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9437437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88KB
《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李煜《虞美人》这首词,几乎是高一年级所有学生都能倒背如流,但是笔者深信他们中真正读懂这首词的人绝对不在多数。
一首词,如果只以升学为目,从应试角度来切入教学,是绝对不可能落实诗歌鉴赏的“审美”目标的。
为此,我按照我的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的理解,设计了这个案例。
目的是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切入教学,以收获审美素质和应试能力“双赢”的结果。
教学班级:
浦江中学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
课时安排:
每班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李煜《虞美人》属于婉约词派词作,也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的宋词的成就。
我们师生在互动中,引领学生在文本的朗读、诵读、体悟、熏陶、研习中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
这首词椐说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端悲苦的。
窗外,春花秋月依旧绚丽;窗内,往事如烟不堪回首。
命运多舛的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往事知多少”的感叹。
“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后主归来宋以后又过了一年。
一个又字让李后主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
下片,“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像与慨叹:
“雕阑”、“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只是”二字的叹惋,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后,李煜由一国之主一下跌落为阶下囚,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问,他对国家和自已一生变化的痛苦回味。
最后,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拷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
”诗人自问自答曰: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这里,李煜又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起来,将一已之悲化为人类的悲情。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王国维说: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
该词是“笔落惊风雨”专题中的一首宋词,该专题重点展示了中国宋代文学的巅峰形态之一二,分为三个板块。
“词别是一家”选择了四首婉约派词作,《虞美人》语言并不艰深,也无典故,在词句的理解上并没有多大难度。
但是本词艺术成就极高,真正读懂它并非易事,由此提高鉴赏水平也非常困难。
把握该词重点放在感悟作者的情感内涵,同是注重词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风格、艺术评价等,其次把握中国词的赏析方法和基本的赏析术语。
初中的时候已经了解了词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要深化与拓展。
初中重在背诵、吟咏、体会与欣赏,高中重在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与鉴赏评价。
三、学情分析
本词上下阕各28字,共56字,虽是双调,却很短。
学生对词句的理解与把握并不难,但是要使学生对此建立深刻的认识并提高相应的鉴赏水平,并不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有准确的定位,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要有积极的思考,做好充分的自学和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适宜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问题情景化。
可以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回答和提出的问题,按照内容和形式两大块分类整理,选择学生的典型答案或普遍问题制成幻灯片,并在其答案或问题的后面,缀以相关学生的姓名,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要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整个课堂可采取以问题为线索,以内容为推进的模式展开。
四、教学目标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培养审美情趣,增强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时空的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写法。
2理解在文学鉴赏中“形象往往大于思想”的艺术规律。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式与师生互动式,教学策略上采取教师要适时作简明扼要的提示,点燃学生鉴赏词的激情,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七、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检索资料或根据手头资料,完成下列学案。
写一则有关词这一体裁的一般知识的说明文,参照有关资料写一个《李煜小传》,背诵并默写全词。
教师要阅读《全宋词》中的所编辑的李煜的词作,具体联系李煜的作品,从选材、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其作品的艺术特质。
准备邓丽君的《几多愁》碟片,准备好制作的幻灯片。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创设情境,酝酿氛围。
教师解说:
李后主作为一代词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的之一,下面请听邓丽君的《几多愁》。
请同学们跟着旋律默诵歌词。
2出示多媒幻灯片,填写李煜的小档案。
教师明确并幻灯片展示。
姓名:
李煜别名:
重光生辰:
937年七月初七祭日:
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
徐州国籍:
南唐身份:
国主,词人信仰:
佛教
(二)疏通文意。
1“春花秋月何时了?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学生甲:
李煜身陷囹圄,放眼窗外,春花秋月空有好风光,而自已成为阶下囚,纵有千种风情,也与我无缘。
学生乙:
李煜触景生情,无限感慨涌现心头,亡国之君的失落、惆怅、无奈、悔恨、寂寞、怨哀、伤感、怅恨,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句中的充分体现出来了。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学生甲:
往事如烟,世事难料,众多后宫佳丽,无数信臣利卒,都臣服李后主的脚下。
学生乙:
美女如云,艳如桃花,饮酒赋诗,好不逍遥。
学生丙:
弦歌悠悠,如一江春水,不可遏抑,词性大发,毫无节制。
国运衰微,词性勃发使然。
师生互动讨论明确:
是快乐的往事。
物质层面: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精神层面:
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教师明确:
“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
因作者身在汴京未见故都情景,故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不知新的主人对它们的态度如何之意。
反映了作者悔恨、追思、满腔悲慨的心理活动。
4“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的含义指哪些?
学生:
李后主身陷囹圄,触景伤怀,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一国之君,只有悔恨交织,抱恨终生。
想当年,后宫佳丽三千,轻歌曼舞,逍遥自在。
学生:
李后主从一国之君沦为囚犯,心力憔悴,形容枯槁。
想当年,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如秋波,如今自已的容颜凋零,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了。
教师颔首一笑,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位同学形象地说出了“朱颜”的含义,并且用语优美隽永,富有文采。
有一位同学不以为然,一脸不屑的目光,让人有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气势。
教师微笑着对这位同学说:
请你谈谈自已的理解。
老师我们是否理解的太深奥了一点罢。
这位同学淡然地说。
教师点了点头说:
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特别关注自已的体验,重视原始阅读以后的原始理解。
这位同学说:
这个“朱颜”就是“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吧。
教师微微点头,沉默了几分钟,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这句词句。
最后教师明确:
我们是否可以把“朱颜”理解成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已的容颜,国家的容颜,当然也包括“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
5“问君能有几多愁?
”是他问还是自问?
为什么?
学生:
这个“君”就是自己,“问君”就是问自己。
问自己体恤黎民百姓乎?
问自己兀兀穷年治理国家大事乎?
问自己沉湎酒色听信小人乎?
问自己词性大发不问国事乎?
一位多情善感的女生戚戚地说:
“问君”最好理解成问他人。
这个人能够倾听李后主的满腔激情,能够谅解李后主的种种过失,能够融化李后主的无限愁绪。
教师明确:
是自问也可以是他问。
作者的愁情,问天问地皆不知,愁肠百结惟有自已最明了;也可以说是上天在问作者,作为国君,你何以沦为阶下囚?
你的愁,是你没有勤政的苦果,这愁里包含着几多悔啊!
(三)把握主旨。
1如果我们把“愁”作为本词的核心情感,那么,作者的愁有哪些?
教师明确: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2以水喻愁,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沉重。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眼泪。
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
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此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成为千古名句。
出示学生的回答的幻灯片,讨论、自由回答,不求答案的统一。
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九、板书设计
一江春水向东流
往事之哀对比问答隔句相承
亡国之痛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物是人非词中之帝
十、作业设计
1早读诵读作业。
2课后书面作业。
请用“一言心得”写下这次词鉴赏的体会,如有兴趣,可以自填一阕《虞美人》来表达。
例一:
关山白云何意归?
断雁叫西风。
夕阳几度又青山,故园不堪回眸朔风里。
华年如梦依然好,还有青春在。
恼人还有几多苦?
正像独上高楼望天涯。
张泓:
看到上面这首《虞美人》,我真的很难相信是自己写出来的。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周二上午的语文课上,张老师让我们创作一首自己的《虞美人》时,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啊”了一声。
因为在这以前,我最多也只是背诵李煜的《虞美人》,并未对其有更深入地理解。
听了张老师的课后,我懂得了写词的基本知识,也有了创作的冲动。
但真正动笔起来很困难,不知如何下笔。
于是经过反反复复地思考,终于写成了以上这首词。
虽然在您的讲评中,我看到了词中还有很多漏洞,可我并不觉得失败的可怕,我懂得了第一次创作词的快乐和艰辛。
这首词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也许别人看了还很可笑,但我实实在在地体验到写词的乐趣。
几十年以后,也许这首词记不得了,但这次经历是我的莫大财富。
例二:
春夏秋冬几轮回?
年华有几何。
回首时光勿逝去,悲叹哀伤均是愁滋味。
钱财权势转眼空,徒留皮囊在。
问来生何去何从?
愿化和煦春风拂柳飞。
张忆:
上次的语文课太有趣了,张老师同我们一起分享了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这首词写成了,左看右看,倒有点意思。
当然,经过老师的讲评后,我也发现了这首词的缺点。
首先,词的后半部分与原词的结构上有明显的不同。
另外,本词的最后两面句话也很平庸。
纵观古今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结尾,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期待着自己能够写出一句有震撼力的词句来。
例三:
青山秀水何处寻?
江南梦已了。
昨夜又思往日景,烟雨迷朦已抛云霄中。
木桥楼阁仍驻足,只为游人顾。
墨绿屏障几时回?
恐惟春雨笑傲于江湖。
陈萍萍:
一个女孩的人生是一个多梦的人生,身处花季,多情善感,一阵寒风,一片枯叶,一曲旧歌便常常让我心潮澎湃。
上了这节课以后,心中久久不平静,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乎?
晚上在宿舍,窗外青蛙引吭高歌,窗内室友鼾声如雷,我的心情不能平静,思想感情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当我把几句想说的话中同韵的字写在纸上,然后慢慢凑出了意思连贯的句子,最后成了一首完整的词。
我觉得这一过程妙不可言。
隔了一个星期后,泠却了很多。
听完老师的意见,又发现许多地方需要修改。
这次填词,我才发现,原来真正有感情的时候,文字是从心中流出来的。
我在填词的过程中,我也成长了,这是多么好的成长方式。
例四:
功名利禄让人恼,欲壑知多少?
远古帝王又好梦,风流不再回眸烟云中。
亭台舞榭依然在,惟有主人改。
问君能有几多梦?
凭任一叶扁舟向东流。
吕扬:
以前自己总是写诗填词,但仿佛在黑暗中摸索。
不知道哪里恰当,哪里不恰当。
这次经老师点评,受益颇多,明白了应当仔细推敲字词,不可潦草了事。
我想尽可能的模仿原作,押韵停顿,有板有眼,但意被形式所累,词的意境不够好,没有韵味。
但我想,注重形式,应该说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问题研讨】
1学生的自我阅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生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前预习上,都表现出自我阅读意识的缺席。
我们讲的自我阅读意识就是我们在感受文本的时候,品味词语,吟咏句段,涵养文句,把握主旨,都以自我的诵读、品吟、体验和感悟为主。
在阅读中,就是关注个人的理解,个人的体验,不求答案的统一,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原始阅读,学生的原生态的东事往往是非常宝贵的,它虽然很粗糙,很幼稚,很不成熟,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归宿。
重视学生的原生态的阅读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阅读意识。
2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也获得提升。
教师要放下架子,真正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与失败、正确与错误。
学习李煜的词,又学填《虞美人》。
写了评,评了写,如此训练,此之谓:
享受词生活,提升艺术美。
【参考资料】
1李贞祥:
《中学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和对策》,《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4)。
2郭立亚: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3顾黄初主编: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朱昌元主编:
《中学生诗词曲鉴赏词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5钱理群:
《语文教育门外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高叔平编:
《蔡元培教育论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虞美人 虞美人鉴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鉴赏 教学 设计人 教版高二 必修 教案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