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9301050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62
- 大小:78.73KB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
《智取生辰纲》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古今差异的差别。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传》
能力目标:
1.把握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作者构思的巧妙,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品味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把握杨志的个性特征,学习作者写人手法。
3.赏析“天热”的文字,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德育目标:
做事要有头脑,忌心浮气躁,学做说话有分寸、做事有谋略的人。
教学重点:
1.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
2.把握杨志的思想性格特征,分析其失败的原意。
教学难点:
鉴赏小说中逼真简练的环境描写,体会其表达作用。
知识链接:
1.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曾中进士,做过官,后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他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朱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曾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风行遐迩。
书后辗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
是人心中定有逆谋。
不除之必贻大患”。
密令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
2.《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
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
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金圣叹说: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
3.故事背景:
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
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
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4.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
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三代将门之后”,本来是殿帅府制使,“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
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后得梁中书抬举,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任务交托给他,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
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预习导学
1.初读课文,查出不认识的字,并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趱行(zǎn) 着意(zhuó) 嗔怒(chēn) 朴刀(pō)
怄气(òu) 相觑(qù) 聒噪(guō) 兀自(wù)
2.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内容。
特别注意许多词的古今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
读完后,试分析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
(1)你理会得甚么!
到来只顾吃嘴!
文中意思:
明白,懂得;今义:
理睬。
(2)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文中意思:
计策;今义:
算计,筹划。
(3)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
文中意思:
索性,干脆;今义:
任意,马虎,随便。
(4)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文中意思:
嘴里嘘气;今义:
夸大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
(5)这厮不值得便骂人。
文中意思:
有必要;今义作某事有意义。
(6)连累我们也吃你说几声。
文中意思:
被;今义:
吃东西。
3.填空《智取生辰纲》节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节选的部分是写杨志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晃盖、吴用等夺取的经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
2.变换角度,改编故事,体会原故事构思的巧妙。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着重突出杨志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
2.课文题目就是《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请参照第一点说明和后面提示,补充分析。
(1)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①,“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炎热”③。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③。
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
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二智用地利。
(3)三智用矛盾。
(4)四智用计谋。
展示点评
1.初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把握矛盾冲突,着重突出杨志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的过程。
(1、4组6号)
2.课文题目就是《智取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请参照第一点说明和后面提示,补充分析(2、5组|3、6组|11、12组)
(1)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①,“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炎热”③。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③。
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
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了影着一个人”的“影”字足以说明问题。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知己知彼,且深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当日的正午时分,杨志等人将到达黄泥岗,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
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早就画好了“伏击圈”
(3)智用矛盾。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不时用藤条鞭打,军汉们早已忿怒在胸。
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的不满,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已经白热化。
这就注定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
矛盾使其内部分裂,给了晁盖可乘之机。
(4)智用计谋,实施软取计划。
①乔装歇凉贩枣客,麻痹杨志一行。
②白胜挑酒故意不卖,贩枣人当面买下一桶吃尽,显示酒中无毒,迷惑杨志一行。
③在另一桶舀酒,一人抢吃一瓢,另一人再来舀酒,巧下蒙汗药,蒙骗杨志一行。
④白胜假装赌气不卖,欲擒故纵,贩枣人“好心”调解,提酒于众军汉吃,引诱杨志一行。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疑心)
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疑心)
三麻——巧下药,麻翻对方(全部放倒)
——以上计划,皆吴用精心设计,精明如杨志,也不能不上当。
3.试以晁盖一行“智取”为主线,改述故事。
并比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0、7、8、9组)
【示例】故事:
六月初四,未及晌午,红日当天,十分大热。
晁盖、吴用一行七人潜伏在黄泥冈松林里。
“来也!
来也!
”眼尖的早见十五人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慢慢走上冈来。
内中一人,头戴凉笠,面皮上老大一块青记,手持藤条。
众人知道,此人就是江湖上人称“青面兽”的杨志。
(开端)
十五人上得冈来。
晁盖一行影身林中,听得松林那边一阵叫骂,原来是杨志不准在冈上停留,众军士公然抗命。
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吴用吩咐一人去林边探头探脑的张望,却故意让杨志瞧见。
杨志果然拿了朴刀,赶入松林。
七人指着地上排开的七辆江州车儿,称是濠州贩枣客商。
杨志稍微放了心,同意众军士在冈上歇息。
(发展)
这时,白胜挑着一担白酒,唱着山歌走向山岗。
天热难耐,众军士要买酒止渴。
见杨志制止军士买酒,晁盖一行急忙掏出五贯钱,顷刻喝光了一桶。
刘唐从另一桶舀了一瓢便吃。
白胜假装制止,追入林中。
吴用趁机去松林里取药抖在瓢中,便去桶中舀酒。
白胜回头劈手夺过,倾在桶里——此时,蒙汗药已当着杨志之面不知不觉下于酒中。
杨志见剩下的一桶酒已被喝过,料定无药,就同意军士买酒。
杨志自己也吃了半瓢(高潮)
白胜挑着空桶唱着山歌下了山岗。
晁盖、吴用等料到药性要发作了,就指着杨志等喊道;“倒也,倒也”。
只见十五人一个个头重脚轻,软在地上,动弹不得。
晁盖一行推出江州车儿,将十一担金银珠宝装上车,叫声“聒噪”,扬长而去。
结局)
比较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1)改写直白。
原文读完最后一段补叙文字,吴用的妙计才真相大白。
以杨志失陷生辰纲为主线叙事,令读者在阅读紧张曲折的情节时,始终留有不解之谜。
最后悬念解除,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侧面烘托,水涨船高。
小说充分展现杨志在押、丢生辰纲中表现的精明、谨慎。
像杨志这样精明强干的人却一步步落入吴用预设的圈套,这是用杨志的“智”来衬托吴用等人的“智”,正是“水涨船高”之法。
如此写,也不至贬低杨志的英雄本色——尽管此时杨志还是梁中书的奴才。
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原文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改写的情节却平淡无奇。
两相比较,足见原文高超的技巧。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赏析杨志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品味小说逼真简练的环境描写,体会其作用。
自主学习
1.赏析杨志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1)有人说:
杨志其实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吗?
(2)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
杨志到现在仍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有人说,本文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试作简要分析。
2.赏析小说逼真简练的环境描写。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的有关语句 ,分析其作用。
展示点评
1.赏析杨志的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1)有人说:
杨志其实也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为了押运成功,也是殚精竭虑、绞尽脑汁,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吗?
(1、12、4组)
①智藏行踪:
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②智变行程:
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来活动。
③智选路径:
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
说明他智选路径。
这样艰难的路径,连强盗也不愿走。
提示:
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采取了以下举措:
①逼赶:
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
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
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总之,杨志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以便邀功获赏,改变自己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保持自己“将门之后”“几代忠臣”的美名,他伪装客商,智藏行踪;小心谨慎,智变行程;走崎岖小路,智选路径;为完成任务他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从中可以看出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2)为什么用如此一个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逃不了失败的命运?
(2、11、5组)
①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他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他却“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致使怨声载道。
他与兵士矛盾的激化构成了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说军汉们只是些小人物,尚惧怕他的权威,不敢公开反抗,那么,他不注意协调好与老都管、虞候的关系,使得本来就对他心存鄙视的老都管公开抵制,这一矛盾的激化就是致命的了。
它直接导致了军汉们不听杨志的打骂(有人撑腰嘛),坚持在强人出没的黄泥岗松林里休息。
这样,杨志一行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不免失败。
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②因为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本文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在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的,你觉得有道理吗?
试作简要分析。
(10、6组)
小说中有两种矛盾:
一是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在押运速度的快与慢、走与停、要喝酒与不准喝酒之间的矛盾。
杨志的思想性格就是在内部矛盾冲突中体现的。
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
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运与众好汉智取的矛盾。
杨志一方“明防”,晁盖一方“暗夺”,结果由于“明防”一方内部的不和给“暗夺”一方以可乘之机,终于失败。
而八条好汉的群体性格就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了。
总结:
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蛮横的个人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暗语,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这是本文表现手法上的成功之处。
2.赏析小说逼真简练的环境描写。
找出描写天气的有关语句 ,分析其作用。
(3、9、7、8组)
①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作用:
1.烘托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即天气炎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军汉们挑着担子走不动,一再要求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息,看到卖酒的就急于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天气炎热引起的。
从另一方面看,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实现,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的炎热。
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课堂小结:
《水浒》是我国白话小说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刻画人物、描述各种场景,还是讲述故事,都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它以丰富的艺术营养滋养了后代文学。
同时,它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
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吸引我们的东西,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正气冲天,豪气干云,读来让人振奋。
拓展延伸
1.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_______写的《》。
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为首的108名好汉在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将它翻译成英文时定名为“”。
2.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李逵则。
3.林冲和武松同是《水浒》浓墨重彩刻画之人,也都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绰号_________的林冲曾是教头,一直,后来被设计误入,刺配沧州,最后火烧,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
是的典型。
而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
他崇尚的是,有仇必复,有恩必抱。
因此,从为兄报仇开始,武松斗杀,醉打,大闹,血溅,除恶,一步步走向反抗的道路。
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4.《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_____的链式结构。
第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
第回以后,写他们,走向失败。
5.《水浒》中号称“黑旋风”的是,他所使用的武器是,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所害。
6.鲁智深绰号。
他在渭州三拳打死,在相国寺倒拔_______,大闹野猪林,救下。
7.《水浒》中吴用绰号,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智取了。
8.梁山泊中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分别是:
①名字:
绰号:
②名字:
绰号:
③名字:
绰号:
《杨修之死》导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3.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复述事件。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知识链接
1.走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2.了解作者: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
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3.故事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庖官(páo)夏侯惇(dūn)鸡肋(lèi)恃才放旷(shì)数犯曹操(shuò)
叱退(chì)心恶之(wù)佯惊(yáng)曹丕(pī)麾军(huī)
高阜(fù)拈弓(niān)谮害(zēn)绰刀(chāo)
2.解释下列词语:
庖官:
厨师主簿:
文书之类的官班师:
出征的军队回朝
恃才放旷: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行为不加约束
分食讫:
完毕大簏:
竹器伺察之:
守候谮害:
诬陷、中伤
3.翻译下列句子: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加约束,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操)佯惊问:
“何人杀吾侍卫?
”
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
“谁杀死了我的近侍?
”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
三、自主学习
1.理清文章结构(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
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
写曹操兵败班师。
2.杨修因什么事被杀?
如果没有这件事他会逃脱被杀的命运吗?
为什么?
道破“鸡肋”含义,“造言乱军”。
(鸡肋事件)
不会。
因为曹操早有杀修之心,只是在找一个堂堂正正,无可指责的由。
3.本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曹操分别有什么心理反应?
这些事在安排的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
见课件】
4.从文中的故事里可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曹操:
“古来第一奸雄”
雄才大略、善于权术、阴险虚伪、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杨修:
恃才放旷、才思敏捷、卖弄聪明、伺察敏锐、轻率大意、果敢大胆、谋略不凡
5.从杨修之死我们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启示:
做人要谦逊;不可恃才放旷;更不可狂妄自大
四、合作交流
五、展示点评
六、拓展延伸
对于杨修之死,有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杨修自己,有人认为主要原因在曹操,你持何种观点?
说说理由。
杨修:
虽有才华,却不注重检点自己,不懂得曹操的心理,而是恃才放旷,这是一种有意卖弄,处处显示着自己是曹操的肺腑,甚至比曹操强,这在封建社会里,不是自寻死路吗?
曹操:
阴险狡诈,心狠手辣,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发现杨修处处猜中了自己的心思,害怕他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曹操也不愿意别人插手他家里的事,所以必杀杨修。
七、课堂小结
《杨修之死》带给我们太多的感悟,如;选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插叙的成功运用;历史的无情、政权相争的残酷、人性的丑陋;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三国演义》如甘露琼浆,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请大家课外选读《三国演义》。
八、课后作业:
练习册P53:
课前热身1-3;基础巩固1-3。
《范进中举》导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2.分析范进、胡屠户的性格特征,理解其典型意义。
3、掌握文章所运用的对比与讽刺的手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认识科举制的罪恶,了解其对知识分子灵魂的毒害。
教学重点:
1.感知主要人物形象范进,理解范进形象的典型性。
2.欣赏本文的讽刺手法,体味对比、夸张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认识范进所处的典型环境。
2.探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毒害。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他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官僚地主家庭,早年热衷科举,考秀才,但再也未中举人。
考场上的失意,家庭生活由富到贫的变化,在与官僚、绅士的交往中,他逐渐看透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深刻地认识,这些对他写作《儒林外史》有很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他“身为士人,熟悉其中情形,故其暴露丑态就能格外详细。
”
2.作品介绍: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
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3.科举制度知识
生员:
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
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
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
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
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
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童生:
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
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4.科举考试内容:
主要是八股文,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里选取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
八股文规定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
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
所以在小说中说:
“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
”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一、预习检查
1.读准下列红色字的音。
xiùzhāi xūn tiǎnxiànglài há· ma
yánzuàn
星宿斋公醉醺醺腼腆相公癞蛤蟆阎王攥
guànzǐhuìqiècuìcùjiǎoyīwùzhǎng
万贯家私桑梓避讳带挈啐簇拥侥幸作揖兀自长亲
2.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
拱手行礼。
倒运:
事情不顺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 重庆市 万州区 初级中学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导学案 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