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论试题库.docx
- 文档编号:29381039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45.40KB
电视艺术论试题库.docx
《电视艺术论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艺术论试题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艺术论试题库
《电视艺术论》试题及答案
一、常识题
1、电视的概念?
答:
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光电转换和信号传输,使静止或活动的图像能在远距离即时再现的手段;是客观图像声音的记录、处理、传播、接受和再现的电子系统;是摄像机、录像机、信号发射器、无线与有线传输媒介、电视接收机等电子设备的总和。
电视是一种电子传播媒介,是将声音和图像信号变成电子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的方式传播出去,由观众通过接受机观看的传播系统。
2、_____年________发现了化学元素______?
这是一种什么元素?
有什么功能?
答: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
硒这种非金属化学元素是光电体,其导电能力随着光的照射强度的增减而改变。
可以用来制作半导体晶体管和光电管。
其光电效应的发现从理论上奠定了电传图像的基础。
3、_____年_____发明了传真原理?
答:
1843年,苏格兰人贝恩发明了传真的基本原理。
传真,利用电子扫描技术传递图像的通信方式。
4、_____年_____发明了电码?
答:
1844年5月24日,美国人莫尔斯利用他发明的电码,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传送了一句话:
“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进行的有线电信传送,它标志着电报的诞生。
5、_____年_____发明了电话?
答:
1876年2月14日,美国人贝尔在费城的百年博览会上,展示了他发明的电话系统,开始了电传声音的时代。
6、_____年_____提出了利用传真技术进行图像传送的电视广播设想?
答:
1877年,法国人萨雷克提出了利用传真技术进行图像传送的电视广播设想。
7、光电池诞生于那一年?
答:
1888年,对于电视至关重要的光电池问世了。
8、_____年_____制造加快图像传送速度的旋转镜?
答:
1889年,德国的瓦依拉制造出了旋转镜,以加快图像传送的速度。
9、_____年_____发明了光电管,大大提高了光电池把光的强弱转换成电流强弱的灵敏度?
答:
1889年,埃尔斯特和盖特尔发明了光电管,大大提高了光电池把光的强弱转换成电流强弱的灵敏度。
10、世界上最早播出黑白电视图像的是哪个国家?
在_____年?
被称做“电视之父”的是谁?
答:
1925年,被誉为“电视之父”的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在伦敦塞尔弗里森德的一个百货店里,展示了他的杰作——机械电视机。
不久,他通过电话线成功地实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达640公里。
1928年又试图用短波传送电视,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电视图像从伦敦传到纽约。
1941年,他用三个螺旋孔,加上红、绿、蓝三色滤色片,使扫描的物体出现了彩色图像。
但是,贝尔德的机械电视既笨重又易出故障,操作更不灵便,所以很快便被电动电视所取代。
11、_____年_____制造了第一台电视摄像机?
答:
1928年,移居美国的俄国工程师弗拉基米尔·K·佐里金制造出了第一台电视摄像机。
12、_____年_____发明了图像分解仪和同声系统?
答:
1930年,方斯渥兹发明了图像分解仪和同声系统。
性能优越的电动电视很快便淘汰了机械电视。
13、最早的电视台的诞生在那一年?
答:
公元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
这一天,被公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14、中国于什么时候成立了第一座电视台?
名称?
那一年改为中国中央电视台?
答:
1958年5月19日成立了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
并经过四个月的试播后于9月2日正式播出。
同年相继诞生的是上海电视台和哈尔滨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
15、什么是镜头?
答:
镜头,一是指物理学意义上的,作为照相机、摄像机等仪器中的一个部件。
一是指影视艺术中的一段连续的画面。
镜头并不等于画面。
一个镜头可以是一个画面,也可以是许多画面,但这许多的画面应是连续不断的,所谓长镜头。
这里的长短,不是物理镜头的长短,而是画面连续的时间的长短。
镜头是影视艺术作品进行叙事的语言形式和手段。
一个镜头就好比一句话。
文章是由字词句段组成的,镜头就是做影视文章的字词句段,灵活多样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镜头是构成影视艺术形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镜头自有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不仅仅是编导眼睛的延伸,它有着自己的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律。
它是编导与现实对话和交流的媒介,好比文学家用文字来进行思维一样,文字一经形式化便有了独立的美学意义,超越了作家在创作时的所有的支配意识。
镜头一旦形成同样具有了超越的意义,光与影的和谐、明与暗的协调、色与调的吻合都离开了编导而有了独立的生命意义。
16、什么是景别?
答:
画面所表现的视域范围。
远景——表现广大的环境;
全景——表现一个完整的人或物体;
中景——表现主体的大部分;
近景——表现主体的小部分;
特写——表现人或物的某个局部;
17、什么是空镜头?
答:
一般是指与叙事没有直接关系的镜头,没有人的的镜头,自然物体的镜头。
“空镜头”其实并不空。
空镜头,有环境或背景的交代,有情感和意绪的抒发,有思想与观念的隐喻,有想象和联想的引伸。
空镜头一般都具有某种形式上的美感。
空镜头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还在于调节节奏,不至于太紧,如书法和绘画作品中的“飞白”,造成一种空灵感,也让观众在接受信息时获得一种舒缓感觉。
18、什么是客观镜头?
答:
在影视作品中代表导演的眼睛,从导演的角度来叙述的镜头称作客观镜头;客观镜头有叙述性和描述性的。
当然,所谓客观镜头也是相对的,纯粹的客观镜头是没有的,只要是电视画面,就有编导的思想和情感倾向。
记录片用的基本上都是客观镜头。
19、什么是主观镜头?
答:
在影视作品中代表片中人的眼睛,所观察到的各个事物的镜头画面。
所谓主观镜头,就是该镜头画面的产生,是根据片中人对所摄对象的主观感受,带有比较显著的选择性和感情色彩。
主观镜头大都用在故事片中。
比如,喝醉的司机驾着车到处乱撞的镜头。
警察埋伏时所观察到的目标镜头。
主观镜头还可以用来表现人的幻觉、想象。
20、镜头的运动方式?
(推、拉、摇、移、跟)
运动的镜头是根据生活中人的感觉经验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
运动的镜头可以全方位地为再现和表现世界。
推镜头,是由面到点的运动镜头。
可以突出主体、描写细节、强调局部。
推镜头既可利用变焦镜头,也可借助移动车,或稳步推进。
拉镜头,是由点到面的运动镜头。
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固定,对被摄物进行摇拍。
可以左右摇,也可以上下摇。
跟镜头,是和被摄物同步前进或移动而摄的画面镜头。
可以追随式(纵向),也可以并行式(横向)。
移镜头,一般是被摄物大致固定,摄像机位移而摄的画面镜头。
可以利用移动车或升降车,也可以利用身体移动进行拍摄,还可以利用移动的车船来拍摄。
边摇边推、边摇边拉;上下摇拉、左右摇拉等镜头运动方式比较难以掌握。
一般长镜头都是这些组合式的运动镜头。
比如,一个人在路上行走,可以从他的双脚的特写开始拉开,同时摄像机从下往上摇,最后,是宽广的天空下,他前方的路不断延伸。
这个镜头的象征意义在于:
路很长,而他步伐坚定,前程宽广。
如果我们将镜头的运动方式倒一下,最后是行走的双脚特写。
其象征意义就是:
路很长,他坚定地迈着双脚,不敢懈怠。
两个镜头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前者如省略号,后者如惊叹号。
镜头的运动,在速度的快慢,节奏的把握上都有规则。
或匀速,或急速,或慢速,或时急时缓,画面的节奏应与人的心理节奏相吻合,和人的情感、情绪的波动程度相对应。
二:
论述题
1、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文化功能主要有那些?
答:
信息的传递,教育的普及,艺术的传播,旅游的开放
2、电视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
普泛性、愉悦性、提升性
3、艺术的美学境界?
答:
审美境界:
自然的境界——神奇、天趣、自由的美;
入世的境界——丰富、生动、充实的美;
出世的境界——觉悟、超脱、空灵的美。
4、如何理解电视的惰性?
答:
对电视的过分依赖;对电视的过分信赖;电视造成的生理伤害;电视对其他文化传播业的冲击
5、电视节目分类主要有那些?
什么是种子节目?
答:
按内容分类:
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生活节目、教育节目、体育节目、广告节目;
按形式分类:
专题节目、竞赛节目、谈话节目等;
按传播方式分类:
现场直播节目、后期制作节目;
种子节目:
最早的电视节目形式——新闻节目、文艺节目
6、如何理解电视艺术的概念?
答:
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声画造型为语言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塑造屏幕艺术形象的特殊形态。
(媒介、语言、表现、形象)
广义说:
具有一定艺术表现力的电视作品形式及其创作活动。
狭义说:
以艺术表现为创作目的电视作品形式及其生产过程。
7、电视艺术种类有那些?
答:
电视文学类:
电视散文、电视小说、电视报告文学、电视诗歌;
电视文艺类:
电视歌舞、电视音乐、电视文献、人物、风情专题(纪录片)片;
电视戏剧类:
电视小品、电视短剧、电视连续剧、系列剧。
8、电视艺术作品的生产?
答:
生产方式:
现场摄制、后期加工制作。
生产过程:
策划、撰稿、摄制。
主要分工:
编导、撰稿、摄像、剪辑、配音、合成。
9、电视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
视听兼备:
电视艺术和其他艺术比较在视听方面的优势所在。
视听结合对于艺术形象创造的综合效应。
跨越时空:
电视艺术和其他艺术比较在时空跨越方面的特点。
电视艺术驾驭时空的具体实现方法。
再现生活:
对客观如实记录。
表现世界:
主观体验的表达?
10、电视纪实的方式、特点?
答:
客观的记录,世界的镜子。
电视纪实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真实性、客观性、整体性、典型性。
具体说:
⑴ 对人们日常难以耳闻目睹的客观事实的记录;对客观事实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打破人们正常视觉习惯的真实记录;
⑵ 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不图名利,不搞虚假;不拘一格,不断创新;
⑶ 少议论或不议论;多客观,少主观;多细节,不模糊;
⑷ 多长镜头、同期声;
11、长镜头的基本方式?
(举例)
答:
⑴机位不动,景别和背景没有变化的长时间镜头;
⑵机位不动,景别和背景发生变化的长时间镜头;
⑶机位移动,景别和背景不断变化的长时间镜头。
12、电视艺术的表现?
答:
主观性、情感性、造型性。
13、什么是艺术符号?
答:
具有象征意味的,文本化的艺术意象;
思想感情的视觉化——艺术符号的诞生。
14、艺术符号的来源?
答:
前人创造的,自然形成的,自己创造的
1、艺术库里的美的符号;
2、对现成艺术符号的改造;
3、对新事物的艺术把握;
4、方法的继承与创新;
5、其它艺术元素的影响;
15、常见电视艺术表现手段的实现方式?
答:
客观物象的陌生化——抽象、变形、扭曲、重组、淡化、虚化、非逻辑化、节奏变化;思想情感表达的典型化和夸张化——修辞格的创新;)
16、科学技术对于电视艺术起决定作用的有哪些?
答:
光电技术、信息技术、星网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17、语言和艺术语言的定义?
答:
语言,是进行思维、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质媒介。
语言由概念构成,概念是经验、感知、想象的固定化符号。
狭义的语言:
文字语言;广义语言:
只要是可以执行以上任务的符号及其体系就是语言。
如形体语言中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是语汇。
艺术语言,是一种文本语言,是艺术创造活动中用来进行艺术思维、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塑造形象的物质媒介。
如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绘画语言、文学语言等等。
18、语言的基本意义?
答:
词汇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表情意义、象征意义。
19、象征意义产生的条件基础:
答:
第一,象征产生的不同语境;
第二,对语汇已有多义选择;
第三,授受双方的共识程度;
第四,接受方的理解与补充。
20、电视艺术语言系统包括那些语言形态?
答:
电视艺术语言是一种综合性语言:
包括画面语言,声音语言,文本语言。
21、画面语言的范畴、特点、作用?
答:
所谓画面语言,即是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元素及其组合方式。
画面语言是可以诉诸直观的电视屏幕形态,它以构图、光效、色彩、影调为主要语言元素,并通过各种语言元素的有机组合来传递信息、抒发感情、表达观念、塑造形象。
电视画面语言的特征:
造型性、运动性、时间性、连续性、融通性。
造型性:
利用各种元素在空间三维进行艺术的形象构造;
运动性:
电视画面在不断的运动中进行;(被摄对象的运动、摄像机的运动、镜头组接形成的运动)
时间性:
因为运动而带来时间性,电视画面的时间性表现为:
节奏的控制;画面的长短;起幅落幅的把握;以信息量合适为宜,简洁流畅,切忌冗长。
连续性:
画面与画面的关系在信息传播上呈线性连续状;
融通性:
画面与文字、声音的配合关系;
22、构图语言的定义、特点、要求?
答:
构图,是被摄物象在画面中空间位置的安排。
主体、陪体、环境和空白以及相互关系是构图语言的基本元素。
电视艺术是视听艺术,画面的构成有着一定的规则。
主体:
画面中的主要物象。
陪体:
画面中陪衬主体的物象。
环境:
主体、陪体所在的时间空间和氛围。
空白:
画面中的空隙部分。
构图,即是对被摄材料的布局或安排。
构图以现实材料为对象,进行有机的组合,使画面富于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构图以简洁和谐为最重要。
简洁指不繁不乱,不曼不枝,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和谐,指主次得当,比例均衡,虚实相间,动静有度。
构图语言要新颖有视觉冲击力。
新颖,指拍摄角度的最佳选择,主体鲜明突出,整个画面的层次感强,透视性好,有节奏感等,从而构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概括起来应注意到:
主体突出、陪体呼应、环境渲染、气脉疏朗、均衡得体。
23、开放式构图和封闭式构图的关系?
答:
“封闭式构图”又称为“完整构图”,其着眼点集中在画面的框架中,把画框内的空间看成一个完整的世界,并在这个空间内安排主体、陪体,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自足的世界,要求平衡、对称、向心、比例和谐等等。
这种构图源于“黄金分割律”,从绘画构图原理延伸而来,主体一般在画面的视觉中心——或曰视觉触发点。
所摄物象特别是近景人像一般要求完整,避免出现半个身子或半张脸或一只眼睛。
这种构图方式在电视画面的拍摄中要求“运动的平衡”、“起落的规范”、“画幅的完整”、“结体的和谐”等等。
“开放式构图”是对“封闭式构图”的逆反,不服从封闭式构图在理论上的构图规则,着眼于把画框内和画框外的世界连成一体来进行构图。
被摄主体安排在画面的任何位置,其运动方向往往是离心的,画中物体关系可能是相悖的,人的身体和器官可能是不完整的,故意用某种不平衡、不均匀、不完整、不和谐、不自足的构图方式来实现其与外在世界的有机联系,以促进观众的生理视觉和心理性视觉的沟通,以对人的平常视觉习惯的冲击来调动其情感上的波动和想象力的散放。
两种构图方式不是互为龃龉的,在电视作品中是相互衔接和照应的,而且运用时,往往以“封闭式构图”为多,“开放式构图”为次,这样既有利于整个作品的叙事的完整性和风格的和谐,又可以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有利于表达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和拓展性。
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用、滥用,一定要有分寸地运用“开放式构图”,这样才能真正保持最好的艺术张力,塑造有意味的艺术形象。
画面构图是一个永远散发着魅力的话语方式,开放的构图更是以它的丰富性、多面性、扩展性成为导演、摄影师和观众的焦点。
电视画面构图的开放性使得电视电影的语言大胆泼辣,它更注重心灵的交流,更关注内在的丰富又复杂的意蕴。
不管那种构图方式都要求创新,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勇于突破思维习惯,努力克服视觉惰性。
这是电视画面构图应该注意的也是可以有所突破的几点:
1、大胆使用近景和特写。
近景和特写的好处,可以使画面简洁、清晰,运动式画面则容易产生紧迫感和冲击性。
特写具有突出细节、强调重点、写意性强等特点。
2、精心选择前景作为陪体。
其好处在于既可以点明时间季节和人的身份状态等,又可以增加层次感、通透性,渲染气氛、美化画面。
3、注重被摄物体的形式因素。
充分利用被摄物体的线条、质地、规则等形式元素进行构图,以强调画面的纵深感、韵律感和节奏感,在构图上表现为对称性、重复性、对比性、质地性等等。
4、克服视觉惰性。
常人的视觉经验一般以平视为多,摄像机扛在肩上拍摄,符合一般人的视觉习惯,也就容易造成视觉惰性,不太能引起观众的视觉兴趣,因而画面构图时应善于打破正常视觉习惯,不断变换拍摄角度和拍摄的机位,从而可以获得常人一般不能获得的视觉影像。
24、不规则构图的美学特征
答:
不规则构图相对于常规构图方式而言,根据不同情况有意识地设计违反常规的构图方式,以达到紊乱感、动荡感、傾覆感、恐怖感等特殊效果。
构图是组织画面,同时也被说成影像的“讲述”。
它以是物象性符号直接展示形象,构图、造型、表演都只是呈现,因此,影像在形式外观上非常直观确定。
然而,具象的确定并非含义的单一,相反,影像画面组合的非概念性、直观性,使其含义更具伸缩性和未定性。
因此,影像虽然有意识地呈现出一些含义,但同时又保留了物象本身含义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这也就为观众的意会带来了选择的自由,并因此形成多义的理解。
1、扩散性
画面构图产生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全方位地复现一切,也无须事无巨细地展示一切,因而必然有所选择取舍,集中概括和突出强调,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画面构图的开放性带来的信息量也是开放的,由不均衡、不完整的构图衍生出的信息具有扩散性。
2、模糊性
聪明的导演往往有意识地进行模糊性的艺术处理,由此造成“隔”的效果,这种“距离感”和“朦胧感”,借助观众的积极参与更加丰富画面的含义,特别是利用不完整、不和谐、不清晰的构图方式来激发观众的审美思维。
3、夸张性
强烈的节奏感和视觉变形可以达到夸张的效果,给观众以巨大的冲击。
开放构图容易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和震撼的心理感受,有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善于将作品的主旨表现得淋漓尽致,夸张而不失真。
4、动荡性
摇晃不定的镜头让人头昏眼花,不仅画面在摇晃,画面中的人在摇晃,而且画外的观众也被摇得七上八下。
这是一种反常规的拍摄手法,是一种非同一般的开放的构图方式,一切处在动荡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浮躁,一些焦灼和几分不安。
这正好可以成为艺术造型的元素。
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往往做到真切淋漓。
25、开放式构图的常见表现手法?
答:
1、边缘摆置法
2、人物进入法
3、声音引导法
4、叠化法
5、角度变换
6、变速法
7、特异法
8、夸张比例法
9、视线引导法
10、景深变化法
11、残缺法
12、动荡法
26、光效语言的特点与作用?
答:
光效语言,即是光的性质、成分、强弱、层次、明暗、角度等在画面中表述方式及其形态。
光效语言的作用:
渲染气氛、点明时序,抒发感情、刻画人物。
27、色彩语言的特点与作用?
答:
色彩语言是由色调、色温、色比、饱和度等语言元素构成画面造型和意义叙述的形态方式。
色彩的文化内涵、色彩的情感特征、色彩的造型特征、色彩的组合关系的处理是运用色彩语言的关键。
28、影调语言
答:
是指画面的明暗对比而形成的基本调式或形态。
影调有高调与低调之分和暖调与冷调之分,以白色为主体的谓之高调,以黑色为主体的谓之低调,以红色为主体的谓之暖调,以蓝色为主体的谓之冷调。
不同的影调便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另外还有所谓中间调,是介于两极之间的影调。
在设计影调时,应以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为依据。
29、声音的自然属性?
答:
声音,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天籁、地籁、人籁。
没有声音,世界一片死寂,就不能成其为世界。
人和客观自然发生关系,一般是通过视、听、味、触、嗅等感觉器官来实现,其中又以视听觉为主要渠道。
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声音是物体振动发生一种波,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而产生感觉。
声音的自然属性或曰物理属性主要是:
频率、波长、波速。
频率如果高于2000赫兹(超声波)或低于20赫兹(次声)就不能引起人的声感,只有声波频率在20赫兹到2000赫兹之间方成为可听声。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是为纵波,即媒质微粒的运动方向与波传播的方向在一个直线上。
声速决定于媒质,一般情况下,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而在钢铁上传播声音要比空气传播快90万倍。
横波?
一切声音都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要素。
30、声音的美学属性?
答:
当人类进入高级阶段之后,声音便有了美与不美的分别。
小鸟啾啾,流水潺潺,秋风瑟瑟,无不引起人的美感,而机器轰鸣,电闪雷鸣,便会引起人的不安与烦躁。
因为声音的自然性对人的刺激作用,或人对声音的反应,使声音对于人而言有了感情的色彩;又由于长期以来的艺术创作活动,使人对声音的感觉或者说声音对于人而言有了种种符号性质的意义,比如:
流水的运动感、时间感,雷声的恐怖感、紧张感,婴儿声的纯真感、生命感…… 各种声音经过艺术家的审美感受之后,不断出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符号,并逐步成为固定化了的艺术符号。
这种符号性不仅仅呈现在音乐作品之中,也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而渗透在人的意识之中,成为一种感觉经验。
各类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粗细都有不同的情感意义和象征意义。
当然,不管是什么方式对声音的处理都要以和谐为目的,既要能有分寸地表情达意又不失美感,既要能实现创作者的意图又要符合人的接受心理习惯。
所以,电视艺术作品中的声音其词汇意义是所传递出的信息指向,其表情意义是所传递出的情感及其色彩和程度,修辞和象征意义在于它的寓意范畴及其指向。
只有对声音的本质有所把握,我们才能自觉地有目的地运用它,使之成为我们艺术形象的一部分。
作为艺术的欣赏者同样有必要把握声音的美学属性,否则我们便会失去艺术的耳朵,成为艺术世界的聋哑人,成为人类精神生活的残疾人。
31、电视声音语言的范畴、特点、作用
答:
电视艺术作品中的声音作为一种艺术元素在其应用方面,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层面是作为自然声音的再现;第二层面,是通过强化或弱化自然的声音而映衬人物心理、抒发人物情感和渲染环境气氛;第三层面是根据已经符号化和约定了的象征意义发挥其特殊的指示作用。
因此,声音语言极大地拓宽了电视艺术造型的范畴,极大地延伸了电视艺术创作的空间维度。
在电视艺术作品中的声音包括:
人声、音乐、声响以及一种特殊的声音形态——无声。
声音语言在电视艺术语言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电视则从广播发展而来,从可听到可视,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声画合一是其最显著的特征。
32、电视作品的声音与种类?
答:
人声(主持人、解说者、主人公的声音)
音乐(背景性音乐、戏剧性音乐、抒情性音乐、主题歌、插曲等)
音响(自然声音、人造声音)
无声
33、电视节目中的人声?
答:
由人发出的声音:
包括主持人、解说者的声音,主人公的话语、心声等。
主持人声音 这是一种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观性语言形态,它在电视作品中起到向观众介绍事实、抒发感情、与被采访者交流等作用,因而要求主持人语言亲切、自然、机智。
解说者声音 以第三人称出现的客观性语言形态,介绍、叙述、说明、评论、抒情等作用。
主人公语言 直接表现为同期声音,是整个作品的一部分,话语要求简洁明了、富有个性,符合主人公的身份有能反映出主人公的典型性格特征。
主人公心声 又谓内心独白,既可以是主人公自己的声音,也可以是播音员的声音。
一般以第一人称出现。
起到人物心理呈示的作用。
34、电视作品中的音乐已经与画面的关系?
答:
音乐语言区别于文字语言之处就在于它不是那种“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抽象的具象”。
音乐语言的本质便是如此,它反映客观世界,抒发人对世界的感受不是通过文字语言的描述,也不是通过绘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视 艺术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