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432529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6.88KB
第十十一周教案.docx
《第十十一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十一周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十一周教案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为了一时之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
”你
是怎么体会的?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
还有什么也关系到长久之计,也需要长远规划?
四、总结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因为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有着密切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它多么需要我们的保护呀!
所以要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17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体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能够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闰土的外貌、,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
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通过闰土的外貌、,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了解鲁迅
1.鲁迅先生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2.同学们对鲁迅还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从课外书中获得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节选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
细细地读读课文。
2.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和“我”的认识。
)
3.“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采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词语:
“其间、无端、素、如许、单知道”等词语。
3.通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
“祭祀、值年、五行、竹匾、秕谷、潮汛、跳鱼儿”等词语。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
2.闰土长什么样呢?
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
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
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再做一个练习:
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
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五、指导课后思考·练习4
1.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
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夏日拾贝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3.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和闰土的深厚友谊。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学习四件事,揣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复习引入
1.谈话引入:
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
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
2.回忆:
闰土讲的哪些事让“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呢?
二、重点研读,随机点拨
请大家重点研究闰土讲的这四件事。
可以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在学习合作组中商议、选择一件事来学习,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重点理解感受深刻的词句,还可以展开想像,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学习。
1.学习合作小组讨论探究。
2.个人汇报或小组汇报。
教师着重点拨:
(1)闰土是个捕鸟高手。
①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秕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闰土经验丰富。
(课件:
文字投影片,配上课文朗读)
②这些鸟你见过哪几种?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③朗读指导:
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
(想像:
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
)
(2)闰土很勇敢。
“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闰土“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体会、感受紧张、惊险、刺激的情境。
)
a.闰土在什么时候“看瓜刺猹”?
b.结合个人的想像,描述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
c.各小组赛读:
选出2人朗读人物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
(3)简略学习“捡贝壳”、“看跳鱼儿”部分:
a.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展示课外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展示自己根据想像创作的图画。
b.关于“跳鱼儿”,你了解些什么?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想问闰土一些什么问题?
(4)小结:
综合闰土给“我”讲的这四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5)重点理解: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
a.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b.这段话你能读懂哪些内容?
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c.前后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相互解答。
d.有意识地引导理解:
“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指哪些事?
“他们”指谁?
“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小结:
由于环境的不同,闰土和文中的“我”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
三、争辩研读,开放课堂
1.同学们!
如果要你选择,你是向往闰土的生活还是课文中“我”的生活?
今天,咱们也来争辩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向往闰土生活的同学坐到右边(正方),向往“我”的生活的坐在左边(反方)。
(2)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可以在课文中找,也可以自己想像。
(3)在争辩的过程中,当你觉得对方言之有理时,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
2.小结:
农村生活多姿多彩,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城市生活信息量大,环境较好。
总之,只要你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全身心地投入生活,积极地体验生活,你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真正的魅力。
四、布置作业:
1.小练笔:
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把你印象最深的场景写具体。
(供选择的场景有:
月下看瓜刺猹、第一次见面、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依依惜别)
2.课外阅读鲁迅作品《故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朗读、小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初步阅读课文,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重点:
初步阅读课文,使学生读懂课文写了鲁迅生前的四件事,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难点:
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
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
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知道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1.板书课题: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介绍作者.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3.看题目,为什么作者称了“伯父”还称“先生”?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1.读生字组词(自读、指名读、比赛读)
仪 悼 逝 餐 枣 搞 冠
骂 嚼 悟 摊 奥 咳 嗽
2.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各色各样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3.通过课前的预习,谁说说你对本课词语的理解。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含有这个词的句子。
三、认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鲁迅的哪几件事?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板书:
深受爱戴、畅谈读书、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四、提出疑问
“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
”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
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
“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
(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五、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
“我”为什么惊异?
(板书:
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
我对什么事感到惊异?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
找出来读一读。
“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
伯父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的原因是什么?
读了后面的文章大家就明白了。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六、布置作业
1.自学第二至第五段。
要求是:
读读课文,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2.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3.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
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是怎么读的?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
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2.鲁迅是怎么谈的?
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
(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
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句话与女佣阿三的话有什么联系?
4.最后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关系?
七、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从作者写的这几件具体事例中体会文章的中心。
八、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词,完成笔记。
2.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
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
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
鲁迅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
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鲁迅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自读课本中有一篇《视死如归》,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怀念谈《水浒传》 关心、教育孩子
追悼鲁迅讲“碰壁” 顽强斗争为自己想得少
深受 救助车夫 忧国忧民为别人想得多
爱戴女佣阿三的回忆 关心女佣
果 因
教学反思:
19*一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轻视、徒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3)叙议结合的方法,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议论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作者阿累,《毁灭》《铁流》及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学习和平时阅读的文章中,在鲁迅先生侄女周晔眼中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在著名作家萧红眼中是怎样一个人?
在伟大的剧作家巴金眼中鲁迅又是怎样一个人?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讨论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勾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
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师生交流《一面》所处的时代背景。
3.在售票员阿累眼中,与鲁迅的一面之交,给鲁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4.勾画出描写鲁迅瘦的句子,写下你的感受。
5.仔细品读写鲁迅先生外貌的句子,交流鲁迅的“瘦”: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竹枝似的手指”、“他的脸──瘦!
”、“他的手多瘦啊!
为什么他如此的面黄肌瘦?
6.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你从作者刻意的“瘦”描写中体会到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7.是怎样一个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反馈交流。
8.同桌互读描写外貌的句子。
三、仔细品读鲁迅对青年的关怀
1.透过作者的文字,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的关怀呢?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一面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写作
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五、课后作业
搜集鲁迅关心青年成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19*一面
瘦荐书赠书
为革命鞠躬尽瘁对青年一代的关心
20*有的人
教学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
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2.再读课文。
(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
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
读两遍。
(2)仅仅准确就够了吗?
还必须流畅:
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3.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
(1)谁敢跟我比赛朗读?
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
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
(2)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
鲁迅属于哪种人?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4.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
5.欣赏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入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进入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交流一下对本诗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请学生用图示法将各个诗节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注意,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两种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诗节分别与上面三个诗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两种不同结局。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2.品读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诗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对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
请大家细读课文,讨论各诗节对比的角度各是什么。
3.品读诗歌语言,要求学生体会以下语句的修改的妙处。
这首诗在选人语文教材时,曾经臧克家修改,请大家看下面几例:
(1)原句: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
改句:
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头,想“不朽”。
(2)原句:
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倒。
改句:
骑在人民头上的从民把他摔垮。
(3)原句: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纪念他
改句: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民永远记住他。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朗读示例: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对于其他诗节,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指名部分学生朗读,以检查效果。
六、知识拓展延伸
1.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2.搜集鲁迅的名言。
3.阅读鲁迅的作品如:
《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口语交际五
教学要求: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
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
留在心里的印象。
二、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
学生按兴趣自由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 一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