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386000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14KB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
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
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随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而变化。
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渐进,罕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迁。
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面,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抉择。
和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旋律。
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
重提中
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状态。
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
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
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
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
刺激性的和消费性的。
真正不沉于时间渊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的作品。
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
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
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上的陈陈相因,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
以
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平衡,能规范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
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中,这是中和之美的基本要求。
B.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生死抉择,时代也不会有悲欢离合,和风细雨是生活的主旋律。
C.中和美学切近我们今天生活的已然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就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D.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最深处的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机组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刺激性和消费性为本质特征的文艺创作,虽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人格书写来获得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的。
B.贯穿着中和美学的思想,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的文学是不沉于时间渊薮的。
C.当下文坛,一些与商业文化亦步亦趋的创作,与习见的日常生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
D.中和美学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制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的主体部分,因此,当代作家要自觉地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反映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B.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更要切近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更要有精神的深度。
C.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潮迭起的戏剧夸张等手段来实现创作意图的作品不符合中和美学的主张。
D.全文采用总分式结构,围绕中心论点层层论证,每段先亮出分论点,然后列举大量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节选)
启功先生生前有一方特别喜爱的古砚,上有砚铭: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先生多次书写这则铭文,并把自己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自号坚净翁。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启功出身皇族,是清雍正帝的第九世孙,可是由于降袭制,到他曾祖父这一辈,受封爵位的俸禄已经连养家都不够。
到他这一辈,为了养家糊口,启功初中未毕业便辍学了。
苦难的生活,磨炼了启功的意志。
他一边教家馆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寻找工作,同时跟随几位老先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习作诗词文章,练习书画创作。
他不拘一格,师从百家,如饥似渴地学习传统文化,奠定了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启功最可贵的是不盲从前人,更不迷信权威。
他向溥心畬学画,溥心畬总说要空灵。
至于怎样空灵,他也说不上来。
启功就一边临摹学习一边用心琢磨,终于有一天明白了空灵的道理。
关于书法的结字、用笔,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
这一观点流传了几百年,从来没有人怀疑。
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
他认为:
从书法艺术上讲,用笔与结字是辩证的关系。
但从学习书法的深浅阶段讲,则应是以结字为上。
他经过多年的探索,发现了学书的奥妙:
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最相关。
一从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
启功先生是一个认真的人。
他天天临帖,几乎从未间断。
当浮躁之气充斥书画界,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美学原则,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笔一画地写着自己的字。
2000年4月,88岁的他在《光明日报》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就《论语》中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03年10月,91岁高龄他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对中国诗歌韵律印度的说法予反驳。
2004年7月,他出版了《启功讲学录》等三本书,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和重要观点。
改革开放之后,启功先生迎来了迟到的春天,他的书法声名日隆,一字千金。
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对一些修理工、服务员,他反倒是主动赠字感谢他们的劳动。
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社会上对他的字太滥的非议。
而先生毫不介意,因为他本来就没像有的人那样拿字卖钱。
可是对一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权贵就不假以辞色了。
一位商人向他求字,说要制成匾额挂在酒楼上,但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甚是无礼。
启功先生断然拒绝
了他的要求,还批评了他毫无诚意。
还有一次,一位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态度蛮横。
启功缓缓问道:
我要不写,你们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炸我?
那人没想到他会这么问,赶紧回答:
那当然不会。
启功说:
那我就放心了你走吧。
对于原则问题,先生从不苟且。
1993年,他发现有人假冒他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造成书画市场的混乱。
对此,老先生非常愤怒,发表声明:
从今以后,启功不再为任何个人收藏的古字画鉴定真伪,凡有以‘启功’名义在个人收藏的古字画上题签的均为假冒,概与本人无关。
凡以我的名义欺诈别人的,属于犯罪行为,我要保留追究刑事责任的权利。
先生对自己无情解剖、严格要求。
1938年,启功失业后,为生活所迫,曾短暂地在日伪政府里做过一个比科员还低的小职工,总共不过三个多月为此他一直深深自责,视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污点。
新中国成立后,启功主动向陈垣校长坦白了这件事,陈校长听了,只说了一个字:
脏!
这一个字,启功记了一辈子,并且郑重地写进了《口述历史》中:
就这一个字,有如当头一棒,万雷轰顶,我要把它当作一字箴言,警戒终身——再不能染上任何污点了。
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启功不惜自曝其丑,没有掩饰自己,更没有美化自己,这不但是不为尊者讳,而且是不为自己讳了。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有删改)
相关链接
某日有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的人去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启功先生堵住。
作伪者尴
尬恐慌无地自容,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
不料启功只是宽厚地笑道:
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李兴濂《启功的豁达与幽默》)
启功先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博导,货真价实。
他的学生总爱称他为博导,他总是说:
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1999年,他被任命为中
央文史馆馆长,人家告诉他这是部级,先生就故意打岔说:
不急,我真不急!
实际上当时启功先生还真的不是
部级;直到2000年之后,享受了副部级待遇。
听到这一消息,我感到震惊!
可启功先生对什么级别、什么待遇从来都毫不介意、毫不在乎,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急。
(徐可《启功先生的文化品格》)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启功向溥心畬学画,证明了书法与绘画等艺术创作都有共通的审美意趣。
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说: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
可是启功通过几十年的创作实践得出的结论却不同。
这说明凡学习,不可尽信权威,要敢于质疑。
B.启功先生
88岁时发表长文《读〈论语〉献疑》,91岁高龄抱病到国家图书馆作讲座《沈约四声及其与印度文化的关系》,反映了先生博闻广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选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启功自曝其丑,不掩饰自己,不美化自己,表现了启功严格自律、勇于解剖自己的一面,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
以启功先生的自曝其丑、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突出其净,照应标题。
D.有人假冒启功的名义对古书画作品进行鉴定,他对此非常愤怒,而有人假冒他的书法去销售,他却表现得很超然。
这反映了启功性格中矛盾的一面。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由于降袭制,启功这一辈已经没有优越的家境,这反而磨炼了他的意志,也奠定了他以后做学问的基础。
B.启功经常主动赠字给一些普通老百姓,如修理工、服务员,这在客观上提高了他书法艺术的声誉和社会影响。
C.某个自称是空军首长秘书的人来替首长索字,启功拒绝他时,语言温和中透着坚决,表现出一个学者的幽默与智慧。
D.溥心畬认为书法要空灵他也说不出怎样空灵,而启功通过琢磨发现空灵的关键在于如何结字。
E.启功说:
我是‘拨倒’,一拨就倒,一驳就倒。
这种风趣诙谐的语言既表现了他对人生沉浮的洒脱乐观,也表现了他对学术的开明。
6.启功把自己卧室兼书房命名为坚净居,且自号坚净翁,有何寓意?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半张纸
[瑞典]斯特林堡
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
但是在墙上,在电
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
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
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
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纸条。
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
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
旁边是一个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
银行,这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种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
有条粗粗的黑线画去了那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经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
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
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
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
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
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
什么修女?
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
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
这是他的岳母。
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了,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
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
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
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
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
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办理了。
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
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
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
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
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
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
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
有很多的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7.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以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
徘徊开头,为全文奠定了一个悲情低沉的情感基调,同时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与后文相关情节形成了照应。
B.第一段中说:
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
这句话意在表明主人公东西
搬得非常干净,做事十分细心。
C.在第十一段中写道: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
意在表现男主人公情感已极度哀伤,像溺水之人窒息的感觉,为后文他积极乐观地振作起来做铺垫。
D.《半张纸》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男主人公的家庭琐事,情节波澜起伏,情感真实动人。
E.《半张纸》以一千五百字的简短篇幅,用十来个号码展示一幅幅生活画面,表现主人公一生中充满悲欢离合的两年,旨在表现20世纪初的瑞典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对幸福充满坚定乐观的期待,选材别致,语言平实,构思新颖。
8.小说的结尾画线句子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9.文章为什么以半张纸为题目?
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钟繇字元常,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是时,汉帝在西京,李傕、郭汜等乱长安中,与关东断绝。
太祖领兖州牧,始遣使上书。
傕、汜等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至实,议留太祖使,拒绝其意。
繇说傕、汜等曰:
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傕、汜等用繇言,厚加答报,由是太祖使命遂得通。
太祖既数听荀彧之称繇,又闻其说傕、祀,益虚心。
后傕胁天子,繇与尚书郎韩斌同策谋。
天子得出长安,繇有力焉。
时关中诸将马腾、韩遂等,各拥强兵相与争。
太祖方有事山东,以关右为忧。
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繇至长安,移书腾、遂等,为陈祸福,腾、遂备遣子人侍。
太祖在官渡,与袁绍相持,繇送马二千余匹给军。
太祖与繇书曰:
得所送马,甚应其急。
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其后匈奴单于作乱平阳,繇帅诸军围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东太守郭援到河东,众甚盛。
诸将议欲释之去,繇曰:
袁氏方强,援之来,关中阴与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顾吾威名故耳。
若弃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谁非寇仇?
纵吾欲归,其得至乎!
此为未战先自败也。
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若渡汾为营,及其未济击之,可大克也。
张既说马腾会击援,腾遣子超将精兵逆之。
援至,果轻渡汾,众止之,不从。
济水未半,击,大破之,斩援,降单于。
语在《
既传》。
其后河东卫固作乱,与张晟、张琰及高干等并为寇,繇又率诸将讨破之。
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
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
文帝即王位,复为大理。
及践阼,改为廷尉,进封崇高乡侯。
迁太尉,封平阳乡侯。
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并先世名臣。
文帝罢朝,谓左右曰:
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
太和四年,繇薨,帝素服临悼,谥曰成侯。
子毓嗣。
少
子会,别有传。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
辟:
征召
B.且援刚愎好胜,必易吾军
易:
轻视
C.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
单:
通殚,竭尽
D.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殆:
几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是汉代政府官员的重要来源。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在明朝、清朝也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B.关右,古代地区名。
古人以东为右,亦称关东。
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王粲《从军》诗: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
关右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
C.等级制度很严的社会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
因此有了崩薨不禄卒死来表示人死的意思,根据《礼记曲礼下》: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D.魏太傅钟繇在书法
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钟繇与王羲之并成为钟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繇未归附曹操前,就暗中与曹操有交情,劝李傕、郭汜等人为曹操的使者放行,不要拒绝曹操的诚意。
B.李傕、郭汜等人作乱,钟繇和尚书郎韩斌共同商量谋划,使得被挟持的汉献帝得以逃出长安,这是钟繇尽心尽力的结果。
C.钟繇围攻匈奴单于,受到增援的郭援的军队的威胁。
诸将劝其退兵,但他力排众议,巧妙安排,终于大败敌军。
D.曹氏父子对钟繇的政治、军事才能很欣赏,魏文帝称他为一代伟人,虽不免过誉,而在曹魏时期颇受尊重是不争的事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5分)
(2)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委之以后事,特使不拘科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李
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
故关:
故乡。
风尘:
指社会动乱。
14.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
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下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风尘何处期,将笔锋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
这样作结,委婉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E.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
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5.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提醒后主要赏罚分明,标准一致。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拍案叫好。
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不少省市片面追求GDP,无节制地开采、出口稀土等资源,这种行为无异于为渊驱鱼,为丛驱雀,长此以往,稀有资源将消耗殆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住房条件的改善,两门相对却不相往来、以邻为壑的邻里相处之道早已引发社会学家的和思考。
国家人社部最近出台了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这一政策在大众自主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就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
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B.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上,虽然作为黄河流经的地区,这里同样有古老悠久的黄河文明。
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也是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在政府和龙头企业的推动下,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条绵延上千公里东起呼伦贝尔草原西至河套地区涉10个盟市的奶牛带。
C.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日前在日内瓦开幕,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团出席此次会议,并于3月8日与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共同举办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人权治理的新路径为主题的边会。
D.目前,我国住房供应总量充足,但需求却难以平衡,高额的房价导致买不起房的城镇常住人口一直有种无家可归的感觉。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学说,
很少有人确切地了解这种理论。
跟我们所熟知的经典物理学相比,相对论学说中有关新概念的表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演算,目前常见的有关相对论的科普书籍一涉及重要概念,在表达上或含糊不清,或烦琐难懂。
这也不能全怪那些,用非数学语言来表述那些新概
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A
但是
因为
/
便
其实
因为
B
/
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建瓯市 第二 中学 届高三 下学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