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张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元 表格备课1.docx
- 文档编号:29363337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4.89KB
里张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元 表格备课1.docx
《里张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元 表格备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里张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元 表格备课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里张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备课1
单元备课
课题
第五单元
教
学
总
目
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学科学,探科学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赞美。
(2)、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
充分给他们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孩子们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
教
材
解
读
这一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内容十分丰富。
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重点
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进而受到美和感染。
课
时
安
排
第17课:
《古诗两首》2课时
第18课:
《雷雨》2课时
第19课:
《最大的“书”》2课时
第20课: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
语文园地五3课时
教学课题
17 古诗两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第一课时^Ol&l#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流“。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
1.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考考你:
唐代的大诗人中,谁被称为“诗仙”,谁又被称为“诗圣”?
你对他们还有哪些了解?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二首”就是这两位大诗人的名作。
出示古诗题目:
《望庐山瀑布》、《绝句》
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望庐山瀑布》。
齐读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
5.理解诗题:
(1)教师简单介绍“庐山”。
也可以让曾去过庐山的学生介绍庐山,引出瀑布。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落实“望”的字义)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生自由读。
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
烟:
指云雾。
紫烟:
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
产生。
生紫烟:
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联系李白的《赠汪伦》,再次感受夸张手法的妙用。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
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
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6。
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流“。
指名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考考你:
唐代的大诗人中,谁被称为“诗仙”,谁又被称为“诗圣”?
你对他们还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二首”就是这两位大诗人的名作。
出示古诗题目:
《望庐山瀑布》、《绝句》
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生自由读。
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抓住:
生、挂、飞、落
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
一、复习
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
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
(“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
读读说说。
(有机落实理解诗意。
)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
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
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窗”和‘柳“。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说说诗意
解题:
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特别关注“岭”与“吴”的读音。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教学课题
18 雷雨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读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并能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3.从感悟作者笔下雷雨的特点中,逐步养成观察天气的习惯,学习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景象。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课文配套插图,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雷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雷雨中越……越……
雷雨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导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品读感悟
四、书写指导
一、导入课题
1.夏天的午后,经常会有雷雨。
板书:
雷雨。
2.谁还记得下雷雨时的景象吗?
学生回忆。
3.过渡:
有一位生活的有心人,通过仔细观察,还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呢!
想读吗?
好,那就让我们去看看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吧!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3.请三个学生分别来读1、2、3自然段,4、5、6自然段,以及7、8自然段。
4.作者只写了下雷雨时的情景吗?
学生自由说,看插图。
相机板书: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三、品读感悟
第一板块:
品读雷雨前的景象。
1.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我们默读1、2、3自然段,读的时候还可以联系以前看到的情景想一想。
2.巡视,反馈。
3.出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名读。
当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向你压下来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
请你把这样的感觉放进去读一读。
再指名读。
教师范读。
再指名读。
齐读。
这时的天空用一个词就是——板书:
乌云密布。
天气真闷哪,连一丝风也没有。
树上的叶子——,蝉——(学生接说)。
4.忽然一阵大风,吹得——(学生接说)树枝乱摆。
(加动作帮助理解)这乱摆的树枝一会儿朝东,一会儿(),
一会儿朝南,一会儿(),
一会儿朝上,一会儿()。
连树叶也——,真是——。
板书:
狂风大作。
谁能把这么大的风用读来表现一下。
5.出示: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觉得蜘蛛逃得怎么样?
因为——
通过图直观演示。
你能读吗?
6.此时,你仿佛看到了(预设:
闪电像白色的巨龙从空中穿过,闪电划破整个天空),听到了(预设:
轰隆隆的雷声,仿佛要震碎整个宇宙,巨雷震耳欲聋)。
合作读:
师生读,男女读,前后读。
这电闪雷鸣的气势可真凶猛啊!
板书:
电闪雷鸣。
7.小结:
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切都预兆着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
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齐读1、2、3自然段。
第二板块:
品读雷雨时的景象。
1.雷雨说到就到,下得可大啦!
请大家自由读4、5、6自然段。
呆会儿请大家用朗读告诉大家,雷雨有多大。
2.品读: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指名读。
看标点,三个“哗”的后面都有一个“,”,这三个“哗”能读得那么快吗?
再指名读,特别是“雨”后面停了一下,我觉得你好象真的看到大雨了。
指名读,齐读。
3.雨下得真大啊,就像(一支支利箭倾斜着射向地面),(像巨大的瀑布,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像断了线的珠子,噼噼啪啪地拍打着土地),(像无数条链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4.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学生想像说。
这时候,天地一片()。
5.要是,你就是窗前的小朋友,你会怎么说,请你再读。
这真是——板书:
倾盆大雨
6、渐渐地,渐渐地——(学生接)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指名读,这么大的雨,会小得这么快吗?
“渐渐地,渐渐地”该怎么读?
指名读。
7.小结:
这真是一场大雨啊!
8.观看下雷雨的插图。
这时候,如果你就是站在窗前的男孩,你会怎么说?
9.让我们再用朗读来表现一下雨的大吧!
男同学读4、5自然段,女同学读第6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压、乱、垂、虹”等12个生字。
2.学生观察分析字形。
3.教师范写“垂”。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
学生齐读课题。
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标出小节号,难读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通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a.压乱垂
压下来乱摆垂下来
b.往窗外望去,书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c.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一()不()
一()大风一()蜘蛛一()彩虹
越来越亮越下越大越()越()
这电闪雷鸣的气势可真凶猛啊!
板书:
电闪雷鸣。
小结:
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切都预兆着雷雨马上就要来临了。
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齐读1、2、3自然段。
指名读。
看标点,三个“哗”的后面都有一个“,”,这三个“哗”能读得那么快吗?
再指名读,特别是“雨”后面停了一下,我觉得你好象真的看到大雨了。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这么大的雨,会小得这么快吗?
“渐渐地,渐渐地”该怎么读?
指名读。
小结:
这真是一场大雨啊!
观看下雷雨的插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三、回归整体
四、课堂练习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背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段落。
二、品读感悟雷雨后的景象
1.自由地放声朗读第7、8自然段,谈谈读后感受。
2.指名读第7自然段,朗读第二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时加一个呼吸清新空气的动作。
3.第8自然段以诗的形式出示: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池塘里水满了,
青蛙也叫起来了。
4.读一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挂”、“坐”这两个词的确切。
5.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呢?
填写了。
6.齐读第7、8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
让我们再次去欣赏这场雷雨,好吗?
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2.完成《课堂作业本》。
五、课外延伸
1.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背雷雨前和雷雨中的段落。
自由地放声朗读第7、8自然段,谈谈读后感受。
指名读第7自然段,朗读第二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时加一个呼吸清新空气的动作。
第8自然段以诗的形式出示:
完成课后习题“读读抄抄”。
完成《课堂作业本》。
教学课题
19 最大的“书”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质、勘”等10个生字,会写“册、岩”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第10小节。
教学准备与手段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质疑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四、重创文本,指导写字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最大的书是什么?
“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
等等)
3.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
⑴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⑵给课文标出小节号,同桌交流。
2.检查反馈:
⑴读准生字新词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队员(结合教学:
课文中谁是地质勘探员?
)
岩石雨痕波痕矿物宝藏
一册厚厚的书一片陆地刨根问底
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1~4小节;5~6小节;7~8小节;9~10小节,11~12小节;13小节。
(课文以对话为主,学生在标小节号时有一定难度,需教师相机提醒)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解决问题1: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⑴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⑵“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意思是说“这岩石厚厚的——”(引导学生说出“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
⑶指名读第四小节,说说岩石为什么像书?
“一册”还可以换个什么词语?
⑷指导读好含感叹号和问号的句子。
⑸哦,原来这本书指的就是岩石啊!
现在我明白了。
那你们明白为什么“书”要加引号吗?
(这本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
)
3.既然叔叔说岩石就是“书”,那这本书里有哪些内容?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10自然段,找找川川对叔叔提了哪些问题?
4.找出川川提的问题,出示:
问题1:
这上面有字吗?
问题2:
这上面有图画吗?
问题3:
这能说明什么呢?
指名读川川的话,指导读好问句。
5.面对川川的问题,知识丰富的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呢?
谁愿意做做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帮川川解答第一个问题?
指名一生答读第6小节,其余学生问。
在一问一答中读好对话。
6.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他又问?
(学生接读:
这上面有字吗?
)哪个地质勘探队员叔叔来回答?
(再次指名答读)
7.教师扮演川川:
那这些雨痕、波痕,还有树叶、贝壳、小鱼能说明什么呢?
指名一生答读第10自然段。
课件出示: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8.叔叔是通过什么判断这里原来是长满树木的森林,后来变成大海的呢?
引导学生整合6、8、10自然段。
四、重创文本,指导写字
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最大的书是什么?
“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这本书里有什么内容?
等等)
生质疑,师归纳并相机板书
自由读课文:
⑴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
⑵给课文标出小节号,同桌交流。
检查反馈:
读准生字新词
请带着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解决问题
谁来告诉大家,这本“书”指的什么?
指名回答,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
谁愿意做做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帮川川解答第一个问题?
指名一生答读第6小节,其余学生问。
在一问一答中读好对话。
1.听到这儿,川川明白了:
yáncèhòuhòumái
原来,一块
石就像一
的书。
“书”里
藏着许
zhì
多有关地
的奥秘。
指名读这一段话。
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有感情朗读对话。
二、探究学习11~13自然段。
三、拓展迁移
四、指导书写。
一、有感情朗读对话。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对话中读懂了:
一块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书”里还藏着许多有关地质的奥秘。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2.有感情地朗读1~10自然段的对话。
二、探究学习11~13自然段。
1.川川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前面的问题才解决,后面的问题又冒出来啦!
课件出示: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2.从川川的提问中,你觉得川川是个怎样的孩子?
⑴根据学生问答,指导书写词语“刨根问底”。
⑵“刨根问底”还可以换成?
(拓展歇后语: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3.谁愿意解答川川的这个问题呢?
指名答读第12自然段。
4.这本岩石书还会告诉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矿物图片。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省略号的用处。
)
5.教师引读第13自然段:
听了叔叔的介绍,川川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6.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呢?
三、拓展迁移
最大的“书”不仅满足了川川的好奇心,还让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二十年后,川川真的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一名地质勘探队员。
你们看:
(课件出示)
川川趴在一块岩石面前,正仔细地研究着。
他发现这块岩石上有恐龙的脚印,有虾,有水草。
他明白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宝、趴、印、陆、铁。
2.教师范写“印”。
3.学生练习
4.展示,点评。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叔叔的对话中读懂了:
一块岩石就像一册厚厚的书,“书”里还藏着许多有关地质的奥秘。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有感情地朗读1~10自然段的对话。
根据学生问答,指导书写词语“刨根问底”
“刨根问底”还可以换成?
(拓展歇后语: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谁愿意解答川川的这个问题呢?
指名答读第12自然段。
这本岩石书还会告诉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一些矿物图片。
)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引导学生明白文中省略号的用处。
)
教学课题
20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学案编写者
教学用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了解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辨别方向的科学道理。
教学准备与手段
1.生字卡片。
2.有关课件。
3.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别
白天
太阳
中午时,太阳在南边,树影正指着北方
黑夜
北极星
永远高挂在北方
阴雨天
大树枝叶
稠的一面是南方,稀的一面是北方
下雪天
积雪
化的快的是北,化的慢的是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四、全班交流,品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
一群小朋友在郊外去旅游,他们玩得可高兴了,可是走着走着,树林越来越密,他们迷路了,怎么办呢?
2.板书课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当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学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想想:
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检查自学情况:
(1)你能读吗?
大自然、指南针、告诉、准确、一盏灯、乱闯、指针、沟渠
(2)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师板书:
太阳、北极星、大树、雪
三、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读读课文,小组合作,试填表格的上半部分。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怎么办?
什么时候
观察什么
怎样辨别
你还有其他办法辨别方向的方法吗?
四、全班交流,品读课文
学习第(2—5)小节,教学顺序随学生的汇报情况而定。
1.第二节:
(1)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讨论、回答、板书:
白天、中午时、太阳在南、树影正指着北方
(2)师补充:
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阳正午时,方向指南,树影指北方。
如果迷路时是早晨或傍晚,就可以按“日出东方,日落西方”的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里张阿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 表格备课1 里张阿 小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表格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