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353005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27
- 大小:155.03KB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使用六年级(下册)教科书。
这册教科书里把教学内容编排成八个单元,前七个单元教学新知识,完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和任务。
第八单元是总复习,系统整理小学数学中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进行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基础上编排的,利用百分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广泛应用。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是在初步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能够组成比、求比值、化简比的基础上编排的,有助于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认识比例尺以及解决有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数量关系,感受常量与变量,初步体会函数关系。
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里,体验转化思想,感受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它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复杂问题变得比较简单。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初步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在方格纸上按规定的比画出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充实了图形变换的知识和能力。
确定位置也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基础上理解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含义,还要利用量角、画角的技能和比例尺的知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进一步发展方向感。
“统计与概念”领域教学扇形统计图,是在认识圆以及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要求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统计图中各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利用已知的总数以及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各部分有多少,但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结合新知识的教学,编排三次实践活动。
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一次是比较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边长的比与面积的比,发现面积的变化规律;还有一次是多种方法测量间隔较远的两地的距离。
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新知识关系紧密,让学生在操作、探索、合作中扩展知识、增长才干。
总复习也分四个领域编排。
在“数与代数”领域整理陆续认识的数,沟通各种形式的数的联系,进一步清晰数的概念,用数描述与交流客观现象;整理陆续学会的运算,在整、小、分数的计算法则、运算顺序、运算律上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提高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还整理了比与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知识内容。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按形状特征整理一般图形与特殊图形的关系,按推导方法整理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用“底面积×高”整合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复习图形变换的知识,通过平移、旋转改变图形的位置,通过放大或缩小改变图形的大小;复习确定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方向与距离表示地点或路线。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复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呈现数据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反映数据状况的统计量;复习可能性的知识,简单应用可能性。
在“综合应用”里编排四个小型课题,安排调查研究,用统计方法了解事情,提出并解决问题。
圆柱和圆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
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
2、小组研究: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
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
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
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不是?
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不是?
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质疑
怎样推倒圆柱的侧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略)
讨论: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说说:
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2、教学例1。
用图片出示例1。
(1)独立完成
(2)质疑、个别指导
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
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5、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学生:
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
教师: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
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教师: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
随后教师出示一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
教师:
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
出示展开图,如下:
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
宽等于多少?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
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6、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学生:
已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
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
教师:
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
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使学生明白:
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学生分组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7、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做第5页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运用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状的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半径是22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材料?
五、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圆柱切分和拚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
二、习题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厘米。
a、6b、12c、24d、48
(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钢材的第面积应是()
a、6b、4c、3d、2
2、讨论并解答
一个圆柱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了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测量黄瓜表面积实践作业练习
三、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体积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
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
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会怎样呢?
(看模型,联想长方体)
推导其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
2、教学例1
出示例1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用图片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l=105
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1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
它的体积是1050O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i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五、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二1题回忆计算公式,并逐个计算。
2、选择:
(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三、深化练习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2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5、6、7、8题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判断:
1、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计算方法。
2、圆柱体的底面扩大3倍,高扩大2倍,体积扩大6倍
3、当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高线将圆柱体切开,这时这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二、求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略)
三、图片(图)
四、解答应用题
五、作业: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立体图形意识,认识圆锥
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学具:
教具:
(1)铅笔、卷笔刀
(2)圆锥体、圆
柱体教具各1个(3)大三角板一个
学具:
(1)圆锥体实物
(2)纸做的圆锥体、圆柱体模型各1个
(3)小刀、绳子、直尺、剪刀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问:
这是什么形体?
你能说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特征吗?
生述
2、问:
把这支铅笔横截成两段,各是什么形体?
猜一猜,把它放进卷笔刀卷一卷,会出现什么形体?
生述完后师操作,出现一个圆锥体。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看了课题后,你想学习什么?
二、讲授新课:
放手寻找圆锥体各部分名称。
(1)联系实际举例。
师问: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引导观察特征
取出圆锥体学具,问:
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圆锥,可以用哪些方法?
(看一看,摸一摸)
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同桌听。
让一生上来指,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
1个
侧面(曲面)
面:
2个
底面(圆)
同桌互指互说一遍。
认识圆锥的高
(1)显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低,问:
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高、低不同)是由圆柱的什么决定的?
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
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有几条高?
在哪里?
怎么画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本。
(2)讨论交流
A、什么是圆锥的高?
B、①拿出一个捏成圆锥体的橡皮泥,这条高在圆锥的哪里?
看见吗?
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
②利用手中的工具,四人小组合作找出圆锥的高.(工具:
小刀、绳子)
③交流汇报:
生汇报用小刀把圆锥切开,师问:
切时要注意什么?
这样切可以吗?
显示斜切的过程,为什么?
(和底面不垂直)这样切可以吗?
显示沿着底面直径的平行线切的过程,为什么?
(没有从顶点出发,找不到圆心)拉时要注意什么?
(跟底面直径垂直)
C、通过操作,你能再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有几条?
为什么?
D、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测量圆锥的高
(1)我们在一个可切开的圆锥体上找到了它的高,那么在一些不可切的物体上怎样找到它的高,并知道高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利用手中的工具,互相配合着试试看,量出圆锥体学具的高,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操作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师问:
其实,同学们手中的圆锥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让学生把圆锥体学具侧面剪开,
问:
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扇形)
5、想象,对圆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
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哪些物体是由圆锥体和其它物体组成的?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3、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除了上面表中的一些内容外,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还想了解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五:
作业:
到生活中去找更多的圆锥形状的物体。
六、板书:
圆锥的认识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圆锥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圆锥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发现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共同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锥。
想一想:
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锥的体积呢?
(出示实心圆锥实物)
下面,咱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课题)
二、探索问题:
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老师这儿有一些圆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拿回去。
根据我们以往研究几何形体的经验,你打算怎样研究圆锥的体积呢?
(转化是我们学习、研究数学,尤其是几何形体的一种重要思想。
)
看来,我们这样实验下去是不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圆锥与圆柱在体积上存在的不同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完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解决问题
下面就应用我们自己总结出来的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一下实验中应用的这个圆锥的体积。
(底面积=80平方厘米,高=12厘米)(出示图片)
出示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有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要想知道这个圆锥形大沙堆的体积,你应该怎么办?
(动画演示)
你能举出其他有关求圆锥体积的题目吗?
教师举例:
(出示图片)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40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2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
四、 全课总结:
通过对圆锥体积的研究,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只要我们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成功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五、作业: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填空
(1)一个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2)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相当于圆柱体积的( ),相当于圆锥体积的( )。
二、课堂练习
1、求圆锥体积
(1)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4厘米
(3)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12厘米
(4)底面周长是18.84厘米,高是3.5厘米。
2、计算容积
(5)一个圆锥形沙滩,低面半径是1.5米,高4.5分米,用这推沙子铺一个长5米,宽2米的沙坑.沙坑的沙子厚多少厘米?
(6)一个圆锥形的麦堆,量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5米。
按每立方米小麦重740千克,这堆小麦约重多少千克?
三、作业: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单元知识整理。
加深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联系前面所学有关内容,形成有关体积计算的知识结构。
2、会应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掌握一定的问题解决策略。
3、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会应用公式熟练进行计算,独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进行知识整理。
回忆公式
二、针对性练习。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和是48立方厘米,圆柱体()
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18立方厘米,圆柱体积是()
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多()
圆锥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少()
三、选择题:
1、一个圆柱体,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8.84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厘米。
A、0.3B、10C、3D、6
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相等,体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分米,圆锥的高是()分米。
A、0.4B、3.6C、1.2D、0.6
3、学校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容积是37.68立方米,池内直径是4米,.那么这个水池深()米。
A、2B、3C、0.6D、5
四、求下组合体的体积:
(单位:
厘米)(7分)
五、应用题:
(第
(1)8分,其它每题7分,共29分)
1、一根空心钢管长2米,内直径是10厘米,外直径是20厘米,如果每立方厘米的钢材重7.8克,这根钢管重多少千克?
2、把圆柱体铁块熔制成一个圆锥体铁块,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熔制成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多少?
第二单元统计初步知识
本单元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相对集中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知道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初步会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会用纸条或折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六年级 下册 数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