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370445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4.92KB
《草原》教案.docx
《《草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草原》教案
(第二次教案)《草原》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材解读
本课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草原的乐趣。
第二部分(第二至第第五自然段),写访问陈巴尔虎旗时受到蒙古族主人的热情欢迎与款待。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蒙古族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第二层(第三四自然段),具体写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活动结束,大家依依惜别。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
景美、人美、文美,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一个“美”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先让学生说说草原的“美”体现在哪(风光美、人情美);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风光美与人情美的段落,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走入文本,感受草原的美。
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以及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等等让学生品读感悟,从而体会草原风光的美。
在教学人情美这部分时,我也是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的人情美。
同时在教学设计时我还在“读”字上下功夫,让学生读有兴趣,读有层次,读有指导,从而在读中感受草原的美。
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教学难点:
1.体会第一段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
2.体会第2自然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跟随作者老舍到草原去初步领略到了草原的美,现在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草原的美的?
(根据学生回答简单板书:
风光美、人情美)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风光美的?
哪些段落是描写人情美的?
3、今天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去领略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度: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1.自读,思考: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
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
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
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
2.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
相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
(1)词语比较:
“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想象:
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谁愿意上来高歌一曲?
句子二: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1)出示图片:
理解“一碧千里”。
(2)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意思。
)
句子三: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1)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句子四: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1)句子比较: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3.有感情朗读:
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4、小结:
祖国的草原这么美。
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
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层。
1.过度: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走了一百五十里,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这是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又看到的美丽景色)
2.出示: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重点理解“洒脱”:
(1)可换成什么词?
(自由、无拘无束……)
(2)从哪些语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3)感受洒脱:
没有红灯绿灯的障碍,没有行人车辆的拥堵,却有一路翠色欲流,尽收眼底,却有那忽飞忽落的小鸟相伴,这是令多少人向往的呀!
(4)表现洒脱:
你能否读出这种洒脱的感觉来。
四、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导入:
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老舍一道,走近蒙古包,去会会蒙古同胞。
2.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热情好客)
3.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根据学生回答,提炼板书:
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4.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
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你能否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与小组的同学一起想想,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5.交流小结: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五、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迎接。
学生自读第二自然的第二层,思考:
(1)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2)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
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3)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4)指名读──齐读(光是一个或是几个人的热情还不足以体现)。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草原的风光美,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而草原人民的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的场景更令人难以忘怀,下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蒙古包体会那种令人难忘的场景吧!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3、熟读课文,自学后面的几个自然段。
板书:
15.草原
风光美
热情迎接
美人情美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
景美、人美、文美,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
针对本次我们语文组的教研主题“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的理论,我先从理解内容入手,让学生说说草原的“美”体现在哪(风光美、人情美);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风光美与人情美的段落,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走入文本,感受草原的美。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抓住关键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色渲染”等词以及句子: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等等同时还结合图片让学生观赏,再品读感悟、理解、,从而体会草原风光的美。
以上就是我这节课感到满意的地方。
但由于在时间上把握得不够好,加上自己对电脑操作得不够熟练,以至于不能很好的去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在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时也不到位,板书时不够及时,没能与学生说时同步进行,提问的面也不够广,优等生、中等生提问次数多,没有照顾到后进生等,不足的地方可真不少呀。
总之,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上好一节课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啊,课前备课,了解学生学情,在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少了哪一环节都不行,要全面把握才行呀。
从这节课也可以看得出自己的课堂还很不成熟,但我会通过总结经验,取他人之常补自己之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走向成熟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
《草原》教学设计
老舍先生蒙汉两族碧草云际鄂温克教育分类: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里美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草原。
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7、草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以及课文朗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生字词:
骏马渲染勾勒襟飘带舞拘束羞涩摔跤鄂温克:
少数民族之一。
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
(板书:
草原风光民族风情)
师: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
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
我喜欢这句话,我来读一读: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师:
(板书:
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
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
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
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
视线模糊不清。
师:
还记得这首诗吗?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好,先不着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来,接着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
我喜欢这句话: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愉快。
”
(学生读书,将“清鲜”读成了“新鲜”)
师:
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
就有一个小地方读错了,大家发现了吗?
师:
“清鲜”和“新鲜”区别在哪里?
生:
“清鲜”和“新鲜”都有新鲜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
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更干净。
师:
是呀,一踏进草原,顿时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婪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
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学生齐读)
师:
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
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生:
我喜欢这一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
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
翠色“欲”流,流了没有?
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讨论。
生:
就好像是一杯水,倒满了就会流出来一样。
草原就像一杯水,绿得像要流出来一样。
生:
“翠”字让人感觉特别的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师:
嗯,有点感觉了。
《翠鸟》这篇课文还记得吗?
联系这篇课文,老师也比较了“翠”和“绿”,感觉“翠绿”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好像都快要流淌下来(流淌的手势)。
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
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
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现颜料在纸上向周围慢慢扩散……
师:
什么纸?
生:
宣纸。
师:
接着说,当你在宣纸上用绿色渲染的时候,你会发现什么?
生:
我会发现绿色慢慢地向周围渗透。
师:
向周围扩散、渗透、流动。
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轻声自由读)
生:
我想象当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
草原是那样的鲜亮、充满生机。
生:
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
你的朗读让老师想起了古诗: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真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呀。
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鼓掌)
师:
谢谢大家的鼓励。
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
(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生:
我有一个问题。
师:
(意外)你说!
生:
既然“碧”与“绿”都是绿的意思,为什么用两个不同的词语来表示?
师:
你很善于提问题。
来,找一找,在第一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都是表示“绿”的意思?
生:
(在书中找)“绿”“翠”“碧”。
师:
你们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生:
避免总是用一个词,有变化,读起来好听。
师:
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呀!
生:
我喜欢的句子是:
“四面都有小丘……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
师:
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
师:
(出示课件)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
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全班齐读句子: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记录下来,好吗?
是呀,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音乐想起,稍停开始齐读。
(出示课件配乐感情朗读)。
7、背诵第一自然段。
师:
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的民俗风情。
师:
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师:
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在这几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些语句中知道的?
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汇报。
1、草原很大。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出示课件)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
①你怎样理解“洒脱”?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
②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感受草原的辽阔。
2、热情欢迎客人。
(出示课件)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师:
如果你认为这段能体现出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肯定是某些词或某句话打动了你,能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吗?
抓住“飞“、“襟飘带舞”、“立刻”等关键词。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我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同位俩表演场景,感受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心情。
)
(五)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含义。
师:
奶茶倒上,奶豆腐摆上,敬酒──回敬──再回敬”美丽的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些羞涩的给客人唱民歌。
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
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
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出示课件)
师:
通过以上的学习,此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
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
师:
是呀,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真是:
生读: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真是:
生读: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总结结束:
草原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和睦。
让我们再次朗读体现蒙汉两族人民心声的话语:
(生读: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草原》教学设计(优、全国大奖)
课文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你们看!
(演示课件:
在草原上的照片)这是哪里呀?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是从哪两方面去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
别忘了在你感受很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放声朗读:
自由地、放声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自己对草原的感受。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自由读)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1.引导想象,指导学法。
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文联系,激起疑问。
(1)“茫茫”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齐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翠”是什么颜色?
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
区别在哪里?
班上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3)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画面?
(4)方法点拨。
“蓝天共碧草一色,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
”(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懂字面的意思,更要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更要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3.小结:
天空为草原涂抹了明朗的色彩,小丘渲染了草原柔美的线条,牛羊更赋予草原以生命活力,这正是“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读写结合,个性表达。
同学们,当你置身于草原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想说点什么呢,你又会做些什么呢?
把你最深的感受用一段文字写下来。
五、自由朗读,整体把握。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绘见面后的动人场面的呢?
请大家读2-5自然段,说说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
六、抓关键句,学习“远迎”一节。
(指名读)你在“飞”字中体会到什么?
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小结:
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看到了主客相见时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
这哪里是马在飞,人在飞,分明是我们的心在飞,蒙汉人民之间的情在飞呀!
老舍先生又是怎样描写相见、款待、话别这些场面的呢?
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草原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