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9434291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67KB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模板.docx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模板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
这部分“中等生”大都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
这部分“中等生”长期缺乏教师应有的关心、帮助、教育和培养,在集体生活中也缺乏唱“主角”的机会,自以为处在冷漠的关系中,加上对自身认识不够,形成了精神欲求不足的心理。
这种心理状态与我们所提倡的现代人意识是格格不入的,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
一、对“中等生”概念的思考。
“中等生”的概念,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使用,但其内涵与外延却好象很少有人
去分析,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
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和范围。
“中等生”的概念的本质属性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外延也并不确定。
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
显而易见,这个“中等生”、“尖子生”以及“后进生”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
学习成绩成为绝对的标准,其他表现仅仅是参考分。
而学习成绩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99%又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
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的成绩的中等,使教师给与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沟通,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也可以说,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人活动的动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人的“秉性”、“脾气”不同,有人急躁、有人稳重、有人活泼、有人沉静,这是气质的不同。
有人谦虚、有人骄傲、有人粗心马虎、有人细致认真、有人意志坚强、有人害怕困难,这是性格方面的差异。
有人感知灵敏、记忆力好,有人长于想象、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
这些特征的综合,形成了人与人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
个性心理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主客观条件。
如教育条件、环境条件、家庭条件、意外事件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有时条件相同,由于主观努力的缘故,也会导致不同的个性。
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中等生”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各有其特点。
抛开个性的问题,以及其它影响个性心理的因素,就教师的影响来说,“中等生”在情绪、意志、能力等方面,易形成哪些共性特点呢?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
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
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
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和工作的热情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
在意志方面:
由于不愉快的心境,将使其做事缺乏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
在能力方面:
由于消极的情绪和做事的优柔寡断,使所做之事往往成少败多。
这必将更加动摇其做事的信心,导致工作学习能力提高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
在性格方面:
由于以上种种情况,长久下去,使其性格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
遇到问题时,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
由于教师长期缺乏对其关注,“中等生”这种消极心理长久循环下去,会使他们在了解情况、判断问题、形成见解时,出现偏颇,所遇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会把事情越弄越复杂,使他们陷入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更加内向,过于敏感,甚至抑郁、紧张、拘束、不自然、胆怯。
2、“中等生”的积极心理特征。
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造成他们自相矛盾的心理,在学校生活中的主要表现有:
他们往往对自己的理想、抱负要求过高,因其身心发展的不完全成熟性,会使他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距离。
如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希望口齿清楚地把问题答好,但又战战兢兢、目光游移不安、结结巴巴,盼望老师尽快让其坐下。
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
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担心别人嘲笑。
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
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其教师的职责呢?
三、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疏导。
第一、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人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1、访谈能力。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
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例如,我班有8位学生在周一至周五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周末回家看望父母。
这给教育管理学生带来难度。
家长会时是学生的父母到校,但是日常照顾孩子们的却是他们的爷爷奶奶。
虽然,在家长会上,也教给家长们一些教育、管理、督促学生学习的方法,但是,实施起来却与教师的要求有距离,学生们的爷爷奶奶从中打了折扣。
家访可以使我了解学生在爷爷奶奶面前的真实状态。
李峰同学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的学习成绩在下降,但在班里是老实得出了名的学生,甚至有些窝囊,他极少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决定对他家访,他很害怕,我告诉他,我只是想同他的奶奶聊聊,以打消他的顾虑。
来到他家,与奶奶交谈中,我发现:
虽然教师已经强调了平时复习的重要性,可是他仍在延用小学的习惯,是那种“临阵磨枪”的学生,平时很少复习,喜欢看动画片,造成基础知识不扎实。
于是,
我告诉奶奶一些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
让奶奶用耳听、用眼看,要生每天完成1小时的复习,背单词、背课文、读书时要出声,让奶奶听得到,并且当天学的知识当天复习,不能只完成笔头作业。
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
李峰的学习成绩有提高,英语默写合格率上升了,学生脸上也有了从容的笑容。
2、观察分析能力。
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
例如,冷静有时却缺乏热情;爱出风头却又勇于创新。
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我班的牛薇同学,是单亲家庭,她跟随父亲,家里还有奶奶、伯父、姑姑一家,同住一套三居室。
在班里,她独来独往,不爱说笑,眼神暗淡,学习基础差,但很努力。
我感觉到”这个学生如此压抑,会严重影响她的心理健康。
从小学老师对她的鉴定上,我知道她喜欢唱歌。
在年级主题会上,我鼓励她表演拿手的节目——唱歌。
此后,她参加学校组织的卡拉OK比赛,获得二等奖。
同去观看比赛的同学,回来很激动,是他们跑着回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的。
这件事后,牛薇的学习更加努力了,虽然她在学习上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她从不抄作业,从没有放弃努力。
而且,从她的眼神中,我看到了神采。
3、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
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
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象是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象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及格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记得那是一个中午,外班的两个学生在国旗下,绕着旗杆互相滋水玩,一个学生的上衣已经湿了大半,我叫住他们说了两句,高鹏(我任课班级的学生)把书和雪碧瓶子用力扔在地上,那样子分明告诉我:
“你又不是我的班主任,管得着吗?
”当时我很生气,但理智告诉我不能发脾气。
于是,我让他们站在国旗下呆一会儿。
虽不情愿,但他们还是站在那里了。
我告诉他们,我用5分钟办过事之后会回来。
当我回来时,高鹏的态度没有太大变化,头歪呆着。
我问他:
“假如你是老师,愿意看到学生向你发脾气吗?
”高鹏的头不歪了。
然后,我提到“百分评比”、提到“他们在政教处窗前”、提到“班级荣誉”,高鹏爽快而真诚地说:
“老师,我错了。
”那一刻,我又一次体会到“心理换位”这个方法的效用有多神奇。
4、赏识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
在班级管理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是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生”身上,信任他们,让他们做事。
对做事认真心细的学生,可以委以重任,明确表示老师信任他们,要求他们力所能及地协助老师做些班级工作,如班务记录、公务保管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悲感。
例如,在暑期军训时,通过观察,我发现周健做事心细而认真,不计较个人得失,很难得。
在组建班集体时,我选择了周健做班长。
家长问我:
“老师,她行吗?
她在小学只是小队长。
”我很有信心地说:
“她行。
”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一直是中上等,在80-85分处徘徊。
家长与我见面时说:
“老师,我们的孩子在家学习比以前用功了。
”此时,我更相信,她的成绩迟早有一天会达到全优。
我要做的只是鼓励与等待。
果然,她在改选班委时,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
而且,她的学习成绩成为班里进步最大的学生,实现了全科优秀的目标,并且,所有成绩均达到90以上。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这个学生身上得到实现。
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与信任,是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在班里,我还对张卫、孙博、高菲、王然、樊志强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与同等的关注,在他们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只是周健的事例最突出、最显著。
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的方方面面。
如上课前,对低年级学生就可以摸摸胆小、不善发言的同学的头,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用微笑、用目光做短暂的交流,给与学生以真诚和鼓励,唤起学生自信。
当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周记中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
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第二、掌握一些疏导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
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寻找自信的支点,正确认识自我。
可以开展“找优点”的活动。
让学生找自己的优点,找别人的优点,了解自己也
有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
从学生画的板报、从语文课代表王然给同学的测验、从赵仕杰要求同学默写的单词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超过教师对他们的要求。
在班里,学习差的学生,在说话做事时是缺少自信的,甚至认为自己一点优点都没有,其他同学也看不到他们的优点。
有一次班会,在“找优点”的活动中,我问:
“谁来说说樊志强的优点?
”没有人呼应,一段长时间的沉默。
樊志强的头低下了,不敢抬起头来。
这时,我开始说起来:
“樊志强同学,很爱劳动,值日时从不偷懒;他拿钥匙给值日生开门,从不迟到;他学习基础差,但从没有放弃学习;他很诚实……”当我说完之后,大家用惊讶的眼光看着我,樊志强的眼光尤其特殊,是激动、是感激、是承诺……对于樊志强来说,他能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业,每次期末成绩突破60分,就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不放弃学习”,是我对他最大的期望。
这一年,他做到了“不放弃学习”这一点。
虽然,并非所有的科目都突破60分,但也没有出现低于55分的科目。
我想让学生们知道,教师不仅仅看学生的分数,更要看学生努力学习的状态——进取的状态。
2、创造成功的记录。
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
不断争取成
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记录,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每周安排一节课来组织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
如学习
竞赛、劳动技术竞赛、书画展览、体育技能竞赛、小知识竞赛、课文评议、热点分析、小制作、小设计竞赛以及特长展示等,提供不同的环境让学生展示自己。
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兴趣,在学生的热情参与和感召下,胆怯的学生也经常参与到活动中来。
对某些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提前让他们做准备。
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成功的表现自己,创造成功的记录,逐步建立信心。
例如,在我校每班教室都设有宣传栏,那是除了板报以外的很好的宣传阵地。
怎样用它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呢?
我在班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如硬笔书法展览、暑期记事随感、英文书写展示、个人风采小制作、美术作品展示、劳技编织成果展、周记展示等等。
每次展示活动,都有意外的收获。
全班36人,许多同学在展示活动中都显示了自己的优势。
张卫的周记从板面设计到内容,丰富多彩,显示了男孩子与众不同的文思;袁林的周记是那么独具匠心,我能看出她是用心在与我交流,显示了女孩子特有的文静、纤细的性格;周健的周记,不知从哪儿剪”下来的刊头设计,与文章的内容是那么贴切,显示了洁静、清雅的特点。
马月的艳丽周记、樊志强的美术作品、王晋阳的书法、刘静的《暑期随感》、胡子薇的《军训生活》、王紫薇的工艺制做、陈超(男生)的编织、刘晨的英文书写……让我从不同角度了解了这些可爱
的孩子们。
胆怯的学生——耿燕玲、刘佳、李雪等同学都先后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我了解她们心灵思索的痕迹。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选准目标,使目标与个人的能力相符,不好高骛远,要量力而行,积小胜为大胜。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态度,以平静自如的心情投入竞赛活动。
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明白,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勇敢行动,就可以获得成功。
例如,在体育节比赛时,学生夺胜心切,这易导致恢心的心态产生。
在比赛来临之际,我告诉学生们,体育比赛重在参与,1500米比赛,只要跑下来,就是最后一名,也是光荣的。
因为他有勇气跑完全程,我为他喝彩。
学习也贵在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一次测试的失误,不能代表永远,我相信他能再次崛起。
教师借助竞赛活动可以扩大奖励范围,让学生尝到创新与竞争的乐趣,树立自信,乐于参加集体活动。
如,我在班里设立了这些奖项:
最佳班委、最佳组长、最佳课代表、最佳学科带头人、最佳劳动标兵、最佳文体特长生、周记一、二、三等奖、艺术节参与奖、摄影奖、百分评比优胜奖、学习进步奖、学习优秀奖等。
3、利用周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逐步建立信心。
周记是学生采集知识,进行师生沟通的很好的方法。
例如,胡子薇是个有男孩性
格的女孩,偏爱理科,酷爱运动。
从来写周记写得很少,不愿与我交流,学习成绩很出色,个性极强。
我利用她所写周记的内容,进行诚恳的评价,终于她能与我谈心了。
有一次,她在周记中这样写到:
“老师,真不好意思,您的评语比我的周记还多,我决心,以后一定认真对待周记。
”果然,她跟我探讨了许多问题。
如: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父母的唠叨都对吗?
”等等。
我发现她很有思想,而且办事并非粗糙,也是个心细的姑娘。
另外,还可以利用周记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让部分“中等生”可以
进行一日四问四答的训练。
一问自己今天“做什么”,二问自己“怎么做”,三问自己做得“怎么样”,四问自己明天“怎么办”,以提高自我导向能力使做事有计划,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使计划能落实,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使行动有总结,提高自我体验能力进行自我补救。
如我班陈超,学习缺少自觉性,贪玩,基础不扎实,聪明,少目标。
为了改变他的现状,我决定用一日四问方法训练他。
让他每天用周记进行总结,每隔三天,我看一次他的周记,督促他养成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的习惯。
经过两个学期的四次考试,他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持续几次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每周对周记进行点评,认真诚恳的指出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学生的信心与能力均会有所提高。
以期末考试学习成绩的优秀率来说:
分95908580706060以下
入学人数13631157
第一学期05911353
第二学期2875644
由此表,可以看出,我班优秀率提高很多,中等生比例大,而且中等生提高人数明显。
目前,班内没有出现心理严重障碍的学生。
总之,在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时,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多读书,多学习,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
“中等生”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就会树立起自信心,使他们积极健康的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中等 心理 问题 疏导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