这反映了
A.逆全球化倾向的存在B.极端民族主义的出现
C.欧洲移民政策的失误D.国际社会交流的式微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表3汉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总体情况
北方
南方
陕西
河南
山东
河北
甘肃
山西
朝鲜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湖北
不详
合计
西汉
人数
27
10
18
6
4
1
0
3
8
0
0
0
27
104
百分比
25.96
9.62
17.31
5.77
3.85
0.96
0
2.S8
7.69
0
0
0
25.96
名次
1
3
2
5
6
8
12
7
4
9
9
9
——
东汉
人数
32
31
17
12
8
3
1
11
6
11
6
6
9
153
百分比
20.92
20.26
11.11
7.84
5.23
1.96
0.65
7.19
3.92
7.19
3.92
3.92
5.88
名次
1
2
3
4
7
11
12
5
8
5
8
8
——
合计
人数
59
41
35
18
12
4
1
14
14
11
6
6
36
257
百分比
22.96
15.95
13.62
7.00
4.67
1.56
0.39
5.45
5.45
4.28
2.33
2.33
14.01
名次
1
2
3
4
7
11
12
5
5
8
9
9
-
——摘编自曹道衡、周祖撰《中国文学家大辞典》
概括汉代文学家地域分布的特点,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材料一
道光初年,大运河已千疮百孔,处处淤塞难通。
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粮改道走海路运送至天津。
从1900年开始,由天津至北京的南漕改为火车运输。
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折价征银)的命令。
次年,清廷正式颁令:
“此后屯丁、运军名目,概行删除。
其原高之卫守备、千总等官,并著裁撤,改归营用”。
及至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奄奄一息的清朝政府便完全放弃了恢复大运河航运的企图。
京杭大运河已名存实亡。
——摘编自王频《清代运河衰落原因论析》
材料二
历史上的淮安素为南北必经之孔道,“九省通衢,漕运要津”。
在漕运发展的全盛时期,淮安确立了其“运河之都”的地位,一跃成为江淮地区名副其实的政治中心。
1905年,淮安漕运总督部院因无粮可运而撤销,这标志着淮安不再具有南北漕运枢纽的地位。
同时,漕粮改由海运及漕粮改折后,淮安商品市场出现严重短缺,数以万计的消费者也消失不见,“沿途居民籍此以为生理者”也深受打击。
——摘编自伍月明《浅析大运河的衰落对近代淮安的影响》
(1)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晚清运河衰落的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大运河衰落对近代淮安的影响。
(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表41924一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演变简表
时期
内容
1924—1929年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认为富农对农民协会的态度始终是消极的。
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1929年,《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指出“同情革命的富农,必须吸收到反地主阶级的战线之内。
…摇摆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那不必故意加紧对他的斗争,而使之中立”。
1929年,《兴国土地法》规定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29—1935年
1929年,共产国际指责中共所实行的路线,被机会主义的“联合富农”的路线所代替,中共接受了批评。
1930年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
1935—1949年
1935年12月,毛泽东签发的《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出“……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
1939年,毛泽东指出“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
1948年,毛泽东提出要区分新富农和旧富农,强调对待地主和富农应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
——摘编自秦宏毅《四个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
根据材料,围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分)
材料一
1500年以后的世界
……
第四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
第二十三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一、五年计划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国家计划委员会
农业集体化
工业的发展
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二、大萧条
经济崩溃的根源
世界范围的大萧条
社会影响
政治影响
国际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章殖民帝国先锋—葡萄牙和西班牙
第二章17世纪的荷兰:
“海上马车夫”
……
第七章苏联的建立、兴盛和解体
第一节十月革命和建国初期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两个政权的并存和列宁的“四月提纲”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
军事共产主义(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列宁的建党思想和党建实践
第二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凝固
第三节“解冻”、局部改革和僵化
第四节走向资本主义道路和苏联解体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关于苏俄(联)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史学家们在史书中有不同的叙述方式。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全球通史》和《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对苏俄(联)经济政策进行考察的着眼点和编写体例的差异。
(8分)
(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世界范围的大萧条”的“国际影响”。
(4分)
(3)参考材料二相关内容,选择一个国家(不包括材料中的国家及中国),并为其设计章节目录。
(5分)
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
(一)辽宁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A
【解析】“二不厌,三适度,十不食”的思想,表明孔子对饮食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但这并不是挑剔,而是遵循食礼;“席不正,不坐”“食不言,寝不语”表明饮食要时刻遵从礼仪规范,不能破坏纲常秩序,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孔子守礼思想的慎洁、示敬功能,表明孔子主张即使是在饮食时,也要时刻遵循礼制,以此规范日常行为准则,故选A项;孔子的思想是“克己复礼”,不是去构建礼乐文化,且礼乐文化早已有之,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恢复传统礼制的思想,不仅仅针对的是贵族层面,排除项;材料也体现不出孔子抨击其他学派思想的主旨,排除D项。
2.C
【解析】文帝时期实行的“入粟拜爵”政策有助于缓解边疆危机,促进粮食流通,进而维护统治秩序,故选项;休养生息政策主要体现在宽刑薄赋等方面,材料主旨与此明显不符,排除A项;两汉推行察举制,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吏标准,排除项;这一政策有利于商人势力的增强,排除D项。
3.D
【解析】唐朝时,外来佛教破坏了延续千年的社会民众结构和劳动生产制度,并且使得下层劳动民众负担加重,需要供养不劳而获的佛教僧人。
因此,这些主张表明韩愈试图恢复和重建儒家的社会秩序,使得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根据自身的身份地位而尽责,故选D项;材料中韩愈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揭示佛教的危害,体现不出其对君主专制的抨击,排除A项;韩愈对佛教持批判态度,故维护三教并行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韩愈此举并非抵制外来宗教,而是对佛教危害的担忧,排除C项。
4.B
【解析】材料表明从唐至宋,越州茶的评价从一般到高度好评,这是因为唐后期至宋代,随着市场的需要和发展,农民越来越多地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和安排种植茶叶,农业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客观上推动了当地茶叶质量的提升,故选项;经济重心南移与越州茶叶质量地位提升无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宋代城镇经济有所发展,但高度繁荣过于绝对,且城镇经济发展也不是越州茶叶地位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项;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生产区域化的实现,且当时其他地区制茶业也未衰落,排除D项。
5.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乾隆皇帝对地方督抚作出指示,意在维护清廷与琉球之间的传统宗藩关系,皇帝直接下达旨意、处理各项国家事务,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封建政体,①③正确,故选项:
材料主要涉及传统外交关系,并非基层社会治理或民族平等理念,②④错误,排除A、C、D三项。
6.C
【解析】1901年,八国联军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面对错综复杂的中国问题,仍是不得要领。
在这幅漫画里,列强试图改变中国的企望与其力不从心的挫折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选C项;1860年前后,日本尚未进入列强队伍,排除A项;1895年,处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不可能“远处观望”,排除B项;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日本“积极参与”,没有观望,排除D项。
7.D
【解析】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化的经济体系下,一方面重工业部门投资额较大,周期长,加上列强侵略及内战不断,民族资本不堪重负,无力在重工业领域与外资竞争,只能在轻工业领域谋求发展;另一方面外国在华独资或合资的重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轻工业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民族资本为维持生存,不得不依附于由外资需求所维系的产业链条,从事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生产,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轻工业投资总额和比重不断提升,表明产业结构趋向不平衡,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重工业投资比重下降,体现不出衰落趋势,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问题,排除C项。
8.C
【解析】漫画中,中国共产党为打破日军“囚笼政策”所发动的交通破袭战,符合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所采取的军事斗争方针的特点,故选项,排除A项;材料主旨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排除B项;漫画体现不出国共合作相关信息,排除D项。
9.A
【解析】“定额按件计报酬,多劳多得办法优”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支援国家工业化,多卖余粮起带头”体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国家工业化的支持,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大跃进”运动的“左”倾特点,也体现不出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生产关系超前的特点,排除、C两项;“定额按件计报酬”不符合包干到户的生产特点,排除D项。
10.D
【解析】“一条线”战略是特殊形势的产物,是一种联合一个超级大国反对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它提出之时,国际上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我国在苏联压力之下,国内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总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备战上面,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建设成为工作中心;与此同时,在国际形势方面,和平与发展问题已逐步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外交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故选D项;根据“全方位地发展和改善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可排除A项;外交战略调整是在改革开放后,中美建交是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排除B、C两项。
11.B
【解析】“公元前330年之前,如原告在告发案件中撤诉或者败诉,即便得票不足1/5,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会造成恶意告发案件频频发生,这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为捍卫雅典民主制度,雅典人不得不对《告发法》进行调整,故选项;材料只是对告发者个体告发后果的修改,体现不出完善监督程序以及防止集体暴政的目的,排除A、C两项;材料主旨与维护公民权利无关,排除D项。
12.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科尔比修道院的生产活动体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故选D项;A、C两项材料信息不能充分说明,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中世纪西欧社会生产以租佃制为主,排除。
13.A
【解析】根据时间信息以及“詹姆士一世组织”“英译本”“用活字铅印”“学术和文学价值突出”等可知,14一17世纪英国的《圣经》翻译适应了英国社会转型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新兴民族国家以及思想文化发展的需要,故选A项;材料体现不出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排除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初,故首部英译本《圣经》没有受到其直接影响,排除项;英译本《圣经》主要为民族国家及世俗王权服务,体现不出弥补天主教会理论不足的作用,排除D项。
14.B
【解析】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以电力及内燃机动力为代表的工业动力变革,进而促进了美国工业的大发展,故选项;材料只是体现了美国工业生产总值的变化,体现不出美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工业经济结构的变化等问题,排除A、C两项;垄断组织在19世纪末便已产生,且材料主旨与垄断组织的产生无关,排除D项。
15.D
【解析】二战爆发后,希特勒疯狂地向外扩张,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席卷了除苏联之外的整个欧洲大陆,且英国本土及海外势力范围遭到空前严重的打击,故英国急切地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美国当时虽还没有参战,但已成为纳粹德国的打击目标,多方面地遭到德国的威胁。
在此背景下,德国入侵苏联为英美表达联合苏联作战意愿提供了契机,故选D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都发生于1942年,排除A、C两项;作为资本主义国家,英美两国不可能摒弃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排除B项。
16.A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社会不同阶层对国际交流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的恐惧与忧虑,表明欧洲多元文化主义遭到质疑,标志着全球化进一步发展遇到了困境,成为当今逆全球化倾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选A项;材料主旨与极端民族主义无关,且极端民族主义早已出现,排除项;材料反映的只是个人观点态度,体现不出移民政策的失误,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国际社会交流的式微,排除D项。
17.【参考答案】
特点一:
分布范围较为广泛。
原因:
汉代锐意进取、开疆拓土,版图广阔。
特点二:
分布不均衡,北多南少。
原因:
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然在北方,南方相对比较落后。
特点三:
陕西、河南、山东等分布重心突出。
原因:
陕西、河南占据首都优势,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交通便利,文人往来频繁;山东作为孔孟之乡,经济发达,文化基础雄厚。
特点四:
分布重心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偏移、扩大的倾向。
原因:
西汉长安到东汉洛阳的政治中心迁移的完成;南方地区开发,经济政治地位提升。
(每点4分,答出3点即可。
)
【解析】据表中信息可知,汉代文学家地理分布共涉及12个省份或地区(尤其是甘肃及朝鲜),故可得出分布范围较为广泛的特点;原因方面,可以从汉代开疆拓土的角度进行分析。
据表可知,汉代文学家地域分布的重心主要还是集中在北方,以黄河流域、淮河以北为主,南方数量相对较少;文学家地域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变化,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是基本吻合的,故这一特点可以从两汉时期南北经济、政治、文化对比情况加以解释。
据表可知,陕西、河南及山东的文学家数量及占比优势明显,可得出分布重心突出的特点。
原因可从国都地区对文化的影响、孔孟文化传统等角度进行分析。
将西汉、东汉两个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文学家数量及其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山西、河北、安徽、甘肃、浙江、湖北、四川、河南等地域有所上升,而陕西、江苏、山东三省则有所下降,这可以得出分布重心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偏移、扩大的倾向的特点;原因方面可以从政治上国都的变化以及经济上南方的开发等角度进行分析。
18.【参考答案】
(1)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或黄河水患、河道淤塞);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新式交通运输的影响;漕运制度的结束;河政的腐败;巨额赔款等使清政府财政日渐匮乏等。
(5分,答出5点即可)
(2)使淮安丧失了原有的政治地位;使淮安城市经济迅速衰败;造成以运河为生者的破产。
(每点2分,答出3点得6分)
【解析】第
(1)问,根据“处处淤塞难通”及所学可得出受自身地理环境的制约(或黄河水患、河道淤塞);根据“从咸丰三年(1853)开始,部分漕粮改道走海路运送至天津”及所学可得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根据“由天津至北京的南漕改为火车运输”“及至1911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可得出新式交通运输的影响;根据“1901年,清廷颁布了停漕改折(折价征银)的命令。
次年,清廷正式颁令:
‘此后屯丁、运军名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名校 联盟 届高三 二轮 复习 联考 一新 高考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