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docx
- 文档编号:29400370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3.28KB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docx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第六单元《大海边》
——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它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实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能够吗?
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
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的。
如:
倒减、无退位、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的错误,重要的是将这个错误资源整理。
通过学生板演,让学生抓典型的错例,教师分析其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是知识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
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能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由于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它更要让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
所以,养成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作业的准确率往往不高。
一次作业下来,做全对的学生不多,究其原因,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高主要是基础知识不扎实,造成计算上的错误。
还有做口算的速度不快。
这也是正常的,由于学生刚学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马上让学生口算,速度和准确率可想而知是没有的。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及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水平。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实物投影、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重点
难点
相同数位相加。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课前安排学生唱《赶海的小姑娘)
刚才,小朋友们唱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介绍一下?
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
伴随海浪的声音,出示情景图,同时揭示课题:
赶海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2)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3)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4)沙滩上有多少只螃蟹?
(5)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对于学生提出的能够直接数出来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数一数,立即解决,如3、4、5题。
教师板书1、2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1.探究: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这些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
现在你能想办法解决“一共捉了多少大虾?
”这个问题吗?
怎样列式?
猜想一下得数是多少?
引导引导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
师:
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协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
2.汇报:
师: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小结:
先把两个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一位数相加。
)
(2)先算26+10=36,再算36+2=38。
(3)先算26+2=28,再算28+10=38(总结:
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
(4)摆小棒:
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然后一数,一共3捆零8根,就是38。
所以知道26+12=38。
(5)拨计数器:
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
(先让学生边说边拨,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共同拨珠并解释结果。
)
(6)列竖式计算:
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
答案是38(让学生边说教师边写,要强调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总结:
师:
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给与适当评价与鼓励。
(二)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1.探究:
师: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非常好。
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解决问题)
2.汇报
师:
谁愿意说一说自已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算法:
(1)先算20+10=30,3+1=4,再算30+4=34。
(2)拨计数器(边拨边说):
先拨2个十,3个一,表示23,再拨1个十,1个一,表示加11,一看就是34。
(3)摆小棒计算(边摆边说)
师:
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来解决我们提车的问题,真了不起。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你会不会写呢?
(学生列竖式计算,巩固竖式计算方法。
对竖式稍作总结后)
师:
老师这儿还有两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出示34+13?
52+27=?
)
师:
(指黑板上的四学生说出得数后,让学生列竖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演示。
)
3.总结:
请小朋友们观察这四个竖式,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
为什么26+12中的2和1对齐?
引导学生得出:
由于计算时要把两个整十数加起来,两个一位数加起来,所以十位对齐,个位对齐。
师:
说的真好。
概括起来就是“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在这个环节中,教材只通过一个例子就作了总结,不符合学生学生认知规律,而要通过多个例子才能作出总结,因而以上教学对此作了改变,利用四个竖式作概括]。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
教学反思:
在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时,有以下3个问题还需要处理:
1.写数字时学生没有对齐数位,尤其是52+6的6没有对齐个位,得数也有不对齐数位的现象。
2.“0”的处理:
+6时不是加+06,高位不能写0;40+不能写成4,个位不用0来占位。
3.横式漏写得数。
针对以上问题,明天先做练习,复习巩固新知再学新课。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1.看课本第52、53页的内容。
2.从信息窗2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哪些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47-32=?
怎样算?
拿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重点
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环节一:
自主预习看主题图,提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
有哪些问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确定问题。
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
3.摆帆船比摆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
环节二:
交流合作
解决问题一。
1.指名说怎样列式?
为什么?
2.同桌交流怎样算?
环节三:
展示汇报
指名用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怎样算?
包括口算和笔算。
沟通二者之间的关系。
环节四:
点拨提升
解决问题二和三。
1.比较两者的关系。
2.独立尝试解决。
3.反馈交流。
环节五:
巩固练习完成自主练习1、2。
环节六:
当堂达标
教学反思:
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还不够,上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通常只能维持在10至20分钟的时间,尤其在这样的计算课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里学得最多的、最有用的知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1.看课本第56、57页的内容。
2.从信息窗3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哪些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15+28=?
怎样笔算?
拿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重点
难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环节一:
自主预习
1.图中有哪些信息?
有哪些问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确定问题。
1.左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2.右边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环节二:
交流合作
解决问题一。
1.指名说怎样列式?
为什么?
2.同桌交流怎样算?
环节三:
展示汇报
3.指名用小棒摆一摆。
4.指名说怎样笔算?
环节四:
点拨提升
解决问题二。
1.独立尝试解决。
2.反馈交流。
环节五:
巩固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1、2、3题。
环节六:
当堂达标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
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
(退位减)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1.看课本第60、61页的内容。
2.从信息窗4中你看到了哪些信息、哪些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3.42-26=?
怎样算?
拿小棒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重点
难点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环节一:
自主预习
一、看主题图,提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
有哪些问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确定问题。
1.鱼类标本比虾类标本多多少种?
2.虾类标本比贝类标本少多少种?
环节二:
交流合作
解决问题一。
1.指名说怎样列式?
为什么?
2.同桌交流怎样算?
环节三:
展示汇报
3.指名用小棒摆一摆。
4.指名说怎样算?
环节四:
点拨提升
解决问题二。
1.独立尝试解决。
2.反馈交流。
环节五:
巩固练习
完成自主练习1、2题。
环节六:
当堂达标
完成自主练习3、4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
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
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型
新授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分析的一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课前准备
(前置性学习)
重点
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环节一:
自主预习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搜集信息。
谈话: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儿?
其实,我们青岛就很美!
有美丽的大海,著名的崂山。
假期的时候,小丽和妈妈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请看大屏幕。
仔细观察,她们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搜集到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把现实情境转化成实际问题。
(1)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谈话:
看到这么多美丽的纪念品,妈妈和小丽都想买。
于是,妈妈拿出50元,让小丽去买一种纪念品。
猜猜看,小丽最想买什么?
如果小丽用50元,买了一只海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问题,一起读一下。
这个问题,谁能解答?
为什么用减法?
(2)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完成第一次转化。
谈话:
如果妈妈让小丽用这50元钱,买了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标本,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现在,我们把这个题完整地读一遍。
环节二:
交流合作
解决红点问题,学习方法。
(1)借助画图,理解题意。
谈话:
要求“还剩多少元,想一想,怎样算?
如果我用这张纸条表示原有的50元,用这一段表示买海螺的价钱,用这一段表示买珊瑚的价钱,那这一段又表示什么呢?
(2)独立解答。
谈话:
会做这道题吗?
听清楚要求:
不仅要会做,还要想清楚你是先算的什么?
再算的什么?
用一种方法做完后,想想看,有没有第二种方法。
环节三:
展示汇报
①同桌交流。
谈话:
指着图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②班内交流。
谈话:
谁来说说你的算法?
请你到黑板这儿,指着图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是先算的什么?
再算的什么?
(如果学生的算法是50-13-17=20,问:
你是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能指着图说一说吗?
借助图引导学生说清楚:
用付出的钱去掉买海螺花的钱,先算出买海螺剩下的钱,再用买海螺剩下的钱去掉买珊瑚花了的钱,就算最后还剩下的钱。
如果学生用的算法是13+17=30,50-30=20,问:
你是先算的什么?
再算的什么?
能指着图说说吗?
为什么要先算一共花了的钱?
借助图引导学生说明白:
要求还剩的钱,必须知道付出的钱和一共花了的钱,一共花了的钱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先算。
)
【设计意图:
交流是一个进一步加深认识和提升的过程,引导学生想清楚、说明白,有利于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体会分析法、综合法分析问题的策略。
】
环节四:
点拨提升
对比总结。
谈话:
刚才这道题和前面这道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买一种东西用几步计算?
买两种东西用几步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变通数量关系。
(1)改题。
谈话:
小丽买了一只海螺和一只珊瑚,还剩下20元,小丽付出了多少元钱吗?
(屏幕随机演示)
(先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再引导学生说清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点拨检验的方法。
)
环节五:
巩固练习
1.原来有92位客人,走了27位,又走了15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环节六:
当堂达标
2.原来有92位客人,走了27位,又来了15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位客人?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
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个人觉得这一新授环节处理还比较好,学生一目了然很自然的就列出连加、连减的算式。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逛灯会(回顾整理)
课型
复习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整理回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
重点
难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加减混合运算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热闹的庙会上去逛一逛,你们也和爸爸妈妈去过庙会吗?
谁能说一说你们逛庙会的情景?
二、新授
1.仔细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独立观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或小组内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交流)。
3.(图的上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孔雀开屏的花灯由多少盏灯做成?
(2)大孔雀比小孔雀多用多少盏灯?
(3)两个人一共卖了多少串?
(4)谁卖得多谁卖得少?
4.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1)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计算时别忘了进位和退位。
5.教师总结: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应注意的问题。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6.(图的下半部分)交流的问题有:
(1)参加演出的大约有多少人?
(2)还剩多少个气球?
7.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什么?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
8.教师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以他们说的话、总结出来的知识点为主,在黑板上形成了一个知识网络树状图。
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快,树状图一下子就跃然出现在黑板上。
它包含了所有关于这章节的大大小小的知识点,还包含了我平时提醒他们要注意的地方,每一个细枝末节他们都回忆起来了。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很开心,很有成就感,而我也很轻松,很欣慰。
备课时间
第周
上课时间
第周周
课题
“我学会了吗?
”
课型
复习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巩固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
难点
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媒体
白板
是否详案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思路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综合练习,深化、巩固了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我们在计算准确性上和计算速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我们通过我学会了吗这幅情境图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吧!
2.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提出怎样的问题?
怎样来解决?
学生找到的信息可能有:
关于小鹿、小鸟、仙鹤、小猴等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一共有几只小鹿?
左边的小鹿比右边的少多少只?
一共有几只小猴?
等
3.汇报交流——学生说明算理,我是怎样想的。
4.单元回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这个单元里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说——
知识:
我学会了竖式计算,会加减混合运算了
过程:
我是通过情景图提出问题的,我会用小棒,计数器解决计算问题
情感:
我知道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计算,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态度: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二、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53+24= 66+33= 56—24=
85—37= 19+26= 86—59=
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海边 第六 单元 海边 100 以内 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