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docx
- 文档编号:292942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58.10KB
中考化学备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docx
《中考化学备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备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备考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中考化学备考:
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
日本近代有一个著名的练剑故事:
宫本武藏是当时的剑术大师,柳生义寿郎向他拜师学艺,问宫本:
“师父,根据我的条件和现在的这种练剑方法,您认为我需要多少年可以成长为一流的击剑手?
”师傅回答:
“需要10年。
”“那我如果用现在两倍的时间练剑呢?
”师傅回答:
“那就要20年了。
”柳生一脸狐疑,又问:
“那我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练剑呢?
”宫本答道:
“那你一辈子都成不了一流的剑客。
”
柳生非常吃惊,问:
“为什么?
”宫本答道:
“因为你的两只眼睛只顾盯着前方的目标,已经没有时间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了。
”柳生听了恍然大悟,最终也成了一名一流的剑客。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迪十分深刻,作为有志于报考一流重点高中的优秀初三同学,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备考过程中,除了紧跟老师的复习安排、不断弥补自己的知识薄弱点之外,还必须留出一只眼睛,提前思考初高中知识衔接点。
从近几年初中化学中考命题来看,提前接触一些相关的衔接知识,对备战中考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进入高中后迅速适应高中学习也很有帮助。
下面举几个初高中的化学知识衔接作为说明: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衔接
●内容一:
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初中化学对物质的分类主要是一种限于物质成分是否单一或组成元素有什么不同而进行的表面形式上的分类,便于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物质,如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高中化学则更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因为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之一,使学生在学习分类的过程中,感受和掌握学习的方法,认识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如:
人教版教材介绍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等。
因此,我们在高中看待物质的类别时要注意多尺度,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问题,同时注意补充初中未介绍的知识。
初高中知识要求比较
初中
高中
酸
只介绍常见几个酸是“强酸”还是“弱酸”,不从电离的角度讲解酸、碱的概念
根据电离理论(电离程度)理解“强酸”、“弱酸”的概念
不涉及酸的氧化性
从H+的氧化性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感受氧化性酸
碱
主要只涉及常见的几个强碱。
不从电离的角度讲解碱的概念。
不介绍弱碱,但简单介绍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根据电离理论(电离程度)理解“强碱”、“弱碱”的概念
盐
主要依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不介绍酸式盐和碱式盐的概念。
但学生会遇到碱式碳酸铜这种物质
电解质溶液中,主要考虑盐类的水解等,依据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分类
氧化物
从能否跟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分类
还涉及过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的重要性质
物质的分类初高中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上本来就有脱节的现象,加上初中新课程对于酸、碱、盐的各种分类要求的降低,建议补充以下内容进行衔接。
知识链接
(一)分类体系
(二)各类无机物的分类
1.酸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1)依据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2)依据电离出氢离子的数目
(3)依据溶解性
(4)依据电离能力
(5)依据酸根离子的氧化性
(提示:
氧化性酸与酸的氧化性是有区别的。
)
2.碱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1)依据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数目
(2)依据溶解性
(3)依据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能力
3.盐
(1)依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
(2)依据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
(3)其他
4.氧化物
(1)不成盐氧化物:
不跟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盐(如:
NO、CO)
(2)成盐氧化物
(提示:
①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5.氢化物
(1)气态氢化物:
气态、共价化合物、氢为正价(如HCl、H2S、NH3…)
(2)固态氢化物:
固态、常见的为离子化合物、氢为负价(如NaH、CaH2…)
6.单质
●内容二:
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初中化学中,酸、碱、盐等无机物的相互转化是学习的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在初中主要表现为物质种类多、化学反应多、必须记忆的多、实际运用的多、题型变化多。
而它恰恰又是认识和进一步研究各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础,是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基石。
新课程中,由于对酸、碱、盐等的概念的弱化,对物质在水中的电离知识和能力要求的降低,对习惯于把初中化学知识在通晓一些基本概念的前提下,理解其反应的规律,加强实际运用,在运用中理解其重要意义的教学来说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有的老师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要求,没有理解新课程要求的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从身边的化学物质人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没有认真研究和处理化学教材,没有做到全面理解其内容,在学和教中,体现教材的内在特征,分析并设计落实学习重点、难点和关键的教学纲要。
有的教师片面追求知识的记忆,忽视过程、方法和能力。
而高中化学除了要积累更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外,还要做到敞开思维,勇于接受一个个可能与自己原有知识发生冲突的事实,如在初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要有水生成”,到高中则要扩展为“有弱电解质生成”,换句话就是不一定要有水生成,也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等等。
初高中知识要求比较
初中
高中
酸
石蕊遇酸变红、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钠与水、铝与强碱反应也会放出氢气;
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主要不生成氢气;
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常温下钝化,加热生成SO2(NO2)等
盐酸、硫酸、硝酸三大强酸
高氯酸酸性更强
不要求酸的通性
石蕊遇浓硝酸先变红后褪色
碱
碱跟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不要求碱的通性
氢氧化铝既能跟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钠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氢气,非水状况下的置换反应,电化学反应;很少从初中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去看反应,主要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
金属活动性比较
非金属氟、氯、溴、碘的氧化性比较
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氧化铝既能跟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有沉淀、有水或气体生成
有难溶物、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生成
初中化学中氧化物的反应及酸、碱、盐等无机物的相互转化要求降低,特别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明显降低。
知识链接
(一)酸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非氧化性酸与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如:
Zn+H2SO4ZnSO4+H2↑)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CuO+2HClCuCl2+H2O)
4.与碱的中和反应(如:
Cu(OH)2+2HClCuCl2+2H2O)
5.与盐的反应
(二)碱的通性
1.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如:
2NaOH+CO2Na2CO3+H2O)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如:
NaOH+HClNaCl+H2O)
4.与盐的反应(遵循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可溶性的碱与可溶性的盐反应生成新的碱和盐(生成物至少有一种为难溶或难电离物)
(如:
2NaOH+CuSO4Cu(OH)2↓+Na2SO4)
(三)盐的性质
1.某些盐与某些金属的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活动性规律)
(如:
Fe+CuSO4FeSO4+Cu)
2.某些盐与某些非金属单质的置换反应(如:
Cl2+2KI2KCl+I2)
△
3.可溶性盐与可溶性碱的反应(遵循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
2NaOH+CuSO4Cu(OH)2↓+Na2SO4;NH4ClNH3↑+HCl↑)
4.某些盐与某些酸的反应(遵循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
CaCO3+2HClCaCl2+H2O+CO2↑)
注:
多元弱酸盐可以与过量的该弱酸反应生成酸式盐。
CaCO3+CO2+H2OCa(HCO3)2
5.盐与盐的反应(遵循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
CaCl2+Na2CO3CaCO3↓+2NaCl)
(四)氧化物的性质
1.酸性氧化物
(1)与碱反应(如:
CO2+2NaOHNa2CO3+H2O)
(2)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如:
CO2+Na2O2NaOH)
(3)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如:
Na2CO3+CO2+H2O2NaHCO3)
2.碱性氧化物
(1)与酸的反应(如:
CuO+2HClCuCl2+H2O)
△
(2)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如:
CaO+SO2CaSO3)
(3)某些碱性氧化物与氢气的置换反应(如:
CuO+H2Cu+H2O)
3.两性氧化物的性质
(1)与强酸的反应(如:
Al2O3+6HCl2AlCl3+3H2O)
(2)与强碱的反应(如:
Al2O3+2NaOH2NaAlO2+H2O)
(五)金属单质的性质(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1)某些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置换反应
(如:
Zn+2HClZnCl2+H2↑)
(2)某些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如:
Cu+2AgNO32Ag+Cu(NO3)2)
(3)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如:
2Na+Cl22NaCl;2Mg+O22MgO)
(注:
非金属单质性质,此处暂不涉及太多)
(六)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八圈图”)
特别要从电离的角度探讨酸为什么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入手,认清本质,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注重在方法和能力上的衔接。
●内容三: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存在形式
初中化学认识物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的物质,认识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的巨大贡献,初步认识到物质的用途和性质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
主要学法有,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去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素材,注重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注重让我们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去体验化学美。
高中化学认识物质主要是,能根据物质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对分散系及其胶体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为整个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模块的学习基础。
学法上,高中化学对物质的认识比初中化学对物质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不仅仅要对现有的具体的物质世界能好奇、感知、感悟、体验,而且要能对自然物质世界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升对化学物质学习的科学素养,感受到高中化学物质世界的人文性,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让学生能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初三教科书中出现的有关需衔接的内容
1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但不介绍游离态、化合态的概念)
2
碳的单质中介绍金刚石、石墨的结构及用途,介绍、C60的分子结构(但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出现红磷和白磷的色、态,均可在一定条件下和氧气反应
3
介绍原子的构成、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式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知道离子是由于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
知识链接
1.物质存在的形式学习情景素材
(1)物质的三态及变化:
水的三态;干冰的形成和升华;空气的压缩
(2)同种元素的不同形态:
金刚石、石墨和C60;白磷和红磷
(3)相同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
酒精与醋酸;甲烷与乙炔;水与双氧水
(4)同种元素存在的不同价态:
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等
(5)同一物质的不同存在方式:
无水硫酸铜、硫酸铜晶体、硫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化学 备考 高中化学 知识 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