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347874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1.26KB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12.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3自然段。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4.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含义。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北京中南海大门朱红影壁墙上的“为人民服务”图片)同学们,谁能用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来历?
(生举手发言,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生字新词。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3.师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重点指导:
“鼎”字比较难写,记忆下半部分时应抓住这部分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
特别要强调这个字的笔顺。
)
4.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词语。
死得其所:
联系上下文可知在文中指的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鸿毛:
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是轻微,微不足道的意思。
五湖四海:
泛指全国各地。
文中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说说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
(课件出示)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8岁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他虽然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
2.简述自己了解到的张思德。
3.小组内讨论: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学生能够说出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的回答深入详尽。
)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从加点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
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词语表中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如何为人民服务?
(指名说)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
(2)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含义。
(抓住“固、于”的意思,小组内讨论)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死比鸿毛还轻。
)
(3)结合资料说说为什么张思德的死重于泰山。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还有哪些人的死重于泰山。
(李大钊、郝副营长、董存瑞……)
2.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是围绕什么意思来写的。
(围绕“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来写的。
)
(2)这段话共有几句?
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在文中找出这段话中的关联词,并标上着重号。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要……就……)②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四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
师小结: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
先说不怕批评,再说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
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3.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或不懂的句子,然后在小组中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互相补充。
(4)集体讨论,教师重点点拨。
(课件出示句子)
①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
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全民族的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
②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队伍里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
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革命目标。
)
(5)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4.学习第5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为什么要开追悼会?
(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是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
)
(2)开追悼会有什么意义?
(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
三、总结全文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侵略者。
)
2.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思想论述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条理清楚;语句在逻辑上结构严谨。
)
[教学板书]
12.为人民服务
提出观点: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具体论证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团结奋斗不怕牺牲一切为了人民
为了一切人民
[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离学生生活甚远的演讲稿,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所以我在教学本课时,通过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要求学生反复读课文(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课文围绕一个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述的,初步了解了议论文的写法。
但由于课程安排的问题,学生并不能深刻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都比较浮于表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
12《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十二课。
此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心,分层进行了论述。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
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课上播放了一段关于张思德牺牲的片段,孩子们在电影中直观的感受到了当时的场景,更初步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主席会做这样一个演讲。
我再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没有丝毫的被动,完全尝试着主动分享喜欢的段落。
首先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再找出论点论据,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议论的表达方式,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另外,在理解正确的生死观这个部分,我主要抓住了对比的教学方法,列举出学生熟悉的人物,让学生自己判断其死的意义,并请学生讲一讲他们的故事,使得学生更容易正确理解生死观的含义。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我在这节课注重了语言感悟,词语分析,把需要理解的词语放到句子中去体会,一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词汇。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抓好词语这个切入点。
如:
“精兵简政”一词,学生单纯的理解词语有点太生硬,并且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把词语放到相应的句子中去,体会词语的含义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的教学水平还需提高,有智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往往比我们教上几节课的效率都要高。
三、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上语文气息不足,语文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
本节课中我只做到了听说读。
对课后的拓展环节做的不是很到位,忽视了课后作业的重要性。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课后布置了一个小论点让大家以此进行充分论述写成小议论文。
课后练笔对学生议论文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2.《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于议论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课文的重点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以读为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指出: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材选文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这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2.从课文所表达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应该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处进行交流,紧紧扣住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并透过文字去挖掘文字背后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用“深文浅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学习。
让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学到知识,让教学收到了实效。
只有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对文章作出比较透彻的理解。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
由于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授课时,教师讲解的过多,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
对于张思德的认识还比较浅显,应该多搜集资料,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理解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表达方式;然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交流讨论;最后回归整体,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
12《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
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
《为人民服务》这篇讲演稿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应该从“深文浅教”中教会学生。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证明了这节课的安排是合理的,学生学到了知识,老师教的轻松,收到了实效。
从学生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对此理解还是比较透彻的。
学生为何能对文章作出如此透彻的理解呢?
简单地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比如“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几句话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这几句话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么样连起来的。
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读,自己领悟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难。
我把每句话的意思都简要板书在黑板上。
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起来的对学生来说就难了。
于是我让学生看看板书,说说从每句话的意思中看出了什么?
一句比一句深,句与句之间就是递进的关系,每个句子之间就是这样连起来的!
这样,学生就理解了“递进”。
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四句话,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背出来。
经过对教材、学生等反复的思考与沉淀,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为一节演讲课:
让学生感知演讲词针对性、启发性、感染性的三个特点,从而能够进行简短的即兴演讲。
针对教学目标,我预设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通过分析演讲词的结构、语言,紧紧抓住严密、准确、有表现力这几个词语来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从而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们热情的反应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想,这更多应该源于他们对于演讲的喜爱,这篇课文完全成为学生们学习演讲词的一个载体,因此,他们乐于朗读、品味、分析、总结,并把学到的知识在即兴演讲中加以运用。
不足之处:
由于这篇课文产生的年代特殊性,离学生生活实际很远;由于这篇课文题材的特殊性,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议论文,给我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我会这样做:
引入了六年级上学期学过的《有的人》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教学“对待批评”这一部分时,我又让学生联系名言警句: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要学生列举受到老师或同学批评的实例,说说自我当时的感受。
当这些孩子们平时熟知的语言和事例和课文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活跃起来,语文即生活,尤其是这样一篇经典的文章,如果不把它的根深植在生活的土地里,它就会枯萎在学生的心灵里。
《为人民服务》教学反思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
全文阐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文章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中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论述。
学生对课文的背景了解过少,而且这是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文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学生来说,是无趣的,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只有激发学生“我想学”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与其枯燥地讲解,不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研读。
于是,我确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明确目的地读书!
那么学这课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背诵课文!
这是一篇议论文,学生必须理解了课文内容才能轻松背课文。
早自习的时候我让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
上课的时候,我问学生:
“你们会背了吗?
”孩子们面面相觑,面露难色。
然后我说:
“同学们,别紧张也别害怕,为什么不能容易地背诵出来呢?
因为同学们还没理解。
在今天的两堂课里,我将引导你们理解课文内容,并保证只要你们认真听讲,努力思考,两堂课下来,个个都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
这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为人民服务 部编人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12 优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