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活动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9298105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347.99KB
磨课活动方案.docx
《磨课活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磨课活动方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磨课活动方案
“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课堂教学
评价活动实施方案
莱州市文峰中学
2014年10月11日
莱州市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
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增强我校“导学互助”模式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优化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推进“每周网研”集备创意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整体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学科骨干教师。
二、研究目标
现阶段“导学互助”课改工作的重点目标还是定位在第二阶段“生生参与合作,人人参与评价”的管理目标上,各教研(备课)组结合本学科教学实际,课堂教学磨课活动着力抓好三个有效目标:
一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要有效,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即要关注人;二是研讨问题要有效,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即要关注事;三是课堂设计环节要有效,教师要调整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策略)符合学生认识思维,即要关注自己。
通过“三个有效”推动“导学互助”模式课堂向“一班一式,一师一方,一生一法”的顶层目标进行转化靠近。
备课组长要根据以上“三个有效”研究目标,组织本学科组教师集体跟踪参与“磨课”研讨,结合执讲教师课堂实际,从帮扶“围观”和“亲历”体验两个方面,提出有价值的观课“研究话题”(详见观课量表),进行征求意见,提出整改优化方案,补充完善教学案和导学稿设计,形成最佳动态教学方案。
三、参与人员:
原则上,我校各级部教师全员参与(文化科加音体美科)。
各级部每个学科组推选一名骨干教师作为学科组代表为磨课执教对象,其他组内教师为团队帮扶指导教师,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磨课活动全过程。
音体美学科以全校为单位,每科推选1人作为磨课对象,其他人参与磨课活动。
四、磨课流程:
1、锁定问题,生成计划:
2、备课研讨,一轮打磨
3、观课议课,二轮打磨
4、针对问题,验证生成
五、内容及要求:
教师“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涵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科课程,磨课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个人裸备:
先是主讲人裸备课时教学设计,确定“一备”课堂方案;
二是集体磨课:
将由学科负责人和备课组长引领本学科组对主讲人课堂设计进行集中会诊研究,提出修改意见,确定“一磨”课堂建议;
三是个人二备:
主讲人根据学科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备课,确定“二备”课堂方案;
四是试水再磨:
主讲人进行课堂展示,学科组教师进行根据观课量表提出修改意见,确定“二磨”课堂建议;
五是个人三备:
由主讲人根据学科组教师评课意见,进行第三次备课修改,确定“三备”课堂方案。
六是验证再试:
同组全体教师再次对主讲教师课堂进行观摩点评,主讲教师最后形成精品教案,并撰写总结反思报告,提升对课堂教学的新认识。
从磨课活动的六个环节可以看出,我们的课例打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的主要特点。
其中,“三次备课”是指:
“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基于群体智慧的第二次备课”“基于课堂实践的第三次备课”;“两次飞跃”是指“第一次试水课堂的实践性磨课”和“第二次课堂验证的反思性提炼”。
落实磨课活动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扎实抓好动态过程性管理,重视教师合作磨课研究的参与性和实效性,通过学科组集体捆绑评价方式,促进备课组集体教学合作发展,使老教师教有所领,教有所悟,发挥指导引领作用;使执教骨干教师教有所学,教有所得,磨炼执教教师尽快成为教学业务骨干。
落实磨课活动六个方面的表现成果要体现过程性活动记录,整个流程共包含11份成果资料,分别是:
备课组磨课计划表(备课组长)、“一备”教案(执讲教师)、“一磨”活动记录建议(学科组长)、“二备”教案(执讲教师)、“三个有效”目标观课量表(学科组教师)、“二磨”活动记录建议(学科组长)、“三备”教案(执讲教师)、“再验证”活动记录建议(学科组长)、“精品”教案(执讲教师)、个人总结反思报告(执讲教师)和学科组总结反思报告(备课组长)等。
各学科负责人全程督导参与本学科组磨课过程,重点组织开好每次阶段性会议,包括集备各阶段评课流程、课堂观课、材料收集等工作。
磨课结束,教导处将对每个学科组磨课活动文本资料进行评价,对学科组和级部进行量化评价,两次课堂授课现场和学科组10份文本资料成果分别进行赋分,其中课堂评价和文本评价的权重分别为60%和40%。
六、方法与步骤:
1、组织形式:
本次磨课活动以各级部行政组织,以大学科组为活动单位,共分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物理组、化学组、思品组、历史组、地理组、生物组和音体美组等共10个备课组进行实施,其中语数英分初一初二组和初三初四组分别进行。
各学科推选的磨课执教教师共有13人,分别是:
语文组:
孙亚玲(初二)、孟宪鑫(初三),数学组:
李丽萍、单永梅,英语组:
刘燕丽、李红岩,物理组:
吴沛昱,化学组:
王建萍,思品组:
姜晓云,历史组:
毛向明,地理组:
周冠一,生物组:
尹鸿丽,音体美组:
刘向东。
所有教师要采用“导学互助”课堂模式(新授课)参加磨课活动。
活动采用各学科组自选教师、自选课题、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申报,利用“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流程进行活动,预计三个周内完成,第一周为教研组长调度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问题,设计观察问题量表,做好活动分工;第二、三周为活动实施阶段。
其中语文组由王淑燕负责,数学组由韩燕香负责,英语组由曲岩负责,物理组由程挺模负责,化学组由班彩芹负责,思品组由钟晓燕负责,历史组由李晓燕负责,生物组由宋春霞负责,地理组由刘永红负责,音体美组由綦建锋负责。
具体实施过程由教导处根据各级部组申报时间再做出统一公示。
如有摄像需要,请联系电教处李晓兵主任。
2、时间安排:
磨课活动从2014年10月13日开始到10月31日结束历时三个周,第一个周(10月13日-19日)为准备阶段,后两个周有效时间为10天。
12个学科组同时组织进行,执讲教师注意调好下一节课,不能耽误评课交流。
3、指导、纠正与培训同步进行:
学科负责领导全程参与磨课过程,同级同组教师全程参与,其他级部同组教师要求观摩课堂。
每个学科组每个磨课环节完毕后,由分管领导牵头、级部主任带领学科组长结合观课量表对执教人的课进行面对面的点评,提出修改意见(即时评课地点实验室或空教室)。
5、过程性资料收集:
各备课组长要根据本学科组所选磨课题目,通过组织过程性活动,及时记录活动内容,规整收取教师过程性资料,加装封面,汇总整理11份资料为学科组磨课活动成果专辑。
6、磨课活动结束后,学科负责人要在一天内要写好课堂教学评价总结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教务处存档,一份用做级部教研活动反馈。
7、磨课活动评价:
活动结束,课堂教学效果和文本资料的综合成绩进行评价,排出(学科组)位次,选出本级部“磨课活动先进教研组”。
七、观察量表:
1、制定观课评价标准:
为突出“三个有效”的磨课活动目标,提出本次磨课活动三个观察点,即
(1)一是观察人——查看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
独学有反馈,对学有检查,群学有效率。
(2)二是观察事——查看学生展示问题有效性:
形式有多种,表达有层次,总结有方法。
(3)三是观察教师——查看教师课堂调控预设性:
点拨重启发,引导重顺畅,评价重规范。
2、制定“三个有效”观课量表
(1)《关注学生(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观课量表
(2)《关注问题(事)——课堂中问题设计对学习的影响》观课量表
(3)《关注教师(自己)——教学策略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情况》观课量表
2、制定学科组磨课计划安排表(略)
3、制定磨课过程记录表(略)
八、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中层领导为组员的磨课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集体磨课工作的监督指导。
组长:
周希伦
副组长:
程挺模綦建锋
成员:
曲岩王春刚王淑燕韩燕香赵晶晶钟晓燕李晓艳李晓兵
九、措施保证:
1、提高认识:
思想高度重视,学校主要领导直接负责,教学领导全部靠上。
坚持唱响“导学互助”模式,抓好磨课活动六个教学环节的研究工作,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集备引领:
评价活动期间,学校继续组织“每周网研”集备创意活动,利用“备课教研平台”保证做到教研活动实效化,为老师精心设计备课提供有利的教学研究氛围。
3、反馈督导:
利用行政例会反馈听评课活动基本情况,通过每周总结反思,表扬优点,纠正不足,提出整改意见。
4、评选先进:
学校进行评选“磨课活动先进教研组”,学校组织总结表彰活动,激励先进团队和个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5、听课要求:
同科教师都要参加听课活动,各级部自制一张教师听课登记表,便于统计次数。
最终听课成绩纳入教师教学常规量化。
附件:
1、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
2、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课堂观察量表
(一)
(二)(三)
3、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磨课记录表
4、山东省远程研修教研组磨课计划表
5、山东省远程研修“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观察量表示例
莱州市文峰中学
2014年10月11日
附件1
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课堂教学活动评价表
(2014年10月版)
年级班
授课教师
学科
节次
时间
课题名称
课型
A级指标
B级
指标
C级指标
分值
得分
A1
小
组
合
作
活
动
(积极性)
关注人
B1
学生
参与
C1、活动形式:
独学要有反馈,对学有检查,群学有效率。
24
27
30
C2、小组管理:
突出“对子”互助学习效果,落实1、2号的“先问,再查,后教”管理职责和4、3号的“先说,再写(画),后要点”的汇报程序,关注参与状态。
C3、学生参与度:
参与小组内活动对子交流活动5次以上,组内活动1分钟/次以上;参与有效展示交流次数20人次以上,展示对话时间30秒/次以上。
小组活动时间不少于20分钟。
A2
学
生
质
疑
点
评
(有效性)关注事
B2
问题
展示
C4、问题质量:
设计问题与目标匹配,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课堂状态好。
24
27
30
C5、展示形式: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培养语言表达、纠错质疑、评估反思和小组合作能力。
C6、讲解规范:
能主动大方进行讲解,围绕问题中心阐述自己或小组集体的观点或方法,做到基础有条理,重点有深度,拓展有高度。
C7、方法总结:
引导学生在过程展示后学会进行归纳总结,突出思想方法的展示。
A3
教
师
课
堂
调
控
(深刻性)
关注自己
B3
教师
调控
C8点评要求:
教师做到追问、引导、启发、发散、整合等方面有效点拨,做到点拨重启发,引导重顺畅,评价重规范。
14
17
20
C9督导小组:
综观小组有管理督导提示,中观小组有预测和点查,微观个人有查看和点评,规范小组学习秩序。
B4
课堂
效果
C10、组织评价:
组织学生参与自评、互评、师评等评价过程,当堂达标,保持学习积极性。
14
17
20
C11、学生评价:
面上突出知识科学性评价,小组进行学习管理人文性评价。
C12、总体点评:
教师做全面性评价,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学生之星。
注意问题
执讲教师课堂成绩反映整个学科组的总体水平,其他教师注意集体帮扶和指导。
定性评价
等级:
A级90-95分;B级85-89分
C级80-84分;D级75-79分
评委签名
定量评价
总分:
听课时间
附件2
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课堂观察量表
(一)
观察点:
关注学生(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情况
观察视角:
小组合作活动
拟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执讲人:
科目:
课题:
时间:
第次观课记录人:
.
观察小组
第小组
合作次数
合作形式
合作时间
组员活
动情况
发言次数
参与状态
观察记录
A1
A2
B1
B2
C1
C2
观察
分析
结论
说明:
1、合作形式是指“对子”合作,四人合作、精神合作等。
2、合作时间是指一次合作时间的长短。
3、参与状态:
A.主动B.被动C.不参与。
4、A1、B1、C1为学习优秀的1号和2号学生,A2、B2、C2为学习程度低的4号和3号学生。
5、观察记录是记录代表性的典型的课堂事件,还要包含组间的合作情况。
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课堂观察量表
(二)
观察点:
关注问题(事)——课堂中问题设计对学习的影响
观察视角:
全班学生质疑点评活动
拟解决问题:
优化问题设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执讲人:
科目:
课题:
时间:
第次观课记录人:
.
环节
问题描述
问题类型
目标指向
任务要求
候答时间
学生课堂状态
认知
情感
思维
总体分析结论
说明:
1、“问题类型”分为两类:
A关键性问题B辅助性问题。
关键性问题,即贯穿全文或某一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辅助性问题,即为解决关键问题而设计的子问题。
2、“目标指向“:
即设计问题与教学目标的匹配度,可描述为:
A清晰B模糊。
3、“任务要求”:
指问题的表述是否被学生明确认知,可描述为:
A明确B模糊。
4、学生状态描述主要从认知程度、情感体验、思维发展等三个方面记录。
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课堂观察量表(三)
观察点:
关注教师(自己)——教学策略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情况
观察视角:
教师课堂干预活动
拟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思维深刻性
执讲人:
科目:
课题:
时间:
第次观课记录人:
.
教学环节
问题描述
学生回答描述
教师指导描述
成效分析
导:
学生思维类型
A、B、C、D
学:
学生思维类型
A、B、C、D
研:
学生思维类型
A、B、C、D
练:
学生思维类型
A、B、C、D
评:
学生思维类型
A、B、C、D
总体分析结论
说明:
学生思维灵敏度与准确度可分为四类,分别是:
A、思维快而准B、思维慢而准C、思维快而不准D、思维慢而不准
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课堂观察量表(四)
观察点:
关注过程(事)——学生参与有效研讨问题的情况
观察视角:
全班学生质疑点评活动
拟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质疑点评的质量
执讲人:
科目:
课题:
时间:
第次观课记录人:
.
教学
环节
有效问
题个数
点评
人次
质疑
人次
点评
素质
点评
质量
解答
质疑
质疑
价值
点评
时间
观察记录
观察
分析
结论
说明:
1、点评素质:
点评的用语、礼貌、声音、站姿以及点评的大方、简洁等。
2、点评质量:
A、高B、中C、差。
3、解答质疑:
解答人次、准确程度及与质疑者的互动等。
4、质疑价值是指所质疑的问题:
A、有价值B、一般C、无价值。
附件3
文峰中学“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活动
磨课过程记录表
磨课活动口号: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科目:
磨课地点:
第次磨课
时间:
课题:
参加人员:
主备人:
主持人:
教师提出改建建议:
教师提出改建建议:
教师提出改建建议:
教师提出改建建议:
执
教
人
反
思
记录人:
“一课三备两磨再验证”集体磨课活动学科组报名表
级部
学科组
备课
组长
执讲人
磨课课题
集体一磨
时间
(日期、节次、地点)
课堂试水
时间
(日期、节次、班级)
集体二磨
时间
(日期、节次、地点)
课堂验证
时间
(日期、节次、班级)
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物理组
化学组
思品组
历史组
地理组
生物组
音乐组
体育组
美术组
提示
1、安排方法:
各级部要把三个大组分解到三个周次,每周每个大组搭配几个小组。
2、基本要求:
集体二磨时间即为课堂试水(第一次讲课)之后,最好直接安排在讲课之后的下一节课,教师要提前调好课,保证磨课效果最好。
3、管理方法:
组长要调度做到保证时间、地点和人数,每次活动及时留好文本资料。
4、观课量表:
各年级组除参考学校量表外,也可以自行设计量表
附件4
物理组磨课计划案例
省物理专家团队刘刚
说明:
1.本计划只是为参加研修的老师们提供一个磨课计划案例,不一定是优秀的计划,仅供参考。
2.本计划的课例研究中列出了三个课例研究目标,一般的研修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任务的多少。
3.研修组需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观察维度,根据观察维度设计观课量表。
物理学科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中学
指导专家
×××
研修组名称
××市××区××校××研修组
研修组长
×××
课例名称
《动能》
上课教师
×××
上课周次
2014年11月第一周上课
目标定位和研究问题
课例研究目标
填写本次磨课的预期研究结果,只须对期望实现的教学行为策略改进做准确简明的描述。
1.能根据要学习的物理概念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兴趣指向所要学习的物理概念形成的导入方案,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知道常用的导入方式,了解导入要遵偱的原则。
2.能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探究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知道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知道如何引导、控制科学探究的过程,发挥教师在科学探究中的指导作用。
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提供参考。
3.能够利用“评价活动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能通过评价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课例研究问题
填写实现研究目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只须填写有待改进的教学行为。
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根据要学习的物理概念的特点,设计导入方式?
有待改进的教学行为:
1)导入过于直白,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足够注意,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求知欲)。
2)不能依据教学任务分析和学情分析得出的结论设计导入过程,或者过于注重“热闹”,忽视和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能指向学习目标。
3)情境创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过远,引不起共鸣。
4)…
2.如何实施科学探究,让学生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有待改进的教学行为:
1)机械套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生被动接受,囫囵吞枣,对过程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掌握探究的方法。
2)追求过程要素的全面,程序的完整,占用时间过多,教学任务完不成。
3)在进行猜想和实验设计等过程设计时,没有创设足够的物理情境,学生不能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或者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在复习已学的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或设计实验(很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
4)探究过程中,教师不能提供典型的素材,低估或高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使探究不能顺利完成。
5)教师不能进行及时、恰当的引导,造成探究过程超时,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够。
6)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重点的选择探究的重点和不同的探究式。
3.“评价活动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如何通过评价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向教学目标,实现“目标、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
有待改进的教学行为:
1)不能将“教学目标”、“评价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教学过程分离,不能发挥评价指引教学的作用。
2)不能明晰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后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不明确当学生掌握了学习目标后他们能做什么,该有怎样的表现,以及在不同的场景中学生能否进行知识迁移,以至于无法设计教学评价活动。
问题归因分析
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陈述这个教学问题的实际存在状况,对问题产生原因汇集本组老师的看法。
1.课堂导入是对教学活动的定向关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启动阶段。
好的导入应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任务,带着问题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导入过于简单、直白,索然无味,不能引起学生足够注意,无法引起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有的导入过程不能从教学任务分析和学情分析出发,过于注重“热闹”,不能指向学习目标;还有的情境创设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过远,引不起共鸣。
本研修组的老师们认为,通过对《动能》教学设计的导入的探索,能够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根据要学习的物理概念的特点,设计导入方式?
”提供帮助。
2.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实施科学探究教育一直是老师们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
老师们在实施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遇到探究用时多与教学任务重间的矛盾,经常过分简化探究过程,甚至放弃学生实验探究,变成教师“讲”探究,很多教师虽然没有放弃,但是经常为此感到迷茫;有的教师在实施的科学探究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科学指导,造成了探究的效率低,结束草率,使探究成了形式。
本组老师们认为,很有必要对科学探究的实施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实施科学探究应该注意的问题,解决前面提到的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关于探究的问题。
所选的《动能》这节课的教学,是实施科学探究典型课例,同时还会涉及到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应用,肯定会带给老师们很多关于如何实施科学方法教育的思考,可能会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3.在教学研讨中,不少教学多年的教师在分析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时,感受到评价对课堂的调控是不可缺少的,评价的好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感觉到了评价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的利用评价来指引教学,也是一名教师非常重要的教学素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缺少将“教学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活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