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肌学.docx
- 文档编号:2935075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0.07KB
四肌学.docx
《四肌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肌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肌学
(四)肌学
1.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及配布原则
(1)骨骼肌的构造:
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肌腹:
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色红,柔软,具收缩能力。
肌腹收缩则肌变短。
整个肌腹被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肌外膜包被,肌外膜发出若干纤维性隔将肌腹分成许多较小的但为肉跟可见的肌束。
包被肌束的结缔组织称为肌束膜。
供应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从一定部位沿这些结缔组织出入肌内。
肌腱:
主要由产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乏弹性,无收缩能力,位于肌腹的两端,附丽于不同骨的骨面。
长肌两端的腱较细小而呈索状,阔肌的肌腹和腱都呈薄片状,其腱特称腱膜。
(2)骨骼肌的形态:
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大致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4种。
长肌:
肌纤维束大致与肌长轴平行,收缩时肌腹显著缩短而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多见于四肢。
有些长肌的起端有二个以上的头,称为二头肌、三头肌和四头肌。
有些长肌自肌腹分出几个长腱,止于不同的骨面。
有的长肌其肌腹被中间的腱分为二个腹,称为二腹肌;或分为多腹,如腹直肌。
短肌:
多分布于躯干深层,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时只能引起小幅度的运动。
扁(阔)肌:
肌形扁薄而宽,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外还兼具保护内脏的作用。
轮匝肌:
肌纤维束环行,位于孔裂的周缘,收缩时可使孔裂关闭。
如眼轮匝肌。
(3)骨骼肌的配布原则
a全身骨骼肌大多配布在关节的周围,配布的方式和多少与关节的运动类型密切相关。
每个运动轴的相对侧配布有两作用相反的肌,互称为拮抗肌。
例如运动时肘关节的肌,一组在肘关节前面,为屈肌组;另一级在肘关节后方,为伸肌组。
这两组肌在作用上是互相对抗,又是互相协调的。
b身体各部肌群配布的多少,与该部关节运动轴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双轴的桡腕关节配布有屈、伸、收、展四组肌;多轴关节配布有屈、伸、收、展、旋内、旋外六组肌。
在实际情况中,单轴关节互相拮搞的两组肮,其肌纤维束的排列或收缩作用力线,基本与运动轴垂直相交。
多轴关节周围的肌,多为起点宽、肌纤维束斜行,以与各轴都成一定角度相交,从而可完成多种运动。
例如背阔肌可使肩关节作后伸、内收和旋内运动。
c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完成一个有意义的动作,均有许多肌参加,各起不同的作用。
如屈肘动作,肱二头肌和肱肮是原动力,可称为原动肌;肩带肌等起固定肱骨的作用,以防原动肌引起不必要的运作,这些肌称为固定肌。
同一块肌,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是原动肌,或是协同肌、拮搞肌、固定肌。
d肌的配布也反映人类直立和从事劳动的特点。
如为适应人体的直立姿势,项背部、臀部和小腿后面以及维持足弓的肌都特别发达。
下肢肌比上肢肌强大,上肢的屈肌比伸肌强大,手肌比足肌分化程度高等。
2.肌的辅助装置:
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
问:
肌的辅助装置有哪些?
(中国医大)
(1)筋膜:
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富有脂肪。
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走行于浅筋膜内,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
浅筋膜对位于它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
在四肢,深筋膜插入肌群之间,并附着于骨,构成肌间隔,将功能、发育过程和神经支配不同的肌群分隔开来。
深筋膜还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
筋膜的厚薄与肌的强弱有关,大腿肌较发达,其深筋膜则厚而坚韧。
在腕部及踝部,深筋膜还显著加厚成支持带,对经行其深面的肌腱起支持、约束作用。
(2)滑膜囊:
为封闭的结缔组织囊,内有滑液,多位于腱与骨面相接触处,以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
(3)腱鞘:
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和足趾等处。
腱鞘可分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腱鞘的纤维层又称腱纤维鞘,它位于外层,为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它起着滑车和约束肌腱的作用。
腱鞘的滑膜层又称腱滑膜鞘(分为脏层和壁层两层,且之间有滑液),位于腱纤维鞘内,是由滑膜构成的双层圆筒形的鞘。
鞘的内层包在肌腱的表面,称为脏层;外层贴在腱纤维层的内面和骨面,称为壁层。
若手指不恰当地作长期、过度且快速的活动,可导致腱鞘损伤,产生疼痛并影响肌腱的滑动,称为腱鞘炎。
腱滑膜鞘从骨面移行到肌键的部分,称为腱系膜,其中有供应肌腱的血管通过。
由于肌腱经常运动,腱系膜大部分消失,仅在血管神经出入处保留下来,称为腱纽。
3.面肌和咀嚼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头肌:
分为面肌和咀嚼肌两部分。
(1)面肌为扁薄的皮肌,位置浅表,多起自颅骨的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且多排列在口、脸裂和鼻孔的周围,分环形肌和车辐射状肌两种,以开大或闭合上述孔裂、牵动面部皮肢显出各种表情。
面肌包括①颅顶肌(枕额肌)前方为额腹,后方为枕腹,中间是帽状腱膜;②眼轮匝肌;③口周围肌;④鼻肌(开大或缩小鼻孔的作用)。
(2)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外肌和翼内肌。
咀嚼肌均配布在颞下颌关节周围。
作用于该关节,参加咀嚼运动。
问:
咀嚼肌有哪些?
(中国医大)
肌群
肌名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面
肌
颅
顶
肌
额肌
帽状腱膜
眉部皮肢
提眉,皱额,开大睑裂
面
神
经
枕肌
上项线
帽状腱膜
拉帽状腱膜及头皮向后
眼周
围肌
眼轮匝肌
居皮下,位于脸裂周围的环形肌
闭睑裂,促使泪液经鼻泪管流向鼻腔
口
周
围
肌
口轮匝肌
为口裂周围的环形肌
闭口裂
提上唇肌
上额骨眶下缘
上唇皮肤
提上唇,开大鼻孔
颧肌
颧骨
口角
拉口角向上外
笑肌
咬肌浅面的筋膜
拉口角向外
降口角肌
下颌骨下缘
拉口角向下外
提口角肌
上颌骨
拉口角向上
降下唇肌
下颌骨下缘
下唇皮肤
拉下唇向下并稍外
颏肌
下颌骨
颏部皮肤
使颏部皮肤成小凹
颊肌
上、下颌骨
口角及其粘膜
拉口角向外,使两腮正缩,协助吹气和咀嚼
咀嚼肌
咬肌
颧弓下缘和内面
下颌角下颌支外面
上提下颌骨(闭口肌)
下颌神经
颞肌
颞窝
下颌支冠突
上提及后拉下颌骨(闭口肌)
翼内肌
翼窝
下颌角内面
上提下颌骨,引下颌骨向前或向对侧(闭口肌)
翼外肌
蝶骨大翼下面和翼突外侧板
下颌颈
前引下颌骨,使下颌骨引向对侧(张口肌)
4.躯干肌的组成、分布特点和功能?
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颈肌和会阴肌。
(1)背肌背肌位于躯干的后面,分为浅、深两群,浅群主要有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它们起自脊柱的不同部位,背阔肌止于肱骨作用于肩关节,其余三肌止于上肢带骨作用于胸锁关节。
深群主要有坚脊肌,纵长地位于脊柱的背侧沟内。
肌群
肌名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背
浅
肌
第一层
斜方肌
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隆椎和全部胸椎棘突。
锁骨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
全肌拉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上提肩胛骨并使其下角转向外侧;下部下降肩胛骨。
(两侧同收缩使头后仰)
副神经
(唯一不受臂丛支配的背肌)
背阔肌
下6个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中嵴,髂嵴后部等。
肱骨小结节嵴
后伸、内收、内旋肱骨。
上肢固定,引体向上(常制作肌皮瓣或肌瓣修复大面积缺损,或用于心肌成形术)
胸背神经
(全身最大的扁肌)
第二层
肩胛提肌
上4个颈椎横突
肩胛骨上角
上提肩胛骨
肩胛背神经
菱形肌
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肩胛骨内侧缘
上提、内移肩胛骨
肩胛背神经
背
深
肌
坚脊肌[骶棘肌]
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胸腰筋膜,腰椎棘突
胸椎棘突,肋角颈椎横突,颞骨乳突。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
脊神经后支
(最长最大的背肌短肌)
*夹肌
项韧带下部,第1-6胸椎棘突。
第1~3颈椎横突,颞骨乳突
一侧收缩,头转向同侧,两侧收缩,使头向仰
颈神经后支
背部筋膜:
被覆于斜方肌和背阔肌表面的深筋膜较薄弱,但在竖脊肌和腰方肌周围的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
可分为浅、中和深层。
a浅层位于竖脊肌的后面,向内附于棘上韧带,向外侧、附于肋角,向下附于髂嵴,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腹膜。
b中层分隔竖脊肌和腰方肌,中层和浅层在外侧会合,构成竖脊肌鞘。
c深层覆盖腰方肌的前面,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会合,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
(2)胸肌胸肌位于胸部,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主要有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它们都起自胸廓外面,除胸大肌止于肱骨作用于肩关节外,其余都止于上肢带骨作用于胸锁关节。
胸固有肌主要是肋间内、外肌,它们参与胸壁的构成和胸廓运动。
肌群
肌名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胸
上
肢
肌
胸大肌
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第1~6肋软骨,腹直肌鞘前层
肱骨大结节嵴
内收、内旋、前屈肱骨;上肢固定,可引体向上;上肢固定,提肋助吸气。
胸前神经
胸小肌
第3~5肋骨
肩胛骨喙突
使肩胛骨向前下方;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
第1~9肋骨
肩胛骨内侧缘及下角
牵肩胛骨下角旋向外,助臂上举;提肋助吸气
胸长神经(若此肌瘫痪,出现“翼状肩”)
胸固有肌
肋间外肌
肋下缘
下一肋上缘
提肋,助吸气
肋间神经
肋间内肌
肋上缘
上一肋下缘
降肋,助呼气
肋间神经
试述膈肌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行结构。
(中国医大)
(3)膈:
膈为分隔胸腔和腹腔的穹窿形薄肌。
中心部为腱膜,呈肾形,称中心腱。
周围部为肌质,肌束起于胸廓下口周缘和腰椎前面,
膈分三部:
按其起点部位不同分为三部:
胸骨部(前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外侧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的内面;腰部(后部)以左、右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体及内侧弓状韧带。
各部的纤维束都向中心集聚止于中心腱。
膈有三个裂孔:
(1)主动脉裂孔在第12胸椎前方,由左右膈脚和脊柱围成,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2)食管裂孔在主动脉裂孔的左前上方,约当第10胸椎水平,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3)腔静脉孔在食管裂孔右前上方的中心腱内,约平第8胸椎水平,有下腔静脉通过。
膈的薄弱区:
在膈的起始处,胸骨部和肋部之间以及肋部与腰部之间,两侧各有二个三角形区,无肌束,仅有少许结缔组织和膈肌筋膜,成为膈的薄弱区。
在前方的称胸肋三角,在后方的称腰肋三角。
腹腔脏器可能经这些薄弱区突入胸腔形成膈疝。
膈的功能:
膈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圆顶下降,扩大胸腔,助吸气;松弛时,膈回位,缩小胸腔,助呼气。
与腹肌同时收缩,可以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咳嗽、喷嚏等活动。
膈肌受膈神经支配。
(4)腹肌腹肌位于腹部,参与构成腹前壁、腹侧壁和大部分腹后壁。
腹肌上附着于胸廓下部,下附着于骨盆。
腹前壁主要为一对纵行的直肌,两侧为三层宽阔的扁肌,注意这三层肌的肌束方向互相交叉,并在腹前壁处移行为广阔的腱膜。
肌群
肌名
起点
止点
作用
神经支配
前
外
侧
群
腹直肌
耻骨嵴和耻骨联合
(前面与腹直肌鞘前层紧密结合,后面完全游离)
第5~7肋软骨和剑突的外面
(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几个肌腹)
①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
②参与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③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还可降肋助呼气。
第5~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等。
腹外
斜肌
第5~12肋的外面(下8个肋骨的外面)
髂嵴前半(后部肌束),白线,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
增另腹压
双侧收缩,屈脊柱;
单侧收缩,使脊柱向对侧旋转。
第7~11肋间神经,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
腹内
斜肌
腹股沟韧带外侧1/3,髂嵴,胸腰筋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