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精选文章58篇.docx
- 文档编号:29321912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7.64KB
申论精选文章58篇.docx
《申论精选文章5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精选文章58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精选文章58篇
申论精选文章58篇
注:
本文所选内容仅作为复习资料参考使用,关于申论写作的具体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有系统的讲解。
本文为公务员考试一本通系列教材VIP资料节选,预定一本通获得网上学习卡后可下载全文完整版及更多精品资料。
第一部分近年申论真题范文选登
精选文章一:
民生之依2011年浙江(本文选自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精选文章二: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012年国考
精选文章三:
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2011年国考
精选文章四:
命脉——“把脉”中国的土地问题2007年国考
精选文章五:
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2008年江苏
第二部分文化产业
第一节保护文化遗产
精选文章一:
该给“谁的西湖”怎样的答案
第二节促进教育公平
精选文章四: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温家宝(2011年6月17日)
第三节改革文化体制
第四节中华民族精神
第五节提高文化软实力
第六节加强道德建设
精选文章一:
让“最美”的人不再独行
第三部分安全生产
第一节保障食品安全
精选文章三:
民以食为天、食以法为先
第二节严格安全生产
第四部分百姓民生
第一节加大住房保障
第二节扭转收入差距
第三节改革公立医院
第四节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五节促进农民工就业
精选文章一:
如何为他们修缮“人生护栏”
第五部分经济发展
第一节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建设人才强国
第三节节约能源资源
第六部分政府改革
第一节推进依法行政
第二节正确的政绩观
精选文章二:
群众为什么爱“草鞋书记”
第三节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七部分生态建设
第一节建设生态文明
民生之依
(本文选自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
当前,民生问题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它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要求会更高。
事实上,社会保障与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是真正的民生之依。
◆评析:
文章在第一段以精炼的语言阐释了文章标题的两个关键点──“民生”和“依靠”,明确指出社会保障就是民生之依,点明了主题。
首先,社会保障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它能够确保人民群众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收入和基本医疗不受影响。
其次,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平衡器”,它能够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调节中高收入群体的部分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标准,适当缩小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再次,社会保障是国民福利的“助推器”,它能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评析:
本段将社会保障比作“安全网”、“平衡器”和“助推器”,从三个方面谈了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
“首先,其次,再次”的表述方法使文段条理清晰。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就为我们今后大力发展作为民生之依的社会保障事业指明了方向。
我们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
◆评析:
本段引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作为理论论据,增强了理论性和说明力。
同时,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三项对策。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法规。
《社会保险法》已经出台,应尽快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以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
同时,应制定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行为和政府的社会保障工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覆盖面大小是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可及性和有效性的首要指标。
我们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地区快速城镇化的特点,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计划地把应该被纳入而尚未被纳入的社会群体切实纳入进来,真正实现“应保尽保”。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必须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别大,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必须坚持“保基本”的方针,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提高保障待遇。
◆评析:
以上三段内容分别对应提出的三项对策,每段都以统一的句式作为中心句,条理清晰,对策合理。
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之依、民生之福。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虽然过程漫长、工作复杂,短期内看不到政绩,但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我们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评析:
结尾再次重申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之依,强调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点津:
这是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的一篇真题范文,它在结构上和写作角度上,都是较为常规的,比较容易掌握。
但同样是采用这种写作方法,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作为范文,是因为它在内容上对问题认识深刻。
因此,写作申论文章应当重视内容。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常言道: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
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
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
这一感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
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了道德失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
当前,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
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
德以劝善,法以诛恶。
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
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惟有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国家者,积人而成。
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
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取中华传统道德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国家必将长治久安。
(1018字)
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
黄河,这条素有中华民族“母亲河”之称的蜿蜒长河,繁衍生息出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她不仅哺育了中华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更给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经久不衰的黄河精神,引领我们不断开拓进取。
振兴中华,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这一代中华儿女肩负的历史重任。
为此,我们必须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求真务实精神。
千百年来,黄河儿女在治黄用黄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聪明才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按照黄河特有的自然规律治理和开发黄河,实现了大河与人的和谐共生。
由此出现了大禹治水重在疏导等符合黄河自身规律的科学利用、合理改造自然的例子。
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面前,必须实事求是,认清时代发展的规律,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们对待发展既不能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自强精神。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发展、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强不息的民族自强精神。
正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因为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每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黄河母亲的怒吼,看见的是华夏儿女用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
今天,回首历史,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自强不息,不断开拓进取,这是时代的呼唤、民族振兴的要求。
我们必须把自强进取的无限拼搏精神同愚公移山的不懈奋斗精神结合起来,既心怀凌云之志,又脚踏实地,用辛劳和汗水将这种民族精神镌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上。
弘扬黄河精神,振兴中华,必须坚持以自信、毅力和智慧为核心的改革攻坚精神。
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意味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在这个阶段,任何一个改革都是一块“硬骨头”。
如果没有自信,缺乏实现目标的勇气,或者缺乏毅力,知难而退,或者缺乏智慧,不善聪明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和阻力,就很难把这些“硬骨头”一一啃下来。
因此,我们必须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者大无畏的精神引领未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大繁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我们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在敬仰与图强中传承历史,在担当与奋斗中开创未来,传承民族经典,弘扬黄河精神,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1072字)
命脉
——“把脉”中国的土地问题
西汉的贾谊有句话,说明了当时土地与人民的关系。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可见对于人民来说,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民的命脉。
而到了现代社会,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命脉。
目前,随着工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快速扩大化的冲击,农民对土地固有的使用权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
在城市先进经济主导整体经济的时代,农村地域缩小、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国家的作用在于在这个城乡变迁过程最大限度地扞卫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以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双赢局面。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达到这种双赢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我国的征地赔偿与征地收益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
这首先就不符合价值规律的原则,因为征地赔偿实际就是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价格”,而征地收益更多的是体现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价格”与农民土地使用权的“价值”不相符,那么这就是一个不合理的经济现象。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就是要重拾价值规律的精神和原则,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土地的价值与许多因素有关,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有弹性的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征地赔偿制度。
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着重解决征地规模过大、补偿安置不到位、同农民协商不够等突出问题。
建立补偿标准听证制度,严格按法律规定落实补偿安置措施;补偿标准要合理公正,土地补偿费要及时到位。
严厉查处拖欠、挪用、截留土地补偿费等违法行为。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实际利益,引起了部分被征地农民的不满,导致了一些冲突、上访等不和谐的社会现象。
对于这方面来说,我们的政府就需要做更多的协调、引导的工作了。
首先从制度建设的层面,就要完善相关的土地征用和管理的制度。
其次从维护农民权益的层面看,政府除了在征地时给予经济补偿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民在失地后的“谋生问题”,要“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积极探索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长远生计的有效办法,建议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专门用于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等。
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制,通过职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素质、劳动技能和谋生能力,还可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要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福祉的大事。
目前我国少数地区还存在着“短视”的行政行为,只着重于“开发”,而不注重“保护”。
同时还存在着违法违规征地的现象。
对于这方面问题,关键在于“监督”和“教育”。
“监督”是指监督各级机关、组织和个人要严格遵守我国的征地制度。
“教育”是指广大干部和群众要认识到土地资源合理使用的重要性。
同时从我国国情出发,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尤其是要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同时还要做好土地占补平衡工作,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以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角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土地实际上不仅仅是农民的命脉,也是城市居民,甚至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脉所在。
现在我们的命脉在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实就如同人也会偶尔伤风感冒一样,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个社会问题好好地把把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自然就能药到病除了。
【评析】
这是2007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的一篇优秀作文。
本文开篇就引用了贾谊的名句,为文章增色不少,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国有句俗话:
“吃啥不能吃种子,卖啥不能卖土地”,可见土地问题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性。
文章在主体部分从多个角度对农民土地问题作了全方位的阐述,在文章结尾做了总结性的归纳,谋篇布局很和谐,结构安排也较为合理。
没有中国制造世界将会怎样
在21世纪,没有什么比中国的崛起更令人瞩目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一种现实,而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停留于概念层次。
这里,最有说服力的一个现象就是“中国制造”。
关于“中国制造”,首先要确定一下它的含义。
从目前来看,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的欢迎,主要因为它有着物美价廉、非常实用的特性。
但是,在整个制造过程中,制造的主体即贸易方式有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产品都是按照外国订货商的要求和国际标准生产;从出口主体来看,则有58%以上的产品是由外资企业出口的;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环境来看,我们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正是这些企业共同打造了中国制造。
可见,世界各国的很多因素都参与了中国制造。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制造”可称得上是“世界制造”。
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历时一年不购买“中国制造”产品的实验,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的图片。
美国人或许在读这本书之前,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中国制造”的依赖程度。
而真正身体力行才发现,要想不买中国产品,除了必须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努力寻找(还不一定能找到)之外,还大幅度提高了生活成本(很多非中国造的产品价格都很昂贵)。
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最终决定,还是跟中国进口产品共存的好。
发誓一辈子不用中国产品,貌似不太现实,我情愿不去知道,未来10年不靠中国产品过活,日子会有多难。
”中国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感到万分惊叹和自豪。
某种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作者做这个“实验”,毕竟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了解“中国制造”对美国乃至全世界不可低估的影响。
本书还从小人物的角度对全球化做了精彩的阐释,相当于给读者们上了一堂幽默有趣的经济全球化速成课。
我们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现实面前,不管你是什么信仰,不管你是什么肤色,谁也离不开谁。
只有寻求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发展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共存共赢,促进全世界的普遍繁荣。
本书也反映出世界对“中国制造”还存在一些误解。
在国外,“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常常与低端、低质、低价联系在一起。
在品牌万里行的座谈会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
同样品质的产品,中国的往往必须比日本甚至韩国的卖得便宜才行。
这说明我们不是说得太多,恰恰相反,而是说得太少。
世界对我们还存在着诸多疑问和好奇,我们要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中国制造”,让他们看到我们的高端与高质,而且是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
在这里,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个人还是机构,对提升“MadeinChina”的国际形象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想任何人都不会相信,在没有产品质量日益提高、日益进步的情况下,中国能有今天贸易大国的地位。
实际上,中国制造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首先是建立在质量和竞争力这两个因素上。
中国几乎每小时就向全球输送1亿美元的商品,可以想象,如果中国产品的质量从根本上、从主流上是不可靠的,便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和美誉。
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产生了误解与担忧,但是同期中国产品出口的增长率仍在上升,可见,大多数进口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对中国产品仍然秉持公正和理解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应当进行积极宣传和交涉,澄清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误解,为我们赢回公正客观的评价。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
中国企业的出路就是他们已经走过的历程,就是继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继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向着“中国创造”稳步迈进。
第二部分文化产业
第一节保护文化遗产
精选文章一:
该给“谁的西湖”怎样的答案
苏小小的西湖,白娘子的西湖,白居易的西湖,林和靖的西湖……如今,早已闻名遐迩的西湖,又正式成为“世界的西湖”——成功地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与我国此前拥有的40处世界遗产相比,西湖该是很特别的一处。
它是比较少的文化景观与城市生活“零距离接触”的类型,而就在它申遗成功后的当天,杭州市政府立即承诺,将坚持“六个不变”——“还湖于民”的目标不改变、门票不涨价、博物馆继续免费开放、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占用。
这样的表态,无论在国内还是世界上,都较为少见。
在日益升温的“申遗热”中,我们看到不少申遗前如何“竭尽全力”耗巨资、成功后如何借名商业开发的案例,或是门票应声而涨,或是以保护之名只对专家开放,让人对“申遗”又盼又怕。
当西湖以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心态,坚持自己的“还湖于民”目标,坚持免费开放的文化思路,并因找到了一种让文化景观优美而生动地存活于城市生活中的智慧与结果,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赏,这种“成功”,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申遗”。
而进入“遗产时代”的“六不”承诺,则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的文化主张,看到了文化遗产惠及大众的管理思路。
无论是自然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首先是公共的遗产,都应惠及于民。
何况,收费、涨价、开发,并不能让景区变成想象中的“摇钱树”。
作为地方旅游资源核心的世界遗产,如果因涨价而折损竞争力,只会损害到整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西湖免费开放,可为例证。
2002年开始,西湖成为中国唯一不收门票的5A级景区,日常维护、清卫保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费用,每年增加过亿元。
但来杭州的游客几年之内已经翻番,旅游收入更是增加了180%。
在这一思路之下,从拆除高墙深院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也得到加强。
保护、开发、公益,一直是文化遗产难以理顺的一组关系。
如果没有正确认识,难以处理好这些关系,最终会陷入恶性循环。
世遗大会上,丽江、布达拉宫等世界遗产,都曾因过度的商业开发而受到质疑。
而为吸引更多游客而大肆营建不伦不类的人造景观,打造毫无特色的酒吧街、商业街,破坏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更无异于饮鸩止渴。
因此,“杭州承诺”尤显可贵。
兑现还需时间检验。
世遗委员会要求“缓解城市发展以及游客激增对西湖造成的压力”。
西湖必将因“入遗”而游客激增,而“限客”难免会被认为是对一些人权益的剥夺。
在解决好了保护与开发、开发与公益的关系后,保护与公益的矛盾,也还需要破题。
即使从年过半百的白居易与西湖邂逅的公元822年算起,这个东方名湖也已存在了千年之久。
让千年名湖在更长的日子里保持青春,现在仅仅是开始。
更希望,西湖背后的“杭州承诺”,能给更多景区及城市一个启发。
精选文章四:
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温家宝——在北京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温家宝
(2011年6月17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首届免费师范生的毕业典礼。
首先,我要对即将加入人民教师队伍的同学们表示热烈祝贺,对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去年教师节,我到河北兴隆县六道河中学看望师生,与同去的北师大同学有个约定,我答应一定参加你们的毕业典礼,今天我是来履约的。
最近我连续收到北师大和东北师大部分免费师范生的来信,同学们立志投身教育事业的理想和决心深深打动了我。
大家希望在临毕业前,能与我进行面对面交流。
实际上,我一直惦记着你们。
同学们已经顺利完成学业,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走上神圣的讲坛,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天我来,就是同大家谈谈心,说说心里话。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肩负着开启民智、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承载着千万家庭的梦想和希望。
中华民族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荀子·大略》就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的名言。
我的祖父和父母都是教师,我的父亲就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我对教师始终充满景仰之情。
前些年,不少优秀学生不愿意当老师,甚至师范院校的学生也不愿意当老师,更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中小学当老师,我心中确实有些担忧。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吸引最优秀、最有才华的学生做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终身做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师成为最受尊重、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我们高兴地看到,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和探索,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着成效。
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四年共招免费师范生4.6万人,录取分数线高出本省重点线40分以上,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志愿加入教师队伍。
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已经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超过90%的学生到中西部中小学任教。
上海、云南、江苏等地部分院校也开展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这项政策正在彰显出越来越大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践证明,国家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已经四年,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如何进一步完善好、实施好这项政策,是一件大事。
我们要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快落实和完善配套政策,让更多优秀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经过认真研究,国务院将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我们要建立免费师范生录取和退出机制,加大高校自主招生力度,录取后经考察不适合从教的少数学生可以调整到非师范专业,选拔愿意从教的优秀非师范生转为免费师范生,让真正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读师范。
要提高免费师范生生活补贴标准,给予优秀免费师范生更多奖励。
要支持建设一批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安排更多名师给免费师范生上课,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实习机会,提高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要进一步改进免费师范生就业办法,通过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的跨部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申论 精选 文章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