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的发展脉络重点讲义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352017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73KB
人物画的发展脉络重点讲义资料.docx
《人物画的发展脉络重点讲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画的发展脉络重点讲义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物画的发展脉络重点讲义资料
人物画的发展脉络
【三国】卫协,西晋著名画家,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绘神仙、佛像和人物故事
【魏晋南北朝】顾恺之、东晋明帝司马绍、荀勗xù、张墨(西晋画家,与荀朂同为卫协弟子)、史道硕、王廙yì、谢赫等
【隋唐绘画】【隋代】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唐代】【初唐】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张萱、周昉【唐末】孙位
【五代十国绘画】【前蜀】释贯休、高道兴、房从真、杜子瑰【后蜀】赵德玄父子、蒲师训父子、阮知诲父子、丘文播兄弟父子【南唐】曹仲玄、陆晃、王齐翰、顾德谦、卫贤、周文矩、顾闳中【后唐】胡瑰,【宋辽金绘画】高益、高文进、石恪、王拙、武宗元、李公麟、张择端、苏汉臣、刘松年、马和之、法常、李嵩、梁楷【金代绘画】张瑀
【元代绘画】刘贯道、任仁发、李肖岩、王绎、赵孟頫、钱选
【明代绘画】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绶、曾鲸
【清代绘画】【清代中期绘画】禹之鼎、焦秉贞、高其佩、华喦、金农、改琦、费丹旭、闵贞、郎世宁【清代晚期绘画】任熊、任熏、任颐、苏六朋、苏长春、金农、高风翰、黄慎、罗聘、倪田、钱慧安
【近现代绘画】王震、陈师曾、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
【隋唐绘画】
【人物画】 隋与初唐绘画仍以鬼神人物题材为主,【隋代】杨契丹、郑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孙尚子等皆擅长于此。
在画法上,他们还保持细致丰丽的作风。
初唐人物画家以阎立本、尉迟乙僧最为著名。
【初唐】
阎立本(?
~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万年县)人。
官至右相。
传世作品《步辇图卷》(宋摹本),描写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一事。
禄东赞的诚恳严肃,唐太宗的雍容睿智均刻画的相当成功。
《历代帝王图卷》,画汉昭帝至隋炀帝共十三皇,刻划细微,人物神态各异。
据记载阎立本作品还绘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和《凌烟阁功臣图》,但已不存。
从阎立本的传世作品看来,线描健劲,设色沉着,人物表情生动传神,反映了阎立本继承了六朝传统,而又有所发展。
初唐与阎立本齐名的画家有尉迟乙僧。
乙僧是西域人,其作品具有浓厚西域特色,不同于中原画风。
他所表现的题材极为广泛,宗教画、人物、花鸟画无所不能。
乙僧的技法特点是“画外国及菩萨,小则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盛唐时期的人物画家,最著名者莫如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
吴道子,生卒年不详,约在开元、天宝年间。
阳翟(今河南禹县)人。
曾从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但成就不太,转而学画,声名大震,曾官内教博士。
唐玄宗召入禁中,改其名为道玄,故古代画史多称为吴道玄。
吴道子主要从事释道人物画的创作,尤长于宗教题材的变相人物的描绘,作品具很强震憾力。
他一生创作壁画300余堵。
其中尤以地狱变相最为出色,据载他画的地狱变相虽无牛头马面、剑林等可怖之物,但“笔力劲怒,变态阴怪,睹之不觉毛戟”(段成式《寺塔记》),其阴森之气,竟可令观者毛骨悚然,以至当时不少杀猪沽鱼者怕轮回报应而纷纷改行。
【盛唐】之后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
张萱,生卒年不详。
京兆(今西安)人。
开元、开宝间以善画仕女、婴孩著名。
传世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宋摹本),描绘天宝年间贵妇游春情景,笔法精细,设色浓艳,虽是摹本而犹存唐画风貌。
画中主体人物是哪一位的问题,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定论。
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认为并骑而行的两位是虢国夫人与韩国夫人,二人之中位于近处向前看的即是虢国夫人;其二是认为最主要的角色是最后三骑当中的一位;其三则认为是最前一位着男装的人物。
此外,有学者认为此画乃张萱感通杜甫名篇《丽人行》而作,恐是穿凿。
张萱另有《捣练图卷》(宋摹本)传世,描绘一组妇女劳动的情景,捣练、理线和熨平的过程,富有生活情趣。
周昉,字仲朗,京兆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晚唐时期。
仕女画学张萱而青出于蓝。
史载周昉画仕女“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体态浓丽丰肥,“颇极风姿”。
他又长于画肖像,能得被画者“性情言笑之姿”。
传世作品有《挥扇仕女图卷》、《簪花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宋摹本)等,虽真伪难以遽定,但仍可视为考察晚唐人物画发展状况的依据。
《簪花仕女图》描绘了贵妇于庭园中悠然闲度的生活场景。
画中人物体态丰肥,绮罗纤缕,隐见肌肤,有温润香软之感。
而华丽时髦的衣饰、故作娇憨的神态和雍容闲静的表情,似又暗喻了人物内心的寂寞与空虚。
【唐末】还有一位著名人物画家孙位,生卒年不详,会稽(今绍兴)人。
他随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入蜀,此后一直居成都。
传世作品《高逸图》为《竹林七贤》的残存部分,画四文人列坐于花毡上,各有童子侍候。
人物衣纹笔法圆劲,既继承了六朝以来的传统,又趋于工巧;湖石皴染周密,提供了唐末石法的实物资料。
【五代十国绘画】
【人物画】
北方则有后梁赵嵒的人马,张图、跋异、胡翼、王殷、郑唐卿等的道释人物;后唐契丹族李赞华(原名突欲)、胡瑰的北方人物鞍马均负盛名。
西蜀则有前蜀释贯休的罗汉,高道兴、房从真、杜子瑰的佛像人马鬼神;后蜀赵德玄父子、蒲师训父子、阮知诲父子、丘文播兄弟父子的佛像人物鬼神牛马,张玖的传神写貌,均有相当成就。
南唐曹仲玄的佛道鬼神、周文矩的贵游人物仕女,顾闳中的人物,陆晃的村野人物道像星辰,王齐翰、顾德谦的道释人物,卫贤的楼观殿宇盘车水磨,均极一时之盛。
上述诸人的道释人物肖像鞍马等作品,惜大多不存;有作品传世的,以胡瑰、周文矩、顾闳中三人最足称道。
胡瑰,后唐时契丹人,或谓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擅画番马,能曲尽塞外之趣。
现存作品有《卓歇图卷》,画契丹族于草原上搭立帐幕休息的情景。
其中席地盘坐,举杯而饮的首领形象,动作神态颇得神韵。
周文矩,生卒年不详,建康(今南京)人。
为南唐画院待诏。
善画人物,仕女学周昉,衣纹作“战”(即颤动之意)笔,以此为别。
传世作品有《重屏会棋图卷》,画南唐中主奕棋之状,人物身后是一屏风,屏风画中复有一屏风,故称“重屏”。
另有《宫中图卷》(宋摹本)画宫女八十余人,反映宫女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像生动,饶有思致。
顾闳中,生卒年不详,为南唐画院待诏。
《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他传世唯一作品,画南唐大臣韩熙载夜间在家中饮宴听声乐观舞伎的场面。
据载李后主欲以韩熙载为相,然韩熙载不欲为亡国之相,故纵情声色以自诲,李后主为警诫韩熙载,乃令顾闳中夜至韩宅,目识心记而画此图。
画分五段,“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用屏风床榻分隔,构图巧妙,人物刻划细腻传神,于主人公韩熙载超脱不羁而又郁郁寡欢的复杂内心,尤为体察入微。
如“观舞”一段,画韩熙载亲自击鼓配乐,名伎王屋山跳“六么”舞,可见出作者刻划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深厚功力,主人公纵情声色但又无法解脱内心烦恼的精神状态跃然纸上。
【宋辽金绘画】
北宋初期的绘画 北宋初期的时间大致是太祖至仁宗嘉祐年间(960~1063年)。
宋立国未几即恢复佛寺道观建造。
而宋初开国即设立翰林图画院,其主要职能是搜罗和组织国家性佛道工程所需的道释画家。
唐以来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本土佛像绘画传统因此得以沿续。
【“吴生派”人物画】成为一时风尚。
其间出现了高益、高文进、石恪、王拙、武宗元等一批寺观壁画高手。
宋初人物画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吴派画风在寺观壁画中的复兴。
高益,涿郡(今河北涿县)人,生卒年不详。
他于太祖时因卖药至汴京,靠在包药的纸上图绘鬼神犬而知名,太宗时入画院,授翰林待诏。
高益极重“画理”。
沈括《梦溪笔谈》记其曾画众工奏乐壁画一堵,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而拥琵琶者却拨下弦,“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
益(高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可见宋初绘画讲究画理的风气。
与高益同时而稍后的另一位享有盛誉的道释画家是高文进。
其祖、父皆为西蜀释道画家,蜀亡后他入宋画院。
太宗时受命于大相国寺仿高益旧本画变相图,“毫发较益当不差矣”,一时画院画家皆以其为师法。
他于真宗时主持玉清昭应宫的工程和绘饰。
日本京都清凉寺出有一幅作于太宗雍熙元年(984年)有高文进题识的木刻弥勒菩萨像,画风细密而柔和,可以看出“曹、吴兼备”的特征。
武宗元(?
~1050年),河南白坡(今河南孟津)人。
其画风承袭吴道子,能得吴画的“闲丽之态”(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有“小吴生”之称。
后人称他“行笔如流水,神彩活动大抵如写草书,奇作也”(汤垕《图绘宝鉴》)。
现存一幅武宗元道教壁画粉本《朝元仙仗图卷》,可见其成就。
此画以白描粉本形式绘五方帝君率仙官和仪仗朝拜元始天尊场面,人物造型严谨端庄,排列疏密有度,节奏明快;线描用吴道子“莼菜条”技法,圆浑流畅而富于韵律,是典型“吴带当风”样式。
此画与《八十七神仙图卷》风格相仿,都可视为宋初道释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北宋中期的绘画 北宋中期的时间范围大致为英宗、神宗和哲宗时期(1064~1100年)
李公麟,生卒年不详。
字伯时,舒城(今安徽舒城)人,晚年隐居龙眠山,因号龙眠居士。
博学工诗,尤善山水人马。
他作画除以绢素临摹古画外,多于澄心堂纸上作画,且只以墨线勾勒,不施色彩,将六朝以来作为白描粉本的技术发展成为“白画”这一具有文人气质的独立样式。
李公麟是唐吴道子以来最有声望的人物画家;而就综合修养和广博的绘画技能而言,他是有宋一代不可多得的绘画大家。
《五马图卷》画西域进贡名马。
五马神采骏发,圉夫状貌各异,笔法苍劲,颇为传神。
《临韦偃牧放图卷》画马一千二百匹。
构图张弛有度,形象刻划入微,笔法流畅,虽临唐画,实有自家面目。
北宋晚期的绘画 北宋晚期时间范围是徽宗、钦宗两朝(1101~1127年)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善画市桥城郭,舟船盘车。
《清明上河图》画汴京当日繁盛热闹的城乡、街市、水道情景。
起段长河两岸,新柳成行,一行骡队正匆匆走来。
继而行人渐多,车舟渐密,又有野店酒家掩映于绿树丛中。
继而舢艇相接,临河酒楼茶肆栉次鳞比;圆拱桥上摩肩接踵,桥下一舟撑过,人声嘈杂;而岸边则有人悠闲散步,于热闹繁华景象中,衬以闲适意趣。
进城以后,房舍更为繁密,人物也更复杂,各色人等,如活如现。
总计全图画人550余人,马、牛、骡、骆驼等各种牲畜60余匹,车、桥约20余架,船大小共20余艘,房屋30余栋。
它不仅是中国绘画史上的杰构,也是研究宋史的珍贵图像文献。
《清明上河图》以其喧闹的画面吸引了无数追忆北宋东京盛世景象的后世文人,素为世所珍爱。
【南宋院画】
【风俗人物画】
在南宋风俗人物画和历史人物画成为人物画成就的主要标志。
南宋初期出现以画妇女、婴戏风俗画著称的苏汉臣,以画历史人物画著称的陈居中和以画舟车禽畜的朱锐,以人物、佛像著称的马和之。
马和之,生卒年不详,钱塘人。
学吴道子、李公麟而又别出一格,时人称“小吴生”。
他画人物用笔起伏顿挫,飘逸流利,富于韵律感,这种从吴道子的兰叶描变化发展而出的衣纹线描称“马蝗描”。
据载他曾画毛诗三百篇,有《鹿鸣之什图卷》等作品传世。
南宋中、后期的绘画 时间范围大致为光宗至南宋灭亡(1190~1279年)。
南宋末年还有一位对后世影响颇大的墨戏画家僧法常。
法常,号牧溪,四川人,善画人物、走兽、蔬果,其画法既不同于精谨巧丽的院画体格,又不同于清幽雅致的文人作风,故并不为宋元人所重,至明清两代文人写意画风大兴之后,方始影响画坛。
存世作品《柿图》、《猿图》、《写生蔬果图》等,皆用笔草草,造型奇崛,纵横恣肆,得对象神韵而不拘其常形。
南宋中后期著名人物画家有李嵩、梁楷。
李嵩,生卒年不详,钱塘人,画院画家,长于界画。
《货郎图卷》写乡村妇女孩子,围一付货郎担,担上百货杂陈,极尽细致刻划之能事。
梁楷,生卒年不详,画院画家,性嗜酒,自号“梁风子”;人物、花鸟、道释鬼神,无一不精;此外,独创减笔人物画。
传世作品《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皆用笔极简而意足神完。
其花鸟画亦以减笔出之,《秋柳双鸦》用笔简率清疏,构图空灵而意境无穷。
对宋人而言,梁楷和法常一样,其画风过于恣肆粗简而缺乏含蓄和节制的韵味,所以他们的影响要等到四个世纪后“心学”、“禅学”大兴的晚明,方凸显出来。
【金代绘画】
金代还有一位以《文姬归汉图》传世的人物画家张瑀。
张瑀或为金代宫廷画家。
作品取材于汉末蔡文姬从匈奴归汉的故实,人物刻划纤细严谨而不失风韵,衣纹行笔遒劲简练,设色淡雅;虽不作背景描绘而人骑迎风行进的艰难姿态已使人感受到寒外的凛烈朔风。
【元代绘画】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为宋朝宗室。
元初被荐入京授官,历经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授旨。
虽得统治者赏识,但毕竟只是文学侍从之臣,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又因以宋宗室入仕新朝,为时人所不满,不免有故国之思和内疚之情。
赵孟頫修养较为广博,诗书画均有很高成就。
在艺术理论上提倡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并把“古意”与士大夫画“不求形似”的主张结合起来,为元代文人画的勃兴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技法上,他强调以书法的笔墨情趣作画和在纸上以水墨作画。
在绘画上博采唐宋绘画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
兼擅人物、鞍马、山水、花鸟、竹石,工笔、写意、设色、水墨诸体兼备。
赵孟頫在人物鞍马画上的成就也很突出,有《秋郊饮马图》、《人骑图》、《红衣罗汉图》、《洗马图》等作品传世。
此外,在古木竹石亦有相当成就,有《窠木竹石图》、《秀石疏林图》等传世作品。
其妻管道升,儿子赵雍、赵麟也擅长绘画。
钱选(1239~1301年),字舜举,号玉潭,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与赵孟頫同为吴兴八俊之一,入元不仕,隐居终生,为南宋遗老画家之一。
人物、花鸟、山水皆能,多以古代高人隐士、家乡山水为题材。
其传世作品《山居图》尽去传统青绿山水画精工富丽的习气,别具一种清丽秀雅的新风格。
花鸟早期师学两宋院体作风,晚年别开生面,由精工细密变为豪放简逸,传世作品《白莲图》水墨淡设色,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的先声。
其人物画亦有作品传世,如《柴桑翁像》,画东晋诗人陶渊明策杖行吟的情景,人物衣纹作高古游丝描,笔法细劲,设色淡雅,为其人物画中的杰作。
【人物画】
元代人物画,虽远不如山水、花鸟兴盛,较之前代,更显式微,但亦不乏名家。
元初赵孟頫、钱选皆擅长人物画。
此外,尚有刘贯道、王振鹏、任仁发、张渥等人物画家。
刘贯道,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师法晋唐,笔法凝重,人物生动传神,传世作品有《元世祖出猎图》、《消夏图》。
王振鹏,字朋梅,号孤云处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师法李公麟,笔法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传世作品有《伯牙鼓琴图》。
而且精于界画,自成一体,《金明池龙舟图》传为他的作品。
任仁发,字子明,号月山,松江上海人,鞍马画与赵孟頫齐名,“用笔逼龙眠(李公麟号)”,“法备而神完”,传世作品有《二骏图》、《五马图》等。
张渥,字叔厚,号贞期生,杭州人,以白描人物著称,师法李公麟,用笔飘逸流畅,形象生动,被誉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传世作品有《九歌图》。
元代肖像画相当发达,涌现了李肖岩、王绎等名家。
李肖岩,中山(河北定州)人,曾于秘书监任宫廷画家,为皇帝后妃画像,现存元代历代帝后像,很可能有一部分出自他的手笔。
王绎擅长肖像画,笔法简括洗练,人物神态闲适,著有《写真秘诀》一书,反对使对方“正襟危坐如泥塑然,方乃传写”,而要在对方“叫啸谈话之间”从旁观察,得其“真性情”,传世作品有《杨竹西像》(倪瓒补景)、《倪云林像》。
【明代绘画】
明代前期画家及作品 时间大致为洪武至天顺年间(1368~1465年)。
明代中期画家及作品 时间大致为成化至嘉靖(1465~1567年)。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白石翁,人称石田先生。
长洲(今苏州)人。
工诗文,书学黄庭坚,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能。
中年画法细谨,晚岁粗简,融合宋元诸家,自成一格。
中年作品可以《庐山高图轴》为代表,仿王蒙笔法,山峦层叠,树木繁茂。
晚年作品可以《沧洲趣图卷》为代表,画秋冬之际山水,用笔苍健沉雄,厚重老辣。
其花鸟画学释法常一派的简笔水墨画法,变宋人工丽为雅逸,笔墨苍润,构图精简。
如《枯树八哥图》,枯树枝头,立一八哥,全以粗笔泼墨出之,生趣盎然。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璧,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
长洲(今苏州)人。
曾官翰林待诏。
工诗文、书画。
山水学赵孟頫、吴镇、王蒙而自成一家。
亦善人物花鸟。
也有“粗文”、“细文”之称,而以细者居多。
粗者近沈周作风,细者则是画面采用层叠而上的布局,用笔细谨,风格秀润清苍,虽乏淋漓之气和纵深感,但较沈周更具抒情意味。
文徵明的山水画可以《石湖清胜图卷》为代表,写苏州石湖景色,笔墨精简,秀润可人,一派恬淡的文人理想化意境。
人物画则有《湘君湘夫人图轴》存世,仿顾恺之笔意,衣纹作游丝描,造型精致古雅,人物顾盼生情。
花鸟则仿沈周而透逸过之,代表作如《花卉册》。
唐寅(1470~1523年),字子畏,又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
唐寅早年,不仅风华文采,倾动一时,而且少有大志,弘治年间中应天府(今南京)解元。
但因恃才傲物,遭友人讥恨,遂有科场案,被革去功名,此后落魄一生。
悲剧的遭遇和忧郁感伤的心情,使他的艺术创作,虽绰约多姿但又略带病态。
唐寅于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工,虽师从周臣,学李唐等院体,但有“文人画”风格。
仇英,生卒年不详。
字实父,号十洲。
太仓人,居苏州。
与唐寅同为周臣弟子。
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能,尤长于摹古。
山水有学宋赵伯驹一派的青绿,如《桃源仙境图轴》,钩勒精工,设色古雅,富于装饰性。
亦有仿南宋院体画风,如《羲之观鹅图》,山石用小斧劈,人物、屋宇极精细。
亦有笔墨精简、文雅娟秀出宋人之外的《停琴听阮图轴》。
人物画亦转益多师,有仿周文矩笔法的《竹庭玩古图》,仿马和之《琵琶行图》等。
仇英文化素养不博作品不能题诗,甚至因书法不佳而少有落长款。
但他画艺的精湛,使他在早年时就受到文徵明的推重。
在文人画风习独据画坛的局面下,能以一个画工厕身“明四家”,实为难得。
明代晚期绘画 时间大致为隆庆至崇祯年间(1567~1644年)。
【人物画】至明代晚期涌现出如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和曾鲸等杰出人物画家,人物画才有所发展。
丁云鹏(1547~1628?
年),字南羽,休宁(今属安徽)人。
善画人物、佛像、山水。
中年用笔细秀,近文徵明、仇英画风,晚年变为粗厚苍劲。
传世作品有《观音图轴》等。
陈洪绶(1599~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明亡后自号悔迟,浙江诸暨人。
陈洪绶人物、山水、花鸟兼善,早年刻苦临摹李公麟,故画风有晋唐意度,所画人物形象奇古,线条沉着劲健,勾勒精细,色调清雅,大异于同时代的人物画风貌。
晚年风格于古拙雄奇外又见圆润清秀。
他在版画方面所作的贡献尤值注意。
传世卷轴画作品有《女仙图轴》、《梅石图》等。
陈洪绶对晚清画坛的影响很大,清末海派的任熊、任颐等人继承了他的传统。
崔子忠,生卒年不详。
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北京人,或作山东人。
甲申明亡殉难。
他擅长人物、仕女、肖像,于五代周文矩用功最深。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面容奇古,衣纹多用铁线描,实即是学周文矩的颤笔描,但他能自出新意,创造出清丽雅致的风格。
他与陈洪绶齐名,有“南陈北崔”之称。
传世作品有《长白仙踪卷》、《云中玉女轴》等。
明末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肖像画大受市民阶层的欢迎,从而有了长足进展。
曾鲸是当时肖像画家中独树一帜的开派人。
曾鲸(1564~1647年),字波臣,福建莆田人,长期旅居南京。
他在画法上的革新被称为“波臣之学”,即在墨线勾定五官轮廓后,不用粉彩而用淡墨渲染出阴影凹凸,然后赋色烘染的“墨骨”画法。
传世作品有《王时敏像》、《葛震甫像》等。
曾鲸的画法风行一时,从者很多,形成“波臣派”。
【清代绘画】
【清代中期绘画】
金农(1687~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久居扬州,一生奔走权门,但求官不成,只好以“布衣”自乐。
至五十岁后才开始从事绘画。
他兼擅梅兰竹菊、果蔬、山水、鞍马、佛像、肖像等题材。
作品多立意新奇,造境别致,笔墨秀润中见朴拙。
传世作品如《玉壶春色图》写古梅一株,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意趣高古。
《梅花图册》造型古拙,意绪清空,别有一番韵味。
改琦(1774~1829年),字伯蕴,号香白、七芗等。
其先世为西域(新疆)人,后侨居松江(今上海)。
他以仕女画称妙一时,取法宋、元、明诸家,于李公麟用功最深。
风格淡雅清新。
传世作品有《竹下仕女图》等。
费丹旭(1801~1850年),字子苕,号晓楼,浙江乌程(吴兴)人。
幼承家学,及成年长于写照。
其仕女画继改琦后名重于世。
画法学崔子忠、华嵒,用笔流利,设色清雅,但人物形象柔弱
【清代晚期绘画】
任熊(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
其弟任熏(1835~1893年)字阜长、舜举。
兄弟二人皆于上海卖画为生。
二人皆长于人物,兼能作山水花鸟。
任熊师学陈洪绶而别出新意,作品用笔雄强、方硬,并有古雅、严谨之风与装饰意味。
任颐(1840~1896年),字伯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自幼擅画肖像。
曾从任薰学画,移居上海后,声名鹊起。
他不仅以人物画独步当时,而且兼善花鸟山水,其花鸟画一改恽寿平以来画家只长于花卉而少作禽鸟的风气。
《女娲补天》、《苏武牧羊》、《寒酸尉像》等人物作品,体现了他极高的造型能力,同时也表现出他对波臣派肖像画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五瑞图》、《桃花燕子图》、《没骨花鸟图册》等花鸟作品
苏六朋(1798~?
),字枕琴,号怎道人等,广东顺德人。
善画人物、山水。
作品多取材现实生活,尤以擅长表现市俗生活而著称。
苏长春(约1813~1849年),字仁山,广东顺德人。
人物、山水、花鸟皆善。
八仙和暗八仙
鱼鼓:
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
宝剑:
吕洞宾所持宝物,“剑现灵光魑魅惊”,可镇邪驱魔;
笛子:
韩湘子所持宝物,“紫箫吹度千波静”,使万物滋生;
荷花:
何仙姑所持宝物,“手执荷花不染尘”,能修身养性;
葫芦:
李铁拐所持宝物,“葫芦岂只存五福”,可救济众生;
扇子:
钟离权所持宝物,“轻摇小扇乐陶然”,能起死回生;
玉板:
曹国舅所持宝物,“玉板和声万籁清”,可静化环境;
花篮:
蓝采和所持宝物,“花篮内蓄无凡品”,能广通神明。
二十八星宿:
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
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
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
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嵒、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
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
扬州当时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
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其以盐业兴盛,富甲东南。
经济的繁荣,也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
各地文人名流,汇集扬州。
海上画派(海派)代表性画家名录:
费丹旭(1801—1850,浙江湖州人)、张熊(1803—1886,浙江嘉兴人)、王礼(1813—1879,江苏苏州人)、任熊(1822—1857,浙江萧山人)、胡公寿(1822—1886,上海松江人)、虚谷(1823—1896,江苏扬州人)、朱偁(1826—1900,浙江嘉兴人)、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蒲作英(1832—1911,浙江嘉兴人)、钱慧安(1833—1911,浙江湖州人)、任薰(1835—1893,浙江宁波人)、蒲华(1839—1911,浙江嘉兴人)、吴友如(1840—1894,江苏吴县人)、任伯年(1840—1896,浙江杭州人)、吴昌硕(1844—1927,浙江湖州安吉人)、吴秋农(1848—1903,浙江嘉兴人)、吴庆云(1848—1916,江苏南京人)、陆恢(1851—1920,江苏苏州人)、任预(1853—1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物画 发展 脉络 重点 讲义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