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00个摄影技巧.docx
- 文档编号:293818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56.84KB
精选100个摄影技巧.docx
《精选100个摄影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100个摄影技巧.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100个摄影技巧
精选100个摄影技巧
001.如何拍摄曝光正常的雪景照片
很多朋友都很喜欢去拍摄雪景,特别是在雪刚刚下过以后,整个城市银装素裹,十分美丽。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此时正是曝光量需要手动调节的时候。
我们知道现在的相机都基本上都在使用TTL测光方式,以18%中灰为测光基准,而由于雪的表面反光比较厉害,正常测光后,快门速度相对于平时会有所提高,从而导致拍摄出来的照片亮度偏暗。
这时通过提高EV值可以使整个画面看起来亮很多,能更好的表现雪的洁白晶莹。
那么到底该提高多少EV才好呢?
我们说,在正常的日光条件下,增加1~2EV后,基本可以得到正常标准EV下的效果。
另外,有些朋友可能会考虑使用CPL(偏振镜)来降低雪表面的反光,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
002.如何拍好黑白主色调照片
有些照片的主体色调是黑白的,这时候应该怎样正确曝光呢?
在拍摄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时候,我们应该降低EV,从而使照片的黑白色调更加纯正。
因为自动曝光的情况下很容易把本来黑色的物体拍成深灰色。
而在拍摄以白色为主色调的时候,由于上面我们说到的相机以18%中灰为测光基准,所以需要继续增加EV,从而使白色看起来更加“白”。
这种“白加黑减”理论,在为一些产品拍摄产品照时表现尤为明显。
003.如何拍出有意境的晚霞效果
在拍摄黄昏、晚霞等风景片时,由于接近太阳处的亮度很高,如果按照这个为基准进行曝光,根本就无法得到出色的光影效果。
正确的方法是至少要降低1~2EV来使整个画面处于曝光不足状态,从而使晚霞更有层次感,更能体现出意境。
004.如何拍摄脸部白皙通透的人物照片
在拍摄人物时,为了使人物的脸部更加白皙,多采用直接对脸部测光并适当增加EV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使脸部看起来更加通透。
如果再配合反光板等辅助器材的使用,效果将更加明显。
005.如何使拍摄的花草颜色更艳丽
我们在拍摄花草的时候,虽然感觉和拍人物是差不多的道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要降低EV来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花花草草比较艳丽,如果按照标准EV来曝光就可能会使花花草草失去细节,为了保留更多的细节,增加花草的质感,适当的降低EV会有不错的效果。
006.如何用光才能突出景物的立体感
要得到有立体感的景物照片,拍摄时最好使用前侧光。
前侧光,也称斜射光,光线投射的方向与景物、照相机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这类光照出现在上午九、十点种和下午三、四点钟。
是比较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的光线。
被照明的景物,投影落到斜侧面,有明显的明暗差别,可较好的表现景物的质感。
45度侧光则可以产生光影间排列,使景物有丰富的影调,并突出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的效果。
尤其能将表面结构的质地精细地显示出来。
007.如何用侧光造型
采用侧光摄影,可造成较强烈的造型效果。
侧光,指的是来自景物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同景物、摄影机成90度左右的垂直角度。
这种光线能产生明显的强烈对比。
影子修长而富有表现力,表面结构十分明显,每一个细小的隆起处都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子。
人物摄影中,往往用侧光来表现人物的特定情绪。
有时也把侧光用作装饰光,用于突出表现画面的某一局部或细部。
008.如何准确对焦
拍摄照片的过程中是不是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一张底片在制成小照片时,主体相当清晰;而当放大成大幅照片时,照片上的清晰部位却落在主体之外,主体呈模糊状。
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是拍摄时对焦不准确所致。
在使用135这类小片幅相机时做到对焦准确尤为重要。
一般,要做到准确对焦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尽可能使用高倍对焦目镜,高倍放大拍摄的影像对准确对焦有极大的帮助。
(2)使用广角镜头时尤需仔细对焦,千万别以为广角镜头的景深大而马马虎虎对焦。
事实上,准确对焦在使用远摄镜头时是很容易做到的,而在使用广角镜头时却往往较难。
009.如何拍摄晶莹剔透的水珠
我们经常看看玻璃器皿、水果的广告,上面的水滴好象通人性,分布很合理,整得产品很起来很唯美,这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实很简单,用无色鞋油或凡士林涂于表面,然后喷水,就可以防止水滴的滑落,将水珠定型在器皿和水果的表面,这样拍出来的效果就晶莹剔透了。
010.如何拍摄青翠欲滴的蔬菜
专业摄影师拍摄的蔬菜、水果的照片看上去总是“秀色可餐”,令人垂涎。
为什么我们拍出来的就看上去毫无神采呢?
其实这里边有个小窍门。
将买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在碱水里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来放到篮子里或盘子里再拍摄,效果是不是好了很多?
011.如何拍摄云霞
朝霞、晚霞都有自身的光线和色彩特点,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保证拍摄成功。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天空中都有不同形状的彩云,有的是棉絮状,有的呈鱼鳞状,有的是片云、水波云,还有的是长云或卷状云等。
由于一早一晚的日光色温偏低,所以云朵一般都是呈现为红橙色。
霞光色温偏低,用日光片在低色温下拍摄会有红橙的偏色,但这恰恰是云霞所需要的色彩。
早、晚霞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20分钟至30分钟,因此拍摄时应抓紧时机。
云霞形状不断变换,十分动人,有时稍纵即逝,容易留下遗憾。
此外,以云霞为拍摄对象,由于它们多是处于逆光条件,因而地面景物显现得较暗,反差较大,所以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景物作为前景,一般将其处理为剪影更具魅力和迷人。
拍摄朝霞,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的20分钟内开始,而拍摄晚霞宜在日落之后的30分钟内完成。
根据这种时间段的要求。
我们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提前选择拍摄地点。
取景时应在画面上部留出充分表现云霞的位置,而地面景物一般安排在画面下端,且不宜过大,避免有喧宾夺主之嫌。
地面景物要以选那些形态突出,轮廓明显的小树、亭台楼榭为宜,或是结合放牧归来的牧童、羊群等,更能增添抒情的意趣。
拍摄云霞要准确掌握曝光量的问题,曝光不足使整个画面色彩沉闷,红橙色的云彩发暗,失去鲜艳效果;倘若曝光过度,画面色彩浅淡,红橙色的云彩过于发“飘”。
朝霞是越变越亮,而晚霞则是越变越暗,拍摄时应及时调整曝光组合。
当以朝霞或晚霞为背景拍摄人物时,因人物处于逆光照明,极易产生剪影效果,若有意表现人物情绪,可以采用闪光灯作为正面补光之用,将人物适当照亮,又不会冲淡云霞斑斓的效果。
总之,晨曦和黄昏是拍摄照片的黄金时刻,切莫错过这一难得的光阴。
尤其拍摄朝霞,更是要求摄影者早起床,赶在日出前半小时到达拍摄地点,才能抓住好时机。
012.如何拍摄出炫目的星光效果
“星光效果”属于光线绕射的特殊现象,一般起因于镜头光圈缩的太小。
一般而言,就摄影的观念来看,我们通常会尽量避免光线绕射的情况发生。
但换个角度来思考,若想不靠星光滤镜,就拍出“星光效果”,又该怎么做呢?
有几个必要的因素:
⑴缩细光圈。
⑵场景之中,有强烈的点光源。
⑶点光源射入镜头后,产生绕射现象。
星光效果的形状和光圈的叶片设计有关,在消费级的DC中,奥林巴斯的相机,常能形成漂亮的六角星光;而有的相机,基于叶片设计的关系,则只能形成圆状晕开的星光。
拍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使用光圈优先模式,将光圈缩在最小,以消费级数码相机而言,大约在F8-F11左右。
⑵寻找有点光源的场景拍摄。
例如:
夜景中的路灯、逆光中的水波反射、正在焊接的强烈光线等。
⑶尽量使用拥有长焦距的相机(也就是光学变焦倍率较大的相机),绕射的现象可能更为明显。
013.如何拍好夜景
许多初学者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夜景时,常常会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
拍摄夜景的照片之所以容易模糊是因为晚上光线不足,引致相机的快门速度受到影响下降而造成的。
对于一般的数码相机来说,往往当快门速度低于1/60秒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因手抖而引起的照片模糊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目前不少家用数码相机的技术含量已经比较高,例如防抖动功能、高感光度设置等,对于夜景拍摄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防抖动功能是通过光学镜头或感光元件的移动对机器的抖动进行补偿和纠正,一般可以将安全快门降低2-3档。
另外,无论你的相机是否具有防抖功能,只要使用三脚架或能起到类似固定功能的物体在放置相机,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抖动,拍摄出漂亮的夜景照片。
夜景拍摄主要就是通过光影的控制去表达,因此如何获得恰当曝光量是夜景摄影的一个重点,而现在的数码相机基本上都提供了多种的拍摄模式,中高端的一般会带有P、A、S、M等手动曝光模式,而家用型的小相机也一般会有AUTO、P等模式以及夜景、烛光、烟火等夜景拍摄模式,这类程序式曝光模式能根据所拍摄的照片种类,做出适当的曝光设定,一般情况下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应用这些拍摄模式时,基本上可以保证我们能够获得一张不错的照片,不过要想把照片拍得更加精美些就还得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测光,一般数码相机都具有智能测光、中央重点测光、点测光等多种测光模式,其中点测光是精确的测光模式,是摄影爱好者常用的测光模式,不过要掌握点测光的技巧并不容易这里我们不作推荐。
一般情况下我们建议选择智能测光或中央重点测光,在测光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对场景中主要色光或中等密度的色光进行测光,然后进行曝光锁定再重新构图进行拍摄。
曝光锁定可以通过AEL按键控制,如果相机没有AEL曝光锁定功能键,则可以通过半按快门进行锁定。
另外数码相机即拍即看的方便性对于准确曝光也是非常有用的,只要通过LCD屏幕的观察就可以大概掌握照片的曝光是否准确,如果不满意的话就可以通过曝光补偿进行细微调节,直到满意为止。
014.如何拍摄动感照片
拍摄动感照片需要使用追随拍摄。
追随拍摄又被称为追踪拍摄,是拍摄运动物体尤其是横向直线运动物体所常用的特技。
由于在曝光的瞬间,运动物体相对于运动的相机是静止的,而静止的背景相对于运动的相机却是移动的,这样就使得画面上的运动物体比较清晰而背景则是强烈的线状模糊,因而画面的冲击力和动感也格外强烈。
追随拍摄的操作要领如下:
第一,相机要持稳。
现在的数码相机一般重量都比较轻,即便是初学者,只要稍加练习也可以很快掌握。
第二,追随要平稳。
在追随拍摄时,由于数码相机一直在移动,如果液晶屏的反应比较迟缓的话,就很可能出现运动的物体已经移动到镜头之外而屏幕上却反映不出来的情况,这时候就应该关闭液晶屏而采用取景器取景了。
第三,在转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
在转动中按下快门要求相机在按下快门时不能停止追随,这也是追拍能否成功的关键。
追随拍摄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⑴快门速度。
追拍的快门速度宜用1/60秒或者1/30秒。
快门速度越慢,操控难度越大,但是背景的线状模糊也越强烈。
一般来说,具有快门优先(S模式)或全手动功能(M模式)的数码相机比较适合追拍。
⑵距离。
在运动物体移动速度恒定的情况下,你离运动的物体越近,相机追随动体移动的速度就要越快,追随的难度和操控的难度也随之增大。
如果受客观条件所限不能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比如在拍摄龙舟赛、赛车等较大规模的体育比赛时,也可以适当增加焦距拉近被摄对象,但是焦距的增加会使液晶屏或取景器的视角变小,同样也会增加平稳追随的难度。
⑶对焦。
在近两年的专业级或者准专业级的数码相机里面,部分相机具有连续自动对焦或预测对焦功能,它可以让相机自动跟踪某一运动物体的焦点,使相机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仍然能够精确地将焦点对焦在动体上。
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没有这种功能,你可以尝试手动对焦--预先将焦点对焦在动体必经之地,等相机追随运动物体到达预定地点时按下快门,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对焦不够精确。
如果你的相机连手动对焦也没有的话,也可以预先对准动体必经之地的某个物体(焦距与动体相当)聚焦,然后半按快门锁定焦距,再去取景追随。
⑷角度。
拍摄角度主要指的是,按快门时相机拍摄方向与动体运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70度至90度为宜。
015.拍摄花卉如何控制景深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何谓景深。
景深就是指拍摄对象前后景物的清晰距离。
近距离拍摄关键是景深的控制,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圈来控制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100 摄影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