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1720课导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9368772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86KB
七年级上册语文1720课导学案.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1720课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1720课导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1720课导学案
17.《猫》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摘录的习惯;
2.概况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难点】
概况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 怂恿()() 蜷伏()惩戒()
怅然()畏罪潜逃()诅骂()红绫()
安xiáng()冤wɑng() nüè待()
2.解释下列词语
1)怂恿:
2)预警
3)蜷伏4)怅然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
【设问导读】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地位
结局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
①端正②项目③用手很平正的拿着
1)爷爷退休了,我经常为他端茶送水。
()
2)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
3)课堂上,我们都坐得很端正,全神贯注地听讲。
()
17.《猫》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重难点】
1.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温故互查】
1.给下列加下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并按句式说话:
读(哪句话),我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
2.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讨论:
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3.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4.作者通过回忆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
【巩固练习】
1.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
【拓展延伸】
1.对于作品中的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18.《鸟》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练习默读,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会做摘录;
2.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温故互查】
1.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鸟的诗文?
请写出两句。
【设问导读】
1.找出各段的中心句,理清文章结构。
2.文章依照不同的鸟给与自己的不同感受,把鸟分为四类,哪四类?
3.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
请举例说明。
4.第三、四段从哪些方面描写了鸟的美?
【当堂检测】
1.课文前半部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在后面两段中出现“悲苦”“伤感”这样的字眼,这跟前面的感情是不是矛盾呢?
2.作者在本文一开头便写“我爱鸟”。
请根据课文概括作者喜爱鸟的原因。
①
②
③
【拓展延伸】
1.鸟是人类的朋友,你觉得它有哪些可爱的地方?
请写出来。
18.《鸟》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就能较为妥帖地体察作者的写作意图;
2.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学习重难点】
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托物言志。
【温故互查】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胸襟()丰腴()瞵视()褴褛()()
干biě()yōng肿()迷wǎng()蓦然()kuíwú()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散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外形的词语。
2.这些词语在词性和词语的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从文中找“爱鸟”的原因。
4.最后一段说“自从离开四川以后”,再也看不到那些“跳荡”的鸟儿,听不到“悦耳的鸟鸣”了,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5.在课文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并在该句的空白处写上旁批,说明喜欢的理由。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关于猫的说明文字,比较与本文的异同。
猫是老鼠的天敌,人们养猫主要是为了捕鼠.猫有着独特的捕鼠功能。
猫有着独特的感觉器官,除了灵敏的耳朵外,它还有一双白天黑夜都能看到物体的眼睛,白天瞳孔缩成一条线状的缝,晚上放大成圆形。
眼的上边与嘴的两旁有长而硬的毛与胡须,上面布满极细的神经,可以帮助它感觉黑暗中的情况。
此外,它足下有柔软的肉垫;趾上尖锐的钩爪,平时缩在里面,在扑向老鼠的刹那,猛的伸出,触着鼠身,入其肌肤,万无一失。
【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笼中鸟,写一段你的心里话,并充满感情的诵读出来。
18.《鸟》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魅力;
2.体会作者爱鸟、爱自然的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重难点】
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魅力。
【合作探究】
1.第五段中“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的原因以及“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2、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作者对各种鸟的描写中,你感悟到作者希望有怎样的社会和人生?
【拓展提升】
我把麻雀养在天空里
①有一年夏天我买了水耕箱,试作无土栽培,希望不用碰触泥土也能享有种植与收获的乐趣,那是我第一次种植。
②我将水耕箱放在阳台上,预期三周后能品尝自己亲手栽培的小白菜。
很快的,白菜籽变成了青青嫩芽,接着,绿意扑清了阳台,白菜的生机旺盛,几乎每天都可以量出新的身高,不久,绿莹莹的小白菜美得让我眼睛发亮。
③但没想到麻雀的眼睛比我更亮,一个南风轻拂的懒洋洋的下午,一群麻雀把我的小阳台当作凯悦饭店,呼朋引伴高高兴兴的来个下午茶,将我的白菜吃个干干净净,只留给我支支咂咂一阵动人的声音,算是道谢吧!
④我考虑,是不是应该去买个塑料网,张挂起来,让麻雀们看得到吃不到,这样才能保障我的产权。
⑤可是我总不好意思这样做,来者是客,没什么好招待的,何必吝啬一点点青菜!
再说,占据地球这么大的空间的人们,还要和鸟雀争食吗?
这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我把已经买来的菜籽继续撒播下去,每隔几天,当白菜正嫩而且够大的时候,麻雀们总会准时来收割,好像我种的菜理所当然的是他们的盛宴。
⑥我家附近,有人养画眉,有人养九官,还有人养一种很聒噪的鸟(常常被邻居抗议),而我养的是麻雀。
⑦我觉得那是我的麻雀,可不是吗?
我喜欢他,我欣赏他,而他也乐于亲近我,所以我拥有他。
⑧任何东西都相同的,人也一样,能够乐于彼此关心,双向付出,互蒙其利,这样的隶属关系才有意义。
⑨我没有用美丽的笼子为我的麻雀们遮风蔽雨,我相信他们在笼子外面比在笼子里面快乐;同样的,我没有用双手掌握他,我想我的双手不如电线给他的安全和自在。
然而,我却认为他们是我的,因为他跳跃给我看,他说话给我听,他让我分享他的悠闲,他让我欣赏在斜阳中清理羽毛的优雅,他们是我的,就好像我的白菜是他们的美食一样的理所当然。
⑩许久之后我仍记得那个夏天,我用白菜喂养一群麻雀,我的麻雀用来点缀蔚蓝的天空。
后来,我开始忙碌,于是白菜大餐停供了。
麻雀飞走了,小小的阳台渐渐有些荒芜,但是在我心中,它却长留着曾有的丰富。
1.文章第②自然段“绿意扑清了阳台”中的“扑”用得好,好在哪里?
2.文章最后一段说:
“麻雀飞走了,小小的阳台渐渐有些荒芜,但是在我心中,它却长留着曾有的丰富。
”联系前文,说说“曾有的丰富”指的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人和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19.《动物笑谈》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2.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学习重难点】
把握文章大意;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自主学习】
1.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在他的深刻观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们身边的鸭、鹅、狗、鸟、鱼的生活全都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和趣味,同时也对动物的友情世界及相类似的人类行为本身,产生更深一层的了解,从而体会生命的真谛。
代表作有《所罗门王的指环》《狗的世家》等。
2.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嗔怪( ) 小凫( ) 麝香( ) 鹳( )
羞怯( ) 驯养( ) 禁锢( ) 虐待( )
咒骂( ) 怪诞不经( ) 神采奕奕( )
匍匐( )( ) 蹒跚( )( )
【设问导读】
1.读题目,猜一猜文章主要写什么?
2.快速读课文,标示出不认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疑难,读顺课文。
3.文章围绕“逗笑”这一文眼来写,速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些事情最引人发笑。
学生阅读后归纳,同桌交流。
学生找出相关的段落,自己读一读,体会人和动物的和谐亲密关系。
4.演读文章:
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试着边读边表演,或者两人一组演读。
在演讲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任选自己喜欢的故事复述给同学们听。
6.作者通过动物的种种趣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1.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
19.《动物笑谈》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作者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2.学习文章略带调侃的诙谐风趣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体会运用诙谐风趣的语言增强文章的幽默效果。
【温故互查】
1.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嗔怪: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需索:
神采奕奕:
蹒跚:
【合作探究】
1.动物本身的种种可爱行为让人发笑,作者研究动物的怪诞行为让人发笑,此外,文章诙谐风趣的语言,也增强了文章的幽默效果。
试找出来朗读体会其幽默风趣。
2.作者通过动物的种种趣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跳读课文,说说作者怎样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指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句和段落进行分析。
【巩固练习】
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
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
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拓展延伸】
1.有很多人把劳伦兹比作是现代的法布尔。
两人都喜欢在天然环境里观察动物的行为,两人都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客观的态度,两人的文笔都极生动、准确,对生物学界有难以衡量的贡献。
推荐阅读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
20.《狼》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重难点】
能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培养语感。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目似瞑( ) 隧入( ) 狼亦黠矣( )
2.文学常识填空
蒲松龄,字,一字,别号,世称,代山东淄川人,《》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聊斋”是蒲松龄的,“志”是的意思,“异”是。
【设问导读】
1.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圈画疑难字词。
2.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缀行甚远( ) 2)一狼仍从(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
4)屠大窘( ) 5)顾野有麦场( )
6)场主积薪其中( ) 7)苫蔽成丘( )
8)弛担持刀( ) 9)眈眈相向( )
10)一狼径去( ) 11)目似瞑,意暇甚( )( )( )
12)屠暴起( ) 13)又数刀毙之( )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
3.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2)其一犬坐于前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翻译以下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
2)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
3)其一犬坐于前。
译:
【当堂检测】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0.《狼》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学习重难点】
体会狼与屠夫的形象,在叙事中归纳故事的主旨。
【温故互查】
1.划分下列语句的节奏。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合作探究】
1.本文按照屠户 、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
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3.概括狼的形象。
4.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当堂检测】
1.完成下列一词多义。
1)敌:
恐前后受其敌 ( )盖以诱敌( )
2)止:
一狼得骨止( ) 止有剩骨( )
3)之:
久之,目似瞑( ) 又数刀毙之(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西蜀之去南海( )《为学》
4)意:
目似瞑,意暇甚(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
卜者知其旨意( )《陈涉世家》
5)前:
狼不敢前( ) 恐前后受其敌( )
【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将本文改写一则白话故事。
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20.《狼》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学习重难点】
体会狼与屠夫的形象,在叙事中归纳故事的主旨。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乃悟前狼假寐( )2)盖以诱敌( )
3)狼亦黠矣( )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合作探究】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说明了狼的什么本质?
“狼不敢前”的原因是什么?
2.狼既然“不敢前”,为什么又“眈眈相向”?
3.狼到底耍弄了什么阴谋?
4.这两只狼除贪婪外,还有什么特点?
其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
5.面对狼“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如何?
6.他用什么方法对付狼?
7.用这样的方法对付狼,体现了屠户对狼的态度是怎样的?
8.“复投之”又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
【拓展延伸】
1.千百年来,在人和动物的矛盾斗争中人类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总能取得暂时的胜利,并以自己的“机智”而沾沾自喜,若把褒义词“机智”换成贬义词,该怎样说?
2.狼是狡猾的,但与人比,人就更狡猾(正面说“机智”)了,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的狡猾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1720 课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