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北省大名一中高二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9368997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76.50KB
学年河北省大名一中高二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 word版.docx
《学年河北省大名一中高二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北省大名一中高二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 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北省大名一中高二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word版
河北省大名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
范围:
必修三第一单元;出题人: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杨宽在《战国史》中写道:
“‘士’原是贵族的最低阶层……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文化学术相应地发生变革,得到进一步发展,士就大为活跃起来……”这
A.推动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
B.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有利于程朱理学的发展
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
2.春秋战国时期,士人“朝秦暮楚”、“楚才晋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至战国后期,屈原为楚殉国是忠于国家的一个典型案例。
西汉时,涌现了一批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士人。
这反映出
A.知识分子热衷于政治活动
B.士人国家认同的发展趋势
C.知识分子的地位逐渐降低
D.儒家思想影响越来越深远
3.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
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
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
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
4.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
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
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
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
5.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7、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
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
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8、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战国史
9、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
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人的主体意识增强
D.思想合流趋势愈加明显
10、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
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
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
11、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
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
举措
汉高祖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汉武帝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12、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
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
A.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
B.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社会发展趋势
C.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
D.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
13、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14、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有这样的情节:
窦娥因冤屈被处斩,当时虽是六月,却天降大雪,此后当地三年大旱无雨。
这一剧情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是
A.以民为本B.天人感应
C.忠孝节义D.安土重迁
15、《晋律》实行“五服治罪制度”,其刑罚原则是:
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关系越亲则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关系越亲则处分越轻。
这一立法的历史背景是
A.世家大族垄断政权
B.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C.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
D.轻罪重罚观念盛行
16、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17、理学家朱熹说:
“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18、《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
A.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
B.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
C.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
19、程朱学派与陆王学派虽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他们在理想方面却存在着一致性。
其一致性表现在
A.重建儒家文化的新秩序,以安定社会
B.融合释道儒观念,以求达到三教一统
C.强调经世致用之功,致力于政治改革
D.将理学向下通俗化,以觉醒庶民大众
20、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乙:
“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丙: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李贽、黄宗羲
B.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21、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22、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
“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
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
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
23、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
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2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25、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提高宰相权力,顾炎武提出扩大地方权力,“寓分封于郡县”,这些思想的出现表明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威胁
B.限制专权回应了时代诉求
C.反君主制的民主思想出现
D.主流统治思想的嬗变趋势
26、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
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
王夫之
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7、王阳明说:
“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
”王夫之却说:
“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
”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28、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
“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
皆人也。
”又说:
“人之生也,无不同也。
”其实质是
A.否定君权神授
B.主张废除君主专制
C.主张人民主权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9、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
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
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30、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修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B、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C、文庙的兴修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地位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31题18分;32题22分;共40分)
31.(18分)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
……宋儒诸子融会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
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消磨于场屋之中;而……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
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
”
——顾炎武《日知录》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影响。
(8分)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当时禁锢人才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4分)
32.(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选文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颜氏家训·勉学》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材料二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材料三歌谣一:
“黄狗黄狗你看家,我在园中采红花,一朵红花采不了,双双媒人到我家。
”“我家女儿年纪小,不会服侍大人家。
”“爹阿爹,不要忧,娘阿娘,不要愁,看我明朝梳个好光(鲜)头。
前边梳了盘龙髻,后边来到看花楼。
看花楼,饮好酒,他弹琵琶我拍手”。
歌谣二:
竹公竹婆竹爹娘,今年让你长,明年让我长。
你长没有用,我长嫁儿郎。
歌谣三:
大脚大,大脚大,阴天下雨不害怕;大脚好,大脚好,阴天下雨摔不倒。
——明代江南地区女子的歌谣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
(8分)
(2)中国古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成果分别举例说明。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6分)
高二610班9月半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1——5ABBBB6——10BCDCB
11——15BBCBB16——20DABAB
21——25CCCCB26——30CAACB
31.
(1)背景:
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使命:
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6分)
(2)原因:
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
历史影响:
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的自然欲求;升华抽象思辨,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人格建树、民族气节、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等)。
(8分)
(3)因素:
以理学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
思想:
经世致用,学以致用。
(4分)
32.【答案】
(1)要珍惜生命又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学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
(8分)
(2)政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思想:
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8分)
(3)思想感情:
反映了人性中对自由、平等、爱情和幸福生活的追求。
(2分)
政治背景:
为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统治者强化礼教,迫害女性,造成女社会地位低下。
经济背景: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女性要求解放,礼法约束受到冲击。
思想背景:
社会上出现了对宋明理学抨击和呼唤人性解放的思想。
(6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河北省大名一中高二半月考试重点班历史试题 word版 学年 河北省 大名 一中 半月 考试 重点 历史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