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9436919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42KB
最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x
《最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整数以外的一种新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在此以前,对于
分数学生或是听说过,或是见到过,还有的是略知一二。
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为什么要学习分数?
确实是学生们所不曾想过,或是没有想明白的问题。
为此,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知道分数的作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学具”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究怎样表示“一半”的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
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3.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交流的精神,获
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一张彩色大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2分钟)
1、师:
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吗?
(分数的初步认识)你知
道什么是分数吗?
你想在这节课里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指名回答)下面请同学们在心里悄悄的为自己定一个学习计划,计划一下这节课你打算了解有关分数的什么知识,等一下在我们的学习里看看能不能帮你完成你的学习计划。
2、师:
从“分数”的“分”字大家来猜猜看分数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的?
(跟分东西有关)师:
下面我们就来分东西,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现在两个人的学具放在了一起,这个把学具分开的任务你们自己能完成吧?
现在就请两个人一齐动手,把学具分一分,。
(同桌合作分学具,提出只有一张大圆形纸没法分的问题。
)分析:
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
因此,我在课始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的前提自然展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探究释疑(23分钟)
(一)认识“二分之一”1、探究“一半”的表示方法。
(2分钟)师:
现在谁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的学具分配情况?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记录)师:
观察他们分好的学具,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分到的结果完全相同的分法,就叫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这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
2、认识“1/2”(5分钟)
师: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着大圆形该怎么平均分吧?
同位试一试在圆形纸上折一折
师:
你是怎么把圆形平均分的?
(从中间切开)是这样吗?
师:
把大圆形从中间切开了2份,比一比,这两份的大小怎么样?
(一样)也就
是把这个大圆形平均分成一一2份,这样的一份也就是这个圆形的一一(生:
一半)师指“另一半”这份呢?
也是这个圆的一半吗?
一半”还能用像刚才用1”2”表示吗?
(不能)该用什么数表示呢?
自己在下面创
造一个数写在这个圆上其中一份那里(学生尝试说一说,引导学生创造出1/2这
个分数)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
师:
为了统一和更简便地表示“一半”,我们可以像这位同学那样用这个数来表
示?
师:
这个数怎么读呢,(二分之一)读的时候是从下往上读。
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师:
1/2和我们以前学的数一样吗?
他叫什么数?
分数是数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在哪里见到过这样的数?
(音乐书打节拍的)
一个圆形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能分到它的一一“一半”,也就是它的一一“1/2”如果你认为1/2这个数更能表示一半的你可以擦去原来的写法,写上这个数。
如
果认为自己原来那个更好的,你也可以保留。
在旁边加上这个“1/2”
现在再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样分到一个圆形的1/2的?
(学生一边说一边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板书)
师:
你分到了一条圆形的——“1/2”,你的同桌分到的——“也是1/2”。
(黑板的圆两边分别写上1/2)分析:
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物体的一半出发,沟通一半与新知1/2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初步理解分数,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引导学生解决课始的设疑,同学们为自己的发现而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3.折出1/2。
(5分钟)
师:
通过解决分大圆形的问题认识了新朋友,分数1/2,除了大圆形外,我们还分到了许多学具,其中有长方形,试着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它的1/2?
并涂上
阴影。
(学生动手操作,并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指名若干个说一说操作过程。
(强调:
“平均分”“、每一分”、“它的1/2”)
师:
观察他们折出的这些1/2一样吗?
什么不一样?
既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能用1/2表示呢?
这是长方形的1/2,而这(指圆形)却是
4、进一步理解1/2的意义。
(4分钟)
(1)教写分数和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师: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那么你知道到底该怎么写这个分数呢?
(请学生尝试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让学生书空)
(2)你认为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可以跟小组内的同学商量一下。
(汇报交流。
)
(3)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的发言非常好。
经过研究我们明白了:
“—”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1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1表示2份里面的1份。
1/2表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生边讲,教师边板书:
——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5、练一练:
(1分钟)
师:
老师这里还带来了一些图形,请判断一下阴影部分是不是它的1/2,是的话
请拍一下手掌
(课件出示图形,其中最后一幅图为1/3)师:
为什么这幅图不是1/2?
那么它又是多少呢?
你认识吗?
(引出1/3)分析:
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认识“几分之一”
1、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5分钟)
师:
我们把一个圆对折一次,就得到它的二分之一,那么再对折一次,每一份是这个圆形的多少呢?
(1/4)该怎么写?
板书:
1/4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黑板)
师:
谁来说说怎样得到一个圆的1/4?
(板书: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
)
生齐读。
师:
能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吗?
四人小组合作,看哪组的折法多.
展示作品
质疑:
同一个正方形的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还是正方形的1/4?
分析:
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不同,但都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这样就突出了分数概念中相当重要的前提“平均分”的概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为以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师:
今天学习了1/2,1/3,还有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师:
能说完吗?
分数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这么多的分数你想不想再折一个?
师:
拿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手)
师:
你把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谁愿意来汇报。
(学生汇报)
分析:
展示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使学生的观察、思考、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发展。
2、师:
下面想不想自己试一试写分数?
(1分钟)
打开课本P93做一做第1题写一写。
三、巩固练习,实践延伸(13分钟)
师:
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1、第一关考眼力(3分钟)
(1)判断下面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P96练习二十二第2题)
(2)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请写出来。
2、第二关:
小小画家(2分钟)
P96练习二十二第1题
3、第三关:
考考你的想象力(5分钟)
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数无处不在,看(出示P91主题图)从图中的事物
中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
4、第四关:
奇妙的色块图(拓展)(3分钟)
(1)先呈现红色占1/2,问:
你想到了哪个分数?
(2)呈现蓝色,问:
蓝色块让你想到了哪个分数?
为什么?
(3)呈现绿色,问:
蓝色块让你想到了哪个分数?
为什么?
(4)你发现了什么?
分析:
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小结(2分钟)
师: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知识,现在请各位同学回忆一下你在上课
前计划要了解分数的什么知识,这节课能完成你计划的目标吗?
在接下来的学习里你还想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教学反思:
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个过程的,怎样体现这种过程,并在尊重学生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去体现,我努力尝试提供这样一个途径,让每个学生自由去展示自己想象一一图像一一抽像的探究过程。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了我对这节课的这种想法和设计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我的老师曾经这样对我说过“只有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已有储备情况及他们的差异,才能在教学中找到每个学生,更好地把每个学生都带向获取知识的目标”。
正是在课前做了相关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情况,
我才能在课始便找到了每个学生所在的位置,有效率地把每个学生凝聚到一块,
各尽所能,互相补充,成功完成了这次学习活动。
2、“生生互动”指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包括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倾听、互相激励、互相竞争等。
这样,课堂上不只教师一个人跟学生发生关系,而是几十个人形成师生间、同学间纵向和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思维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以至个性特点等方面都会得到长足发展。
而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促进了“生生互动”的学习气氛的形成,我主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看法,可以不跟老师的意见一致;
(2)我采用了多种有利于学生交流的形式,如同桌商量,全体学生交流、讨论等,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机会交流学习的体会。
(3)改变教师的引导语,我采用“有道理吗?
”“谁有补充”“谁有不同意见”“对不对呀”“好不好呀”这样的提问4)不随意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
价,让学生之间养成互相倾听、互相尊重的习惯,例如认识1/2的教学,安排同
桌间互相倾听、互相评议,然后再是全班倾听、全班评议,目的就在于此。
3、成功以“情”有层次地带动学生始终保持很高的兴趣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积极的情绪得到提升;让课堂总结时候,同时目视展示板和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回想自己这节课的学习经历,情绪更是提到最高点。
正是由于这节课开放性的设计,学生在教学中生成的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在事先所不能想到的,以致总有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契机没有利用好,所以还需
要在教学活动学生生成预设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思考,尽量避免教学遗憾的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分数 初步 认识 教学 案例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