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
- 文档编号:29392602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54KB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庐山的云雾》教案2份和教学反思3份
12 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
录像、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
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
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二课,板书:
12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像][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
[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边听。
结束提问:
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
(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
要求:
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错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
思考: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
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
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
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
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
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你不理解?
(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
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
(方法:
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
培养语感)
庐山内“幽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
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
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
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
哪句句式好?
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
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
方法:
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
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
(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1、描红
2、田字格出示会写生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
并抄写。
12庐山的云雾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
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建议
1.读书指导
(1)初读感知
课前可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搜集有关庐山风景的资料,为学习课文、深化体验作准备。
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理解部分词语。
在初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精读感悟。
学习本文,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第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想象,朗读,以及让学生自己练说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云雾的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句,指导学生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仿佛置身与其中,体会庐山云雾无处不在又要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学习第二自然段,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然后,放手让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
学习第三自然段,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语句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 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
省略号处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还会在瞬间由什么变成什么。
2.积累内化
本文语言优美,教师要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表达方式。
3.迁移运用
(1)“流连往返”一词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结合前文的学习理解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曾让你流连往返,久久不愿离去,用“流连往返”说句子。
(2)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4.实践活动
(1) 搜集有关庐山的图片资料,古今诗文,在班中办展览会。
(2) 课外做小导游,向自己身边的人介绍庐山的云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揭题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
2.简介“庐山”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庐山最神奇的就要数庐山的云雾了,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哪里?
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
(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1)出示词语
变幻无常 增添 千姿百态 笼罩 系在
遮挡 一泻千里 流连往返 幽谷 游览
弥漫 天幕 瞬息万变 马蹄
(2)指名读,齐读
3.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
幽谷:
幽深的山谷
弥漫:
充满,布满
瞬息万变:
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流连往返: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瀑布:
从山壁上或河身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象挂着的白布。
溪流:
从山里流出来的小股水流
变幻无常:
形容变化速度非常快,没有规律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笼罩:
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一泻千里:
指江河水流迅速,也用来形容文章奔放
千姿百态:
形容形状非常多
4.全文共有几自然段?
开火车读,思考:
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5.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
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第二自然段:
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第三自然段:
写庐山云雾变化得快。
第四自然段:
写人们对庐山云雾流连往返。
6.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特点?
三、 指导书写生字
四、 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二、 精读课文
(一)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主要讲了些什么?
2.导读
庐山的景色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先总体概括了作者对庐山的感受。
3.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4.此时此刻,仿佛你已经升上了云端,驾起了云雾,在天上行走,进入了仙境。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寻找“腾云驾雾”的感觉。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试着背诵。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这一节有几句话?
2.自渎第二小节,这段话写了云雾有什么特点?
找出中心句,用“—— ”画出。
3.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进行描写的?
(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运用了比喻、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雾的不同姿态)是啊,庐山云雾真美!
4.小结:
作者为了说明庐山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而后再从“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之间”四个不同地点的云雾进行具体地描写,我们称这种构段 方式为“总----分”关系。
5.有感情地指导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6.讨论学法:
出示:
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有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三)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庐山的云雾一会儿时间就千变万化,一会儿一个样,“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刚刚还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瞬间就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赞美了庐山的云雾变化之快。
过度:
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往返。
(五)齐读最后1自然段。
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往返呢?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诵
2.汇报检查朗读情况
四、 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反思参考1)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
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展现给学生看,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为学生的说话练习打下基础。
一、以读促教,读中体会。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
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二、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
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
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
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
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又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
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
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
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积累了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积累奠定基础。
三、发挥想象,大胆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
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
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
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大胆想象,想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给我们呈现哪些不同的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在学习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时,我通过课件动画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多变、变化之快后,让学生展开想象,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
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
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
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
学生思维开阔了,不仅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也易于接受。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变化的不同样子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参考2)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
1、想象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
2、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
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和相应的图片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
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
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练习说话时,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
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说一段话,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也掌握了总分这种构段方式。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反思参考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
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
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
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
”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
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
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庐山的云雾 苏教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庐山 云雾 教案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