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 我们的过山车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9297169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55KB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 我们的过山车教案.docx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 我们的过山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 我们的过山车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1.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课题
我们的“过山车”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情
分析
过山车又称云霄飞车,是游乐园中一种富有刺激性的娱乐工具,令不少人着迷。
它常利用重力和惯性使小列车沿蜿蜒的轨道行进,有爬升、滑落、旋转等过程。
3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没有坐过山车的经历,对过山车的路径和轨道缺乏直接体验。
但为数不少的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见过过山车,对过山车非常感兴趣,渴望研究相关内容。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2.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
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验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
根据已有资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难点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意见,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观看视频《过山车》
展示过山车的图片,提问:
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吗?
(1)过山车定义:
过山车,又称为云霄飞车,是一种机动游乐设施,常见于游乐园和主题乐园中。
一个基本的过山车构造中,包含了爬升、滑落、倒转(儿童过山车没有倒转),其轨道的设计不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回圈,也可以设计为车体在轨道上的运行方式为来回移动。
(2)过山车的运动形式
观看图片,过山车都有哪些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我们来设计和搭建一座自己的“过山车”吧!
板书课题
观看视频
见过
玩过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通过视频和图片,丰富了学生对过山车的直观认识,又为后续设计“过山车”运动路线做辅助。
2.科学探索
探索一、使用不同材料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1.建造塑料积木轨道。
制作材料:
塑料积木、底板。
制作步骤:
(1)选择恰当的积木连接处一条直线轨道;
(2)选择恰当的积木连接处一条直线轨道;
要点提示:
将积木用力压在地板上,两块积木的连接处要压平。
2.建造泡沫保温管轨道。
制作材料:
铁架台、泡沫保温管、剪刀。
制作步骤:
(1)将泡沫保温管用剪刀剪开。
(2)用铁架台的试管夹将泡沫保温管连接起来,并调整高度。
(3)根据需要设计直线轨道或曲线轨道。
制作须知:
相接的泡沫保温管处不要有漏风,可以用透明胶带在底部粘连,或将相接的泡沫保温管叠放在一起。
探索二、明确设计要求并讨论怎样才能做到。
(1)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目的:
因为下节课有一个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快慢的活动,如果轨道距离太短将难以测量运动的时间。
轨道也不宜太长,不然需要的材料过多,搭建起来用时也会较长。
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轨道的长度。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目的: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活动项目的具体问题中。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目的:
是为了让轨道上的小球可凭借重力和惯性而运动,一方面是更符合真正的过山车情况,另一方面是让下节课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快慢的活动更公平。
(4)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目的:
轨道中间不宜断开,全程完整通畅,同时轨道要有适宜的坡度,能给小球提供足够动力。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目的:
是在提醒关注轨道连接的同时也要关注承载“过山车"的基础设施。
探索三、小实践
1.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
要点提示:
要有起点和终点,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坡度要有变化。
2.制作“过山车”
在制作“过山车”之前的设计图纸阶段是很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率的一种方法。
根据设计要求,符合科学规律才能设计成功作品。
制作的过程不要随意更改之前的设计图。
制作材料:
积木、软尺、细绳。
制作过程:
按照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3.评价“过山车”
(1)长度是否达标;
(2)是否同时具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是否有变化;
(4)“过山车”是否稳固
准备制作材料按照制作步骤完成积木轨道建造。
准备制作材料按照制作步骤完成泡沫保温管轨道建造。
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
根据设计图纸制作“过山车”。
交流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调试。
观察材料并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这个活动是为后续的确定方案和实践活动打基础。
教科书列举了自制“过山车”的五条具体设计要求,为学生的设计指出了明确方向。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道这五条设计要求的目的。
学生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
按照设计图纸完成“过山车”的制作,培养学生动手以及合作的能力。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使得“过山车”轨道模型的功能更齐全,为下节课“过山车”测试做准备。
3.制作总结
通过制作过山车的步骤我们总结了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交流讨论总结。
总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
4.科学拓展
过山车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小实验:
找一块空地,准备一个小桶,里面装上
半桶水(不要太重),然后参考上图的方式,快速做圆周运动,观察桶中的水。
结果:
水不会漏出来。
为什么呢?
我们在转的过程中,水有向外的力,水在挤压桶。
过山车跟这个力是类似的。
设计的过山车在其轨道上按照设计速度运动时,也就是过山车也是要挤压轨道的。
交流讨论
拓展知识面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先通过观察过山车图片聚焦过山车的运动,再熟悉现有材料并明确设计要求,最后设计、制作和评价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意见,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7我们的过山车
运动形式: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学习科学必须先了解自己看过或者经历过的东西。
在本课教学中,我先创设游乐园过山车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经历完成自己“过山车”的过程。
但考虑到教学时间与学生的自主设计与完成组装的能力,我并没有让学生自己亲手完成全部的实践操作,比如设计组装方案与检验和改进“过山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逐步让学生掌握此类实践的完整过程,真正将实验知识传授给学生。
此外,我让学生分小组组装“过山车”,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更多地将其视作“组装游戏”,而不是学习。
另外,我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择实验室已有材料,不能使用仿真度更高的“过山车”玩具材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情况
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和“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单元组成。
每个单元各有8个教学内容,共计24个教学内容。
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需10课时左右,预计一学期共需30课时。
本册的三个单元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都强调学生建构科学模型。
例如,“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机械运动中质点的模型,“动物的一生”单元引导学生建构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引导学生建构日地月的天体模型……这些科学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系统地认识世界。
特别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其中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
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
2.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
对于运动,学生有许多正确的生活经验,但也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无法准确描述某个物体的位置、习惯用感觉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等。
本单元希望学生经过对机械运动的系统学习,对物体的位置、运动形式、运动速度等有初步的科学认识,由此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来重新审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物体的运动。
此外,本单元还将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的项目式学习过程,从而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综合应用跨学科和跨领域知识,体会科学实践的成功和乐趣。
本单元共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如下:
第1到6课,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这三方面展开;第7课,设计制作;第8课,综合应用。
本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其中第7课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第8课回归到本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跨领域的综合学习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
本单元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的主题单元。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两条线索:
一条是研究蚕的生命周期现象;另一条则是由蚕拓展到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本单元的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录、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结论等能力。
本单元共8课,包括两条线索,第1、3、4、5、6课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
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引导学生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
本单元是研究三个天体的本质特征以及相互关系的主题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地球上万物正常运作的基础,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小学生也是如此。
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同时,本单元也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共8课,通过学习,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三个天体的认识将更上一层楼。
前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到第7课,学生将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足够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
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更加深入的探索。
三、教学目标
1.“物体的运动”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物体的运动有不同形式。
●物体的运动按运动轨迹(运动路线)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可以用“当运动距离相同时,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当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2)科学探究目标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描述某个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和描述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
●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借助秒表、软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制作、评价、改进自己小组的“过山车”。
●基于探索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开展基于证据的科学论证活动。
(3)科学态度目标
●亲历对物体运动的探究活动,表现出相应的探究兴趣。
●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讲述有关物体运动的信息。
●体会到重复测试在提高证据有效性中的意义。
●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知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过程。
●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2.“动物的一生”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像蚕一样,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不同动物从生到死经历的时间不同,具体过程也不相同。
●动物有卵生和胎生等不同的繁殖方式。
●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动物可以分为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的类群,每类动物都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同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制订研究蚕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能根据观察计划进行长期观察,研究蚕的一生。
●能运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能基于证据描述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
●能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能根据观察所获得的信息,对蚕的生长发育的趋势进行预测。
●能对自己饲养和观察蚕的过程、方法进行反思和评价。
(3)科学态度目标
●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
●能在养蚕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自己的观察记录结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先进的技术有利于人类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
●了解人类生活可能对生物环境造成破坏。
●初步具有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一天之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2)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比较图片的方式获取天体信息,并描述天体的外部特征。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实验猜想。
●能使用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模拟实验结果。
●能在一天之中坚持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制作和使用简易日晷。
●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资料。
●能利用维恩图的方式收集、整理、对比两个天体的信息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对探索天文保持兴趣。
●通过模拟实验收集事实证据,根据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完成探究,体会发现规律的乐趣。
●愿意与他人合作,善于分工协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收获。
●能用科学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倾听别人意见,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亲历人类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感受技术的进步对人类认知深度的推动作用。
●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掌握能对人类生活、技术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较,地球是十分特别的星球,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5.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6.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2.17-2.21
始业教育课;一1.运动和位置
2
2.24-2.28
一2.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
3.2-3.6
一4.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一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4
3.9-3.13
一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机动
5
3.16-3.20
一7.我们的“过山车”;一8.测试“过山车”
6
3.23-3.27
第一单元复习;第一单元测验
7
3.30-4.3
二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机动
清明节
8
4.6-4.10
二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二3.蚕长大了
9
4.13-4.17
二4.蚕变了新模样;二5.茧中钻出了蚕蛾
10
4.20-4.24
二6.蚕的一生;二7.动物的繁殖
11
4.27-5.1
二8.动物的一生;机动
劳动节
12
5.4-5.8
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测验
13
5.11-5.15
三1.仰望天空;三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4
5.18-5.22
三3.影子的秘密;三4.月相变化的规律
15
5.25-5.29
三5.月球——地球的卫星;三6.地球的形状
16
6.1-6.5
三7.地球——水的星球;
三8.太阳、月球和地球
17
6.8-6.12
第三单元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18
6.15-6.19
期末复习
19
6.22-6.26
期末复习
端午节
20
6.29-7.3
期末测验
注:
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特别是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内容需要配合气温和实际生长情况进行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7 我们的过山车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17 我们 过山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