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模块检测试题1.docx
- 文档编号:29306635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4.62KB
《稳态与环境》模块检测试题1.docx
《《稳态与环境》模块检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态与环境》模块检测试题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稳态与环境》模块检测试题1
《稳态与环境》模块检测试题一
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人体的组织细胞间分布着许多毛细血管,那么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淋巴B.血浆和组织液
C.淋巴和组织液D.细胞内液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组织细胞在内环境中的分布。
毛细血管仅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其管壁细胞内侧接触的内环境是血浆,外侧接触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因此毛细血管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可以推知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D错的原因是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不是细胞内液。
答案B
2.对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定义。
内环境是指的是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它是相对于该生物体的外界环境来说的。
所以只有B的说法是正确的。
答案B
3.一位科学家用高浓度的糖溶液饲喂一只动物,在接下来的3小时之内,每隔半小时检查
该动物血糖的浓度。
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食用糖后的时间(单位:
min)
0
30
60
90
120
150
180
血糖浓度(单位:
mg/mL)
0.75
1.25
1.10
0.90
0.75
0.75
0.75
A.食用糖后120分钟开始,血糖浓度降低至0.75mg/mL,这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元分解的结果
B.从表中可以看出食用高浓度糖溶液的后,该动物血糖出现了暂时的升高,这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的结果。
C.该动物血糖浓度的变化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D.该动物正常的血糖浓度是0.75g/L
解析:
血糖浓度降低主要是胰岛素分泌的结果,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答案C
4.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传入神经
A.①⑤③④②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③①D.①④③⑤②
解析:
组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答案A
5.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解析: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轴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后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因此,所谓“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是错误的。
答案C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内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解析:
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人体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随环境气温的
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
血浆和淋巴等。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人体
的内环境。
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
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
答案B
7.下列所述四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变化情况与图中走势一定不相符的是()
横坐标
纵坐标
A
温度或pH
酶活性
B
生长素浓度
根生长情况
C
时间
培养基中的大肠杆菌数量
D
饮水量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
解析:
饮水量越多,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越少。
所以只有D不符合该图。
答案D
8.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解析:
从图像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
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
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
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
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
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
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
答案C
9.下列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B.动物体内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
D.人体内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
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动物体内的激素大多数是蛋白
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而在突触上是单向传导。
答案D
10.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心脏的跳动与下丘脑有关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与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有关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解析:
D。
生物节律与下丘脑有关,它还可以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氧气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与脑干有关。
11.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解析:
当体内的记忆细胞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会迅速增殖(增殖加快,细胞周期缩短)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较多的抗体,使血清中抗体浓度增加。
答案A
12.立体农业指的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下列说法与“果树---草菇立体农业”结构的无关的是()
A.该结构就是利用某种果树的种群空间下微弱的光照、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低的风速等条件
B.草菇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类生物
C.栽培草菇剩下的机质给果树提供了营养
D.果树为草菇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解析:
B选项虽然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答案B
13.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 )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稳定。
A、C、D选项都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的现象,但不是必然引起,细胞正常代谢是稳态的标志,所以C是必然引起的现象。
答案C
14.人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纤维蛋白原B.激素
C.纤维素D.淋巴细胞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从血液的组成成分来看,在过给答案中只有纤维素不是其成分,如果有纤维素在血液中,那么会造成血液流通障碍。
答案C
15.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概念和其稳态的认识程度。
内环境的“内”和“外”是相对的,从细胞角度就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因此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具有相同的内涵。
而人体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中与外界相通的液体都属于人体的外部环境的范畴,不是细胞外液。
人体内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但某一具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要具体分析,不是人体内任何一个细胞周围都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如血液中血细胞周围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是组织液。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肺泡腔内的气体、小肠腔内的消化液和膀胱内的尿液都属于人体的外界液体。
答案C
16.下列对植物生长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
B.生长素的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它是一种主动运输
C.生长素只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处有分布,而不是在植物体的所有器官中都有分布
D.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变而成的
解析:
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IAA),生长素的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它是一种主动运输,生长素在植物体的所有器官中都有分布,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来的。
答案C
17.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A.蒲公英杂乱无章的分布在操场上
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
1.5
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
D.深圳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解析:
A说的是中群的空间特征;B说的是种群的性别比例特征;C说的是群落的种类;D说的是种群的迁入特征。
答案C
18.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对机体所产生的变化的描述全部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③肾小管、集合管舒张
④摄水量增加⑤原尿形成受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解析: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变化,促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从而使肾小管、集合管舒张,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同时原尿的形成障碍,摄水量也增加。
所以只有①的描述不对,抗利尿激素是垂体释放的。
答案D
19.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B.CO2和O2C.氨基酸D.血红蛋白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
葡萄糖是能源物质,在内环境中到处都有,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在内环境中到处都有。
CO2和O2是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换的,所以血浆、淋巴、组织液中都有。
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中,只有当红细
胞破裂时,血红蛋白才会进入血浆,但
这是不正常的,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称为溶血现象,此时血红蛋白已失去了运输氧气的能力,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是在肝脏、脾脏中被巨噬细胞吞噬掉的。
答案D
20.某同学通过对四条不同曲线的分析,得到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其中正确的()
①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菌不是生活在理想条件下
②乙曲线中处于b点时,血糖浓度最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最低
③丙曲线中处于c点时,叶片合成叶绿素的速度已经下降
④丁曲线中处于d点
时,植物生长素仍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解析: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细菌的增殖到一定时间后就不在增加,所以其不是生活在理想条件下;乙图中b点血糖浓度最高,胰岛素的分泌应该很多才对;丙处c点叶片合成叶绿素的能力已经下降;丁曲线中横轴正半轴之上生长素都能够促进芽的生长。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2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抗体B.突触小泡C.胆固醇D.子宫中的卵细胞
解析:
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
血浆、淋巴液、组织液等。
血浆里面存在抗体和胆固醇;突触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的突触小体中;子宫腔内的物质属于与外界直接相通外界环境。
答案AC
22.下列对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无联系
B.激素调节控制神经调节
C.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
D.神经调节为主,同时也受激素调节
解析: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以反射的形式完成的。
即生命活动的调节者主要是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同时对生命活动起作用,但是,它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仅处于一个辅助的地位,一个配合的地位。
答案ABC
23.下列有关突起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外包一层鞘膜
即形成神经纤维
B.神经细胞上相对来说比较长的是轴突,比较短的是树突
C.突起包括轴突、树突以及神经纤维
D.两个神经细胞之间相连接的地方就是我们常说的突触,突触有轴突-树突、轴突-胞体等
多种连接方式
解析:
轴突外包一层膜就形成了神经纤维;神经细胞上相对来说比较长的是轴突,比
较短的是树突;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神经细胞相连接的地方就是突触,突触有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等多种连接方式。
答案ABD
24.人体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不会造成()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关系以及血浆渗透压,因为血浆蛋白的渗出,使渗透压减小,对组织液中的水分吸收减少,所以组织液会增加。
答案ABD
25.人体下列体液中,一定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A.脊髓液B.消化液
C.尿液D.代谢生成的水
答案选BC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外液的定义。
脊髓液属于组织液,消化液、尿液都不属于细胞外液,因为消化道、膀胱都与人体外界相通,而
细胞代谢是在细胞内进行的,所以其代谢生成的水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地域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B.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也为正金字塔
C.越到食物链的后端,其种群数量越少
D.消费者不属于生态系统必须具备的生物成分
解析:
生态系统成分单一,自我调节能力就弱,当然当其遭受破坏后恢复起来也就容易;城
市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能量最顶端是人,人获得的能量比植物和动物都要多,
所以其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图形;树→虫→鸟这条食物链可以说明越到食物链的后端,其种
群数量并不一定越少;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必须具备的生物成分。
答案AD
27.下图是生长素浓度与其作用示意图,相关的表
述全都正确的是()
A.如果处于顶端优势的
顶芽的生长素浓度是B点,那么该植株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可以是D
点
B.在FC的范围内都能促进生长
C.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也可以用该图来解释,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如果是E点,向
光一侧生长素浓度可以是F点
D.在太空中(重力为0),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解析:
处于顶端优势的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生长,而处于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是
抑制生长,从图中可以看出B点是促进点,D点是抑制点,所以A的说法正确;FC段于
促进生长段;对于C选项,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而向光一侧也促进生长,所以这个选项也对;在太空中,该生长素曲线同样适用于植物的生长。
答案ABC
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传递
B.鸟类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C.正在吃骨头的狗,对于靠近它的人做出咬人的动作,并不断发出警告的声音,这一过程
既有物理信息的传递也有行为信息的传递
D.植物的花属于化学信息传递
解析:
ABC。
神经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属于化学物质传递,这属于微观生态学的信息传递;狗咬人的动作属于行为信息传递,而叫声属于物理信息传递;植物的花可以属于化学信息传递也可以属于物理信息传递,关键看相对于哪种生物来说,如果看它的花的颜色,这属于物理信息传递,如果从它散发出的一些花香来看,它属于化学信息传递。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29.(5分)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这称为。
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兴奋,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有相对转高K考S资5源U网变为显著的过程。
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特征。
答案:
内负外正;静息电位;静止状态;活跃状态;电信号。
30.(5分)实验测知,某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为-70mv,在神经纤维的一端实施刺激,膜电位迅速变化,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达到40mv,求膜电位的变化值。
解析:
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电势)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由此可知,题中的静息电位-70mv为膜内电位,受刺激后变为40mv,仍为膜内电位,电位变化值仍指的是膜内电位的变化值。
变化值应为40-(-70)=110(mv)。
答案:
110(mv)
31.(12分)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某种植物根、茎和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曲线。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上图,下列对生长素浓度抑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抑制作用指的是使植物停止生长
B处于0生长效应的B点时茎已经停止
生长
C处于0生长效应的B点时茎还在继续生长
D同一生长素浓度可以抑制根的生长也可以抑制芽生长
(2)曲线AB段表示:
。
(3)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___,
对芽生长的效应是____。
(4)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效应是___.
(5)从图中可以看出,植物体的根、茎和芽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
解析:
本题考察知识点是生长素浓度与植物体器官生长的关系。
对于植物体的某一器官来说,生长素浓度高或过低都会抑制该器官的生长,只有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才能促进器官生长,且这里的抑制并不是致使该器官不生长,而是抑制了它的正常生长。
参考答案:
(1)C
(2)开始时,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加强,达到最适宜浓度后,随着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3)促进作用、促进作用(4)不促进,也不抑制(5)茎、芽、根
32.(6分)如下图是体液
各组成部分关系图解,据图回答(图中数字为该液体占体重的百分比):
(1)C、D内液体可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_。
(2)A和B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_______结构完成的。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______。
(4)A液体中的水分主要是通过______和消化道排出体外的。
解析:
这里涉及体液各成分之间,以及消化、呼吸、泌尿和循环系统之间关系知识。
本题确定各体液成分的关键在于D来自B而注入A(此过程是单向的),从而确定D内为淋巴,A内为B内为组织液,C内为细胞内液。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实现。
水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所以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方式实现的。
血浆中的水分排出体外的方式主要是排尿、出汗呼气和排大便(消
化液中的部分水分),由于题干中出现消化道,从对称性考虑,所以应答:
肾、汗腺、肺。
答案:
(1)细胞内液淋巴
(2)毛细血管(3)自由扩散(渗透)(4)肾、汗腺、肺
33.(7分)下图是人体代谢的部分图解,其中A-F表示不同物质,①-⑤代表不同生理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血糖调节中,促进①过程发生的激素是,物质A形成物质B的同时,还能产生的物质有。
(2)通过②过程形成的物质C是,人体所需该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3)E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4)经过④⑤形成的分泌物可能是性激素吗?
(填能或不能)
为什么?
。
(5)F排除体外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
()
A皮肤排汗作用B肾脏的泌尿作用
C大肠的排泄作用D肺的呼吸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人体代谢以及分泌物的相关知识。
A为葡萄糖,B为丙酮酸,C为水,D为氨基酸,F为尿素,知道了A-F所代表的物质,那么再结合各相关生理过程即可解答这题。
答案:
(1)胰岛素ATP、[H]
(2)水饮水和食物
(3)二氧化碳和水
(4)不能性激素属于固醇类激素
(5)A
34.(11分)图19表示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9
(1)若此图表示碳循环过程,则①过程可以表示,图中缺少
(填字母)呼吸作用过程,碳元素在图中④、⑤过程中均
以的形式流动。
(2)若此图为氮循环过程中,从D的功能来看,疏松土壤可以减少氮素的损失,主要原因是
。
(3)在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A是,A与B之间的种间关系是,图中A、B、C、D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
。
(4)如果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4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mg。
(5)图示食物链中,若A体内有60mol的葡萄糖,则流入C营养级体内并直接被其各项生命活动利用的能量最少是mol葡萄糖的能量。
(6)提高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
。
(7)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四种生物中的哪一种()
A.虎B.狼C.羊D.黄鼬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分解者,所以①的过程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前面三小问都比较简单.关于第四小问,我们知道
在黑暗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了44mg(0.001mol)的CO2,要消耗0.001molO2(即32mg的O2),再加上释放出的34mg的O2,总共产生的O2就应该为66mg。
第五小问中要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到C的时候,能量最少就应该为A的10%X10%,即0.6mol的葡萄糖的能量。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只答“光合作用”也可);B、C;含碳有机物(答“有机物”也可)
(2)抑制了土壤中一些细菌将硝盐酸盐转化成氮气(或抑制了土壤中反硝化细菌的反硝
化作用)
(3)生产者捕食群落
(4)66
(5)0.6
(6)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7)C
第二卷备用试题
1.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
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
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和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稳态与环境 稳态 环境 模块 检测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