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样板.docx
- 文档编号:29439118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9.68KB
二年级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样板.docx
《二年级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样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样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样板
2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大禹治水》
课时
2课时
序号
教材
分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
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治理 伟大百姓 师:
我们一起检查一下。
你们认为自己全对的请举手,真不错,下课组长把听写本收起来,老师还要看看谁写的字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那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大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又是怎样治水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
《大禹治水》,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让我们一起回到很久很久以前---
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亲历洪水之灾,了解主人公治水的缘由(精读第一段)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出示第一段):
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小节。
一边读,一边想,读了这一小节,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师指导: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
初读“滔滔的洪水”。
指导朗读1、这样的洪水能冲倒房屋吗?
2、谁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吗?
3、多可怕的洪水呀!
……再读,突出“滔滔”。
把这个词组带到文中再去读读。
师:
谁带我们去看一看这滔滔的洪水。
师:
学生读,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迎面冲来!
(放洪水录像)师:
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呢?
师:
是呀,洪水如同野兽咆哮而来,不知害死多少条生命,老百姓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住,到处流浪,老百姓太可怜了,这个词你能读好它吗?
重读“无家可归”。
师:
想到老百姓的生活如此悲惨,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带着这样的心情你来读!
配音点名读。
刚才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读得真有感情!
读书就应该这样,把句子的意思读出来,把心里的感受读出来。
我们再来读一遍。
(齐读第一小节。
)
3、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身为部落领袖的大禹会怎么想呢?
(板书:
治理洪水)把他的决心读出来!
出示: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二)身临治水现场,感悟主人公崇高境界(品读第2、3自然段)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小节,禹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事情的呢?
划出有关句子,再多读几遍。
禹是做的呢?
你能用“为了治理洪水,禹先 ,再 ,最后 。
”的顺序来说一说禹都做了哪些事情吗?
同桌先练练看。
解读1:
大禹的勇敢顽强、一心为民 小朋友你们看,为了制服来势汹汹的洪水,禹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可不容易了!
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说说你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出大禹治水很不容易?
预设1生:
千山万水,他走了许多的路。
鞋子磨破了。
师1:
他爬的山多吗?
他过的河多吗?
这就叫“千山万水”。
谁来读。
师2:
真辛苦!
多远的路呀!
大禹每座山都要爬,每条河都要过,这就叫——读:
走遍了——(千山万水)生读。
师3:
多不容易呀,可是只有走遍了千山万水,才能看清复杂的水流和地形啊!
师:
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大禹治水的不容易的?
预设2生:
千辛万苦 从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师:
在治理洪水过程中,大禹吃了很多很多的苦,他到底吃了哪些苦呢?
师1:
大禹吃的苦多吗?
指导“千辛万苦”
师2:
是啊!
大禹把这些苦都尝尽了!
能把他的这种艰辛读出来吗?
(自由读、指名读“吃尽了千辛万苦”)
师3:
大禹吃这样的苦,受这样的罪,是一天吗?
两天吗?
是啊,整整十三年啊,漫长的十三年,他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的治水,大禹是多么的辛劳啊!
他——吃尽了千辛万苦。
师:
你们能体会到大禹的苦,你们真是一个读书的高手!
课文中还有哪些词体现了大禹治水的不容易?
预设3生:
九座大山 九条大河 特别的多师:
他仅仅就挖通了九条大河吗?
劈开了九座大山吗?
师:
这个“九”并不是真的只有九条大河,九座大山,可能有更多的河,更多的山,这么浩大的工程,要花多大力气啊!
多不容易呀!
再读读,还有哪个词也说明治水的不容易?
预设4生:
挖通劈开师:
同学们,这么多大山,这么多大河,是挖掘机挖吗?
是啊,古时候可没有挖掘机,这大河、大山都是靠禹带领老百姓用双手一点一点挖出来啊!
多么艰苦啊!
(再读第二句)预设5生:
仔细地察看(放示意图)治理洪水多不容易啊,光能吃苦远远不行,相传尧在位时,派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花了9年时间治水,都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用了堵的方法,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闹得更凶了,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身为儿子的大禹,受命于危难之际,如果,这次方法又不当会出现什么情况?
大禹肩头的胆子是多么地沉呀!
所以他要“仔细地察看”。
(练读)师小结:
治水如此艰难,难道他就不觉得苦吗?
因为他一心想着——(治好洪水,让老百姓早点过上好日子),只要一想到老百姓,再苦再累,他也是——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此时此刻,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答)带着这样的感受,你来读。
解读2:
大禹的聪明才智 那么大禹在仔细地观察水流和地形之后,他又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课件出示:
示意图)师:
大禹总结前人的经验,他采用疏导的办法,遇到河流堵塞的地方,他就带领百姓挖通许多大河,让洪水分流,如果遇到有大山的阻碍,他就带领百姓劈开大山。
正是由于大禹仔细地察看,正确地领导,终于将洪水引入了大海,大禹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谁来夸夸他?
师小结:
大禹不仅是个勇敢顽强的人,而且是这么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样的大禹,你佩服他吗?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让我们把禹的壮举永留心间,背诵第二小节。
(点击课件)点名背。
解读3:
大禹舍小家顾大家1、大禹在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出示图片)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
2、谁能把它填一填吗?
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谁愿意读一读。
师1:
同学们,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吗?
四千七百多天哪!
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大禹吗?
师2:
难道大禹真的不想自己的孩子吗?
那他为什么不回家?
师3:
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更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他一心想着——是受苦的老百姓,一心想着——治水,他不能耽搁一分钟,他只有将深深的父爱埋藏到心底,多么伟大的人啊!
6、带着你的感受齐读这一小节。
配音读
(三)百姓安定,代代相传大禹名(略读第四自然段)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你瞧,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大家快乐耕种、孩子自由玩耍、全家欢聚一堂、人们静心读书。
如果你是老百姓中的一位,过上了这样的生活,你会对大禹说点什么呢?
是的,百姓是多么感激大禹呀!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感激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小朋友,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四、拓展延伸大禹的精神代代相传,在当今社会,像大禹这样的一心为民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最后滚动英雄群像图:
偷偷买血只为藏族孤儿读好书的西藏阿里书记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病痛折磨仍坚守岗位的焦裕禄,这是抓捕逃犯途中不幸牺牲的警察局长任长霞……他们一心想着老百姓,他们的故事也会代代相传!
课后找一找有关他们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吃尽了千辛万苦 治理洪水
走遍了千山万水 制服洪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教后反思
2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
2课时
序号
教材
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4.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由来产生浓厚的兴趣,自愿读书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学情分析
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由来产生浓厚的兴趣,自愿读书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知识。
课前准备
词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谈话导入
1.欣赏泼水节图片
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欣赏吗?
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
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
设计意图:
从欣赏图片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
“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
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
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
它到底特殊在哪?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生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
3.检查生字
(1)师:
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
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
三、深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不用火红?
你还能说几个象这样式的短语吗?
)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
3.介绍周总理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1)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敲起象脚鼓”、“四面八方”、“赶来”。
(2)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理解“撒满”。
“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
(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师读“一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比较理解“一串串”、“一条条”。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么热闹、隆重的场面,是傣家人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呢?
a、引读句1,句2,句3。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天天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许多多重要的事情,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
当时傣族人所在的景洪地区交通非常不方便,周总理乘飞机后又改乘汽车,最后又乘渡船过江,不辞辛苦,不远千里,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傣族人民生活的小城,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
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难怪_____―,难怪―_________,难怪―_________,―(引读句1,句2,句3)。
设计意图: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唤起学生脑海中情景的再现,再次调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朗读入情入境。
感受总理和人民那种无以言表的感情。
b、引读句4。
就是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了,人们怎能不欢呼呢?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男孩,你会欢呼______―;
如果你是傣家的小女孩,你会欢呼________――;
如果你远远地看到周总理来了,你会大声欢呼_________;
如果你看到总理来到你的身边,你会激动地欢呼_________;
周总理来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傣家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大声欢着――――――。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串开放式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语言道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7.周总理来到了人群中,你能认出他吗?
出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他戴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
(1)、指名读。
(2)、指名根据画面介绍周总理。
课文中准确生动的外貌描写,使我们在人群中一眼认出了周总理,我们发现句子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
(3)、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来说说插图中的人物吗?
过会儿请大家猜猜你说的是谁。
这就是外貌描写,学会了吗?
老师相信在你们的习作中有所体现。
设计意图:
感受外貌描写的作用,初步懂得这是一种写作方法
8.再来看看周总理的打扮吧!
齐读
仔细观察周总理的打扮,你发现了什么?
(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是一样的)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的一个样,显得多亲切呀!
再看图,用一个词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
(笑容满面和蔼可亲)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
总理的打扮和傣家人是一样的,总理的心也和傣家人贴得紧紧的,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总理,难怪傣家人用最隆重,最热闹的仪式欢迎他,(齐读第2自然段)
五、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师:
周总理来到了傣家山寨,那他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
1、自学4、5、6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把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加上圆点,认真体会。
2、学生汇报师板书(敲鼓跳舞泼水祝福)
3、填空练习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设计意图:
抓住课文中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像一家人一样
师:
多么让人激动的场面啊!
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
1、指名读7-8自然段
2、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结合感悟,表达自己的看法,流露真实情感,再次激发学生对总理的爱戴,感受傣族人民的幸福。
六、总结:
周总理来到这里,把幸福、欢乐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望不了这一天,所以这是一次(齐读课题)我们为有这样的总理而感到骄傲与自豪,让我们齐读课文来表达我们对总理的热爱吧!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敲象脚鼓撒花瓣驶龙船
放花炮特别高兴欢呼互相泼洒互相祝福清明节年的传说
教后反思
2年级语文学科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朱德的扁担
课时
2课时
序号
教材
分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教学
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
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感悟朱德同志的高贵品质,难度似乎大了一点。
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介绍朱德这个人物以及他在课文中所处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再接着讲读重点段落(第三段)。
课前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
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
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朱德”“扁担”两个词里的四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其中有三个字是要求会写的字。
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
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字词:
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
生产草鞋打仗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
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朱德记”“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贴有“斗笠”词语的斗笠实物或课件。
一起读读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
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或课件。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
(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让学生看书上插图。
“朱德记”三个字写在哪儿呢?
(扁担上)
“记”在这里表示标志、符号。
在扁担上写“朱德记”表示这根扁担是谁的呢?
(朱德的)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
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
板书:
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
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
(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
(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
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
(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
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年级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样板 年级 集体 备课 教学 设计 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