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中国书法专题练.docx
- 文档编号:29295528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39KB
高考语文中国书法专题练.docx
《高考语文中国书法专题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中国书法专题练.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中国书法专题练
2021高考语文中国书法专题练
材料一: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一一甲骨文,还有象形字,还存在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己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
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己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
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一一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
当然,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嬪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
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摘编自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
材料二:
中国书法作为象形文字的艺术表现,看似孤立于世界文字之林,其实在很多方而有着与世界文化和现代文化接轨的基础。
第一,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孤独性,反激出它交流世界、融入世界的内在要求。
方块字是一种倾向于视觉艺术的直接符号,它以直观视像为基础,将表形、表音、表意三者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的文言书写将语言文学化,而产生有别于口语的书面美文一一文言文。
由口语到书面语言,是中国人梳理、深化、拓展自己思考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习惯在书写中思考,书写就是思考。
这使中国书写植入人文思想的深处,成为民族思维的重要表征。
中国书法艺术更是将文字的书写由符号表达提升为艺术创作,在文辞美的基础上,追求结构、线条、水墨等造型美,双向同步地在文辞美、造型美中倾诉书者的内心世界。
这使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倾向于“文”(人文,包括悟道、思玄、文学、纹饰即美术),倾向于直观和直接感悟。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文字和书法显得多少有点孤独,却有一种孤独之美,这种表意文字导致中国人形象、悟象、灵象思维的发达,并构成了整个思维的东方色彩。
拼音文字则更倾向于听觉,这使西方社会更看重听觉艺术,如音乐。
文字和口语的同音,使两者难以分离,难以像我们那样产生与生活口语相分离的、只用于书写的书面语言或文言文。
由于它不表形只表音,由表音到表意便需要经过翻译、分析,是一种间接的转译符号。
这使得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分析的、逻辑的、实证的思维更为发达。
今天,世界文化己经由早期的隔离发展阶段、中期的竞争发展阶段,进入当代的综合发展阶段。
世界和中国,都有强烈的双向交流需求,都希望在交流中互适互惠。
这种愿望,不止表现在世界市场和社会一体化进程所激发的人才、知识、经济和资本的交流共进,更表现在文化和思维对交流共进的迫切渴望。
外语学习的普及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一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是有目共睹吗?
同样,随着世界正在出现的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初热期的持续,中国文字思维将会怎样地营养和影响人类,也完全可以预期。
也许这才是“孔子学院”最深刻的意义。
第二,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的变异性,在世界华语地区和一些周边国家扩散出两个泛汉语、泛汉文、泛书法圈,为中国文字和书法走向世界架了桥,提供了经验。
由上亿人构成的世界华人和华裔的汉语社区,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向世界播扬的桥头堡,是早就存在了几百年,而且早就融入了当地社会和文化场的“孔子学院”。
华人华裔圈的汉语、汉文和汉字书法,为了适应各自的文化环境,都程度不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了的汉文、汉语和汉字书法,形成中国文字和书法体系走向世界的第一个泛汉语、
泛书法圈。
另外,在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内,汉字及其书写曾经是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
在东亚汉文化圈内,汉字和记录日木语、朝鲜语、越南语、苗、壮、瑶、侗语的准汉字和非汉字,以及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方块苗字、方块布依字和越南喃字、H本假名、朝鲜谚文等20多个借源汉字创造出来的多民族文字,形成了“一文多语”“一母多文”的文字传播圈。
在这个传播圈内,中国书法艺术一直程度不同的以变异形态存在着、发展着。
有功能变异、形符变异、体式变异;有的照搬,有的假借,有的转注仿制,有的变异改创。
其中日本、韩国、新加坡保存得较好,中国书法在那里至今仍极有活力。
这种以汉语、汉文为基础、为核心的“一文多语”文化圈,是汉文、汉语和汉字书法走向世界的第二个泛汉语、泛书法圈。
(摘编自肖云儒《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
材料三:
近代以降,特别是进入当下信息社会、互联网时代,中国书法受社会大变革、技术大发展、知识大爆炸、风尚大迁移的深刻影响,发展业绩显著,但发展瓶颈也明显,挑战与机遇同在。
西学的进入,书写工具的变化,一度文化无用论特别是国学无用论、传统文化无用论及浮华、浮躁、肤浅学风、书风的盛行,商品化和市场机制的风行,加之对中国书法中以文人书法为主体的文化书法这一主线疏于研究、认知缺失,所有这些,都在影响和冲击着当代和当下书法发展。
有时、有些是至为深刻的。
而后者格外突出,因而也格外重要。
其重要性在于,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的、优秀的符号,成为提升中国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个全而”的重要抓手,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展和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载体和内容。
因此,文化书法的复兴,就成为书法界、文化界不得不直面的时代课题。
(摘编自孙月沐《中国文化书法的复兴之价值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在其产生之初在结构、笔画等方面己具有书法的某些特点,
融人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
B.汉字属于方块字,融形、音、意为一体,便于在书写中思考,使得中国人在形象、悟象、灵象思维上特别发达。
C.拼音文字不表形只表音,转换为汉字时需要翻译、分析,这使得西方民族在分析、逻辑、实证思维上更为发达。
D.当今社会,中国书法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商品化和市场机制风行给书法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融人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反映了其气质、学识和修养。
B.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所以能够名满天下、传诵至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他的绝妙的书法艺术。
C.中国的汉字、汉语和书法艺术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当今社会,都在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且有了程度不同的变异。
D.学习中文和中国书法的热潮在很多国家正在兴起,由汉字所形成的具有东方色彩的思维将会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
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
B.“让汉字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汉字思维。
”
C.“书家对自己创作的定位,对作品结体关系、气韵脉势的把握,常常考验他思维的水平。
”
D.“当下汉字书写键盘化和网络语言对白话文规范化的严重冲击,让人不能不为书法的未来担忧。
”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
(4分)
峻的考验,阻力重重。
(答岀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中国书法的用笔
宗白华
中国书法的用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等区别,皆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罗丹说:
“一个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而赋予了一切被创造物,他们在它里而运行着,而自觉着自由自在。
”所以千笔万笔,统于一笔。
罗丹在万千雕塑的形象里见到这一条贯注于一切中的“线”,中国画家在万千绘画的形象中见到这一笔画,而大书家却是运此一笔以构成万千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中国历代丰富的书法。
唐朝伟大的批评家张彦远在谈到书画法的用笔时,特别强调“一笔而成,气脉通贯”,和罗丹所指出的通贯宇宙的一根线遥遥相卬。
可见中国书画家运用“一笔”的点画,创造中国特有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是有它的艺术原理上的根据的。
所以古人所传的“永字八法”,用笔为八而一气呵成,血脉不断,构成一个有骨有内有筋有血的字体,表现一个生命单位,成就一个艺术境界。
用笔怎样能够表现骨、肉、筋、血来,成为艺术境界呢?
三国时魏国大书家钟练说道: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
后汉大书家蔡邕说:
“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行,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有度,方可谓书。
”所以,这一画之笔迹,须流出万象之美;同时,这一画之笔迹,又反映着人对它们的情感,流出人心之美。
没有人,就感不到这美;没有人,也画不岀这美。
画家、书家、雕塑家创造了这条线,使万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这就是“美”!
美是从“人”又是万物形象里节奏旋律的体现。
人类从思想上把握世界,必须接纳万象到概念的网里,纲举而后目张,物物明朗。
中国人用笔写象世界,从一笔入手,但一笔画不能摄万象,须要变动而成八法,才能尽笔画的“势”,以反映物象里的“势”。
隋僧智永欲存王羲之典型,以为百家法祖,故发其旨趣。
智永的永字八法是:
“,”,侧法第一(如鸟翻然侧下);
“一”,勒法第二(如勒马之用缰);
”,帑法第三(用力也);
“J”,趨法第四(趨音剔,跳貌与跃同);
“/”,策法第五(如策马之用鞭);
“丿”,掠法第六(如篦之掠发);
“厂,啄法第七(如鸟之啄物);
“、”,磔法第八(磔音窄,裂牲谓之磔,笔锋开张也)
八笔合成一个永字。
笔画的变形多端,在于反映生命的运动。
这些生命运动在宇宙线里呈“翩翩自得之状”。
同时,这些笔画,由于悬腕中锋,运全身之力以赴之,笔迹落纸,一个点不是平铺的一个面,而是有深度的。
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象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
西方美学从希腊的庙堂中抽象岀美的规律来,我们也可以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若干中国美学的范畴,以丰富美学内容。
(有删改)
6.请简要概述木文的论述思路。
(6分)
7.智永的永字八法有哪些“旨趣”?
请简要概括。
(6分)
8.请结合文章,说明书法用笔如何形成艺术境界。
(6分)
答案:
6.(6分)首先,指出书法用笔的种类和特点(1分);其次,分析了书法用笔的艺术原理(2分);再次,阐明书法的用笔形成艺术境界的方法(2分);最后,指出要从古人论书法的结构美里得到中国美学的范畴(1分)。
评分建议:
二、三两点若合起来,只要要点、顺序正确,亦可得4分。
7.(6分)充满生命的律动感;充满自由感;充满力•量感;具有结构美。
评分建议: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8.(6分)创造形象,表现万象;凝聚力量,变化笔法;蕴含情感,表现内心注意结构,形成整体。
评分建议: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中国 书法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