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湘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9311314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61
- 大小:500.54KB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湘教版.docx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湘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湘教版.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湘教版
一、全章概况:
本章主要分两部分:
有理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3)理解有理数运算的意义和有理数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4)能运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并自学地学习数学的习惯。
(2)通过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的态度,提高运算能力,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有理数有关概念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的辩证关系,初步感受数学的分类思想。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抽象、归纳的数学思想品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章重点难点:
1、重点:
有理数的运算。
2、难点:
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混合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四、本章教学要求
认识有理数,首先是引入负数,必须从学生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资源,让学生有真切的感受,然后才引出用正负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时,注意运算数轴这个直观模型。
无论是有理数的认识,还是有理数运算的教学,都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等数学活动中来,并适时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力求让学生自己建立个性化的认识结构。
在有理数的运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提倡算法多样化,反对做繁难的笔算,遇到较为复杂的计算应指导使用计算器。
注意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改进。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1、重点:
正数、负数有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难点:
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
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
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
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
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
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
什么叫做正数?
什么叫做负数?
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
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
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
整数和分数。
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
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
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向学生强调:
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哪些是整数?
哪些是分数?
哪些是有理数?
-8.4,22,+,0.33,0,-,-9
课堂练习:
课本P6练习
四、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
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负数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五、课后作业:
课本P6习题1.1A第1、2、3题。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2)理解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感受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数轴的概念及其画法。
2、难点:
数轴的画法以及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
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
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
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
(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
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
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
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组织学生讨论下列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
图A所画的数轴缺少单位长度,图B所画的数轴缺少正方向,图D所画的数轴单位长度不一致。
学生讨论:
数轴上的点是不是都表示有理数?
教师指出:
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一定都表示有理数。
2、P9第1、2题:
指出数轴上的点M、P、Q分别表示哪个有理数?
例2、画一条数轴,把有理3,1.5,-1.5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来。
学生活动:
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并与同桌进行交流。
教师活动:
任请一位同学说出例1的答案并进行全班交流,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到黑板演示例2的解答。
师生共同订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3、课堂练习:
课本P10第1、2题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总结反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
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课后作业
课本P13习题1.2A组第1题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等能力,初步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相反数的概念和性质。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相反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2、难点:
对相反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请两位同学背靠背,一个向左走5步,另一个向右走5步,如果向右走为正,向左、向右分别记作什么?
(生答:
+5、-5),+5与-5这样成对出现的数就是为们今天要学习的相反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小黑板)
教师提出问题:
上图中数轴上的点B和点D表示的数各是什么?
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
请几位同学说出他们讨论的结果,指出点B表示+2.6,点D表示-2.6,它们只有符号不同,到原点的距离都是2.6。
2、(板书):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将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
3、学生活动: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有什么关系?
学生代表回答后,小结: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4、练习(小黑板)填空:
3的相反数是 ; -6的相反数是 ;
的相反数是 ;-(-3)= ;
-(-0.8)= ;-()= ;
学生活动:
在练习本上解答,并与同伴交流,师生共同订正。
归纳:
化简多重符号时,一个正数前不管有多少个“+”号,都可全部省去不写;一个数前有偶数个“-”号,也可以把“-”号一起去掉;一个正数前面有奇数个“-”号,则化简后只保留一个“-”号。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课本P12第1题
2、填空:
①的相反数是 ; ② 的相反数是;
③若-x=10,则x的相反数在原点的 侧。
四、总结反思
本节课学习了相反数的意义,并认识了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特征,数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是0,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零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五、课后作业
课本P13习题1.2A组第2、4题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1.2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例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探索一个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
2、难点:
正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练习)
1、下列各数中:
+7,-2,,-8.3,0,+0.01,-,1,哪些是正数?
哪些是负数?
哪些是非负数?
2、什么叫做数轴?
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各数:
-3,4,0,3,-1.5,-4,,2
3、问题2中有哪些数互为相反数?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有理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两辆汽车,第一辆沿公路向东行驶了5千米,第二辆向西行驶了4千米,为了表示行驶的方向(规定向东为正)和所在位置,分别记作+5千米和-4千米。
这样,利用有理数就可以明确表示每辆汽车在公路上的位置了。
我们知道,出租汽车是计程收费的,这时我们只需要考虑汽车行驶的距离,不需要考虑方向。
当不考虑方向时,两辆汽车行驶的距离就可以记为5千米和4千米(在图上标出距离),这里的5叫做+5的绝对值,4叫做-4的绝对值。
(挂出小黑板:
课本P11图)
如上图,学校位于数轴的原点处,小光、小明、小亮家分别位于点A、B、C处,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
教师活动:
提问,小光、小明、小亮家分别距学校多远?
学生活动:
分小组讨论,每位同学说出自己的结论,并与同伴交流。
教师: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如在数轴上,小光家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数是-2,与原点的距离是2,那就是说,-2的绝对值是2,记作=2;小明家所在的位置对应的数是+1,与原点的距离是1,那就是说+1的绝对值是1,记作=1。
提问: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答,师生共同订正。
2、探索绝对值的性质
例1、试一试,填空:
= ; = ; = ;
=
= ; = ;= ;
教师提出问题:
你能从上面的解答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提出:
所得的结果与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有什么关系?
鼓励学生观察例1,并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得出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的结论。
3、教师活动:
肯定学生的做法,最后归纳结论。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如:
=12
0的绝对值是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如:
=7.5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例2,绝对值等于8.7的有理数有哪些?
学生活动:
在练习本上解答,同伴交换见解,教师巡视。
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然后指出并板书: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2、练习:
课本P12第2题。
四、总结反思
请部分同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小结:
1、绝对值的概念。
2、绝对值的性质: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五、作业
课本P13习题1.2A组第3题。
第 五 课 时
教学内容:
§1.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比较两个(或几个)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抽象出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
利用数轴,会比较几个有理数的大小,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
2、难点:
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数轴包括哪几个要素?
怎么画?
2、大于0的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哪一侧?
小于0的数呢?
3、问:
如何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
(1)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示意图,问:
哪个地方高?
(2)温度计示意图:
-3℃与5℃哪个温度高?
上述两个问题,实际是比较8844.43与-155的大小,以及5与-3的大小,像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比较两个有理数在大小(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两个不同温度的温度计挂图)在温度计上显示的两个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例如,5℃在-2℃上边,5℃高于-2℃;-1℃在-4℃上边,-1℃高于-4℃。
下面的结论引导学生把温度计与数轴类比,自己归纳出来: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例1、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4.5,6,-3,0,-2.5,-4
通过此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
2、利用数轴我们已经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上面数轴,我们可以知道-4<-3<0.4<3,其中-4,-3都是负数,它们的绝对值哪个大?
显然>|—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以后在比较负数大小时就不必每次再画数轴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2(P16例)、比较下列每一结数的大小
1、-100与0.01; 2、-100与-3 3、与。
学生活动:
在练习本上解答。
教师活动:
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然后请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解答,待学生解答完后,再请全班学生交流讨论其正确性。
解:
1、-100<0.01;
2、因为=100,=3,而100>3,所以 -100<-3;
3、=≈0.667,==0.6,而0.667>0.6,所以<。
练习:
课本P16-P17练习第1、2。
四、总结反思
先由学生叙述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学习了绝对值以后,就可以不必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了: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作业
课本P17习题1.3A第2、3、4题。
第 六 课 时
教学内容:
§1.4 有理数的加法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
和的符号的确定。
2、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中国国家足球队在两场友谊比赛中,第一场净胜2球,第二场净负1球,请问两场比赛后,中国国家足球队合计胜几球?
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最终结果?
如何表示?
这个算式与小学时学过的加法有何不同?
由此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出示课本P19中的引例,请同学们阅读、讨论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同号两数相加的方法,教师归纳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继续考虑引例中
(2)、(3)怎么用算式表示?
类比于同号两数相加法则,由学生讨论、归纳异号两数相加法则,教师可对确定符号和确定绝对值的值两部分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观察和的符号,绝对值和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关系。
教师归纳法则,并进一步提出问题:
两个有理数相加,除了同号、异号两种情况外,还有什么情形?
引导学生从数的正、零、负三类情形进行讨论。
教师完整地板书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指出建立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和法则的合理性。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且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然后让学生朗读法则。
3、用引例的数据讲述有理数加法的数轴表示,更直观地反映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计算下列各式:
(1)(一8)+(一12);
(2)(一3.75)+(-0.25);
(3)(一5)+9; (4)(-10)+7
教师注意解答过程的示范,然后完成课本的P21“练习”,分别请三位同学上台板演,每人两小题。
例(补充)小慧原来在银行存有零用钱350元,上个月取出了120元,这个月计划再存人50元,请用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1)到上月底小慧在银行还有多少存款?
(2)到这个月底小慧将有多少存款?
四、总结反思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的数轴表示;
3.有理数相加,先确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不一定大于加数。
五、课后作业
课本P24习题1.4A组第1题
第 七 课 时
教学内容:
§1.4 有理数的加法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能熟练地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能灵活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过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探索过程,了解加法的运算律,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重点、难点:
1、重点:
运算律的理解及合理、灵活的运用。
2、难点:
合理运用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先要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选用法则,确定和的符号,这与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加法是不同的;而计算“和”的绝对值,用的是小学里学过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是根据哪一条运算法则?
(1) (-9.18)+6.18;
(2) 6.18+(-9.18);(3) (-2.37)+(-4.63)
2、计算下列各题:
(1) [8+(-5)]+(-4);
(2) 8+[(-5)+(-4)];
(3) [(-7)+(-10)]+(-11); (4) (-7)+[(-10)+(-11)];
(5) [(-22)+(-27)]+(+27); (6) (-22)+[(-27)+(+27)].
通过上面练习,引导学生得出:
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b+a
运算律式子中的字母a,b表示任意的一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者零.在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代数式表示上面一段话:
(a+b)+c=a+(b+c)
这里a,b,c表示任意三个有理数。
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
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湘教版 七年 级数 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