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精编版.docx
- 文档编号:2928138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3.36KB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精编版.docx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精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精编版
薛法根《爱如茉莉》教学实录
教师课前板书: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
弥漫诗意
课前交流:
请同学们读老师的名字。
一、引入。
齐读课题。
师:
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
指名读(2名同学),齐读。
师:
这三组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
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
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
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
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学生说)
(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
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还能说吗?
(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
师:
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
(生用上了六个词语,师表扬)
师:
能说两句话吗?
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
生:
富有诗意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
师:
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评价: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
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设计上了无痕迹,开始已经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反思:
学生现场反应不是很好,一是因为对课文不很熟悉,所以读词,说话不流畅;更主要是平时缺少这样的训练,所以不能很好理解教师的意图。
可以看出,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程度。
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建议:
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读一读,说一说,然后再交流,实现真正的顺学而导。
二、读书。
师:
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这样的爱像茉莉,流淌在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
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体(表)现出来的。
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师板书: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师:
自读课文,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声音较小)
师:
非常好,同学们都很投入。
读出声音,轻轻地读。
(教师巡视)
师:
有的同学很好,已经在边上写上了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小声交流)
师:
可以从一句话,一件事中,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眼神中看出来,哪些地方流露出来?
画下来做上记号。
评价:
本部分的设计看似平常,仔细体会,意味深长。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教师板书这两句话本身也是语文的文化意味的体现。
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
教师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知道做什么,知道怎么做。
这样长期训练就可以真正学到语文,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
反思:
很多语文课没有语文味,有的是因为教师自己缺少文化底蕴,所以教师语言干瘪,不能传递文化气息;再就是目的不明确把语文课上成其他类型的课;现实中,很多语文课设计意图也很好,但是往往直奔主题,这个主题是教师执教的目的,也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但是往往因为不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具体化,学生不知应该怎么做。
没有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怎么学习语文,所以最终总是效果不好。
应该从这堂课的设计及执教方式上获得启发。
建议:
如果是在自己班级上课,学习要求一次性提出来,剩下的时间就让学生潜心读书。
三、交流。
师:
先把自己划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
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没有动静)
评价:
教师提出的汇报要求具体明确,渗透了方式和方法。
建议:
可以开始就提出要求,先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然后再说出来,这样学生在开始读的时候就能够调动情感,让第一次朗读更有效。
师:
不管对错,要敢于表达。
(教师鼓励)
(指名说)
生:
第一篇(页)最后一个段落……我感到妈妈对爸爸的爱,平淡无奇却又是真挚的爱,善意的谎言表现了真挚的爱。
师:
还有补充吗?
在妈妈心里,生病与饺子哪一个重要?
生(齐):
病!
师:
在妈妈心里?
生(齐):
饺子。
生:
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我感觉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教师板书:
奔bēn和bèn)
师:
bēn和bèn有什么区别吗?
查过字典吗?
生:
bèn有目的,bēn无目的。
师:
文字是不是有温度的?
从“奔”字就体现了。
嫦娥奔月中的“奔”应该是bèn,是嫦娥向着月亮去。
谁还可以说?
(学生有一会沉默)
评价:
对“奔”字的感受,从语音入手,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
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
生:
“你爸爸在床边睡着了……”手脚麻木了,表达了妈妈特别爱爸爸。
师:
再读一下行吗?
(学生读)
师:
还有什么新的看法吗?
生:
(没听清老师的要求)我还划了“我夜里睡得沉沉的……”,可以看出父母互相为对方着想。
师:
两处联系起来看,爱是双方的。
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
第8自然段“爸爸没有吃饺子,也没有听我……”爸爸的心情多焦急,反映了那份纯洁的爱。
师:
文中很多(这样的地方),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再一次鼓励)
生:
病房中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
师:
幽香钻进鼻子,为什么写“钻”到心中?
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说说是怎样体会的。
生:
“钻”在现实中不行,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心,是父母之间的爱。
师:
“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十分纯洁……人们心情好,感到周围的一切都是好的。
评价:
对“钻”字的处理,让学生说出别样的体会,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
架构具体的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深层次考虑,自己得到答案。
教师的总结,延伸学生的理解,进行完善,同时通过教师的话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者感受不深的。
把教师的理解评价与学生的理解结合起来,就有了更加立体丰富的认识。
师:
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画面,有没有特别的留意?
认真读,读完谈留下什么印象。
读出声音。
(自由读)
(指一名学生朗读,学生把叮嘱读成叮属)
师:
对自己的朗读评价一下。
生:
读得不太好。
师:
怎样才能读得好?
生(齐):
读熟练。
师:
推荐一名同学,你觉得她会比你读得好。
一名学生朗读。
(仍把叮嘱读成叮属,教师纠正。
)
师:
自己评价一下。
生:
不怎么好。
师:
要读好,要读熟,还要投入得读。
自己大声读,一会找同学来读。
(学生齐声朗读)
师:
同学们喜欢合唱,老师希望独唱。
现在有两位同学举手了,还有没有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
师:
第五位(举手的)同学来读。
师:
谢谢!
读得非常投入。
老师来读一下,我读的不是最好的。
你听老师读,体会给你什么感受?
(师范读)
反思:
在教师的设计里,这里可能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在学生身上就出现了这种现场的“尴尬”,而这种尴尬又是真实的存在,是学生学习的真实面目,是不能够回避的。
多数的公开课上大家都不希望出现意外,因为时间是有限的,这样的地方时间太多,往往不能展示其余,有时又是这样的地方影响现场的效果,不能被“听众”所接受,所以就常常成为真正的尴尬。
如果执教教师自己放松一点,正视这种存在,让学生自己去读,去评价,让他们自己内心有所感触,然后发奋去读,哪怕课下去用功,也算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听众”也应该放松一下,不是来看学生平时训练的精彩,不是来看学生平时能力的展示,我们所期待的是执教的真正精彩,是感受语文教师对语文的独特理解,是看教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
这样的时刻即使尴尬,同样有价值,同样值得喝彩。
师:
描述感人的画面与情景,哪个画面,哪个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没有表示)
师:
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
有没有温暖?
是几度呀?
“探”字有温度吗?
(教师板书:
探)
生:
应该是有的,因为阳光充满了温情。
师:
“探”和“照”有什么不同?
生:
“探”用的是拟人的写法。
师:
为什么用“探”?
“照”和“射”都可以呀。
生:
这样写比较轻……
生:
改了别的字就不是拟人了。
(师生笑)
师:
完了吗?
生:
用上“探”说明阳光也不打扰这幅画面。
师:
也像做儿女的一样,不愿意打破这样的画面。
这些景语是有感情的,所以是有温度的。
同学们再读一读。
(学生齐读。
)
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
通过这样的比照能够感受到“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会接近语言的真象。
反思:
在教师的设计中,这里应该是放开学生的时候了,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方式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但是现场的学生没有展示出他们对课文语言的独特理解。
教师没有着急,用了引导的方法,直接提出“探”这个词语。
我想到了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中提出教师应该是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
在这样的时候,教师怎样才能最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是引导学生先看某一段,发现了吗?
没发现,再看某一句,发现了吗?
然后学生说出某个字、某个词。
我想这样的引导不是真正的引导,这样的引导是和学生玩一种猜谜的游戏,最后的谜底是某字某词,而不是对某字某词的看法和理解。
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时间允许就让学生再去读一读,想一想;如果时间不允许,就直接提出来,让学生再去思考、讨论,这样更能体现教师作用。
师:
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感受、体会。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
(学生齐读)
师:
为什么用了两个“爱如……”
生:
强调。
师:
爱就如茉莉?
还有吗?
生:
表示一种感叹,可以深入心灵。
师:
充满温馨。
生:
为了点题!
师:
点题一个就够了,为什么用了两个?
生:
也是为了强调。
师:
为什么不用三个?
生:
多用就啰嗦了。
师:
开始作者认同吗?
为什么后来写出来了?
生:
看到当时的情景明白了。
师:
爱如茉莉是由衷的赞叹、赞美。
齐读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
师:
拿出感情来读行不行?
(学生读)
师:
作者心中这样的爱平平淡淡而又真真切切。
反思:
我觉得这个班的学生还是很有个性的,他们似乎没有理解作者意图,也没有理解教师意图,而恰恰是这种不理解,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真实。
过于理解教师意图的学生往往让公开课的过程变得平淡无味,让学生的发言变得假、大、空。
这些学生不理解而努力去理解,展示了学习的真实,也展示了教师执教的真实,让我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四、拓展。
师:
同学们眼前,在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
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各自)写一句话。
(学生写,教师巡视。
)
(汇报交流)
生:
爱如百合,我看到一个动画片上,一个女孩特别白,比喻成“白百合”。
生:
爱如玫瑰,听别人说玫瑰是爱情的象征。
师:
爱如玫瑰,轰轰烈烈,也不要忘记爱如茉莉。
生:
爱如柠檬糖,有酸也有甜。
爱如卡布西诺,带泡沫的咖啡……
师(笑):
什么东西?
生:
卡布西诺,苦中有甜。
生:
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生:
爱如康乃馨,温馨而祥和。
生:
爱如一把火,给汽油就燃烧,给空气就灿烂。
(全场笑声)
师:
要有热烈的爱,爱也要有理性。
生:
爱如阳光,可以温暖别人和自己。
生:
爱如繁星……
生:
爱如空气,无所不在,无微不至。
(掌声)
生:
爱如星光,虽然月亮遮住了它,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如茉莉 薛法根 茉莉 教学 实录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