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高频易错易混考点.docx
- 文档编号:29293574
- 上传时间:2023-07-2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21KB
版高考历史高频易错易混考点.docx
《版高考历史高频易错易混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高频易错易混考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高频易错易混考点
易错易混总结
方法论
1.历史具有客观性,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具有主观性
2.考古发掘有利于验证历史,但历史研究不是必须得到考古验证
3.史料有效性:
考古发掘>原始文献>研究专著>口述亲历>文艺作品记录;
4.生产力发展是引发历史变化的根本因素(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5.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专制、反教会、反殖民;社会主义革命反资产阶级,反对私有制。
6.资产阶级革命不反对土地私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反对君主专制。
7.公私有制不影响近代化进程,但代表不同近代化道路,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
8.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决定革命任务,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
9.外交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原则,受国际环境影响
10.影响中华文明延续的核心因素:
农耕经济、中央集权、血缘宗法、科举制度、儒家思想和汉字。
11.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时局变动(重大事件)、历史传统、思想解放潮流
12.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
阶级立场、主观视角、时代背景、个人学识
13.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
是否符合时代潮流、是否符合国情循序渐进、是否得到实力派支持。
古代中国
1.分封扩大了疆域,促进了文化认同;宗法维系了内部稳定;
2.见血缘选宗法,反之不选。
3.集体议政体现了民主,占卜祭祀体现了神权
4.道德秩序不等于人伦秩序
5.天下归周是分封、天下归宗是血缘宗法、天下归心是礼乐秩序
6.家天下是血缘政治,公天下是选贤任能和官员流动
7.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君主制不等于君主专制
8.春秋战国的结束不等于分封宗法的结束
9.讲地方选中央集权,讲中央选专制主义
10.三公九卿是职能分权,三省六部是程序分权
11.中朝内阁军机处,三省合一剩中书,权力再大都是皇权畸形强化的表现(后宫、宦官、外戚同);明太祖废丞相,皇相矛盾消失;内阁、军机处权重职轻都只是皇帝助手。
12.三省六部提高效率减少失误,二府三司制约相权效率低下
13.宋制的理性精神:
宰枢同兼有利于提高效率,职事分离有利于集中事权
14.古代皇权三重约束:
儒家道德、法律、文官集团
15.威胁古代统治的三大因素:
民族入侵、藩镇割据、农民起义
16.郡县制开启了官僚政治,察举制开启制度选官;
17.军功爵制标志才能选官的开始;科举制有利于社会流动的均等化。
18.世族是血缘世袭,士族是能力世袭,乡绅利于地方管理
19.汉州、唐道、宋路、明巡抚,都是监察转行政的代表。
20.监察制度特点:
位卑权重、相对独立、服务皇权
21.小农经济的前提是土地私有,经营方式是家庭经营,生产方式是精耕细作。
22.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政府建立的根本原因。
23.自给自足不等于富足,明清农民赤贫导致市场狭小不利资义萌芽
24.农民三大人身依附:
土地、地主、政府。
25.井田制下有土地私有,土地私有制时期也有公有土地。
26.兼并利于增加市场和劳动力;抑制兼并有利于打压豪强,维护小农经济稳定
27.重农抑商是古代统治者效率最大化的选择。
抑商抑私不抑官,官营也参与市场
28.工商食官、盐铁官营、朝贡贸易都是国家干预经济
29.城市化发展两大表现:
突破时空,经济职能和服务职能完善
30.经济重心南移先是农业发展后是商业发展,推动了文化重心转移,但没有改变政治重心。
31.交子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不是客观经济发展的结果
32.见雇佣选资本主义萌芽,反之选商品经济发展
33.商帮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但未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4.阻碍中国近代化转型的根源是经济结构畸形(自然经济高度强化),而非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
35.一条鞭法推动农产品商品化;摊丁入亩减轻人身依附。
36.草市增强了城乡联系,明清城市小型化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产物。
37.德政,仁政,民本,秩序减弱,民生增加;(前提都是维护统治者利益)
38.仁爱是恩宠,兼爱有平等;孔子尚治国圣贤,墨子重技术人才。
39.君权神授是皇权来源,天人感应是皇权约束
40.汉代儒学是管理国家(民本——君本),宋代理学是约束社会
41.三教合一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依然是正统思想;佛道兴起既适应统治者稳定社会需要,又符合民众寻求慰藉心理
42.格物致知是唯心(空谈),格物致用是唯物(务实)
43.朱熹爱孟子,王阳明批孔子。
朱熹尊重基本欲望,王阳明注重个人主体地位
44.李贽批判盲从孔子,但不反对儒学
45.新儒学批判专制但不反对皇权,并未认识到专制本质缺陷,而且还缺乏经济和社会基础
46.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注重秩序,朱熹汇编四书五经注重伦理
47.风俗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文人画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48.市民文化是通俗化,士大夫文化是矫情化
49.古代科技重实用轻探索,重总结轻实验,根源是经济结构落后。
50.古代社会生活受商品经济发展,由家族化、等级化逐步向市民化发展
51.家谱是血缘宗法,家训是道德伦理,家书是家国情怀.
52.西学东渐,明清是宗教为主科技为辅,近代科技为主向制度和文化转变。
近代中国
1、鸦片战争是近代史开端,洋务运动是近代化开端。
2、半殖民地程度可以加深,半封建化程度只能被冲击
3、近代外交发展是屈辱性的,也是逐步近代化的。
4、《南京条约》是商品输出,《马关条约》是资本输出。
5、甲午战争是民族觉醒;新文化运动是国民觉醒
6、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门户开放是列强共管中国
7、九一八是开始侵华,华北事变是民族矛盾上升,七七是全面侵华,八一三之后国共二次合作
8、淞沪是粉碎速胜,太原是国共合作,徐州有最大胜利,武汉进入相持阶段。
9、近代思想流派:
顽固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派——马克思主义者
10、中学西源和西学中源都具有双重影响
11、中体西用一般专用于洋务派,是当时的最佳选择
12、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虽然是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但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13、清政府三大败笔:
缺乏近代国家意识、中央集权削弱、近代化不彻底。
14、洋务运动失败不等于洋务经济结束
15、太平天国是阶级矛盾的产物,义和团是民族矛盾。
前者落后在封建观念,后者落后在愚昧顽固,都体现了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上也都推动了近代社会变革。
16、戊戌变法开始批判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全盘批判
17、三民主义一不反帝,二民族不平等,三没有给农民土地
18、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但没有改变社会性质,也没有带来稳定。
19、《临时约法》的两大缺点:
因人设法、立法服从行政
20、新文化运动是给辛亥革命补课,五四运动爱国但是不理性。
21、中国一大盲从苏联脱离国情,二大提出合理革命纲领,三大推动国共合作。
22、北伐战争是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民族统一战线,后者更广泛
23、北伐是党内合作,抗日是党外合作,后者不存在争夺领导权问题
24、城市转移到农村是八七会议以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七届二中全会
25、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革命道路,但党内还有分歧。
26、27年以前是国民革命军,37年以前是红军,46年以前是八路军和新四军
27、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序幕,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28、自然经济不断解体,但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商品倾销二鸦以后冲击明显
29、近代前期中国落后的是经济结构而非经济总量,甲午以后才是全面落后
30、传统手工业的衰败为民资发展创造了市场,提供了劳动力
31、洋务企业成也特权败也特权(商帮、十三行、官僚资本主义、国企)
32、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为了收税
33、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不均衡(地区、城乡)是农民革命的根源
34、影响列强商品倾销的因素:
不想买(自然经济)>买不起(贫困、鸦片)
35、洋务运动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都推动了重工业发展
36、币制改革有利于减少白银外流和稳定金融,推动白银退出流通货币市场
37、官僚资本主义用于1927以后
38、中共的土地政策基本只服务于革命任务。
39、行业问题选经济结构,地区问题是经济布局,所有权问题是企业性质
现代中国
1、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是多党联合执政,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政协:
54年以前是最高权力机关,54年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
3、初期外交涉及外交关系选“另起炉灶”,涉及特权选“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国家利益外交的开始
5、三次建交高潮:
建国初:
同社会主义国家;50年代中期:
同第三世界国家
70年代:
同资本主义国家;
6、50年代联苏反美,60年代反苏反美,70年代联美反苏。
7、不结盟政策和不结盟运动毫不相干
8、新时期外交见联合国选带联合国的选项,反之选地区合作
9、79年和平统一,84年一国两制,92年一个中国
10、土地改革建立土地私有制,是新中国唯一的土地私有时期
11、合作社=农业集体化=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56)
12、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基础=教育重理轻文学俄语
13、计划经济讲的是管理方式,公私有制才是所有制调整
14、三大改造建立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5、60年代初的逆城市化,是“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的结果
16、大跃进是生产力盲目求快,人民公社是生产关系盲目求公。
17、包产到户和自由市场都不是改革开放的原创。
18、农村改革只获得土地经营使用权,城市改革进行了所有制调整
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个体经营需要,但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型经济发展
20、浦东开放是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的标志
21、92以后才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01年基本建立
古代世界
1.废除债务奴隶,维护的是公民利益
2.陶片放逐法维护了民主但打击了参政积极性
3.雅典民主有分权但是没有制衡,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4.雅典民主的结构性、制度性缺陷——过度平等、频繁,导致其必然被结束。
5.雅典司法民主但是不独立,公开但是不公正。
6.平民阶层壮大和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7.智者学派服务于民主政治,苏格拉底批判民主的弊端
8.智者学派是哲学化的认识自然,苏格拉底是哲学化认识自我
9.柏拉图主张把不同权力交给不同能力的人,属精英政治。
10.亚里士多德主张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相结合
11.罗马法原则具有永恒价值,罗马法内容不能直接照搬。
12.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是发展继承关系,而非替代关系
13.希腊司法注重主观陈述(感性),罗马司法注重证据(理性)
14.罗马法的发展适应商品经济和帝国扩张,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
15.自然法是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最高准则,契约法是人为约定的一切人法、事法和物法规则。
近代世界
1.资本主义扩张性的根源是市场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
2.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具有积极通胀的作用
3.物贸水平的发展推动贵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的转型
4.新航路开辟西葡富而不强,最发展的是英荷,最富的是中国,意大利穷哭了。
5.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也是国家干预的一种形式
6.自由主义两大体现:
废除《航海条例》,废除东印度公司特权
7.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没有优劣,反映的是国家利益和相对竞争力水平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8.英国崛起的历程:
殖民扩张——建立民主——工业革命——日不落帝国
9.工业革命没有提高女性政治地位,第二次也没有。
10.工业化时代,农业比重下降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体现。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实现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
12.民主强调选举和主权在民;共和强调分权和废除贵族
13.普选和议会立法是民主核心;权力制衡和政党政治是表现
14.分权不等于民主,民主一定要分权;民主和法治才是充要条件。
15.分权制衡既体现为上下制衡(联邦制),也体现为同级制衡(三权分立)
16.英王虚君不虚行政;德皇独裁不独立法
17.美国分权不分司法;法国民主包含妥协
18.美德内阁都是工具;英法内阁权力较大
19.责任内阁制确立虚君政治;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20.1787年宪法既加强中央集权,又限制政府权力
21.两院制既平衡了地域,又平衡了阶层,还兼顾稳定和广泛。
三权分立仅平衡了体制。
22.德国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
23.巴黎公社爆发具有偶然性(民族矛盾激化),失败具有必然性(不符合客观规律);没有政党、没有工农联盟、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
24.二月革命反沙皇;四月提纲变性质;十月革命反资阶
25.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26.文艺复兴具有世俗性,但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反教会运动,但是兼有神性和世俗性。
27.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建立;启蒙运动推动了民主建立
28.文艺复兴过度强调人性,启蒙运动过分强调理性。
29.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前者是专制后者是民主。
30.古罗马公民身份是特权,近代公民身份是基本人权。
31.天赋人权是人的权力来源;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来源;社会契约是政府原则;
32.机会平等促进社会公正,结果平等导致效率低下。
33.浪漫主义是批判理性,夸张幻想;批判现实主义是批判工业文明;现代主义不批判。
34.光和色选印象画派;几何切割选现代主义;
35.进化论推动了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但也导致了种族歧视和殖民扩张
36.日心说和牛顿力学突破了神创世界,进化论和血缘循环理论突破了神创人。
37.微观世界是量子力学和细胞学说;时空关系是相对论;
现代世界
1.大危机带来通货紧缩和贸易保护,激化了国内矛盾,造成国际关系紧张。
2.罗斯福新政影响最全面的措施是美元贬值,但是进一步恶化了国际关系。
3.罗斯福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破坏了权力制衡。
4.垄断对技术发明具有双重影响
5.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消费创造供给,国家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主张赤字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失灵不等于国家不干预经济
6.农业经济危机是供给不足,工业经济危机是供给过剩。
7.战后经济模式,英德相比德国福利较好,日法相比法国公有化程度高。
8.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具有特殊性,失误具有主观性,结束具有必然性。
9.斯大林模式:
成绩卓越——工业化,代价惨重——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10.赫鲁晓夫失败于不彻底(未突破旧体制);戈尔巴乔夫失败于太彻底(背离社义)
11.巴黎公社、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模式都忽视了农民
12.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罗斯福新政都是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13.美苏军事实力相当,意识形态相对,经济实力不相称。
14.见苏联解体才能选国际格局变化,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非格局。
15.马歇尔计划不仅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还促进了西欧的联合。
16.意识形态是冷战的借口,国家利益是冷战的本质。
17.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战后金融秩序的稳定,同时造就了美元霸权。
它的瓦解一没有导致金融混乱,二没有削弱美元地位。
18.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救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救急)
19.多极化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谈判和协商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式。
20.实现全球化必须先经历区域集团化,但区域集团化不一定推动全球化实现。
21.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和国际分工深化。
22.反全球化浪潮延缓了全球化,也促进全球化进程更加合理。
23.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亚太经合规模最大也最松散,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南北合作,上合组织是经济和安全合作。
24.修补民族国家——欧盟是超国家主权机构;
25.修补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高频 易错易混 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