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海冰附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9295468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933.33KB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海冰附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海冰附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海冰附练习与答案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海冰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海冰
(附练习与答案解析)
真题引路
例题:
(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
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C.丙 D.丁
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C.大连 D.烟台
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审答流程]
获取解读信息
调动运用知识
信息①:
年平均气温≤-4℃日数,甲地介于20~40天,乙地介于20~40天,丙地介于0~20天丁地介于0~20天
气温越低,低温持续期越长,海冰越厚。
沿海地区一般海水盐度较低,冬季受大陆影响大,海冰越厚
信息②:
四市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海冰厚度越大⇒海冰资源越丰富
信息③:
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海冰
开采海冰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开采海冰
[尝试解答] 1.__B__ 2.__A__ 3.__A__
知识链接
1.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水平
分布
同一海区:
夏季>冬季
同一季节:
低纬>高纬
同一纬度:
暖流区>寒流区
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洋流性质
垂直
分布
表层―→深层,水温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深层(1000米以下)低温状态,水温变化小
海水性质(导热率低),太阳辐射热量集中储存于海洋表层
2.海水的盐度变化规律
(1)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
影响盐度的因素
溶剂(淡水)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降低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升高
河流径流注入量
注入量多
盐度降低
注入量少或无
不影响盐度
结冰或融冰
结冰
盐度升高
融冰
盐度降低
溶质
(盐类)
温度
温度低
盐度低
温度高
盐度高
洋流(同一纬度)
寒流流经
盐度降低
暖流流经
盐度升高
地形
开敞或闭塞
开敞
适中
闭塞
较高或较低
模拟提高
研究表明,近三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北极地区出现了气候变暖的北极放大效应。
北极地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但夏季升温幅度小于冬季。
海冰的减少催生了北极地区的航运业,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同欧洲、北美洲间的海上航程。
气象工作者研究出一种尽量符合北极地区自然景象的四季划分标准,以5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时作为春季的开始,海冰开始融化。
下图是北极地区2002~2011年不同季节海冰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3题。
1.北极地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12月
B.1月
C.2月
D.3月
2.北极地区夏季的升温幅度小于冬季的可能原因是( )
A.夏季海冰融化释放的热量多
B.冬季海水结冰吸收的热量多
C.夏季海水升温慢,是“冷源”
D.冬季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3.与传统航线相比,船舶在北极航线航行过程中( )
A.航行速度较快
B.航行速度稳定
C.航行方向多变
D.单位距离能耗低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春季(4~6月)海冰才开始融化,因此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冬季末,即3月份,故选D。
第2题,夏季,海冰融化是吸热过程,不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冬季海水结冰是放热过程,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排除A、B;“北极海冰面积呈减少趋势”,说明北极海域不结冰水域广,则夏季海洋升温慢,是近海面大气的“冷源”,不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冬季海洋降温慢,是近海面大气的“热源”,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选项C正确;反射强会使冬季冰面温度更低,而不利于近海面大气升温,则D错误。
第3题,北极航线附近多冰山、浮冰,船舶为避开冰山、浮冰需保持较低的航行速度,且航行方向要不断变化,故选C。
答案:
1.D 2.C 3.C
罗斯冰架外的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60°S~85°S),全年覆盖冰层,冰山广布,学者们对其区域内的海冰运动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
如图示意1979~2015年罗斯海海冰运动速度与海冰范围月平均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4~5题。
4.该海域南北气压差最大的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秋季
C.冬季 D.夏季
5.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海域海冰范围( )
A.向东南方向移动
B.向西北方向移动
C.向西南方向移动
D.向东北方向移动
解析:
第4题,由于罗斯海纬度高(60°S~85°S),冬季时南极圈以南的地方出现极夜现象,罗斯海南北温差最大,因此南北气压差最大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C项。
第5题,该区域纬度高(60°S~85°S),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该海域海冰不断融化,在极地东风(东南风)的吹拂下,表层海冰会往西北方向移动,故选B项。
答案:
4.C 5.B
(2019·四川内江二诊)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区域1953~2012年冬春季海冰面积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图示区域冬春季海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性质
C.洋流
D.大气环流
解析:
图中区域冬春季海冰面积分布大致随纬度升高而增加,故A项正确。
答案:
A
7.导致大西洋同纬度东部与西部海区海冰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入海径流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洋流性质
解析:
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中高纬度大洋东部有暖流流经,西部则有寒流流经。
受洋流影响,大西洋水温东部较西部高,海冰面积分布东部较西部少,故D项正确。
答案:
D
8.在统计海冰分布时,选取的季节是“冬春季”而非“秋冬季”,其原因可能是( )
A.春季较秋季时间长
B.春季较秋季温度低
C.缺乏秋季统计资料
D.统计学上的习惯
解析:
由于海水比热容较大,冬去春来,海水由低温升温较慢,春季时水温较低,海冰面积分布较广;夏去秋来,海水由高温降温较慢,秋季时水温较高,海冰较少,B项正确。
答案:
B
(2019·安徽蚌埠二中月考)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
冰间湖是在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天气满足结冰的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
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
据此完成9~10题。
9.由材料可知,该区域( )
A.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B.9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C.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
D.海冰范围即海冰覆盖面积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气温最低,南半球与之相反,故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
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海冰外缘线与海岸线走向不一致;海冰范围内有冰间湖,冰间湖可能无冰覆盖,所以海冰范围不同于海冰覆盖面积。
答案:
A
10.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高,融冰快
B.近岸有河流注入,导致融冰快
C.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
D.近岸暖流增温作用明显
解析:
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原因可能是薄冰被来自南极大陆的离岸风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近岸靠近南极大陆,温度低;南极大陆没有常年性河流;近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答案:
C
(2019·山东泰安模拟)如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是一年中最大值,2月时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值。
9月时南极海冰范围在70°E~80°E明显向低纬突出是由于海水运动受到海底山脉阻挡绕行将海冰带到较低纬度。
据此回答3~5题:
11.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 )
A.方向
B.大小
C.源地
D.性质
12.9月时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 )
A.潮汐
B.波浪
C.南极环流
D.西风漂流
解析:
第11题,据研究由于盛行风的影响融冰初期会在沿岸地区出现无冰水域,对其影响较大的是风的方向,南极大陆盛行离岸风,将海冰吹走,A对。
风的大小、源地、性质不是冰被吹走的主要原因,B、C、D错。
第12题,9月时,图示海冰范围内向低纬凸出部分位于盛行西风带。
受海底山脉阻挡的海水运动形式是西风漂流,D对。
潮汐、波浪影响主要在沿海地区,A、B错。
南极环流位于南极大陆周围,C错。
答案:
11.A 12.D
13.(2019·四川内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
海水含有钠、钾等多种盐类物质,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分,但是一部分高盐度盐水仍然会被包裹在冰块内。
开采的海冰在适当的温度下放置两个月左右,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除,之后融化的海冰就符合淡水的标准。
海冰资源的丰富度受太阳辐射、水体深度(储热量)、盐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渤海形成了丰富的海冰资源,但空间分布不均(见下图)。
(1)据图描述渤海海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8分)
(2)分析辽东湾海冰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10分)
(3)推测目前渤海海冰还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原因。
(6分)
解析:
第
(1)题,海冰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整体分布、集中分布地区、最丰富地区等方面描述。
第
(2)题,据材料可知,海冰资源的丰富度受太阳辐射、水体深度(储热量)、盐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即可分析。
第(3)题,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原因主要从开发利用难度、开发成本、开发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主要分布于近岸海域;集中分布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区(或海湾地区分布面积大);辽东湾海冰面积最大、最厚(或辽东湾海冰资源最丰富)。
(2)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结冰时间长;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区封闭,与临近水域的热交换少;水域深度小,储热少,冬季放热快。
(3)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较低;废水处理难度大,对环境的危害严重。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斑海豹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栖息在辽东湾一带,栖息的环境主要是海水、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等。
斑海豹生性胆小机警,幼兽皮毛名贵。
每年1~3月繁殖,产崽在浮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上,以各类鱼虾为食。
近年来,我国斑海豹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下图为辽东湾斑海豹分布示意图。
(1)分析辽东湾冬季易结冰的原因。
(2)分析斑海豹栖息于辽东湾的主要自然条件。
(3)指出斑海豹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提出保护斑海豹的措施。
解析:
第
(1)题,主要从气温、地形、海水性质等方面分析辽东湾冬季易结冰的原因。
海水易结冰的主要原因是气温低,气温低与纬度位置有关,另外,冬季的大风、寒潮天气也加剧了寒冷程度。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辽东湾较封闭,这会使水体流动性较差。
根据示意图判断,沿岸有大河注入,使海水盐度降低,利于结冰。
第
(2)题,本题可结合材料“栖息的环境主要是海水、河水、浮冰、泥沙滩、岩礁和沼泽地等”进行分析。
结合示意图可知,北侧有辽河入海,沿海地带多浅滩和沼泽,为斑海豹提供了栖息地。
根据材料“以各类鱼虾为食”分析,沿海河流入海可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为鱼虾提供了饵料,便于斑海豹觅食。
根据材料可知,斑海豹产崽在浮冰上,而辽东湾易结冰,海上多浮冰。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幼兽皮毛名贵”可判断,人类为了经济利益可能会对斑海豹进行过度捕杀;根据示意图中产崽区与密集区的分布判断,入海河流的污染会使浅海区生态环境改变、鱼虾减少,从而影响到斑海豹的生存等。
措施则主要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宣传等方面说明。
答案:
(1)纬度较高,获得的光热较少,冬季气温较低;有河流注入,海水盐度较低;海湾较封闭,水体流动性差;该地区冬季常有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和寒潮天气。
(2)栖息条件:
辽东湾北侧有辽河入海,沿海多浅滩、沼泽等,是优良的斑海豹栖息地。
食物条件:
沿海有河流注入,形成咸淡水混合区,给海洋生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多鱼虾,便于斑海豹觅食。
繁殖条件:
纬度较高,易结冰,浮冰较多,有利于斑海豹繁育。
(3)原因:
幼兽皮毛名贵,人类过度捕杀;水体污染,生存环境变化;鱼虾等食物减少,影响斑海豹生存等。
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加强宣传等。
15.[201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芦苇多生长于浅水地区,具有通气组织,能净化水质,同时为湿地提供丰富的有机物。
位于辽东湾北岸的辽河三角洲分布有广阔的芦苇集中生长区,该地区于1988年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斑海豹,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鱼类为主要食物。
每年12月进入渤海辽东湾,1~2月在厚厚的浮冰上产崽,3~4月进行育肥,5月逐渐游回西北太平洋北部地区。
斑海豹繁殖时期,需要洁净且安静的环境,充足的食物。
辽东湾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斑海豹最理想的“产房”和栖息地。
下图示意辽东湾附近海底地形(单位:
米)。
(1)分析辽东湾水质较好的原因。
(6分)
(2)辽东湾冬季海冰厚度大,试简析其成因。
(6分)
(3)说明辽东湾斑海豹食物充足的原因。
(4分)
(4)试简述辽东湾成为斑海豹最理想“产房”和栖息地的理由。
(8分)
解析:
(1)从芦苇能净化水质,湿地、政策对水质的影响方面分析。
(2)从影响结冰的因素,结合材料信息分析。
(3)由材料可知,斑海豹的主要食物为鱼类,所以本题实质是分析辽东湾鱼类丰富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即可。
(4)由“在厚厚的浮冰上产崽”可知,“产房”冰层厚;由“需要洁净且安静的环境,充足的食物”可知,“产房”和栖息地水质好,食物充足,不受人类活动和其他动物打扰。
答案:
(1)辽河三角洲分布着广阔的芦苇集中生长区,芦苇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辽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大,其降解污染的功能强;受环境保护政策的影响,污染小。
(6分)[来源:
学科网ZXXK]
(2)纬度高,气温低;有许多大河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水较浅,热容量小;内海海湾,受大陆影响大,且海浪较小。
(6分,任答3点)(3)许多大河注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位于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水温适宜,鱼类等资源丰富。
(4分)(4)冬季海冰厚度大、范围广,为斑海豹产崽提供了场所;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辽河三角洲芦苇面积广阔,净化水质作用强,海水水质好;冬季封冻,人类活动少,斑海豹繁殖期环境洁净且安静;海水较浅,大型海洋捕食动物难以进入,天敌少。
(8分,任答4点)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鄂霍次克海(位置见图一)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大部海域的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
每年1月末到3月初是北海道流冰的最佳观赏季节,但流冰现象具有不确定性,常有游客无功而返。
海域西部的黑龙江是注入鄂霍次克海的最大河流,其水量丰富,有机质含量高。
海域东侧的堪察加半岛是虎头海雕的重要栖息地,虎头海雕常在浮冰上捕食鱼类(图二)。
每年冬季,虎头海雕伴随流冰,从堪察加半岛向北海道迁徙越冬。
(1)说出鄂霍次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12分)
(2)描述北海道流冰的形成过程。
(6分)
(3)推测北海道流冰具有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4)分析流冰对虎头海雕迁徙越冬的积极作用。
(8分)
解析:
第
(1)题,鄂霍次克海海冰边界的变化可从边界线走向、变化方向与快慢角度描述。
据图可知,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
冬季,因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会先结冰;而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会先结冰;受寒流影响的西部海域先结冰;海水盐度低的海域易于结冰。
第
(2)题,据材料可知,冬季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会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说明首先鄂霍次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其次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
第(3)题,流冰的不确定性与冰源、流冰动力(风力、洋流)的不确定性有关,由此入手分析即可。
第(4)题,据材料可知,积极作用体现在“迁徙”与“食物”两方面。
可从载体、捕食场所、食物保障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变化特点:
海冰边界大致与海岸线平行;从近岸海域向远岸海域扩展;西部海域海冰边界扩展速度快。
形成原因:
冬季,陆地降温速度快,近岸海域先结冰;北部海域纬度高,降温早,先结冰;受寒流影响,西部海域先结冰;黑龙江注入大量淡水,海水盐度低,(使海水表面形成了低盐分的水层,)西部海域易于结冰。
(2)鄂霍次克海海冰丰富,为流冰提供冰源;受冬季风和寒流影响,海冰南下,形成流冰。
(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冬季海冰规模减小;冬季风不稳定,冬季海冰规模不确定;洋流不稳定,增加海冰被带至近岸的不确定性。
(4)虎头海雕以流冰为载体南下,节省体力;流冰为虎头海雕提供捕食场所;流冰将黑龙江输送的大量有机质携带至北海道海域,藻类和鱼类繁多,为虎头海雕提供食物保障;海洋表层的流冰对下层海水起到保温作用,利于冬季鱼类的生长。
17.(2019·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
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该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融化后,不得不在陆地上寻找食物。
哈得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并发生过伤害人类的事情,因此曾经设立过“北极熊监狱”。
哈得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
下图示意哈得孙湾在北美洲的地理位置。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2)推测纬度较低的哈得孙湾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
(3)与阿拉斯加半岛北部沿海相比,分析哈得孙湾西部海域北极熊生存的不利条件。
(4)说明气候变暖对生活在哈得孙湾地区北极熊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结冰早可从温度低、海水盐度小角度分析。
第
(2)题,“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说明存在地区要有食物,且要有海冰平台。
第(3)题,两地相比,哈得孙湾西部海域纬度较低而海冰存续时间短;图示沿岸有丘吉尔港,则人类活动较多。
第(4)题,从海冰与食物两方面分析。
知识拓展:
影响海水结冰的因素:
①水温:
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
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
②盐度:
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大而降低。
海水总是先在沿岸的低盐区开始结冰,这也是河口附近冰情比其他海域冰情偏重的一个原因。
③海流(潮汐)。
④水深:
海水总是由浅水区向深水区结冰。
答案:
(1)海湾深入内陆,水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2)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3)纬度较低,水温相对较高,海水结冰期短,北极熊捕食海豹时间短;人类活动较多,影响北极熊生存环境,导致其栖息地减少。
(4)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北极熊因不能适应变暖的气候而发生变异、退化乃至灭绝。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
材料二 在南极有很多奇特的现象,如“近岸冰间湖”和“南极干谷”。
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
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
南极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海湾以西的维多利亚地,是一片绵延的峡谷。
干谷常年没有降雪,存在大量裸露的岩石,每个干谷都有盐湖,盐湖冰层达数米厚,越往湖底,盐度越高,湖底水温较暖,甚至可达25℃。
(1)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平均融冰速度与结冰速度比较哪个更快,请说明原因。
(6分)
(2)分析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
(4分)
(3)南极干谷湖底水温达25℃的原因。
(6分)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知,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的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为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第
(2)题,南极“近岸冰间湖”分布在近岸地区,可能是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被吹离海岸,形成无冰区。
第(3)题,湖底水温高得益于冰层和水层的保温作用、岩石的吸热作用以及湖底湖水盐度高,对流弱。
答案:
(1)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2)南极近岸海域,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形成部分薄冰;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不断被吹离海岸。
(3)湖面上的冰层阻止其热量发散;透明的冰层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可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每到夏季,裸露的岩石又使地表能够吸收充足的热量;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湖水不会上升,湖水表层及冰层下的温度便有所上升;在冬天时表层水有失热现象,底层水则由于上层水层的保护,失热较少,因而可以保持特别高的水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专题 复习 海冰附 练习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