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生产管理综合制度.docx
- 文档编号:29298090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6.70KB
煤矿采掘生产管理综合制度.docx
《煤矿采掘生产管理综合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采掘生产管理综合制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采掘生产管理综合制度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1、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严格执行敲帮问顶,人员进入煤帮作业时,必须采取护顶、停机闭锁、护帮措施等。
2、加强工作面支架及上下端头单体液压支柱的管理,乳化液泵压力必须达到30MPa,支架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初撑力达到规定值,并有可靠的检测手段。
3、回采工作面伞檐不超规定。
4、回采工作面处理冒顶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时,必须先停止生产,待顶板维护好后,方可恢复生产。
处理过程中必须明确负责人,班长现场指挥,安监员现场监察,闭锁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确保退路畅通。
5、回采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过老巷等特殊情况时,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同时,要根据巷道压力变化情况,及时对措施进行修改补充。
6、采煤工作面因故停产前,必须使采面支护为最小控顶距。
端面距超规定时,要支设贴帮柱,停产期间安排专人巡回检查,发现顶板隐患及时处理。
7、采煤工作面拆除、安装,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
明确顶板控制方法,加强顶板管理。
8、采煤工作面两道超前支护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其范围内不得出现缺梁少柱现象。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
监测和分析制度
为提高我矿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水平,规范、统一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及矿压监测管理工作,实现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精细化,准确监控工作面顶板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适时有效地采取支护手段,提高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结合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生产技术科
1、生产技术科负责设计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协调加工矿压观测设备、指导矿压观测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等工作。
2、负责矿压观测管理工作的安排,数据收集汇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支护管理方案。
3、负责矿压观测安设和数据收集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
4、采面回采结束后,生产技术科负责对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压力显现规律进行总结。
5、对所负责的回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资料必须要做到准确可靠,不遗漏任何矿压异常现象。
6、负责监督、指导区队的矿压监测工作。
7、对正在使用的支护和采煤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进行观测分析。
8、掌握采面围岩动态、围岩结构和采面支护结构的效果,以谋求设计、施工的经济性,反馈于设计、施工,提供回采的原始资料。
2、区队
1、按照生产技术科的安排及时正确安装、使用、维护。
2、按照规定定期观测、收集原始数据,按时、准确的测取有关数据,并报生产技术科。
3、确保工作面压力表完好率达100%。
4、区队对安装的压力表值读数进行观测抄录,由本队技术员审阅。
由队技术员将监测结果的初步分析、整理及信息向生产技术科主管技术员汇报。
5、工作面矿压监测仪表、测点标志、现场记录等由区队技术员管理。
6、有效掌握各采面矿压规律,针对工作面(巷道)支护方式变化、围岩性质变化、地质构造变化等情况下的顶板压力和顶板离层情况。
根据数据总结规律,提出相应的支护方案建议。
7、对采面支护强度实行动态监测,保持采面支护设计科学合理、支护强度达标,从而保持质量标准化水平上台阶。
8、区队技术员对采面初采后提供来压规律分析,并在以后监测中定期进行对比验证。
9、每月根据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可操作的工作面支护指导性意见。
10、区队管理人员要提高工作面支护设备管理意识,加强支护器材、乳化液泵日常检修、维护工作,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建立支护材料管理台账,对支架进行规范编号,按照机电设备管理规范建立乳化液泵检修记录。
三、矿压观测及数据分析的具体要求
1、采煤工作面矿压监测指标应包括:
安装矿压观测设备支架的初撑力;监测分析结论和区队整改意见。
2、上、下巷架棚巷道观测数据要求包括巷道净宽、净高、顶板下沉量、收敛量,数值记录要求精确到毫米。
3、移架前观测支架工作阻力,移架后观测支架初撑力,并做好记录,及时填入统计表中。
4、顶板矿压观测的数据收集周期为7天。
每月及时整理观测数据,分析判断顶板来压情况,分析总结存档备用,根据分析结果需要采取变更支护方式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支护措施。
5、工作面初采期间,安排好工作面来压监测管理工作,注意收集工作面初次来压数据,验证工作面支护强度是否合格,保证工作面支护安全。
6、每个月所收集的各个测点的数据应当用独立分析和汇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即要掌握工作面每个区段的矿压变化情况,又应当有工作面面整体的矿压分布情况分析。
7、矿压数据分析应当结合工作面的即时回采条件,对工作面回采期间过断层、薄煤带、老空区等不同的回采条件做相应的矿压分析,以便探索、总结适合我矿顶板和煤质条件下对应的顶板支护措施。
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
1、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内容和标准要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2017版)执行。
2、生产区队要开展自检自查活动,建立以区队班队长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每班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自查活动,自查结果在班验收报表中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3、生产技术科对各区队的支护质量检查包括地面资料定期检查和井下现场随时抽查。
地面资料主要检查工程质量验收报表和支护质量隐患整改落实情况。
井下检查即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进行巡检。
4、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的分类包括工作面支架支护质量检查、工作面端头支护质量检查、两巷超前支护质量检查、液压系统和其它支护器材检查。
5、生产技术科要安排专职人员包管各个采面,随时检查工作面支护质量。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专项检查,按“五定原则”对排查出的支护质量问题进行闭环管理,对评分结果中的扣分项要求区队立即整改。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为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科学减少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在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从人员、时段、“三工”、系统和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安全生产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一、人员变化
(1)新工人下井
1、由安检科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安全资格证后,方可持证上岗。
2、由单位组织学习相关规程措施,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施工作业。
3、签订师徒协议,在师傅带领和指导下进行作业,并做到同上同下同休息。
(2)离岗返岗人员
1、离岗返岗人员是指“六假”、外出培训、旅游等离岗一周及以上人员。
2、离岗返岗人员上岗前,队部必须重新贯彻学习规程措施,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3、队部领导或负责分工的班组长必须向其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和注意事项。
二、时段变化
(一)季节变化
队部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针对性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重要节假日(双休日)的安全控制
1、队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监管不失控。
2、队部必须有干部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把关工作。
(三)生产班关键时段控制
中、夜班及早班下半班、交接班时间,现场跟班干部、班组长、验收员、瓦安员“四员”要加强检查验收,把住安全、质量关。
三、“三工”变化
(一)工艺变化
生产现场工艺变化,由分管专业副总工程师牵头,组织安全生产部门及所在单位技术主管召开现场会,并形成纪要。
队部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和考试。
(二)现场变化
生产现场变化,由队部行政主管亲自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工作面顶板初次跨落前,生产部、工队要安排专人到现场观察顶板压力、
瓦斯和来水情况,制定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机电大型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处理时,必须由机电科、安监处、调度室安排人员现场跟班作业。
(三)工具变化
现场使用的工具变化,必须由供应部门向使用单位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工具,及时调换质量不合格的工具;工具使用人员必须按使用说明正确使用,有权拒绝使用质量不合格工具。
四、环境变化
(一)施工地点变化
1、由分管副总工程师牵头召开现场会,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行政主管、技术主管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
单位技术主管根据会议纪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2、施工单位进入施工地点施工前,必须经过安全生产部门联合验收合格。
3、单位技术主管负责组织职工进行新的规程、措施学习和考试,并传达相关措施。
4、施工前,各工种岗位必须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汇报。
正常生产的第一个班次,必须有队干部带班作业。
(二)地质条件变化
1、工作面出现地质变化时,遇到断层、大的褶曲构造;或顶板破碎、顶板来压现场跟班干部向矿调度室和矿值班领导汇报。
2、职能管理部门要及时向分管副总工程师汇报,副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工队技术人员召开现场会,研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纪要。
3、队部技术主管根据现场会纪要,编制针对性安全技术措施。
4、队部技术主管负责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措施,并进行签名确认。
5、队部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并监督安全技术措施在现场落实兑现,确保地质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6、跟班人员和现场安全员要做好每班三汇报(接班、班中、交班)工作,必须对作业现场的施工进展情况、隐患整改情况、需要组织协调的事项以及回采进展完成情况向调度室进行汇报。
否则,给予每人100元的处罚,由于不汇报造成严重影响和事故的,追究行政责任。
7、工作面出现异常(微风、停风、有害气体及涌水增大等)时,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现场安全员、跟班队干,应及时向调度汇报,并停电撤人。
查明原因后,采取措施处理。
(三)应急性工作
现场出现应急性工作,由管理部门人员到现场协调,现场跟班干部安排工作,班组长负责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
5、考核
队干必须认真履行跟班职责,做好现场安全监察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并做好现场作业技术指导工作,与职工同上同下。
并根据自己的业务职责范围和分工,对前一日变化情况、原因、采取措施,变化处理进展情况及注意事项每天报调度,做好各项措施的跟踪落实,确保对变化情况的有效处理。
否则,给予负责人300元的处罚。
第四节采煤作业规程、措施编制、审批、
复审、贯彻、实施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作业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贯彻学习及考试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1、根据矿井生产计划,由生产科牵头负责编制作业规程,生产技术科提供规程、措施的编制模板发至机电科、安监科、调度室、通防科),机电科负责编制机电技术部分内容,通防科负责编制通防技术部分内容,安监科负责编制安全部分内容,地测科负责地质地质说明书,调度室负责编制生产组织部分内容,各部门编制完成后,由生产技术科负责汇总编制(相关图纸按照专业由业务主管部门完成)。
2、作业规程及(补充)措施的汇总编制、审批、贯彻学习、考试、复审等技术工作由相应的主管技术员负责完成。
3、作业规程及措施编制审批完成后由生产科负责复印1份(原件生产技术科存档,复印件交区队学习及井下现场存放)。
作业规程、措施必须在生产技术科电脑上存电子档,具体由分管技术员负责。
4、施工作业前,施工区队全体人员、安检员、瓦检员必须对作业规程及措施进行贯彻学习,并签字存档。
施工区队由队长负责安排贯彻学习场所并组织人员,生产技术科相关人员和区队技术员负责对区队全体职工进行贯彻学习(安检科安排1名管理人员监督并在贯彻学习签名表上签字确认),并签字存档(原件生产技术科存档,复印件交区队井下现场存放),未进行贯彻学习并签字人员不得入井作业。
作业规程、措施编制审批完成后,由生产技术科负责将规程、措施电子版发至工作联系群,安检科负责人负责对安检员进行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通防科负责人负责对瓦检员进行规程、措施的贯彻学习,并签字存档备查。
贯彻学习签名表复印件交生产技术科存档。
5、区队作业规程的考试工作(包括试题编制、考试卷子的准备、审批考卷、汇总核对、编制成绩登记表等工作)由生产技术科主管技术员负责,区队队长负责组织人员考试(区队必须全员参加考试,凡缺考必须补考),考试不合格人员不得入井作业。
6、规程、措施的其他具体管理规定按照鑫裕煤矿技术管理制度执行。
7、作业规程必须每月进行一次复审,整理复审意见,区队及时贯彻学习(安检科安排1名管理人员监督并在贯彻学习签名表上签字确认),并签字存档(原件生产技术科存档,复印件交区队井下现场存放)。
第五节机械设备修保养制度
一、目的作用
为了科学地管理好机电设备,使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设备的合理使用:
1、根据生产特点与生产任务合理配置设备,设备的功率要与区队的生产任务相适应,既要避免“大马拉小车”,负荷不足。
也要避免“小马拉大车”超负荷运作现象。
2、安装设备的场地要符合规程要求,如果发现凸凹不平、积水、淋水等现象必须进行妥善处理,达到规定标准后再进行安装。
新安装的设备必须经过检验、调试、试运转后才能使用。
3、为确保设备在良好状态下运行,设备的操作和维修人员,必须经上岗前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要为设备运转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要搞好文明生产,设备清洁。
还要安装必要的防护、保安、防潮、防冻、通风、散热等装置,并按照规定适时加注润滑油油脂。
三、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每天10点班为检修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设备说明书,制度相应的检修计划,确保各部件检修到位。
2、提高安装质量,为生产与检修创造条件。
在安装设备前,应认真做好设备的检查、试验工作,达到要求后方可下井安装。
设备安装好后,要及时进行验收试运转,凡达不到规定标准要及时修理与更换,避免设备带病投入运转。
3、正确处理生产与检修的关系,既要保证生产的需要,又要保证检修的人力、物力,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4、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连接件松动和不正常的磨损,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5、合理使用设备,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要根据设备的性能与使用条件合理使用,严禁野蛮操作。
要通过科学手段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保证检修班的检修时间不少于6小时。
6、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
单人使用的设备实行专责制。
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包使用、包维护、包检修)、机长负责制,设备使用实行定人、定机、定职责,凭证上岗操作。
7、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三懂”(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
各种设备操作者(司机),必须经过培训,达到本设备操作的技术等级“应知”、“应会”要求,经考试合格后,取得操作证方能上岗。
8、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
日常保养:
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的检查;班中注意检查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班后清扫、维护,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9、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合理规划,预防性计划检修,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10、实行巡回检查,由专人对设备的重点部位和易损部位进行巡回检查。
11、交接班时,交班人员要对接班人员交待设备运转状况及注意事项。
12、对发生的机电事故要进行分析,查出原因,采取措施,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13、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操作水平,确保设备检修质量。
第六节乳化液泵站管理制度
1、确保乳化泵站完好,乳化液浓度为3%~5%,压力不低于30Mpa,现场有乳化液浓度自检台账,每班检查不少于2次。
2、必须保证乳化液用水水质合格,乳化液质量达标。
3、乳化液泵站压力表齐全,显示正常。
4、乳化液泵站各连接管路、接头不得存在滴、漏液现象。
5、当班乳化液泵工应检查好设备的完好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
6、应保证泵站硐室及设备的清洁卫生。
7、乳化液泵工接班后,应时刻注意设备运转状况,班中严禁睡觉及做其它与泵站无关工作(领导安排的工作例外)。
8、乳化液泵工应保证设备各部润滑,乳化液配比合适,发现用量不足,及时汇报。
9、乳化液泵工应保证井下8小时工作制度,班中不准脱岗。
第七节文明生产管理制度
文明生产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是采煤生产规范化、精细化的主要内容。
为规范采煤工作面及两巷文明生产,明确责任范围,提高我矿采煤单位的工作质量和工作环境,特制定本规定,望各位职工认真学习,组织实施;职能部门严格监督、检查,力争使我矿采煤质量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材料堆放
1、两巷材料堆放的料场要选择在顶板完整,支架完好处,空间位置宽敞,不影响行人、运料、通风地点,并设专人负责管理;
2、所有材料必须分类挂牌留名,码放整齐,数量按作业规程要求配备,同类材料码放应横竖成线,高度不超过1.5m,距离轨道不得小于0.4m,不同材料之间间隔0.7m。
标志牌内容齐全、规范统一。
4、备用料的规格、数量、距工作面的距离及备用料的使用要求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码放要求同其它材料一致,挂牌管理并标明规格数量。
5、材料分类存放在矿统一加工的材料架上,生产单位负责管理。
机电配件堆放要整齐。
6、回收的轨道、U型钢、损坏单体及顶梁等要分类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码放整齐。
7、回收物料够一车必须及时打走。
对损坏的单体支柱满10支要及时升井。
8、回收的各种管路要分类集中堆放,码放整齐,够一车要及时打走。
二、管线、电缆管理
1、两巷管线吊挂位置及高度要统一,管线吊挂要平直,严格按标准要求执行。
2、电缆按监测、通讯、信号、低压、高压顺序自上而下分档吊挂,垂度适当,电缆钩固定上下平直,距离一致。
高差不超过30mm。
3、风、水管按防尘管、压风管、排水管自上而下吊挂,吊挂点间距均匀,与巷道坡度一致,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4、风、水管路,生产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液压管路、抽排水管路由生产单位负责。
5、瓦斯监测线路、通讯线路的吊挂由通防科负责。
三、图牌板管理
1、图牌板由生产技术科统一管理,生产技术科负责图牌板内容审查的确定。
2、图牌板内容应与现场施工相符,牌板齐全。
3、牌板制作应规格统一、摆放整齐,牌板存放地点有条件的要设置照明。
4、图牌板应保持清洁无积尘。
内容应根据工作面情况及时进行更换。
5、施工图牌板移挪、日常保护等由区长安排专人负责。
四、两巷文明卫生
1、两巷底板必须保证平整,定期安排人员清扫;巷道内不得出现直径大于200mm的矸石。
2、有水沟巷道,巷道水沟应保持畅通,不得有杂物。
3、设备工具必须放在专用工具架上或工具箱内,不得随意落地。
4、上下两巷要定期冲刷巷道降尘。
5、超前棚范围内,不得有杂物、多余单体顶梁等,保持清洁、干净、文明。
五、其它
1、两巷超前棚按规程要求进行执行;
2、支柱初撑力合格率达不到要求。
3、所有备用物料要分类集中堆放巷帮,不得随意丢放在巷道内。
上、下巷及工作面损坏的单体、顶梁必须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不得随意丢放,否则。
第八节工作面支护材料设备配件备用制度
为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材料管理,保证安全生产,特制定如下支护材料设备配件备用管理制度:
1、综采队必须高度重视支护材料管理工作,提高支护材料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促进顶板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2、区队必须建立健全支护材料使用和备用台账,数字要真实准确,填写要实事求是,账面要整洁清晰,不得弄虚作假,做到帐物相符。
3、单体液压支柱入井前必须压力试验,符合标准方可入井。
更新的单体支柱必须按单体液压支柱出厂验收标准,组织验收。
4、备用的支柱入井前必须将三用阀装配口密封,运至工作面使用时再安装三用阀。
5、工作面必须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放在安全、干燥、清洁的地点工作面,使用的支柱时刻要根保持完好状态,确保完好率达到100%。
6、不合格的支柱(支架)不得充当备用。
7、支护材料搬家转移时,做到轻拿轻放,落实管理责任和验收交接手续,认真进行清点,核对数量。
对搬运转移造成严重损坏或丢失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支护材料标志牌齐全,材料存放点各种材料、设备备件应挂牌,标明材料名称、单位和负责人;存放地点要求无积水、无淋头,支护完好。
第九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灾害预防制度
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为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和治理措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根据本矿井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年都必须编制《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以下简称《计划》)。
2、《计划》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应能起到防止事故发生,并在一旦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遇难人员的目的。
3、《计划》必须由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通风、采掘、机电、地质、技术等单位有关人员编制,并由矿山救护队参加。
4、技术负责人应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改和补充。
5、《计划》由矿长负责及时向全体职工贯彻,组织学习,并熟悉避灾路线,并进行考试,没有学习过或考试不及格,不熟悉《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
6、《计划》如有修改和补充,还应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第十节零星工程管理制度
1、采煤工作面、排水系统、机电安装等与其他配套工程应遵循“配套工程与掘进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的原则,尽量减少单项、零星工程的发生。
2、单项、零星工程遵循“谁使用,谁申请,谁负责”的原则。
实行单项、零星工程申报制度,单项、零星工程一律进行申报,不申报的一律不得开工。
3、单项、零星工程应在年初或月初由业务部门提出申请,工程科根据实际情况,排出单项、零星工程的计划,交矿领导研究、确定后列入月度工作计划。
如遇临时性接续工程、应急工程,应提前一周提出计划,交矿领导研究后确定施工时间及施工单位。
4、业务部门要严格依据工程科制定生产计划并按照“轻重缓急、全面细致”地确定零星工程。
业务主管部门对单项、零星工程实施管理要遵循“用人最少、效率最高、质量最好、安全最优”的原则。
二、单项、零星工程范围
1、零星工程一般指矿井采、掘及井下辅助单位在从事主体生产任务的同时,需要施工的临时性工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巷修、安装、拆除、回收、防灭火、水仓清挖、清理等工程。
2、矿各类计划、会议、文件、现场确定、安排或非本专业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凡构成独立核算、需要单独确定工作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编制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的工程项目,均需要按单项工程实施管理和考核,在执行相关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同时执行本制度。
三、实行单项、零星工程申报操作基本流程
矿年初或月度计划→专业部门提出申请→工程科审批并提出预案→交主管领导审批→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开工、完工时间及经济政策→业务部门、施工单位、工程科和施工单位的主管部门现场调研,由业务部门确定施工方案→业务部门制定详尽的施工网络图,施工单位制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后进行施工→申报单位主管部门进行施工质量监督→竣工联合验收→工程月度或完成月份结算。
3、单项、零星工程操作基本要求
1、制订计划
各专业应在年初或月初提出计划。
2、提出申请
所有单项、零星工程一律进行申报,不申报的一律不得开工。
如遇应急工程,应提前一周提出申请。
3、审批立项
所有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煤矿 采掘 生产管理 综合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