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x
- 文档编号:29281393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6.60KB
高中历史 5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x
《高中历史 5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5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5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学案北师大版选修4
学案2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
[课标要求] 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认识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一、领导十月革命的胜利
1.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
(1)1889年,在萨马拉城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这时列宁已经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并立志做一个职业革命家,推翻沙皇统治。
(2)1893年来到圣彼得堡,已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1895年在这里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不久被捕入狱。
2.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1898年,在明斯克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它没有制定党纲、党章。
(2)1900年,列宁在德国莱比锡创办了《火星报》,为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打下了思想基础。
(3)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布鲁塞尔与伦敦举行,通过的党纲明确地把争取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规定为党的基本任务,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正式创立,会上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3.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背景:
20世纪初,国内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参加了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过程
①二月革命:
1917年2月,彼得格勒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
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七月游行:
临时政府继续进行一战,前线失利,工人、士兵游行遭到镇压,革命和平发展的希望破灭。
④十月起义:
俄历10月24日起义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第二天苏维埃政权成立。
(3)意义: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人民解放运动树立了榜样,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时代。
[重点精讲]
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期间俄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1)政权:
―→
―→
(2)革命任务:
―→
(3)革命策略:
―→
(4)国家性质:
―→
[重点精讲]
列宁主义诞生的条件
(1)阶级基础:
19世纪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2)经济条件:
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3)思想条件:
19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撰写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著作。
(4)组织条件:
19世纪80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出现了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20世纪初,列宁通过创办《火星报》奠定了建党的思想基础,同时把各地的组织联系起来,为列宁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组织上的必要准备。
[特别关注]
列宁在领导创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同俄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为俄国十月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他对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及提出的许多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思想观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归纳总结]
列宁缔造社会主义国家活动的特点:
(1)革命理论: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2)革命道路:
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革命性质:
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不同阶段性质的革命。
(4)革命方式:
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形式夺取政权。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列宁创办《火星报》
材料 1900年,列宁指出,地方工作仍然是狭隘的手工业方式。
不通过一种报纸把党的正确的代表机关建立起来,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句空话。
……其他欧洲国家的工人除了出版报纸外,还有许多公开活动的形式和组织活动的方式,如竞选、人民会议等,而在俄国,在取得政治自由前,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只有而且必须用秘密出版的革命报纸来代替这一切。
思考
1900年,列宁认为创办《火星报》有何必要性?
答案 没有革命报纸,就不可能有思想统一的、纪律严明的坚强的党,也不可能广泛地组织整个工人运动。
探究点2 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材料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
思考
毛泽东关于十月革命的论述实际上反映了什么道理?
答案 十月革命第一次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对其他国家的社会进步(比如中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巩固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尝试
1.粉碎叛乱和外来干涉
(1)背景:
苏维埃政权诞生之初,内部面临“白卫军”的武装叛乱,外部面临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2)措施
①1918年,正式组建了工农红军,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了军事需要。
(3)结果:
经过三年多的战斗,红军把白卫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了俄国,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实施新经济政策
(1)背景:
多年的战争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实施,加剧了经济的恶化;1921年发生了农民暴动,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发生水兵兵变。
(2)内容: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3)意义:
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表明列宁已放弃了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名师指津]
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列宁创立了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并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
从“直接过渡”到“迂回过渡”的转变,列宁找到了适合苏俄实际情况的新型的过渡道路和理论;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灵活而务实的改革与改良,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建设和管理思想。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材料 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
这一条约不仅使俄国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煤炭开采量的90%,铁矿石的73%,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此外,条约还规定,苏维埃政府必须复员军队,包括刚刚组建的红军部队。
海军应该驶进俄国的港口,在那里停泊到缔结普遍的和约或立即解除武装。
思考
《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是苛刻的,但普遍认为这是一次外交策略的成功,为什么?
答案 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国际间的矛盾,使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探究点2 实施新经济政策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办法上来。
”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思考
(1)材料一中“冲击的办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列宁说它“已经失败了?
”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政策?
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
(1)“冲击办法”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失败”是因为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粮食税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三、俄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
1.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共产主义战士,是苏维埃俄国的缔造者和杰出领导人。
2.列宁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俄国人民,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
3.列宁的人格、思想和他所领导的十月革命深刻地改变了整个20世纪,他是20世纪伟大的人物,也是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伟人。
[归纳总结]
列宁的贡献:
(1)一个政党;缔造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
(2)一个国家:
领导十月革命,创立社会主义俄国;(3)一个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列宁主义;(4)一大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俄国发展道路。
课堂小结
列宁是伟大的思想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实际,创立列宁主义;他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创建了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历史新纪元;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党和苏维埃政权及时调整政策,探索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进一步巩固了苏俄社会主义政权。
列宁的一生,是忘我地为人民、为国家奋斗的一生。
1.列宁17岁时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警官问他: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起来造反?
年轻人,要知道在你面前是一堵墙,你不是在用脑袋往墙上撞吗?
”列宁藐视地回答:
“是的,一堵墙,不过已经腐朽了,一推就倒,我们可以从上面跨越过去。
”文中的“一堵墙”被推倒是在( )
A.列宁被流放西伯利亚期间
B.二月革命中
C.七月流血事件中
D.十月革命中
答案 B
解析 “一堵墙”指的是沙皇专制制度,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2.列宁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做好准备的是( )
A.《四月提纲》B.《火星报》
C.《新莱茵报》D.《国家与革命》
答案 B
解析 A、D两项是列宁为指导十月革命而写的著作;C项是马克思创办的报刊。
3.列宁著名的演说《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该演说发表的背景是( )
A.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放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
B.罗曼诺夫王朝即将被推翻
C.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俄国与同盟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
答案 C
解析 A项是在七月事件后;B项二月革命中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D项1918年为退出一战,俄国与同盟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和约》。
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作为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
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B.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
C.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答案 B
解析 此段材料蕴含的信息表明了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和实质,解题关键是对“改良主义”的理解。
联系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列宁提到的“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说明了新经济政策是部分地恢复了资本主义和发展商品经济。
5.下面是苏俄经济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主要项目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进了苏俄经济发展
B.苏俄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业发展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俄国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D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相悖。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
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是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清除其幻想的口号。
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移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
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革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完成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大会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用什么方式夺权?
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
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答案
(1)方式:
和平夺权。
原因:
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
(2)方式:
暴力夺权。
原因:
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政权完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3)现象:
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4)措施:
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探究与思考]
1.列宁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历:
(1)在喀山大学期间参加学生运动并接受马克思主义。
(2)在萨马拉城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3)在圣彼得堡加入马克思主义小组。
(4)1895年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5)在莱比锡创办《火星报》。
(6)清除孟什维克出党,创建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列宁对十月革命的成功所起的重要领导作用:
(1)提出《四月提纲》;
(2)提出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案,并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中央政治局;(3)在斯莫尔尼宫亲自指挥武装起义。
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4.苏联已经解体而不复存在,但列宁却不容否定,因为其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基础达标]
1.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并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 )
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 ②俄国革命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③占俄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 ④俄国横跨欧亚两洲,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任何革命的爆发都是由矛盾激化引起的,与地理位置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将带④的选项排除。
2.下列关于列宁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②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上诞生 ③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标志着其诞生
④是布尔什维克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依托列举项再现“列宁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因列宁主义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上诞生而排除含②的选项。
3.列宁在二月革命以后回到俄国,并发表了重要演说。
一位支持者在整理他的这一演说内容时共列举了四条,其中错误的是( )
A.要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沙皇统治
B.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
C.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D.提出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A
解析 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据此A项说法错误,当时沙皇统治已被推翻。
4.列宁说:
我们本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这一错误产生的根源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规律
C.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所致
答案 B
解析 这里列宁讲的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问题进行的反思。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客观规律。
5.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
“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 )
A.采取余粮征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必须建立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正确分析基础之上,理解题干的要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从题干来看,列宁的表述反映出苏俄政府要把取消商品经济的政策转变为恢复发展商品经济的政策。
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会很容易作出正确的选择。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1年底,列宁说:
“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
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列宁全集》第二版第2卷第340页
材料二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
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
——《新编苏联史》第110~112页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
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
答案
(1)新经济政策。
内容:
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粮食农民可自由支配;工业上,实行租让制、租赁制,并恢复私人小企业,同时进行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2)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
这种政策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解析 从材料一中的“1921年”“粮食税”等字眼不难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其目的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部分恢复私营企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7.阅读下列材料: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家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过分”“超过了理论上和政治上所需要的限度”(列宁语)。
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立即废止“战时共产主义”实行“新经济政策”,并说:
“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遭到了严重的失败,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请回答: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再到晚年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的思想在不断改变,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
(1)区别:
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则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进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2)列宁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52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4 52 俄国 无产阶级革命 领袖 列宁 北师大 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