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docx
- 文档编号:29352186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75.71KB
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docx
《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
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
人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社会改造社会的主体。
表现人物勤劳智慧,宣传人物坚忍不拔,或展示人物形象以引起思考的人物新闻,一直在新闻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新人新事大量涌现,人物新闻更是勃然兴起。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社会风尚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社会的主流媒体在反映和表现各条战线新人新事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
研究新时期人物新闻的写作特点,有助于新闻记者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
一、将“神”还原成“人”,表现人物的普通性
俗话说“人无完人”,确实是这样的。
一位典型人物,无论他心灵多么纯净,思想多么崇高,归根到底,他终究是个凡人。
既然是凡人,就会有自己欠缺或软弱的地方。
过去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往往进入了一个误区:
即对人物光辉事迹的描写不遗余力,浓墨重彩。
典型就仿佛天神一样,光芒普照大地,高高在上,无法触摸,众人对其只有俯首膜拜的份了。
可读者们都是普通人,再怎么勉强,也无法与神比较。
这样的典型,虽然光辉,但不真实,无法效仿,会让读者们有很大的距离感。
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
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
新时期典型人物的塑造,比较好地处理了“大与小”、“正与反”的关系。
“大与小”的关系是指表现人物主要精神层面的事件与点滴的日常生活琐事之间的关系。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表现出一个可亲可敬、人人可学的典型。
人民网2004年6月份的《长风彩霞,逝者如诗——记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彩霞》一文,写作上就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特点。
“40岁,人生最灿烂、最壮美的季节;40岁,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
然而,她却倒下了,倒在为之倾洒全部热血的嵩岳大地上,倒在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
任长霞的去世,震撼了登封市。
追悼会那天,14万多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白花如雪,白幛如云,这在登封的历史上是首次。
”开头部分的这百来字,勾画出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受人民爱戴的崇高形象,整个的基调就定了下来。
但作者也并没忽视任彩霞作为普通女人,作为家庭中的妻子与母亲的一面:
“在郑州工作期间,无论工作多疲惫,只要一进家,她就捋起袖子下厨房,香喷可口的饭菜得到家人的交口称赞。
”“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卧室里,最显眼的是简易衣架上的一排衣服。
这些衣服中除了一件警服,其他的款式比较新潮。
床边的柜子上放着《新家庭》、《时尚》、《魅力》等杂志,电视旁放着《茶花女》、《乱世佳人》、《简爱》等影碟。
”这些叙述,看似琐碎,但却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拉近了新闻人物与读者间的距离。
“正与反”的关系是指人物高尚情操与思想波动反复之间的关系。
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
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只会让读者敬而远之。
是人就都会有阴暗面,会有欲望、私心等等正常的情绪。
而伟人之所以伟大,典型之所以典型,就在于他们能及时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自己的关注重心,投入到高尚的事业中去。
比如对于万众的楷模雷锋,有一天,突然有人拿出一张他的未被广泛公开过的照片,指着其手腕说:
“雷锋还带表啊?
”我却突然觉得这个雷锋可亲可爱起来。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说:
“我的原则是:
人不求全,文不求同。
以全求人,则天下无可用之人;以同求文,则天下无可读之。
”一个记者采访和写作的对象即便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了不起的英雄,也要注意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审视他们。
我们的时代需要崇高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需要为社会进步和人类事业发展的最高目标而献身的精神。
我们的新闻曾为之作出过不懈的努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将典型人物生活化,人们才会觉得一些典型离他们并不太远。
新时期人物新闻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还注意了“主角”与“配角”之间的互动。
一个人的成就,不可能有绝对的独立性,多少会有他人的参与和协助。
所以在突显“主角”的事迹的同时,并不需要压低群众,故意将其他人写得落后、矮小,而应该采用“水涨船高”的方式,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典型更好地融于人民群众中。
二、通过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独特性
多年从事新闻人物采写的新闻工作者王亚楠,在回顾自己写作《赵春生印象》一文时说:
“我努力跳出以往写人物通讯的传统套路,不面面俱到,不刻意雕琢。
我只选择那些能够表现出他性格特点和人性本质的东西,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让读者既能感受到这位民间艺术家其实就是我们身边一个极平常的人物,又能透过这种平凡发现不平凡,让读者真切地感悟到他的灵魂深处所折射出来的一种人格力量。
”他所谓的“那些能够表现出他性格特点和人性本质的东西”,便是最能展现人物的“典型细节”。
以前,新闻记者经常会犯这样一种错误:
为了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方向性和时代性,只注意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而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结果弄巧成拙,人物表现得空洞、抽象。
仔细观察新时期的人物新闻,会很欣喜地发现,记者们越来越重视从典型细节着手,于平实中见真情,集中笔墨表现人物的特点。
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人物通讯《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追记湖南桂东县教育局局长胡昭程》,生动地塑造了一位心系教育工作、献身教育事业的焦裕禄似的教育局长形象。
中有这么一段典型细节的描写:
“这几年全县新建扩建近百所学校,每所学校的选址、画线、验收,胡昭程都要到场。
为了给每所学校选择合适的地点,他像当年的焦裕禄一样跑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1997年兴建县一中校舍,胡昭程亲自带人采购瓷砖,他对质量不放心,对500万块瓷砖一箱一箱地检查,从上午8点一直干到晚上8点,整整用了12个小时。
胡昭程说:
‘教育的钱来之不易。
我们要把一分钱掰作两分花,大手大脚是对人民犯罪。
’”在这种平静的叙述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爱好和追求都自然而鲜明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作者不用“拉标语”、”喊口号”,只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几个场景的真实再现,就将胡昭程性格的执着和对教育事业的追求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生硬的说教,笔调轻松、舒缓,语言张弛有度,读者完全能够从中看到人物身上那种独有的人性之美。
这样的写作方式,像一杯口味绵长的醇酒,没有了猛烈的迎面而来的口号和高帽子,反而能让读者们自己慢慢品味出人物的真实情感,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三、发掘人物的不同侧面,展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人是一个多面体。
人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
就象万花筒一样,转变不同的角度,会展现不同图案。
人物在不同的时空舞台,也会展现不同的性格特征。
只有把握住这个人类的基本特点,并注意写作中的具体应用,人物新闻才能出彩。
湖北日报东风汽车公司工人王涛爱岗敬业事迹的一组报道,分别从干部、工友、用户、亲属的视角展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爱岗敬业的好工人》,从公司总装配长党委副书记和厂长的夸奖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敢于进取,积极创新的王涛;《当主人就要尽责任》,从同事工友们的敬佩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责任心强,处处关心他人的王涛;《“东风”万里寄深情》,从客户的感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热心服务,用真诚赢得信赖的王涛;《有情未必不豪杰》,从妻子的一片深情中,我们又看到一个有情有义的王涛。
通过这例子我们清楚地发现,写好人物新闻,前提是要仔细观察,而且观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新闻人物活动的基本情况,去捕捉人物的思想境界、行为动机,从而挖掘出人物不同层面的性格与特点。
这样展现出的人物是丰满鲜活的,是立体的,也是能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的。
如今,读者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看问题的眼光越来越挑剔,新闻工作者们早已敏锐地发觉了多层次刻画的重要性,从不认为一个呆板的平面人物就可以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比如我们小时侯,看电视时,总是简单地问大人:
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吗?
当然不会。
甚至,我们会选择那些有爱也有恨,有哭也有笑,有无私奉献也有个人盘算,有大义凛然也有屈服软弱的人物,去讨论,去欣赏。
因为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这种生动塑造了人类性格中的多重性与多变性的艺术,才是我们广大观众需要的艺术。
因而,新闻工作者们为了更好的表达出新闻人物的特点,为了让读者们愿意接受,都会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观察,以求呈现出一个活泼生动的人物形象。
四、通过参照和比较,揭示人物间的差异性
《新闻人物评析:
俄罗斯神秘的第一夫人》。
的主角是俄现任第一夫人柳德米拉,但却把近年来俄罗斯政坛出现的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
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的夫人,和柳德米拉在习性、爱好、性格上进行了一番比较。
先简单介绍了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和叶利钦的夫人奈娜: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夫人赖莎首次打破了这种惯例(指女人深隐于幕后,不为众人所知的惯例),伴随着“民主性”和“公开性”的呼声从幕后走到了前台,帮助丈夫分忧解难,承担一些社会工作,第一次揭开了第一夫人的神秘面纱。
”;“叶利钦总统的夫人奈娜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从不过问政治,也不担任任何职务,除极个别场合外,她极少在电视屏幕上抛头露面,也很少为丈夫进行宣传鼓躁。
她经常为叶利钦的身体感到忧虑,为社会对丈夫工作的不理解感到痛心……”然后,才正式开始刻画主角——柳德米拉。
对于柳德米拉的言谈、举止、爱好及生活习惯等等,作者都进行了描述,甚至她和普京的浪漫爱情,也不缺笔墨。
这样,柳德米拉与另外两位前第一夫人之间的某些差异,就自然呈现了出来。
对于这篇,我的感觉是人物立体,读起来兴致昂然。
对人物进行细致描绘,使其形象丰满立体,并不太难。
但要让读者感到兴致勃勃,有阅读的欲望,恐怕就需要耍些“小花招”了。
这“小花招”就是——比较。
爱比较一直是人类的天性,比吃、比穿、比用;同学之间比较、家人之间比较、同事之间比较……而现在,新闻工作者们将这种爱比较的心理广泛应用于新闻人物的写作中,对于透视人物性格,吸引读者注意力,确实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比较有同时期事物之间的比较,也有新旧不同时期事物之间的比较,但“比较”并非“否定”的同义词。
某一个新闻人物在一定时期所塑造的形象以及产生的积极作用,应该被历史记载。
新事物并非凭空而降,而是从旧事物衍生而来,人也是在不断吸收、反思、批判、扬弃、继承的过程中重新塑造自身的。
运用新闻手段承认一个新人物与过去人物的不同,并不是轻率地否定,也不是为了表现差异而表现差异。
表现差异,是为了给读者创造思索的空间。
一些新闻作品所以被写得苍白干瘪,索然寡味,对受众没有足够的感染力,就是因为缺乏参照,缺乏对比。
要通过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触动和刺激,才能“吊”起读者的口味和兴趣。
另外,在人物写作过程中,往往使作者和读者两方面都感到为难的是怎样真实地再现人物行为的动机,有了一番比较,展现了时空之间的连贯性,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就有了实现的依据,这就给理解和展现人物的行为动机预留了空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物 新闻 写作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