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论学习材料.docx
- 文档编号:29321155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4.08KB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docx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理论学习材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一)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
一名合格教师,应该以身示范,在思想上崇尚师德,在行为上体现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崇高的教育目的。
师德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
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广大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培育一代又一代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的人才。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而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不仅体现了诚信、尽职、图强、服务社会的崇高师德,而且体现了奉献社会、奉献人生的执著信念,刻苦拼搏、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
概言之,“爱岗敬业”正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奉献社会的崇高境界。
用陶行知先生当年的话来说,就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
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教师理应把爱心倾注于整个职业生涯中。
切实承担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是党和人民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
要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
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这就是“师爱”。
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
履行传播和创新知识的重要职责,决定了教师专业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世界已进入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只有追踪学科前沿,不断研究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不断进行本专业领域的理论创新,才能站在学科前沿,引导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
因此,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是对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
对教师而言,高尚的师德也体现在严谨的教风之中。
教师必须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发扬严谨的教风。
严谨的教风由严谨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教学方法三方面组成。
严谨的教学态度,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以身作则的风范,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关系到教师的整体形象,关系到教师讲课的效果。
严谨的教学内容要以严谨的科学研究为铺垫。
要倡导博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
面向新世纪,为适应创新教育,应倡导全新的教学方法,如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相结合,开发和超越原有知识范围,强调能力培养,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积极思考中学,在思想碰撞中学,在主动钻研中学,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让教与学都有声有色,让师生共筑良好的学习氛围。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铸就高尚师德的前提。
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
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学观念要更新。
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育观,如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代学生观”。
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评定学生质量的标准也在于学生应用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教师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因而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模范,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模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正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
·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二)
教师角色新思考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
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前不久,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
前日,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
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
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为了完成教育使命,我们的教师角色越来越多,为了把教育做好,教师到底要扮好哪些角色,还真不好一下子说清楚,也许教师应该成为一名魔法师——能解决很多问题的魔法师!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三)
40年教学的20条经验
一、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70%左右要紧扣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
2.在假期中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
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
3.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
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
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
…
二、上课的经验
4.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
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
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
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
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5.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
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
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
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
6.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
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
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
7.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
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
8.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
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三、考试的经验
9.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
一定要增强每位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能建构的、主动的、体验的、合作的进行学习。
!
10.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往”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考试。
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年中都曾有获得前三名的经历,对你的教学留下美好的回忆。
11.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真正有效的促进方法,是让他们深切地知道:
“不进则退”。
考试要让他们感受到一定压力,保持必要的张力。
避免他们盲目自满,但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信与自尊。
12.考试后,应立刻将正确答案公布或发给每位学生。
要学生“趁热打铁”,修正错误,巩固正确,打好基础。
当天知道作业正确与否,对于有效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四、提问的经验
13.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
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奠基;问题解答要及时反馈,真正巩固。
14.提问与思维。
“选择思维”的问题是:
“这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吗还有其它解决办法吗”,增加思路。
“前瞻思维”的问题是:
“如果那样做,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要有预见。
15.“情感思维”的问题是:
“出现这样的结果满意吗我的情感上能接受吗”尝试体验;“换位思维”的问题是:
“别人怎样看这个问题别人会有怎样的感受”设身处地。
16.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要将学生的问题集中起来,进行系统研究。
努力做到针对性强,切实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问题到问题,学无止境。
^
五、综合的经验
17.对学生好的言行,要及时给予肯定的回应;对学生不好的言行,及时给予否定的回应。
大多数应是“肯定回应”;“否定回应”只占少数。
18.每一学年都要调查统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
力争在自己最弱的一项上,有所改进。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体现出“审美和立美”,艺无止境。
19.每上一节课,要设想全人类都在倾听,要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力戒偏见。
要以自己的全部智慧来上好一节课,让学生如坐春风。
“生命和使命”,价值统一。
20.要珍惜时间。
力争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较多的知识,培养较强的能力,学会独特的审美,发展良好的人格。
知识、能力、审美、人格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五)
“教学做合一”在语文教改中的现实意义(语文)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
时隔八十年,近一个世纪了,这一理论对如今的教学改革仍有指导意义。
)
一、教学做合一,是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陶行知说:
“首先是先生做,在做上教,学生才可在做上学。
”教师每一节课的教学工作是学生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根本,教师的一切做必须围绕学生的学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必成“待装知识的容器”,成了陶行知所说的旧时代学生读书的特点:
读死书。
他强调,教学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以最短的时间,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一次在听一年级的课,课题是《乌鸦喝水》。
老师让学生进行了分组实验。
小组成员拿出了自己准备的工具:
装有水的瓶子,一些小石子。
由于准备的工具不同,实验呈现了下列情况:
有的小组实验非常顺利;有的小组放了很多石子还没成功,其中一组石子卡“喉咙”了,大家一筹莫展,慌了手脚。
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师:
小朋友,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生:
我们组我把石子捡进去,瓶子里的水就慢慢升高了,后来到了瓶颈,再后来就到瓶口了。
师:
哪些小组遇到了困难,也和大家说说。
生:
我们在瓶里放了很多石子了,水还没到瓶口。
生:
我们的石子卡在瓶口了,不能再灌了。
>
师:
其他小朋友听了想说些什么
生:
你们耐心点,再捡些石子进去,水就上来了。
生:
捡石子时要小心,不能捡太大的石子。
师:
小朋友,听了他们的介绍,再想想乌鸦捡小石子,又想到了什么
生:
乌鸦衔小石子一定衔了很长时间。
生:
乌鸦捡小石子一定很细心,没有捡太大的石子。
生:
水位上升是很慢的,乌鸦很有耐心,它喝到水是不容易的。
……
$
试想,要是这个实验由老师代替了,或老师准备了实验材料,课堂请个学生上台演示,那么,无论如何学生也经历不到实验失败的情景。
那样的“做”,只是“死教书”的“做”,是教师包办下的被动“做”的。
没有了精彩的生成,学生怎会体会得这么深呢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做中学”,教学生学。
可见,教学做合一,是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二、教学做合一,是自主的前提
新课程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主体的积极参与,就是主体的投入。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强调“做”中学,“做”中教,“做”就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如苏教版第八册课文《燕子》,课文首段语言简洁: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燕子的外行特征勾画得清晰。
课文第三小节又形象地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最后一节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的情形,作者写道: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把燕子停歇的情形比作了曲谱。
作者对燕子、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就通过这优美的语句传递出来了。
教学时,我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动手画一只可爱的燕子,再剪下来。
课中,学习第一小节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剪的燕子,看一看是否能表现这些外部特征;学习描写飞行语句时,让学生手持燕子,表现燕子飞行的姿态,体会它动作的轻盈;学习最后一节写燕子的停歇时,又让学生把自己的燕子飞到黑板上画有电线的地方,这时,一首“活曲谱”就由学生创作而成了,学生在“做”中,不知不觉把这比喻句体会得淋漓尽致。
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动口,也动手、动脑,始终在积极的“做”中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教学做合一,是创造的动力
陶行知早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希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在于培养手脑双全的人。
陶行知提出: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无废人。
”这充分说明“做”的重要性。
在教学苏教版第七册《春联》一文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春联来读一读,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第二步,再读春联,说一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感觉到春联读起来是琅琅上口。
我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中间小节,找一找,课文写了春联有什么特点。
这时,学生对春联的对仗美、声律美就有了感受。
第三步,让学生根据对仗美、声律美的特点进行填字练习:
①
山清对()②鸟语对()③风抚千条柳雨()万朵花
在对第三时,学生答案多多,有填“染”的,有填“落”的,填“沐、吻、润”的,我让学生一一品味,学生又各抒己见:
填“染”突出了花的色彩,填“落、沐”写出了雨的特点,填“润”突出了春雨对万物的作用,填“吻”又突出了春雨的情……
】
接着,我让学生即兴创作春联。
这时正好外面飘起了雪花,大家发现后欣喜若狂,都把兴趣转移到了窗外的雪上。
学生们兴趣盎然,开始了他们的创作:
①冬雪增秀色
春雨滋大地②冬日雪景一瞬逝
春风和煦日长留……课后,我让学生再做一件事:
搜集春联,并练习用毛笔写一写。
学生兴趣盎然,不仅搜集了春联,放寒假前,还把教室里给贴满了春联。
是“做”中学,带来的学习兴趣,是“做”中学,激起了创造的火花。
四、教学做合一,是发展的根本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可以说,“做”是衡量教育是否真实的标准。
“教学做合一”是一切人发展的根本。
首先,教学做合一,是教师发展的根本。
“教,然后知不足。
”一个不思进取,拿已有陈旧知识去向学生灌输的老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
陶行知告戒我们:
“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时代倡导超越,生不必不如师。
但教师也不能事事不如生。
当课堂学生把你问倒时,也应考虑自己该怎么办。
作为教师,应静下心来,自觉地去读书“充氧”,既要向书本学,向社会学,还应放下架子向学生学。
只有这样,才能在“多元”的新课程中,时时把握方向,让学生处处“出彩”。
…
其次,教学做合一,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没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就谈不上学生的发展。
在“做”中学,是学生主体的体现,也是学生发展的根本。
如在教《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时,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资料,开展一些社会调查。
学生从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了我国前几年水污染情况和国家为了治理水污染所花费的代价。
有的注意了家乡如今垃圾污染状况,反应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即使有了垃圾箱,但有人为了自己扔垃圾时的方便,不把垃圾放到垃圾箱内。
农村还有人会把垃圾扔入河内,河水如今都不能直接饮用。
课上,同学们把搜集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了交流,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水源,成为共识。
课后,同学们纷纷写起了建议书。
这是学生认识上的发展,能力的发展。
再如学习《公休仪拒收礼物》、《将相和》,让学生在参与表演,编排课本剧中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而是“活灵活现”的活语文,发展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言语的感悟能力、表演能力,学生的个性也会在表演中施展。
总之,“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
在“做”上教,乃真教,在“做”上学,乃真学。
“做”是生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数学教学中凸现主体地位的几点做法(数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
”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笔者认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以空间、时间,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地交流、探索。
只有教师的“放开”,才有学生的“开放”;只有学生的“开放”,才会有真情实感的投入,才会有积极主动地参与。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来谈谈几点做法。
一、提供学生情感“空间”
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是法官,而需要作为学生的朋友、知己走进学生内心,在平等与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你说得非常好,你很善于观察,我们一起为他的大胆猜想鼓鼓掌;方法非常好,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很有创意,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你;先悄悄地说给同桌听,再说给大家听听,好吗做任何事都要大胆尝试,棒极了!
同学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验证了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证实了你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祝贺大家取得了成功。
”
{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的意见有独到的见解时,我会高兴地送给这位学生这样一句话:
“就按你的办!
”这样做,是对学生最大的褒奖,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个性最有力的张扬。
其实在课堂中,老师的一举动、一投足、商量的口吻、赞许的目光、深情的期盼,无不展示着老师的人格魅力,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演绎着什么叫“平等中的首席。
”
在这样平等、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里,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理放松、心理自由的情感环境中进入学习状态;在这样的情境中,任何匪夷所思的创新火花、任何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的出现都不会是一种奢侈。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解决问题”就是“完成任务”,问题解决了,那么他关于这类知识的学习任务也就完成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而有问。
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质疑问难。
他们已习惯于“老师提问,我们回答”。
如果学生能不满足于现状,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去钻钻“牛角尖”,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知道学无止境,在内心升腾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的学习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为此,在课上我经常引导学生这样想:
听了××同学的回答,我有什么想和他商议的我有什么别的想法这道题还有别的做法吗哪一种做法更为合理为什么课堂小结时,问问自己:
我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时时处处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学生形成“有了问题提出来,一起讨论解决”主动、自觉参与的大环境,让学生在“愿提出问题——能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学会学习。
三、启发学生合理猜想
猜想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思考方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首先是猜想,然后才是证实(波利亚语)。
”合理的猜想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学习。
*
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
我没有按照以往的教法,让学生仿照书上的操作方法,直接沿着圆柱的一条高剪开后再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而是先让学生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一个什么图形。
开始学生由于受书本知识的影响,只能说出展开图是长方形,尔后通过我的引导:
“想一想假如不是沿着一条高剪,展开后可能会出现什么图形呢”
学生马上活跃了起来,跳出了原来的定势思维,合理猜想并通过亲身操作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得出了多种展开图形。
有的同学也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的图形等,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积极思维。
一位学生提出自已的见解:
可以剪两次或更多几次,得到更复杂的图形。
虽然操作过程复杂,但这种敢于猜想、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我也及时鼓励了他。
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行创新思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意识,而且通过“直觉-----猜想------验证------应用”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这样的教学创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有体验、人人成功”的氛围。
四、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因此,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经历有关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例如,在学习“用笔算加减法解答元角分”时,我先把学生分组,然后在教室里开了几个小型“百货店”,让学生从家中带来牙膏、香皂、盐、洗衣粉、文具、方便面等等,并了解这些物品价格。
我又兑换了各种面值的钱币发给学生,让一部分学生扮做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扮做顾客去买东西。
要求每人调查至少三种商品的价格,然后任购两种商品算出自己应付的钱数及找回的钱数。
最后每组选出两三名同学在班里汇报。
这样在“买”与“卖”的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付钱找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学会了有关元角分的计算,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学新知,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
五、引导学生开放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例如:
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用简单图形做出组合图形,并让学生观察在这些组合图形中能看到哪些图形。
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发现简单图形与组合图形的关系,把教师“教数学”变成学生自主地“学数学”。
在练习的组织形式上要多样化。
我们现在倡导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正是这种多样化的体现。
个人的练习,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理论学习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