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docx
- 文档编号:29349494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20KB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docx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高中校园生活现状呼唤语文课外活动
浙江省教科院于20XX年4月对全省6所优质高中学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1)高中生晚上与双休日的休息时间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个别学校学生的睡眠严重不足:
80%的学生每晚11点以后入睡,45.6%的高中生认为学习负担“太重”或“比较重”,46.7%的高中生认为学习生活“太累”或“比较累”。
这表明,由于学习时间长,睡眠不足,学习任务繁重等原因,高中生普遍感觉身体很疲劳。
(2)从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等原因分析,528%的高中生对课程兴趣“一般”;从教学态度与教学手段等原因分析,有62.6%的高中学生认为听课效率“一般”;有43.1%的高中生对学习状态“不太满意”;还有27.3%的高中生对学习状态表示“失望”。
这些数据显示:
现在大多数高中生不只是身体上的“累”,更是心理上的茫然。
从学习内容到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他们都很失望,对这种被动的学习、枯燥的学习、为了高分的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只是一种机械的操作,是一种毫无激情的“工作”。
高中生活死气沉沉,学生大多成了学习的“机器”,学习不能让高中生获得一种意义所在,精神的荒芜也在所难免,校园生活缺失意义。
二、语文课外活动含义及其原则
1.什么是语文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以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
它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
它具有自主性、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
2.语文课外活动的分类
(1)旨在培养高中生理性生活的语文课外活动
理性生活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基础上的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技能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理智感的体验与满足。
理性生活如果不能达到理智感的实现,就会沦为纯粹的知识灌输,从而丧失生活的意义。
从本质上说,理性生活是求真的生活,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生活。
求真的生活不仅仅要关注求真的结果,更要关注求真的过程。
(2)旨在培养高中生审美生活的语文课外活动
审美生活是建立在情感活动基础上的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其最高层次是美感体验的立体美。
审美生活的实质在于求美,审美生活是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音乐美术的熏陶中感受美,并用文字把这种美描述出来;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调查、锻炼、研究,体验生活中的是非、美丑、真假、善恶。
他们通过思考,去识别美、鉴赏美,并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美,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审美能力就提高了。
(3)旨在培养高中生道德生活的语文课外活动
道德生活是建立在意志活动基础上的思想品德内化活动,其最高层次是道德感体验。
学校的道德生活,是由知识的思想性和教学的教育性所决定的。
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对自然事物、社会和人的理性认识,而且要使学生形成处理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关系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4)旨在培养高中生责任意识和家乡自豪感的语文课外活动
嘉善地处杭嘉湖平原,是著名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有6000多年的农耕历史文化,孕育了元代大画家吴镇以及古镇西塘、嘉善田歌等丰富的文化遗产。
特别是近年来,嘉善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县和城乡一体化等三大战略,跻身全国百强县第二十七名,逐渐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引进台资为重点的浙江省接轨上海浦东的第一站。
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大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语文课外活动的原则
(1)应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语文课本本身就有许多局限性:
片面性——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囊括其中,稳定性——不能收纳世界上最新的知识等。
但课外活动可以使获取知识的来源更广泛。
整个社会就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活动、交往、阅读、看电视节目等最大限度地开辟语文学习的空间、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
校园生活的空间也就拓宽了。
(2)应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触类旁通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无所不包,无所不及,与其他学科是互为渗透。
无论是语文教科书还是语文课外活动材料,都包含着各类学科知识。
要真正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具备各相关的学科知识。
(3)应面向所有学生
语文课外活动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自己的位置和任务,又能热忱地关心整个集体,以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1.由语文课本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的理性生活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
我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将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比如,根据课本《论语》,成立“宏儒学文化,建精神社区”研究小组;根据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成立“小说欣赏”研究小组。
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并引导他们参加校内和班级的兴趣活动,如组织排演课本剧小组、朗诵小组、演讲小组、语法研究小组、修辞研究小组、古文典籍阅读小组、古诗词阅读小组、办报小组等。
每个小组都成立活动工作委员会,由组长、秘书长、委员组成,活动前制定详尽而周密的工作计划,整个活动过程要按计划进行。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参加,开展兴趣活动。
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做贴心人,经常暗中提示指点,给他以“一鸣惊人”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
学生在认知活动基础上习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技能,关注求真的过程与结果,获得理智感的体验与满足,从而把知识化为能力2.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审美生活
语文课外活动需要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组成“语文信息”小组。
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研究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比如,与地理、化学、物理等科目联系起来,组成“环境考察”小组,考察嘉善的水资源污染、噪音、白色垃圾等,实地采访部分市民,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等。
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结合起来,组成“书法”小组、“音乐鉴赏”小组,展示文学与声音画面的融合之美、立体之美。
与政治、历史科目结合起来,组成“民生”小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评论社会现象。
这样,让语文课海纳百川,成为“杂家”。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实践活动基础上感受美、识别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美感体验的立体美这一最高境界。
3.与学校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起来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道德生活
知识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理性认识,而且要使学生形成处理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关系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比如,我和班主任一起,根据特定的内容,组织关于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研究如何开展主题班会、如何选择内容来开展主题班会,如何召开主题班会等。
学生组织小组进行研究活动,可以通过班级开展,操作性强。
开展以道德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组织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
比如,与政教处联合,开展“清明寄情,爱我祖国”和“珍爱生命”等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的革命烈士诗歌朗诵会等。
道德生活在本质上是求善的活动,尽管道德生活离不开认识,学校道德生活的核心在于为学生建构道德信念,培养学生向善的道德意识,形成道德判断能力,产生道德感体验。
4.与地方文化、家乡特色相联系的语文课外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家乡自豪感
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嘉善的各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特色农业。
比如,姚庄黄桃、蘑菇,惠民蜜梨,杨庙雪菜,洪溪葡萄,丁栅养殖,汾湖蟹等等。
本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宗旨,我着力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依托家乡丰富的乡土资源分主题开发大语文课程。
比如,组织西塘的学生研究西塘黄酒和西塘古镇的旅游,大云的学生研究大云的鲜切花,汾湖的学生研究汾湖蟹,杨庙的学生研究雪菜。
课外学生走访农户,实地考察,撰写研究小论文,最后进行班级交流。
这样,让学生了解家乡,感受生活,增强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家乡自豪感。
四、高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1.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
课外活动强调学习与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
新课程需要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即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应用。
语文课外活动用实例和实际情境向学生表明:
知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和实际问题,诱发他们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的学习动机,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精神。
2.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进程
新课程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由此可见,突破把学生束缚在课堂内、课本里的封闭沉闷的做法,把社会生活引到语文教学中来,建立一种全方位、多渠道、广视角的语文教学系统,是新课改的要求。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奠定基础,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可以使高中校园生活充满生命活力,使学生由“机器”变成朝气蓬勃的人
语文课外活动拓宽了语文教育的阵地,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
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展示的舞台,活动体现学生自主参与、自主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
语文课外活动能让学生充分张扬个性,能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创建和谐宽松的校园文化。
优秀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
语文课外活动重建高中校园生活的意义,使高中校园不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的精神乐园,让处于花季雨季的高中生快乐放飞自己的心情、放飞理想,快乐地享受高中阶段的学校生活,并能从高中阶段的学校生活中获得或建构起自己人生的意义,培养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语文课外活动课调查与实践
针对这种现象,我对东莞市不同类型的十六所中学语文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我发现:
我市不少学校的语文教学仍处在封闭的、被动的境地,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驱使下,造就着不少萎缩型继承型而缺乏创造力的人才;不少语文课堂成了窒息生灵的“书屋”。
56%的语文教师从来未进行过语文课外活动,甚至有人不知道除文体活动、班团队活动外还有语文课外活动。
进行过这类活动的也仅仅列举了组织文学社团、演讲比赛。
对566名不同层次男女学生进行阅卷调查中,选语文教与学为最没吸引人的占85.3%,说进行过语文课外活动(含文学书画演讲征文)才占11.2%。
在语文课外活动与其它活动中进行选择时,31.1%选理化实验和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选语文课外活动的仅8.6%。
60.3%的学生选择逛大街、玩游戏机、看三维画或卡通书,还有的选择去散书摊和放像室。
座谈中,我感到这60.3%的学生代表,他们是从自己选择的活动中得到了一些知识,但丰富的想象力被扭曲了,纯洁的心灵被玷污了。
不少人满口的流氓语言,处处显出玩世不恭,常沉迷于古怪离奇的武打言情幻境中,对正面教育颇为反感,对语文及其活动嗤之以鼻。
参加了几次语文课外活动,发现大都是课堂教学的翻版,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个别教师机械地搬了不少各种教参的堆堆结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活动后问学生感受如何,大都茫然。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作了深入的分析,找到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①要认识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②要让语文课外活动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性、自悟性、趣味性和生活化;③要设计一系列活动,这活动既能反映大纲要求,又与课内教学有一定的自然的联系,特别要突出语文知识生活化;④要在石龙中学这个教改基地进行专题实验和必要的示范;⑤活动课的设计要从教师为主逐渐以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实施、自行总结为主。
我首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理论造势活动,我让尽可能多的教师理解:
“教学是一种专门组织起来的认识活动”(巴甫诺夫《教育学》102页);“这种活动应师生共同组织,最好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
和实验教师体会毛主席的“从游泳中学会游泳”、杜威的“从做中学”及古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使大家认识到从感性实践中获得切身经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相信语文课外活动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
在取得了应有的共识以后,我立即在石龙中学指导五位高初中教师进行了具体的系列实践。
实践分三个系列:
一是语文知识生活化系列,它主要有个人玩具述评会、模拟各种招待会、模拟家庭的一天、语文与学生生活知识竞赛、民间故事搜集评述、文学社团刊物编辑出版、课外读物评荐会等。
二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续写或改写课文、将课文内容编成名言警句或写作用的材料。
三是引进影视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录像,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和外地先进教学录像,然后进行述评;另外观看课本影视片和中外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或选看其中精彩的片段进行单项写作训练)。
这些活动课,都坚持了如下原则:
①真正以学生为主体;②听说读写结合;③互教互学;④寓教于乐。
请看下面的具体课例:
目的:
为了落实大纲关于“每学年课外阅读三五本书,提倡课外笔记”的要求,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引上健康有益的轨迹,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我们设计了这个“课外读物荐评会”活动。
过程:
一是准备工作:
①指导学生选举“课外读物荐评会”负责小组;②小组拟定活动的具体要求,含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评奖方法;参荐者应作的各种准备,如设计荐物出现的方式、拟出最高诱导的话等;③参荐者报名。
二是正式荐评。
①参赛的将自己推荐的读物摆在抽签抽到的位置,附上自己撰写的推荐信;②讲解读物中最令自己感动不已的内容。
三是交流评比。
①荐物者接受同学的提问;②以四人小组讨论评比最佳的推荐者和最佳的课外读物;③评论代表发言,要求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趣;④参加活动的全部同学写一篇几百字的活动记,要求写自己感受最深的;⑤全部同学(含参荐者)投票评选最佳推荐者、最佳推荐物、最佳评论代表和评论小组和颁奖;⑥评委小组最后评出最佳活动记和对活动进行总结。
以上是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施的活动课,在培养好骨干后,我们便在高二(5)班让学生独立设计,自行组织地进行了“个人玩具述评会”。
学生们进行介绍自己各个时期的玩具,回忆了许多有趣的往事,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热烈。
他们还根据本地的一个真实故事设计了“模拟家庭的一天”,真实地反映了由于父亲语文水平低,与外商签合同时被人骗了仍不知道,一年后家破人亡,打官司时又输了个精光。
真真切切地让学生体味到了语文在生活与事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对语文课外活动课陷入一种新的单调感时,我又根据我市的教学条件,引进了影视语文课外活动方式。
注意利用影视的声像景情并茂的特点,使学生置身于现代化的语文氛围中。
针对学生对语文教学意见不少但颇为片面的现象,我将他们的课堂实录放给他们观评。
当他们看到录像中自己时,个个兴趣盎然。
当我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问题时,没有一个人出声,听得认真、想得深入。
当他们不明白要怎样才能做得好时,我又让他们观看了特级教师的上课实录,然后让他们分组讨论,总结出教改的意见和自己应有的反省。
我还让他们观看课本剧和中外名著改编的影视片。
这虽不等同于原著,但它高度浓缩又具有立体感,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十分有用的。
如初中学生看了“故宫博物院”后,对课文的教学很有帮助,学生很容易地体会到了故宫“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高中学生对阿Q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总感到难以把握,看了故事片《阿Q正传》便觉得这人物形象丰满、深刻。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外活动中,会自然地把学过的各种知识与课文知识相应地勾通起来,形成知识的联系,再通过类比和联想,理解认知想象和创造力就得到培养了。
以前,不少教师认为教学实验只能在非毕业班进行,语文课外活动也是一样。
为了处理好试验与升学的矛盾,我把课外活动与课文进行了必要的联系,但又进行必要的深化——进行再创造。
包括幻想式地续写和改写课文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将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进行分类编撰,这既是复习又是创造,学生也乐意做。
除此之外,我们还让学生突破班级界限自愿组合,融入社会,并适当与政治、历史、科技、艺术等结合。
如与驻军组织各种文化节目、举行知识竞赛、调查社会用语、模拟抗战宣传队写标语、作诗歌,丰富有趣,乐中有得。
这样的课外活动,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这里知行协调,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学生的审美需要及各种兴趣得到了满足,情感得到表现和交流,它适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这活动已不仅仅是课内语文的简单拓展和深化,也不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变相延伸,它有明确的重点和具体的目标,但这重点和目标又全蕴藉于活灵活现的生活情景和前后连贯的活动过程,它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活动课中自主抉择,突出兴趣、活动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许多感性认识。
这对于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在活动中,教师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一阶段的情况设计,第二阶段的画龙点睛式的点拨,第三阶段的完善和总结,处处都有教师的影子。
在这里,教师“导而弗牵”,学生乐于接受(也较善于接受)教师的导,特别是他们的设计、组织、实施出现了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会十分尊重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也时时可见到教师的作用,即引发和强化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有时,教师关键处的一个设喻,便能唤起学生,学生乐于进行情感交流和新的创造性思考。
这些语文活动课,使学生对语文有了较浓的兴趣,对语文的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有了新的认识。
在调查中发现,开展这项活动的高二(5)班和初二(5)班等10个班的学生,对语文有兴趣的已占87%,不少学生都写下这样的体会:
“我们日常生活、学习中,无时无处不与语文发生关系,语文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不学好语文,我们会处处碰壁。
”教师在开展了这项活动后,也知道不应离开广阔的天地、堵塞住多种渠道,仅倾心于那小小的“责任田——课堂教学”。
明白了没有活动课的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课外活动 有效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