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docx
- 文档编号:29366725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1.38KB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docx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
吴逸志系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1896年11月11日出生,原名锡祺,字福胜、学行,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德国陆军大学!
保定军校第六期,与张发奎、李汉魂、薛岳、邓演达等为同期同学。
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九战区参谋长!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充满了战乱和杀伐,天未厌乱,强邻入侵,国事蜩螳,国步维艰。
时代呼唤英雄,吴逸志将军就是那个时代所产生的杰出人才,他文武双全,满腔热血,去儒服,披战袍,抗击日寇,保家卫国,是何等壮怀激烈!
1937年(民国26年),日寇侵华,全民抗战开始。
南京沦陷后,北伐名将薛岳将军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辖区包括江西、湖南等省。
吴逸志出任参谋长。
他们二人在东征北伐时段,是同甘苦共患难的袍泽,密切配合,情同手足。
长沙经历了抗日战争开战以来最残酷的守卫战,日军共三次集结精锐部队进攻。
1938年(民国27年),日军集结12万人,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他俩率军参加江西德安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寇精锐部队一个师团,战万家岭皆为血迹染遍,日本兵遗尸弃械遍地都是,堆积如山……战毕,吴逸志将军陪同薛岳将军巡视万家岭,烽火黯淡,横尸遍野。
吴逸志将军望了望远方暮霭中的万家岭,指了指前面的山峦,诙谐地说: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司令,依我看,这句话应当改一改哟,山不在高,有仗则名嘛”;将军的妙语,打破了一行人沉闷的情绪。
大家都说:
“这个字改得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万家岭大捷这一仗的”。
万家岭大捷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一次巨大胜利,这次大捷力挽颓势,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不仅轰动全国,而且震惊世界,它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永垂不朽。
此次战役震惊海内外,引起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等欧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当全国还沉浸在长沙会战胜利的欢呼声中,吴逸志冷静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胸怀天下,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直陈抗日雄图远略,主张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开辟新的战场,以牵制日军并消灭其主力。
罗斯福总统认为吴逸志的主张对全局战略有利,发电报给蒋介石表示赞许。
由于吴逸志的上书没有先征得蒋介石同意,手续不合,致使蒋介石脸上无光,恼羞成怒,要不是薛岳将军极力死保,吴逸志难免有杀头之祸。
然当时有识之士,莫不服吴逸志为人中麒骥,卓尔不群!
吴逸志将军故居~蓬芦
在柏林举行空中婚礼!
万家岭大捷,是抗战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完胜”,力挽抗日颓势,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不仅轰动全国,而且震惊世界,它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永垂不朽。
三次长沙会战,歼敌10余万日军。
抗日名将薛岳名扬海外,而参谋长吴逸志却渐被人们遗忘。
他的被遗忘,是因为他的世界战略眼光超越了时代,超越了蒋介石,这使他在名声鹊起、享受上将待遇时突然消失於军界、政界,回到广东省政府担任船政局局长。
1949年后他前去台湾,从事军事理论研究。
但是,他的家乡人并没有忘记吴逸志将军在国难当头的挺身而出。
在梅州市客家公园博物馆内,辟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将军馆。
记录了中华百年历史长河孕育出的梅州籍将军。
在将军馆第13室,展出了丰顺县十位受衔将军。
其中九位少将,一位中将。
这位中将便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儒将——吴逸志。
北伐先锋转战大江南北
吴逸志系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1896年11月11日出生。
据《吴氏族谱》记载,丰顺汤田吴氏始祖德广公是黄帝108世孙,按照辈序,吴逸志是吴氏开基始祖德广公传下第18世裔孙。
父亲吴少蓬,清季贡生,博通经史,桃李盈门。
据《丰顺县志》载: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7月,丰顺设立临时参议会,吴少蓬即被推举为议会议长,可见平日声誉崇隆。
也因此,吴逸志自幼在承接孔孟思想的同时,接受维新变革理念。
(吴逸志将军故居“蓬卢”)
垂髫之年的吴逸志曾在家乡的私塾读书,也曾替人当夥计煲过茶扫过地。
后来,经人提携到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就读。
19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校六期,同学当中有叶挺、顾祝同、薛岳、余汉谋、吴奇伟等,都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惊鸿闪影。
三年的军校学习生活结束后,时值清帝逊位,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吴逸志毅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担任大元帅府警卫团连长。
1924年,孙中山先生把黄埔陆军小学升格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植革命武力,扫荡军阀,吴逸志担任军校教官,进而出任粤军新编第二师营长。
1925年东征开始了,吴逸志率军参加扫除军阀的战争,立下辉煌战功。
回师广州,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团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其斗志更为坚定,军事指挥战术日益成熟,成为粤军中一颗熠熠升起的希望之星。
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陈炯明盘踞广东的残余势力被肃清后,孙中山先生决定挥师北伐。
1926年7月,吴逸志率师在广州参加誓师北伐大会,担任先头部队第四军的一名团长,与陈铭枢、张发奎和叶挺并肩战斗,率先进入湖南长沙,转战于湖北咸宁,攻打直系军阀吴佩孚。
在北伐战争期间,吴逸志会同友军转战大江南北,与各地大军阀激战十余次,皆获全胜。
留学德国举行空中婚礼
北伐成功后,吴逸志转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总司令部设于广州市,总司令陈济棠、参谋长缪培南皆是北伐战友。
当时日寇嚣张,广东沿海常受到骚扰,国民政府为培植英才,以公费留学方式,选送吴逸志到当年军事设施为全球之冠的德国国防大学学习军事,之后他又到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
这期间,吴逸志自己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各国详细考察,广开眼界,获益甚多,对西方军事理论和文化内涵颇有研究。
它曾受国民政府重托,建立各种关系和管道,从德国采购新式武器,充实国防,准备抗日之用。
1933年,吴逸志奉令回国,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总参议。
同年10月22日,他与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生罗惠英(广东南海县人)又返回德国,在柏林中央飞机场租飞机举行空中婚礼,喜结良缘。
之后,周游列国度蜜月,先后游览了意、德、瑞、比、匈、奥、捷、荷、英、俄、美等世界名都。
一年后,吴逸志欲为父亲吴少蓬庆祝八十大寿,父亲希望儿子创办新式教育,建设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完全小学,融合三村私塾为一校,不分地域、姓氏、性别,男女生都能来校就读。
吴逸志也认为“普及教育为吾国当前急务”,便遵从父亲嘱托,用祝寿金办学建校。
他自己捐款,也动员亲朋、同僚、乡人捐款,最终建起了一座可容500多学生就读的松崖学校。
礼堂、教室、会议室、钟楼、图书室一应俱全,誉满丰顺。
这所学校至今犹在,学子们在对吴将军的缅怀中而勤奋学习。
抗日救国打出“万家岭大捷”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升任少将的吴逸志被薛岳将军邀去担任第九战区参谋长,防守江西、湖南等省疆土。
他们二人在东征北伐时段,是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密切配合,情同手足。
薛岳将军脾气暴躁,素有“老虎仔”之称;吴逸志将军儒雅淡定,从事参谋工作多年,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高超的军事素养,因此,也只有他才能将咆哮中的薛岳将军安静下来。
这种搭档,为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奠定基础。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日寇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南昌,妄图再制造一个“南昌大屠杀”,然后实现对武汉国民党政府的包抄。
1938年6月,江西长江要塞马当失守,日军一个月内连占彭泽、湖口和九江,并叫嚣一个月内再破星子、德安和永修3座县城,夺取和控制整个南昌。
8月下旬,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偕参谋长吴逸志来到观音阁,开始仔细分析赣北抗日战场的形势,紧急调动10万兵力在德安北部的山地布下易守难攻的“反八字剪形阵”,封锁南浔线和昌九公路,并召集前线将领训话:
“参加围攻的各部队一律有进无退,违者斩!
”。
1938年9月23日,薛岳利用夜间调兵布好阵势后,引诱日寇106师团先锋青木部队6000余骑兵、步兵、炮兵进入万家岭口袋阵地,万家岭是对德安县内鸡公山、扁担山等群山的总称。
日寇第11集团军司令冈村甯次为了让瑞武线上的日27师团东进接应106师团,命27师团占领万家岭要塞麒麟峰,死伤4000余人后,日寇使用毒气,中国守军大多殉国,麒麟峰失守。
9月28日,中国守军浴血奋战夺回尸横遍野的麒麟峰,共消灭日军7500余人。
10月5日,被困在万家岭的日106师团已快弹尽粮绝,伤亡惨重,不少军官被击毙。
10月8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充兵力,此举在整个抗战中绝无仅有。
同时,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为“双十节”献礼。
10月10日晨8时,万家岭停止了枪炮声,日寇106师团死伤万余人,不足千人的残兵惶惶逃去。
吴逸志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
“万家岭皆为血迹染遍,日本兵遗尸弃械遍地都是,堆积如山……”战毕,吴逸志将军陪同薛岳将军巡视万家岭,烽火黯淡,横尸遍野。
吴逸志将军望瞭望远方暮霭中的万家岭,指了指前面的山峦,诙谐地说: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司令,依我看,这句话应当改一改哟,山不在高,有仗则名嘛”。
将军的妙语,打破了一行人沉闷的情绪。
大家都说:
“这个字改得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万家岭大捷这一仗的”。
万家岭大捷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一次巨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率军打出的这次大捷,歼灭日寇精锐部队一个师团,在日军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万家岭大捷力挽抗战初期的颓势,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不仅轰动全国,而且震惊世界。
叶挺将军评价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
万家岭战役获胜后,吴逸志晋升中将。
薛岳签署的命令中说,“本战区中将参谋长吴逸志著晋支上将薪”。
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享受上将待遇。
长沙会战绽放中国军魂
抗日战争中,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成为中国正面抗敌的一个主要战场。
从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日本侵华军队为达到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打通大陆交通线,与太平洋日军相呼应的目的,一连向长沙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
在长沙三次大会战中,薛岳将军指挥若定,吴逸志参谋长辅弼功深,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时代英雄。
1939年9月,日军为消灭我军第九战区主力并占据长沙,向赣西北、湘北发动猛烈进犯。
薛岳将军和以吴逸志为首的参谋部采用“后退决战”的方针,先在赣北高安、湘北新墙河英勇阻击,后撤退至长沙近郊。
10月4日,我军发起攻击,日军力战不支,被迫退回战前阵地。
此次会战,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共40余万人,中国军队奋勇作战,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於10月7日为《新华日报》写的一篇社论《论长沙的胜利》指出:
“这是抗战三年来第一个伟大的胜利!
”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
获胜后的吴逸志感慨万端,豪情满怀,挥笔写下《长沙会战大捷十首》(其一):
千里长围战洞庭,声声鼙鼓耳边听。
雄师荡尽胡尘恶,重见湖峰入眼青。
其中,“千里长围战洞庭”的名句,当年竟有时贤三百余人赓吟,成为华夏吟坛光昌亮丽的风景线。
长沙会战第一次大捷后,有一天,“蒋委员长”突由重庆飞抵湖南,在岳麓山临时行营会见薛岳将军和吴逸志参谋长,指示今后当以训练重於作战为核心。
随即成立专门培养军官的战干团,蒋介石兼任团长,吴逸志任教育长,负责全团的教育和训练工作。
吴逸志将他的军事著作与实践中的体会相结合,向学员亲授“图上战术”、“沙盘战术”、“模型战术”等内容。
在湘鄂赣战区的南浔线上,当日本骑兵趾高气扬、纵马疾驰之时,他派人巧妙地用一袋袋的黄豆撒在马路上,致使日军人仰马翻,束手就擒。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9月初,日本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军集结12万人,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司令长官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成竹在胸,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其周围地区部署了约30万人的兵力,计画“诱之于汩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反击而歼灭之”。
此役,中国军队由於对日军进攻的规模估计不足,选择决战场地不当,加之又被日寇破译了我军的电码,因而开头处於被动,遭到重创。
但是后来,中国军队重整旗鼓,改变策略,才予敌以大量杀伤,迫使日军狼狈败退,恢复到战争状态。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吴逸志壮怀激烈,诗思潮涌,写下《第二次长沙会战大捷十首》(其一):
再捷铙歌满洞庭,又看气绕大陵星。
可怜历乱倭奴骨,夜雨烦冤带血腥。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军为防止中国军队策应英国在香港、九龙及缅甸的作战,并打通在长沙受阻四年之久的粤汉交通线,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并气焰嚣张地声称“要到长沙过新年。
”
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薛岳将军和吴逸志参谋长制订了“天炉战”计画,决定将敌人诱至炉底,即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从四面八方将敌包围,以强大的火力猛烈攻击,犹如点燃一座巨大的火炉,要将敌军烧为灰烬。
据资料载,当时湖南民众配合政府军,以“焦土抗战”、“与日俱亡”的悲壮气概,一夜之间便使日军无法在战区内获得一粒米、一根草,所有大小公路沟壑纵横,日军的坦克、牵引车、野炮、重炮均不能通行,中国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敌人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死伤达5万余人。
仓皇败逃的日军来不及把弃尸烧完,为了践行人道主义,让日本兵死有葬身之地,吴逸志与薛岳商议,派人将长沙城内外收拾的近千具日尸合葬于长沙南门外的黄土岭上,并手题“倭寇万人冢”墓碑一块,题联一副曰“血染捞刀河似锦,尸填黄土岭成峰”,旁书上“陆军中将吴逸志题”。
1943年,该墓因风雨剥蚀重修,吴逸志将军侠骨柔肠,义薄云天,倚声一阙:
巧逗干戈,丧命上国,可恨亦可怜,聊修京观慰春梦。
欣歌秋社,瘗旅斩坏,既安且固,莫作冤魂厉此墟。
对於抗战中的中国军队的阵亡官兵,则举行盛大的公祭活动,修建忠烈祠和烈士公墓,以纪念这些英烈们,并从优抚恤他们的亲属。
而埋葬敌军并立墓碑的做法,只有那些具有世界眼光的军事家,方有胆略敢为。
对於长沙会战的胜利,海内外同胞和同盟国友人,一致欢腾庆祝。
国内外报刊和电台,连续报导成为最热的新闻。
中共创办的《中华日报》也发表《论长沙保卫战与目前军事任务》的社论,高度评价长沙大捷,指出了它的重大国际意义。
当年湖南演艺人士,主动将长沙三战三捷的题材,编成地方戏剧,把薛岳将军扮成英明果断的刘备模样,吴逸志参谋长则成了足智多谋的孔明模样,广受群众喜爱。
后来索性接受邀请,下乡演出,以满足大众的期望。
海内外同胞,对参加长沙会战的第九战区官兵进行热忱的慰问,吴逸志接受了全国慰劳总团的慰问和献旗,并荣获甲等荣誉纪念章,他的抗日事迹收入《广东抗战人物志》。
吴逸志自己又为《第三次长沙大捷喜赋十首》(其一):
两度狂澜靖洞庭,又传笳鼓马前听。
星沙依旧金汤固,一样丹心照汗青。
著眼世界提出军事战略
当全国还沉浸在长沙会战胜利的欢呼声中,吴逸志冷静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进行军事理论研究和总结。
在硝烟弥漫的苦战间隙,吴逸志将军将自己对战争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冷静思考付诸於笔端,出版了大量的军事著作,这样的人在国民党军队中确是凤毛麟角的。
1940年,吴逸志将军著有《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和《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
《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只是一本尚未公开发表过的,只作内部档案书籍的小册子,然而作者精心谋篇布局,已形成一本既有存史性价值又有可读性趣味的著书,成为研究万家岭大捷的不可多得的珍本。
书中,吴逸志将军先忆及当时战况,然后就战事提出自己的五点感想:
一是用之於山地作战的部队,重质不重量,大兵力不能同时展开,其胜败多取决於先头部队;二是持久作战的主要指导要领有两点——多构筑预备阵地和保有主动转移阵地之自由;三是在防御时,如两翼有依托,应竭力利用反八字形阵地;四是作战时,关於空间和时间有轻重缓急之不同,重而急者,虽尺寸分阴必争;五是必须立於主动地位,始能出敌意表,必须出敌意表,始能战胜敌人。
在著述中,吴逸志将军运用了大量万家岭战争实例来支援自己的论点,即是对万家岭大捷的经验总结,又是为后来的军事活动提供指导参考。
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意味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重大转折。
吴逸志在胸怀战区事宜、放眼祖国的同时,关注起世界国际大形势起来,於是,他写了一份关於加强亚洲战区作战的意见书。
在意见书中他精辟的分析了亚洲战场的局势以及其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直陈抗日雄图远略,主张在缅甸、印度抗击日军,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开辟新的战场,以牵制日军并消灭其主力。
这一战略构想,得到众多高级将领的支持,蒋介石回函中说:
“该员热心研讨,见解甚是,殊堪嘉慰。
尚希继续精研,俾资参考”。
白崇禧的题签是:
“大著悉洞时势,语重心长,至佩卓尔!
至主张先击溃日本,再会师柏林,尤与鄙见不谋而合,谨留供参考。
”孔祥熙、张治中、陈诚、何应钦、阎锡山、龙云等党政要员皆题签支持。
当时有识之士,莫不景仰吴逸志为人中麒骥,卓尔不群!
看这麼多军政高官支持,吴逸志著实自我愉悦了一番,然后通过在外交部工作的连襟兄弟,把英文版提交给了盟军方面。
事过不久,这份战略构想还真出现在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白宫的办公桌上。
对於这份来自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建议构想,罗斯福给予了特别的重视,一向从谏如流的罗斯福认真的看完了文章的译稿,对於吴逸志提出的应以重兵於印度抗击日军,从缅进行反击,并集中五到十个精锐之师投入太平洋战场,在同盟国中承担更多的义务的论调十分支持。
他对於吴逸志的战略构想可谓赞赏有佳,特意回电告知其的战略构想已经交与有关部门作为制定战略方针的参考了。
吴逸志见美国总统亲自为自己回电,自然是乐得合不上嘴,於是他电报将经过告知了蒋介石,心想自己的战略既然有利於亚洲战场中国战区,那麼“委员长”势必将会非常高兴,但是吴逸志万万没有料到,见到电报后,蒋介石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免去了他的战区参谋长职务,交军法执行总监部查办。
蒋介石此时正和罗斯福派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彻底破裂,正在实施如何将史迪威赶走,他岂容自己的下属背著自己与美国总统来往?
在薛岳的再三周旋下,吴逸志免了杀头之祸,只好含恨解职回老家反省。
他的战略构想被中美所接纳,包括展开缅甸战役,但他的人却自此黯然失色。
专制的蒋介石政权,催折了具有世界战略眼光的一代将才!
著书立说弘扬军事成就
1948年3月,吴逸志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省代表,次年任广东省政府委员,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
同年秋,从海南经澳门转赴台湾。
1958年前后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和广东同乡会顾问。
吴逸志被誉为儒将,军事著作颇多。
主要著作有《实际统帅法之概述》、《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模型战术概要》、《抗战五年我军战见战法之研究》、《现代军人》、《为政与论兵》、《国家盛衰之理》、《南浔抗战回忆》、《长沙各次会战记》、《做人与做事》、《现代人与现代青年》等。
诗文甚丰,另有专辑。
1961年11月,吴逸志偕夫人赴祭罗卓英将军途中,因心脏冠状动脉栓塞而猝逝,享年66岁。
下葬于台北市郊士林镇内两广公墓。
祭悼者甚众。
附
吴逸志大事年表
吴逸志,广东丰顺县人。
原名锡祺,字福胜、学行,毕业于保定陆军学校,先后在德国国防大学学习军事,在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
参加过北伐战争,是著名的抗日儒将和军事理论家。
1896年:
11月11日生於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
1914年:
黄埔陆军小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校。
1926年:
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第四军团长,第八路军部参谋,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
1929年:
赴德国留学,在德国国防大学学习军事2年,之后在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
1933年:
奉命回国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同年在德国举行空中婚礼。
1937年:
出任第九战区参谋长,获颁少将军衔
1938年:
与薛岳一道率军抗日,取得“万家岭大捷“。
1939年:
获颁中将军衔,与薛岳将军一道指挥长沙会战。
1942年:
提出亚洲抗日新战略,在缅甸、印度抗击日军,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开辟新的战场。
得到美国总统嘉许,但被蒋介石撤职,吴逸志回乡反省。
1948年:
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广东省代表。
1949年:
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广州航政局局长兼治海航政局局长。
秋,赴台湾。
1961年:
11月11日在台湾去世。
众人皆知平型关大捷,却不知有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是一处地图上找不见的不知名的丘陵地带,位于风景秀丽的庐山西南脚下(今赣北德安西南的磨溪乡曙光村),当年万家岭战役的主战场遗迹方圆约四百八十万平方米,如今已是江西省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8月至10月间,中国抗日名将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岳在德安万家岭地区,依据独特的地形地势摆下了一个口袋阵,诱使日军王牌部队一0六师团成为瓮中之鳖。
经过最终十二天的激战,一万多日寇葬身在万家岭山野中。
万家岭战役痛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消息当年振奋全国。
薛岳的故交、时任新四军军长叶挺闻讯后十分激动,称赞“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三立,盛名永垂不朽”。
吴逸志(1896—1962)名福胜,字锡祺、学行,广东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时任中国抗日名将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参谋长,并于1940年编《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
序中提到的唐永良当时任第1兵团第32军141师师长。
题德安万家岭战场(并序)
吴逸志
民国二十八年(1939)冬,唐永良(字古樵)师长率师出击。
道经万家岭,览战地遗迹,摄影十六帧见贻,因有牌记装具,证明皆倭寇骷髅及战马之骨也,感赋之。
茫茫墋黩血玄黄,楚尾吴头古战场①②。
鼙鼓填酣奔万马,旌旗旖旎拂三霜③。
雄师难撼声威壮,大将咸推智勇长。
蓦忆当年歼虏处,罡风弹雨逐斜阳④。
德安形势记兵争,博水潭潭万领横⑤。
壮士鹰扬声震地,将军龙跃剑屠鲸。
山川莽荡胡烽黯,草木萧疏寇胆惊。
战骨已随秋露冷,倭奴犹自梦长征。
睥睨沙场亦快哉,翻将战迹画图来。
骷骴历乱霾榛莽,血渍斑烂幻藓苔⑥。
广汉魂啼秋夜雨,昆明土黑劫余灰⑦。
遥知岛国招魂日,应悔穷兵是祸胎⑧。
湘赣功高蔚国光,精忠两字久名扬。
指挥若定钦孙武,筹策诸疏愧子房。
京观祗今萦蔓草,汉家终不失珠囊⑨。
天河共洗胡尘恶,纠缦光华照故疆⑩。
------------《丰顺县志·卷二十五·艺文三·十八》(民国邑人李介丞编撰)。
《九江市志》(第四册),九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凤凰出版社。
【编者注】:
[1]墋黩:
纷乱,混乱。
《隋书·许善心传·梁史序传》:
“属阴戎入颍,羯胡侵洛,沸腾墋黩,三季所未闻:
扫地滔天,一元巨厄。
”玄黄,指天地。
[2]楚尾吴头:
九江一带古代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
[3]三霜:
晚秋之霜,喻白色。
[4]罡风:
道家称天空极高处的风,现在有时用来指强烈的风。
[5]修水,一作“博水”。
博阳河(属鄱阳湖水系),发源于瑞昌市南义镇湖炎洞,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93公里,境内79.7公里,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小头水、庙前港、徐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公顷,最后出口为东南角共青天南湖,注入鄱阳湖。
[6]骷骴:
死人骨,肉未烂尽的残骨。
《周礼·秋官·蜡氏》:
“掌除骴。
”《注》:
“谓死人骨也,……骨之尚未有肉者及禽兽之骨皆是。
”唐韩愈《昌黎集·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战区 司令 参谋长 吴逸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