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9316039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3.04KB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人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①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②。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④之。
【注】①余浆:
剩下的水。
②豚:
小猪。
③翕赫:
轰动。
④斫:
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顾见空桑________
②因植种________
③意欲持去________
(2)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B.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C.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D.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4)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乃”有以下两个义项:
①就是,原来是;②仅仅、只。
对于文中“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一句中的“乃”字,同学们有不同的理解,且生发了启示,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小文:
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①个义项,就是、原来是。
因为张助见到成百上千的车马前来祭拜李树十分惊讶,于是说:
这算什么神啊!
就是我种的呀!
语气肯定而强烈,所以用“就是、原来是”表达肯定的语气。
小希:
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②个义项,仅、只。
因为①________。
小文:
我觉得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而且你的理解给了我启发,我发现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②________。
【答案】
(1)回头看;于是;打算
(2)A
(3)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4)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张助对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
这算什么神啊!
只是我种的呀!
所以选择“仅、只”;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解析】【分析】
(1)顾:
回头看。
因:
于是。
意:
打算。
(2)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对句子的意思有一个透彻的理解,结合意思断句即可。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意思是“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树下的车马常有数千,树旁摆满了酒肉”据此断句为“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故选A。
(3)“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句中“李君”指的是李树,“谢”意思是“祭谢”,“以”意思是“用”,“豚”意思是“小猪”,“谢以一豚”的正常语序应为“以一豚谢”。
据此翻译。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句中的“耳”意思是“罢了”,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张助认为这件事很荒唐,对众人不明所以的行为感到很轻视,所以“乃”可以解释为“仅仅,只”。
这篇文章通过一件小事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都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不能盲目轻信。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回头看;于是;打算
⑵A;
⑶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⑷①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张助对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
这算什么神啊!
只是我种的呀!
所以选择“仅、只”②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
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
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方法:
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基本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能力以及探究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
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要想准确地探究文章给人的启示,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附参考译文】
南顿人张助在田里种庄稼,看见一个李核,想把它带回去,又看见根部枯空的桑树里有土,于是就把李核种了进去,用剩下的水浇灌。
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反而长出了李子,就奔走相告(这个神迹),有一个患了眼痛的病人在树下乘凉,说:
“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眼痛的小病,自己也会逐渐痊愈。
(但是)众人盲目附和,说是失明的人重见了光明,远近轰动,树下的车马常有数千,树旁摆满了酒肉,过了一年多,张助远行归来,看见了惊讶地说:
“这算什么神迹呀,这李子只是我种的罢了。
”于是就跑去砍了那棵李树。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
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
“童子何泣?
”原曰:
“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
“欲书可耳!
”原曰:
“无钱资。
”师曰:
“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
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
心中悲伤。
③苟:
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 孤:
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 羡:
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 其:
代词,自己
D. 师恻然曰 然:
……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C
(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有误,其:
代词,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苟:
如果。
徒:
白白地。
资:
学费。
句意是:
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
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
⑴C
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
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
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答题时应注意,翻译文言文句子要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
⑶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
答题时应注意,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
【附参考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地说:
“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说:
“(我)没有钱交学费。
”老师说:
“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君乎?
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哉!
”
孙权劝学(略)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
①恐已暮矣。
________
②盲臣安敢戏君乎?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尔
(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4)关于学习、读书的名言有很多,你能写出两句吗?
【答案】
(1)迟、晚
;怎么
(2)①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
③只是应该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3)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4)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安”的意思是“怎么”。
(2)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涉猎:
广泛浏览群书。
往事:
了解历史。
(3)回答本题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
示例:
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可知到孙权“善于引导”;吕蒙“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晋平公的“善哉”可知他“热爱学习、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师旷“善于引导”。
(4)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即可。
【点评】
(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2)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叟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
“叟能如是乎?
”叟曰:
“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
“老奴能受我打乎?
打死勿怨!
”叟笑曰: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
“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旁睨而揶揄之________
②卒不肯告人姓氏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选文塑造了两个人物:
杨二相公和卖蒜叟,这两个人物各自有怎样的特点?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你读了以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答案】
(1)斜着眼睛看
;最终
(2)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3)杨二相公:
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
卖蒜叟:
武艺超群,深藏不露。
(4)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注意“睥”解释为“斜着眼睛看”,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或翻译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本题中要注意“纵”“外”等词语的解释。
翻译的时候还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疏通语句。
所学课文,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3)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二人”做了哪些事?
为什么做这些事?
揣摩“二人”的心理、态度和情感。
结合原文分析,杨二相公是一个骄傲自大,仗着自己精于拳术,哗众取宠,炫耀于世的人;卖蒜叟是一个武艺超群,深藏不露的人。
(4)第一问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
这则故事说明了强中自有强中手,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就会吃亏的道理;第二问属于个性化阅读,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
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
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语句合理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附参考译文】
南阳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功夫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就好像一堵墙一样。
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
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
“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
”老人说:
“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
”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
“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
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
”老人笑着说:
“我一个都快要死了的老头,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
”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
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
“晚辈知道错了。
”原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
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5.阅读文言文,阅读问题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②无所出。
俄③有老父④至曰:
“吾非圣人⑤,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⑥而入”?
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鲁:
鲁国,在现在的山东。
②计:
计谋,策略。
③俄:
不久,一会儿。
④老父(fǔ):
老人。
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⑤圣人:
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
⑥中截:
从中间截断。
(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划一处)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执竿入城________
②不可入________
③但见事多矣________
④遂依而截之________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竖执之。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简要概括这则寓言给你的启迪。
(不超过40字)
【答案】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握,持;进入;只,只是;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理解句子的意思可有助于断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
(2)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但”解释为“只是”。
(3)注意第②句是反问句。
(4)阅读文本可知,执长竿者是一个遇事不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人。
这则故事给我的启示是:
思维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或做事不能固执己见,因循守旧,不知变通,要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
故答案为:
(1)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2)①握,持②进入③只是④于是,就
(3)①开始是竖着拿长竿。
②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4)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我们不能做好为人师的“智者”,更不能如执竿人那样盲目轻信,虚心求教不等于自己不动脑筋。
【点评】
(1)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并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即可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拿不出办法来了。
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人,我是一个爱帮忙的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6.阅读《爱莲说》,回答下列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蕃:
________ 鲜:
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从作者对莲花的赞美来看,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
【答案】
(1)多;很少
(2)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蕃”,多;“鲜”,很少。
(2)重点字词:
“亵”亲近而不庄重;“同予者”,像我一样的。
(3)结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得出:
作者把“莲”喻为“君子”,君子应该是在混浊的世道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故答案为:
⑴多;很少
⑵①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⑶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文章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文章的大意,感知情节,然后根据文章中对莲花的描写,联系君子的品质来作答。
【参考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7.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禹锡依骚人①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②。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暑。
而禹锡作《游玄都现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①骚人:
诗人。
②巫祝:
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
链接材料:
①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②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③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羽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往来无白丁________
②调素琴________
③善五言诗________
④宰相复欲置之郎署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