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371608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3.12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
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工艺十分精湛。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
今年小麦,丰收与否?
老天下雨吗?
有人进攻吗?
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
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
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
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一带,史称殷墟。
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
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甲骨文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
堪
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影响: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很多字体至今还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自主学习
快速浏览教材。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你是怎么看的?
(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
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进步,因为生产力发展了。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使是最底层的人在物质上过得要比原始人好起码不会被野兽杀死也很少饿死。
)
小结: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商朝时期甲骨文,象形指事会意等。
最早体系较完整,清朝末年被发现。
作业:
课后活动(p.28)
知识拓展:
金文(p.28)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这一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大克鼎B.司母戊鼎C.毛公鼎D.噩候鼎
3.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史前时代B.夏、商、西周时代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4.“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这里的“典册”中的文字应该是()
A.金文B.大篆C.小篆D.甲骨文
5.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小篆B.金文C.大篆D.甲骨文
6.我国青铜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在( )
A.夏朝和商朝B.商朝和周朝C.西周和东周D.春秋和战国
7.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文明才能通过文字载体世代流传。
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以哪一种造字法为主()
A.形声B.象形C.会意D.指事
8.我国古代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
这件巨大的青铜器制造于()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国
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所使用的文字可能是()
A.隶书B.金文C.甲骨文D.楷书
10.它是3000多年前商朝王室贵族占卜和记事文字实录,2017年11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它指的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1.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中,有不少器物以其独特的造型而引人注目。
下列属于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和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的是()
A.司母戊鼎B.颂壶C.毛公鼎D.四羊方尊
1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这一年应该是()
A.19世纪90年代B.公元前19世纪90年代
C.公元前18世纪90年代D.18世纪90年代
13.刘明参加汉字听写大赛,有一道题是“隶书、金文、小篆、甲骨文四种字体最先和最后出现的是哪两种?
”其正确的回答应是()
A.甲骨文、隶书B.甲骨文、金文C.金文、小篆D.金文、隶书
14.在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小明同学对中国古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想考察一下出土甲骨文的遗址,他应该去()
A.河南安阳B.河南信阳C.河南洛阳D.河南南阳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文物反映了商朝手工业发展水平的是()
①兵马俑②司母戊鼎③彩陶④四羊方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1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B.青铜或铁器上C.竹简或木犊上D.丝帛或麻布上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18.余秋雨说:
“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它是活着的图腾,水恒的星辰。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19.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一味叫“龙骨”的药材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
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A.夏朝B.商朝C.战国D.秦朝
20.2018年天象剧场的大幕已徐徐拉开,我国境内可见1月31日晚(正好今晚看看)、7月28日凌晨的月全食和8月11日的日偏食。
回顾历史,哪个朝代的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可靠记载?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据考古报告,妇好墓(商王武丁的妻子)出土的青铜器多达1.6吨。
更可骇者,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
其中,有100多件兵器,有两件青铜钺特别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
——《看得见的中国史》
(1)据材料一妇好墓中出土的物品能反映出哪些历史信息?
材料二甲骨文属于语言的范畴,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李一《美术大观》
(2)据材料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结合所学指出说明甲骨文的发现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
1.A2.B3.B4.D5.D6.B7.B8.B9.C10.A11.D12.A13.A14.A15.D16.A17.C
18.A19.B20.B
21.
(1)青铜制作发达;商朝已经有金文;殉葬制度;这一时期妇女地位较高。
(2)刻绘符号、甲骨文、金文(每项,,顺序不可颠倒)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自商朝开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内容。
【设计思想】
本课是一堂文化史课,介绍的是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由于本课简单易懂,课堂教学时间宽松,因此,可以拓展开来,充分发挥文化史感性史料丰富的特点,尽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小黑板、挂图、多媒体展示形象图片,利用铜陵特有的铜文化资源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再现历史的能力。
初一学生尚未接受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和培养,因此教学中宜采用简单明了和运用身边感性史料来讲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过程与方法
搜集青铜器照片和铜陵金牛洞大炼渣的有关资料(或李白描写铜陵冶炼的诗篇),进行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瑰宝的认识。
搜集5个甲骨文方字并指出它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江泽民语),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重点
青铜工艺:
利用多媒体投出实物图或利用书中的三个青铜器图观察其高超的工艺并推断其铸造方法,从而了解古代中国青铜工艺成就,也可利用铜陵大炼渣遗址和李白的诗句,让学生想象当时宏伟的冶炼场面。
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
根据第6课学生已初步接触甲骨文和金文,教师可选择5个易辨认的甲骨文,让学生找到其对应的今天的汉字,从而使学生理解甲骨文的构字方法为象形文字,从而阐述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难点
青铜铸造的辉煌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当时青铜工艺的发展,从侧面反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折射出当时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自制挂图、多媒体课件、青铜实物图、10张卡片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铜陵冶炼史及金牛洞古采矿遗址情况。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能力与情感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著的《尚书》中的句话(投影):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学生先讨论,教师解释)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了。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既然有了书册,那书册中用什么来记录当时的事件?
(学生回答:
文字)那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字呢?
(学生回答:
不
是,是甲骨文。
)那什么是甲骨文?
它与今天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
今天将为你揭晓这个答案。
讲授新课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板书)
一、二、闻名于世的青铜器(板书)
1、什么是青铜器(板书)
那么什么是青铜器呢?
与今天的铜器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在阅读课本后回答,总结)它是由铜、锡、铅这几种金属按照需要,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的合金。
那古代人又是怎样将这几种金属铸造青铜器的呢?
有谁能讲讲铸造的过程?
(视频)
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下,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
(投影,启发学生从种类、工艺、规模来归纳。
)
(投影当时青铜器的代表:
司母戊鼎,学生观察)
2、司母戊鼎(板书)
这是我国考古学家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因其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它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00多公斤,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归纳)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充分体现了商朝精湛的冶铸技术,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
3、青铜器的现实意义(板书)
商朝青铜器的种类之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青铜器有哪些用途。
并视频播放青铜器的种类。
)由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因而它产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商朝青铜器的制作精良、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商朝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状况,青铜器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由此可看出当时国力的强盛。
让学生观察青铜器的精致构造,从而加深理解青铜器成为商文化的代表。
通过观察和描述,加深学生对青铜器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联系电视等,想象青铜器有哪些用途。
学生可联系神舟7号飞船成功发射与我国拥有稳定的环境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是分不开的,是我国国力提高的象征。
从而理解青铜器的铸造折射出当时的国力。
通过青铜器铸造过程的学习,突出先民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重现历史的合理想象的能力。
让学生在观察青铜器精巧的制作、优美的造型,来感受先民的聪明才智和美的熏陶。
通过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能力与情感
甲骨文(板书)
1、定义(板书)
(补充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散片(投影),经考古专家和文字学家们的仔细辨认,破译了其记载的内容,从中知晓:
记载的时间
是商朝时期,当时社会占卜之风盛行,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吉凶。
占卜的结果保存在什么地方?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我们称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2、发现的意义(板书)
(可由学生归纳)
①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样的关系?
(游戏:
将事先准备好的5个甲骨文和5个对应的现代汉字制成的10张小卡片,分发给10个同学,请他们分别找到各自对应的同学。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的派对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问:
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
(板书)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那么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什么呢?
(启发学生回答:
金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片,以加深印象。
)那么青铜器又是什么?
它又是怎样铸造的呢?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课后练习:
你认为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
联系学生较熟悉的电影《汉武大帝》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时,几名壮汉抬着竹简进宫的情形。
同学们回家可自己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字,体验一下。
思考自己了解过去主要是通过什么载体,体会文字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并认识常见的甲骨文。
通过对比两种文字,加深对甲骨文的理解。
扼要补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故事,教育学生平时要养成细心观察身边小事的习惯。
拓展:
当时为什么占卜之风盛行?
你身边有哪些迷信活动,你怎样看待?
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思想。
通过思考,让学生理解体会先人的聪明才智,同时培养动手能力。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理解掌握我国文字的构造方法,训练辨认甲骨文的能力。
通过小结,突出本课的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传统教育。
特别是利用游戏,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
同时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上 青铜器 甲骨文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