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生复习思考题总汇.docx
- 文档编号:29426904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95
- 大小:100KB
微生物学生复习思考题总汇.docx
《微生物学生复习思考题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生复习思考题总汇.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生物学生复习思考题总汇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1.微生物的定义
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这些微生物体形微小,有的以微米或纳米(m)作为测量单位。
2.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或人体内的一小部分可引起人类与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
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免疫性、实验室诊断和防治原则的一门科学。
3.郭霍原则
郭霍在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spostulate):
①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则不存在;②病原菌能被分离而得纯培养;③纯培养接种易感动物,引发相同疾病;④实验动物体内分离出相同病原菌。
郭霍法则对鉴定病原菌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一.填空:
1.细菌的结构中域革兰染色性和致病性有关的是_细胞壁。
2.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3.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大类。
4.革兰阴性菌细胞上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其毒性基团位于内脂A
5.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6.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7.细胞膜主要功能:
物质代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
8.细菌荚膜主要功能:
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抗干燥.
9.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细菌粘附/后者传递遗传物质。
10.鞭毛是细菌运动器官.
11.经革兰染色后,被染成紫色的为 菌,而被染成红色的为 菌。
G+ G-
二.选择题
1.不属于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E
A:
分布广泛B:
个体微小C:
种类繁多D:
结构简单E: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B
A:
生物合成B:
维持细菌外形C:
参与物质交换D:
呼吸E:
能量产生
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点是:
E
A:
较疏松B:
无磷壁酸C:
有脂多糖D:
有脂蛋白E:
肽聚糖含量多
4.具有抗吞噬能力的细菌特殊结构是B
A:
细胞壁B:
荚膜C:
芽胞D:
鞭毛E菌毛
5.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A
A:
芽胞B:
外膜C:
鞭毛D:
核糖体E细胞壁
6.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
e
A:
质粒B:
异染颗粒C:
芽胞D:
中介体E荚膜
7.青霉素的抗菌机制:
B
A:
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B:
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C:
破坏细胞膜
D:
抑制细菌酶活性E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8.溶菌酶的灭菌机制:
C
A:
竞争肽聚糖合成中的转肽酶B:
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C:
裂解肽聚糖骨架的糖苷键
D:
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
9.革兰阴性菌的化学组成不包含:
C
A:
细胞膜B:
核蛋白体C:
磷壁酸D:
胞质颗粒E:
肽聚糖
10.既能形成荚膜又能形成芽胞的细菌是:
c
A:
肺炎球菌B:
破伤风杆菌C:
炭疽杆菌D:
链球菌E痢疾杆菌
三.名词解释
1.细菌:
细菌(bacterium)属于原核细胞型的一种单细胞生物,除细菌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还包括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等。
它们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2.荚膜:
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粘性、胶冻样的物质,其厚度在0.2µm以上,普通染色不易着色,与四周有明显界限,普通显微镜下可见,称为荚膜。
如肺炎链球菌荚膜。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
(1)有无荚膜可帮助鉴别细菌。
(2)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3.芽胞: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spore),以别于真菌在菌体外部形成的孢子。
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有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等)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等)。
4.质粒: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由双股闭合的环状DNA构成,可自行复制和通过细菌接合或噬菌体转导转移,其上带有控制细菌生物学性状的基因。
如肠道杆菌的R因子质粒上,带有耐药基因,与细菌耐药性产生有关。
5.菌毛:
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称为菌毛(pilus或fimbriae)。
菌毛由结构蛋白亚单位菌毛蛋白(pilin)组成,呈螺旋状排列成圆柱体,新形成的菌毛蛋白分子插入菌毛的基底部。
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其编码基因位于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上。
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四.简答题
1.G-和G+的主要区别
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
比较内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厚度厚,20~80nm薄,5~10nm
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3层
肽聚糖含量多,占胞壁干重50~80%少,占胞壁干重10~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
结构三维空间(立体结构)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青霉素作用敏感不敏感
2.肽聚糖主要结构
肽聚糖是一类复杂的多聚体,是细菌细胞壁中的主要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为粘肽(mucopeptide)、糖肽(glycopeptide)或胞壁质(murein)。
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 细胞壁(cellwall)位于菌细胞的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的周围。
是一种膜状结构,组成较复杂,并随不同细菌而异。
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有其特殊组分。
细胞膜 细胞膜(cellmembrane)或称胞质膜(cytoplasmicmem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紧包着细胞质。
厚约7.5nm,柔韧致密,富有弹性,占细胞干重的10%~30%。
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者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胞质 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为细胞质(cytoplasm)或称原生质(protoplasm),由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其中含有许多重要结构。
核质 细菌是原核细胞,不具成形的核。
细菌的遗传物质称为核质(nuclearmaterial)或拟核(nucleoid),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多在菌体中央,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因其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故习惯上亦称之为细菌的染色体(chromosome)。
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和功能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疏水性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者称为微荚膜(microcapsule),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以及大肠埃希菌的K抗原等属之。
若粘液性物质疏松地附着于菌细胞表面,边界不明显且易被洗脱者称为粘液层(slimelayer)。
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少仅1~2根,多者达数百。
这些丝状物称为鞭毛(flagellum),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长5~20μm,直径12~30nm,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称为菌毛(pilus或fimbriae)。
菌毛由结构蛋白亚单位菌毛蛋白(pilin)组成,呈螺旋状排列成圆柱体,新形成的菌毛蛋白分子插入菌毛的基底部。
菌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其编码基因位于细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上。
菌毛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芽胞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spore),以别于真菌在菌体外部形成的孢子。
产生芽胞的细菌都是革兰阳性菌,重要的有芽胞杆菌属(炭疽芽胞杆菌等)和梭菌属(破伤风梭菌等)。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一.填空:
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除水以外还有;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2.细菌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是:
营养物质,环境和能量。
3.细菌合成具有的代谢产物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
4.细菌素的产生受质粒控制,其作用主要为抑制菌体蛋白合成。
5.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的混浊生长、沉淀生长和菌膜生长。
6.正常菌群在 、 和 条件下可转化为条件致病菌。
机体抵抗力降低 苗群寄居部位改变 菌群失调
二.选择
1.肠道杆菌中可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是:
A
A:
大肠杆菌B:
变形杆菌C:
志贺杆菌D:
伤寒沙门菌E:
猪霍乱沙门菌
2.厌氧细菌不包括:
C
A:
产气荚膜杆菌B:
肉毒杆菌C:
百日咳杆菌D:
破伤风杆菌E:
脆弱类杆菌
3.无机盐对细菌生长代谢的作用不包括:
C
A:
构成菌体成分B:
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C:
细菌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D:
促进酶的活性
E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作用的密切相关
4.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
B
A:
血琼脂平板B:
伊红-美蓝培养基C:
肉汤培养基D:
含铁双糖培养基E琼脂培养基
5.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E
A:
外毒素B:
内毒素C:
侵袭性酶D:
热原质E细菌素
6.菌落是C
A:
在细胞培养瓶中形成的空斑B:
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C:
由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细菌集团
D:
多种细菌在培养基上混和生长形成的团块E一个细菌细胞
7.大肠杆菌“IMViC”实验结果C
A:
――++B:
-+-+C:
++――D:
+-+-E+――+
8.不属于细菌代谢产物的是D
A:
色素B:
毒素C:
热原质D:
抗毒素E维生素
9.斜面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
D
A:
观察细菌运动能力B:
细菌粘附能力C:
细菌菌落形态D:
增菌E抑制杂菌
10.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中与细菌鉴定有关的是:
E
A:
内毒素B:
热原质C:
抗生素D:
维生素E细菌素
三.名词解释
1.生长因子: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物质,包括维生素、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
2.菌落:
单个细菌经过一定时间分离培养后在平皿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3.糖发酵试验:
糖发酵试验测定的是细菌分解糖类的能力和代谢产物。
实验中配制各种单糖发酵管,用以测定不同细菌分解不同糖类的能力。
糖发酵试验根据发酵后的产酸或产气(CO2和H2)来判断细菌是否分解了相应糖类。
4.吲哚试验(indoltest)测定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的能力。
吲哚可与试剂中的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吲哚而呈红色,为吲哚试验阳性。
如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为该实验阳性。
四.问答题:
1.简述细菌生长的影响因素
细菌的生长是细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细菌培养过程中,许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1)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不足导致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能量、碳源、氮源、无机盐等成分不足,此时细菌可能降低或停止细胞物质合成,避免能量的消耗,或者生成特定的运输系统,充分吸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存。
另一方面,细菌可能会利用胞内某些非必要成分或原来不利用的一些代谢中间物。
(2)温度
各种生物都有其适宜生长温度,温度变化对细菌的代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
①对酶活性的影响。
细菌体内一系列化学反应绝大多数是在特定酶催化下完成的,每种酶都有最适的酶促反应温度,温度变化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影响细胞质、膜组分的流动性。
温度高,组分流动性大,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温度低,流动性降低,不利于物质运输。
③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物质只有溶于水才能被细菌吸收或分泌。
温度上升,物质的溶解度增加,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降低,最终影响细菌的生长。
(3)pH
细菌体内的绝大多数生化反应是酶促反应,而酶促反应都有一个最适pH范围。
在此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最高,生长速率最大,因此细菌的生长也有一个最适pH范围。
pH可影响细胞质膜的透性和稳定性、物质的溶解性或电离性等过程。
(4)氧
根据细菌生长对氧的需要程度,可将细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四种类型。
2.简述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细菌的一些合成代谢产物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如:
(1)热原质(pyrogen)也称致热原,它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的本质是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
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121℃,20min)亦不破坏,250℃高温干烤才能破坏热原质。
用吸附剂和特殊石棉滤板可除去液体中大部分热原质,蒸馏法去热原质效果最好。
在制备各种药用制剂中须严格遵防止热原质进入制剂。
(2)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毒素,是细菌致病作用中的重要致病物质。
某些细菌可产生分解组织细胞的酶类,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也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不同颜色的色素,有助于鉴别细菌。
细菌的色素有两类,一类为水溶性,能弥散到培养基或周围组织,如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绿色色素。
另一类为脂溶性,不溶于水,只存在于菌体,使菌落显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色素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丰富、氧气充足、温度适宜。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有些细菌能产生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bactericin)。
细菌素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例如大肠埃希菌产生的细菌素称大肠菌素(colicin)。
细菌素在治疗上的应用价值已不被重视,但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
(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例如人体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
一.填空
1.常用的湿热(moistheat)灭菌法包括:
(1)巴氏消毒法
(2)煮沸法(3)流动蒸气消毒法(4)间歇蒸气灭菌法。
2.不耐热的营养培养基可用)间歇蒸气灭菌法
3.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为265nm――266nm,常用于无菌室的空气消毒。
4.消毒剂中的重金属类,可与细菌酶蛋白的-SH基结合,发挥杀菌作用。
5.无菌室空气消毒常采用 法。
紫外线消毒
二.选择:
1.消毒是指:
B
A:
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B:
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C:
杀死细菌芽胞D:
使物体上无活菌存在E: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2.杀灭芽胞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
E
A:
紫外线照射B:
煮沸5分钟C:
巴氏消毒法D:
流通蒸气灭菌法E:
高压蒸气灭菌法
3.属于氧化剂类的消毒剂是:
D
A:
来苏B:
戊二醛C:
龙胆紫D:
高锰酸钾E新洁而灭
三.名词解释:
1.消毒: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胞。
消毒所用的化学试剂称为消毒剂(disinfectant)。
一般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其芽胞则需提高消毒剂浓度及延长作用时间。
2.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比消毒要求高,常需湿热121℃/15min或干热170℃/2h。
四.简答
1.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波长200nm~300nm的紫外线(包括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nm~266nm的杀菌作用最强(图3-1),这与DNA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致。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穿透力较弱,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均能阻挡紫外线,故只能用于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有损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2.简述常用消毒剂的种类、使用浓度与用途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使用浓度与用途
类别
作用机制
常用消毒剂
用途
酚类
蛋白质变性、损伤细胞膜、灭活酶类
3%~5%石炭酸
2%来苏
0.01%~0.05%洗必泰
地面、器具表面的消毒,皮肤消毒
术前洗手、阴道冲洗等
醇类
蛋白质变性与凝固、干扰代谢
70%~75%乙醇
50%~70%异丙醇
皮肤、体温计消毒
重金属盐类
氧化作用、蛋白质变性与沉淀、灭活酶类
0.05%~0.1%升汞
2%红汞
0.1%硫柳汞
1%硝酸银
1%~5%蛋白银
非金属器皿的消毒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病奈瑟菌感染
氧化剂
氧化作用、蛋白质沉淀
0.1%高锰酸钾
3%过氧化氢
0.2%~1%过氧乙酸
2.0%~2.5%碘酒
0.2ppm~0.5ppm氯
10%~20%漂白粉
0.5%~1.5%漂粉精
0.2%~0.5%氯胺
4ppm二氯异氰尿酸钠
3%二氯异氰尿酸钠
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
创口、皮肤粘膜消毒
塑料、玻璃器材消毒
皮肤消毒
饮水及游泳池消毒
地面、厕所与排泄物消毒
地面、墙壁、家具消毒,饮水消毒:
0.3%~0.4%/kg
室内空气及表面消毒,0.1%~1.2%浸泡衣服
水消毒
空气及排泄物消毒
表面活性剂
损伤细胞膜、灭活氧化酶等酶活性、蛋白质沉定
0.05%~0.1%新洁尔灭
0.05%~0.1%杜灭芬
外科手术洗手,皮肤粘膜消毒,浸泡手术器械
皮肤创伤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类消毒
烷化剂
菌体蛋白质及核酸烷基化
10%甲醛
50mg/L环氧乙烷
2%戊二醛
物品表面消毒,空气消毒
手术器械、敷料等消毒
精密仪器、内窥镜等消毒
染料
抑制细菌繁殖,干扰氧化过程
2%~4%龙胆紫
浅表创伤消毒
酸碱类
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壁,蛋白质凝固
5~10ml/m3醋酸加等量水蒸发
生石灰(按1:
4~1:
8比例加水配成糊状)
空气消毒
地面、排泄物消毒
3.比较两大热力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两大类,相同温度下,后者效力较前者大。
这是因为:
①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②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③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
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的潜热,可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干热(dryheat)灭菌法:
干热的杀菌作用是通过脱水干燥和大分子变性而实现的。
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h即被杀死;芽胞则需经170℃2h才死亡。
(1)焚烧直接点燃或在焚烧炉内焚烧,是一种彻底的灭菌方法,但仅适用于废弃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2)烧灼直接以火焰灭菌,适用于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接种环、试管口等的灭菌。
(3)干烤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0℃持续2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坏、不蒸发的物品,例如玻璃器皿、瓷器、玻质注射器等的灭菌。
(4)红外线是一种波长为0.77~1000μm的电磁波,可因产生高热而发挥灭菌作用,其中1~10μm波长的热效应最强。
但热效应只在照射表面产生,因此不能使物体均匀加热。
红外线的杀菌作用与干热相似,利用红外线烤箱灭菌所需的温度和时间亦同于干烤。
此法多用于医疗器械的灭菌。
如湿热(moistheat)灭菌法
(1)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此法由巴斯德创用以消毒酒类,故名。
目前主要用于牛乳等消毒,有两种方法:
一是63℃加热30min;另一为72℃经15s,今广泛采用后者。
(2)煮沸法在1个大气压下,水的煮沸温度为100℃,一般细菌的繁殖体煮沸5min被杀死,而其芽胞常需煮沸1~2h才被杀灭。
此法常用于消毒食具、刀剪、注射器等。
水中加2%碳酸钠,既可提高沸点达105℃,促进芽胞的杀灭,又可防止金属器皿生锈。
(3)流动蒸气消毒法又称常压蒸气消毒法,是利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细菌繁殖体经15~30min可被杀灭,但芽胞常不被全部杀灭。
该法常用的器具是Arnold消毒器,我国的蒸笼具有相同的原理。
(4)间歇蒸气灭菌法(fractionalsterilization)反复多次利用流动蒸气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将需灭菌物置于流通蒸汽灭菌器内,100℃加热15~30min,杀死细菌繁殖体;但芽胞尚残存。
取出后置37℃孵箱过夜,使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加热一次,如此连续3次以上,可达到灭菌效果。
该法适用于一些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
若有些物质不耐100℃,则可将温度降至75~80℃,每次加热时间延长至30~60min,次数增加至3次以上,也可达到灭菌目的。
(5)高压蒸气灭菌法是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
灭菌的温度取决于蒸气的压力。
在一个大气压下,蒸气的温度是100℃。
如果蒸气被限制在密闭容器中,随着压力的升高,蒸气的温度也相应升高。
在103.4kPa(1.05kg/cm2)蒸气压力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高压蒸气灭菌器(autoclave)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常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一.填空
1.常见的细菌性状变异有形态与结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2.L型细菌是指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培养应选用高渗培养基。
3.白喉毒素是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而成
4.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和溶原性转换。
5.F-菌也称雌性菌,可经过接合方式变为F+菌。
二.选择题
1.H-O变异属于C
A:
毒力变异B:
菌落变异C:
鞭毛变异D:
形态变异E:
耐药性变异
2.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E
A:
基因重组B:
基因交换C:
质粒丢失D:
溶原性转换E:
核质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
3.介导转导的物质是:
B
A:
性菌毛B:
噬菌体C:
R质粒D:
F质粒E:
Vi质粒
4.细菌的性菌毛C
A:
化学成分为多糖B:
与细菌的运动有关C:
是接合时必要的结构D:
是转导必要的结构
E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
5.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物质是:
C
A:
鞭毛B:
普通菌毛C:
性菌毛D:
中介体E核糖体
三.名词解释
1.质粒:
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
2.突变:
是指细菌遗传物质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而导致细菌性状的变异。
3.转化:
受菌体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变异。
4.溶原性转换:
是由于温和噬菌体的DNA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D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学生 复习 思考题 总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