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复习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9420429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32KB
六年级复习导学案.docx
《六年级复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复习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复习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回顾单元主题
1、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感受自然
2、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山中访友》
《山雨》
《草虫的村落》
《索溪峪的“野”》
(指名说,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导注意加上书名号)
二、出示复习指导
自己读背:
①第1、3课的主要内容。
②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批注。
③4页和10页课后题。
要求:
(1)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3)自背完成后,针对要点同桌互相检查读背内容。
(:
背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听的同学用心倾听,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15分钟后检测)
3、出示重点段落,考点知识点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3、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
4、填空: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
指名回答,分组轮流背诵相关内容,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老师随机指导易错字词的书写。
组长监督检查。
四、巩固复习成果,完成的练习。
1、《山中访友》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
()。
作者“()”,走进山林,探访了林中的(),()、()等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的世界,表达对()之情。
2、
(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把老桥比喻成()不但写出了()而且也突出它()的品质。
充分表达了作者().
3、《草虫的村居》主要写了作者以()的想象,追随着(),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的游历。
从而反映了作者对()、对()的()之情。
4、第一单元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是:
(),
()
第二单元
一、回顾单元主题
1、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感受自然
2、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詹天佑》
《怀念母亲》
《彩色的翅膀》
《中华少年》
(指名说,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导注意加上书名号)
二、出示复习指导:
自己读背:
①第5、6课的主要内容。
②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批注。
③21页和25页课后题。
复习要求:
(1)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3)自背完成后,针对要点同桌互相检查读背内容。
(:
背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听的同学用心倾听,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15分钟后检测)
3、出示重点知识点。
《詹天佑》重点知识点:
(1)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的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两端凿进法)。
4、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赞扬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华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5、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
在修路过程时,爱国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
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他了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
6、本文的写作方法:
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
4、巩固练习,
1、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采用_____________方法,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凿八达岭隧道时詹天佑决定再增加________方法。
因为______________,这些都表现了詹天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条“___”字形线路,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解决了______难题。
这是他对_________________贡献,也是他__________的体现。
3、站在詹天佑的塑像前,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怀念母亲》的作者______,课文以_____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
一位是_______,一位是______,对两位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__________,对祖国母亲_______。
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
5.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6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老师改后进行评订正。
第三单元
一、回顾单元主题
1、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感受自然
2、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穷人》
《别饿坏了那匹马》
《唯一的听众》
《用心灵去倾听》
(指名说,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导注意加上书名号)
二、出示复习指导:
自己读背:
①第9、11课的主要内容。
②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批注。
③43页和50页课后题。
复习要求:
(1)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3)自背完成后,针对要点同桌互相检查读背内容。
(背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听的同学用心倾听,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15分钟后班级展示)
3、出示练习题: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
课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
2、本文以_____为主线,题目的两层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9自然段完成填空:
①“这样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___________”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__________的品质。
②“_______”形容心神不安定,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到生死未卜的丈夫,桑娜_________她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_______;她担心_______。
但她宁可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
③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我们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___________,感受到桑娜对丈夫的_______,对孤儿的__________,体会到她那宁可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的美好心灵。
“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熬”的意思是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读第七自然段:
(1)、忐忑不安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桑娜把孤儿抱回后的心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桑娜的心理活动,我们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了_______,感受到桑娜______丈夫,_______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灵。
、
5、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①文章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实写照。
②通过桑娜收养西蒙两个孩子这样的事例,歌颂了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6、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1)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2).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
(3)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我嘛……缝缝补补……
7、课文围绕“我”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条线索展开,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和()下,由()学会(),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的事。
赞扬了老教授_____,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_______之情。
8、本文有两条线索:
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一条是_____________,及表现了老人对“我”的___又表现了“我”对她的_______之情。
9、《唯一的听众》中老人为什么说自己的耳朵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什么在我眼中,老教授是“唯一的听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唯一的听众》中的行文线索有两条,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为什么会“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一句主要是人物的()、()描写。
“我”觉得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复习
一、回顾单元主题
3、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只有一个地球》
《鹿和狼的故事》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青山不老》
二、出示复习指导
自学:
读背①第13课、14课的主要内容
②课文中重点语句的批注
③60页和67页课后题。
对学:
自学完成后,针对要点同桌互相检查读背内容。
(要求:
背的同学要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注意语言的完整性;听的同学用心倾听,如有错误及时纠正)
1、《只有一个地球》写了关于()、()、()三方面的内容。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将地球比作“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
本来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好处?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5、《鹿和狼的故事》写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地表达了()的真挚情感。
7、“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这句话直接将()与()联系起来,指出了()的密切关系。
8、对“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这句话的理解是——
“青山是不会老的”出自《》这篇课文,这句话在文中作用是()第五单元复习
一、1、回顾单元主题
2、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初识鲁迅
3、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面》
《有的人》
(指名说,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导注意加上书名号)
二、出示复习指导
1、认真读17--20课课文、课内批注以及课后题。
自学要求:
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要求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平时要求背诵的片段和文中主要内容多读几遍。
3.时间:
15分钟后进行检测。
四、检测:
1、《少年闰土》节选自()的短篇小说()。
课文通过(),刻画了()反映了()以及对他的()之情。
他时常穿(),()似的(),()成()“一”字……他,就是我国的()——()。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毛泽东评价他是()、()和(),是()。
2、《少年闰土》体裁:
_________,文中的“我”是鲁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_______,接着写与闰土__、___的过程。
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____、____、____和____四件事。
最后写两人的_____和_______。
4、含义深刻的句子。
5、写作方法:
6、"捏、刺”写出了__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扭、逃”不仅写出了_____________而且反衬出___________________
7、“急”、“躲”、“哭”表现出___________
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
8、、“我”是少爷,闰土是农村少年,两人所处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为什么不到半日两人就熟识了?
二、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_________,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1、____2、__3、_4、__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与______之情。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一面”的含义)
4、1、《有的人》是1949年11月1日为___________。
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_________”。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_____,而是通过与鲁迅
_________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_____________,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号召人们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人》采用___写法每一节都是先___后__,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___更突出。
第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第二个“有的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活”的含义_____,两个“死”含义_____
第六单元复习
一、1、回顾单元主题
2、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轻叩诗歌的大门》
3、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三、出示复习指导
1、认真读诗词。
自学要求:
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要求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平时要求背诵的片段和文中诗词多读几遍。
3.时间:
15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出示重点段落,考点知识点
1、轻叩诗歌的大门:
分为两个板块: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我国是一个______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_________,从古至今涌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许多伟大的诗人;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如:
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组学习让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3、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_.
4、在我国诗歌的发展中,唐代的____,宋代的______,元代的_____极富盛名。
5、按要求写诗句。
A、描写春天的诗:
B、描写夏天的诗:
C、描写秋天的诗:
D、描写冬天的诗:
E、描写花的诗:
F、描写风的诗:
G、描写雪的诗句:
H、描写雨的诗句:
I、描写月亮的诗句:
六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课导学案
一、1、回顾单元主题
2、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人与动物
3、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老人与海鸥》
《最后一头战象》
《跑进家来的松鼠》
《金色的脚印》
(指名说,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导注意加上书名号)
二、出示复习指导
1、认真读21--24课课文、课内批注以及课后题。
自学要求:
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要求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平时要求背诵的片段和文中主要内容多读几遍。
3.时间:
15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出示重点段落,考点知识点
1、课文通过老人()(),与()等事例,表现了()。
老人死后,()在老人遗像前()、()、()、()等()的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情。
(1)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起来。
(2)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欧群,眼睛里带着()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吮吸】起嘴向鸥群呼唤。
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yìng)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这是一个()描写,从中可以感受()情景,“扫”用的妙处:
.
(2)“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红色的字,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干干净净”、和“起起落落”换成“干净”“起落”行不行?
为什么?
2、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瞻仰”写出了____________
“急速”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
3、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
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纷纷”一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站成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鸥们像炸(zhà)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2)、“盘旋”指______________“漩涡”指__
5、
(1)、这是一篇____________的____小说。
课文记叙了在__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
(2)、课文以____为顺序,写了嘠羧___________四件事。
作者是____我们还读过他的作品《》《》。
6、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六年级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导学案
一、回顾单元主题
1、指名说单元主题,板书单元主题:
艺术的魅力
2、回顾课文,板书课题。
《伯牙绝弦》
《月光曲》
《蒙娜丽莎之约》
《我的舞台》
(指名说,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指导注意加上书名号)
二、出示复习指导
1、认真读25--28课课文、课内批注以及课后题。
自学要求:
读书时身体坐直,注意读书姿势。
2、要求按课文顺序进行复习,读书时声音洪亮。
平时要求背诵的片段和文中主要内容多读几遍。
3.时间:
15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出示重点段落,考点知识点
1、《伯牙绝弦》通过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谊的标准。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
2、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知音”是_________________
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
这个成语来源于____________的故事。
3、《月光曲》是一篇__________的课文,讲述了______著名音乐家______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的________,以及他________和________.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__________,更源于________的情感!
4、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
5、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以生动地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
6、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
根据语段内容填空。
(1)“多纯熟”是说弹琴的_____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_____表现出来了,这两个词赞美了演奏者_______的演奏技巧。
(2)文中的加粗的两个“您”含义不同,第一个表示____,第二个表示__。
(3).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一曲呢?
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打上“√”。
(1)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又十分懂音乐,是他的知音。
( )
(2)因为贝多芬十分同情盲姑娘。
( )
(3)
2、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霎时间”表示时间极短,速度极快,请写出三个词语。
2、用——画出人物想象的内容。
3、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内容的省略表示列举的省略)
4、“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中____一词写出了波光的形态,____一词写出了月光的范围,贝多芬弹琴的曲调应是_
5、“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句中的主要事物是_______;句中描写月亮动态的词是_______描写微云形态的词____。
6、本段文字,不仅表现《月光曲》的___,也表现了贝多芬__琴技。
7、《月光曲》的音乐旋律的变化特点,
因为贝多芬对盲姑娘热爱音乐、求知若渴的心理很理解。
(
(4)因为贝多芬想借机会练习一下,好使旅行演出更成功。
()
8、《蒙娜丽莎之约》文中用书名号是因为_____
用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
9、《蒙娜丽莎》是______著名画家_____的代表作。
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是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复习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