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x
- 文档编号:292801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74KB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x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吴立岗(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摘要:
建国以来共颁布8部语文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其中体现的小学作文教学思想既有前后继承关系,也有随时代改革的特色。
文章认为决定小学生习作训练序列的要素有5方面,即生活、兴趣、思维、阅读和语言手段,它们互相联系共同构成小学习作教学的基石。
关键词:
小学;习作教学;要素一、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不同的核心概念,也因此形成不同的习作教学理念建国后共颁布过8部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
其中,1956年大纲和1963年大纲都以传授“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自己的核心概念。
习作教学要求从说到写,从述到作。
习作从三年级开始,一、二年级则练习看图说话和书面回答等,作一些习作的准备。
习作以写记叙文为主,并加强应用文的习作,高年级学写简单的议论文。
这两个大纲比较强调习作要“言之有序”。
“十年动乱”结束后,1978年颁布的大纲既传承中国的传统经验,又迎合世界教学论发展的潮流,以“新双基”(即知识技能和智力能力)为核心概念。
一方面,它继续强调习作要“言之有序”,即一年级要求说完整的话,写完整的句子;二年级要进一步加强词和句的训练,要求说话写话时语句通顺,前后连贯;三年级要求段落分明、条理清楚;四年级要求中心明确;五年级达到全面要求。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提出了习作要“言之有物”的明确要求,即习作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
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就是习作最初步的训练。
1978年以后对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习作教学实验有:
山东李昌斌、马兆铭等主持的习作分步训练;上海吴立岗、贾志敏等主持的习作素描训练;东北农垦总局的习作分格训练;北京刘曹华等主持的习作先放后收训练;广东丁有宽主持的读写结合训练等等。
虽然1978年以后的习作教学改革取得很大成绩,但从全国范围看,仍有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例如,习作命题脱离学生生活,学生文思枯竭;习作指导千篇一律,学生的文章千人一面,思维和个性发展被遏制;习作目标过高,学生读文色变,兴趣全无,遇到考试就生搬硬套,胡编乱造。
二、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的新要求2001年7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这标志着建国后第8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语文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
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像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以培养学少的习作兴趣,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笔者认为,这些要求体现为:
在习作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题作文;在习作材料来源上,除了要求写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像作文敖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在写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沦、抒情等表现方法;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习作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己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根据上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分学段要求为:
低年级学生要乐于习作;中年级学生要不拘形式地习作;高年级学生要富有个性地习作。
那么,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上是否也强调“言之有物”和“言之有序”呢?
也强调。
例如在“课程总目标”中,就明确要求学生习作“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但是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言之有情”和“发展个性”。
可以说,“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渗透在这个标准的字里行间。
从2001年至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国小学语文界正从两个方面探索习作教学的新路子。
第一是教材改革。
现在我国多数小学语文教材都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来自由表达,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为单元,将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努力地使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第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自由作文、开放作文、生活作文和想像作文的规律。
其中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陈进雄、李冰霖主持的“学生自由习作指导研究”和广东省深圳市西乡小学张云鹰校长主持的“开放式习作教学研究”,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第8次语文课程改革中,小学习作教学改革的思想十分活跃,方法层出不穷。
由于提倡自由习作,关注习作兴趣培养和强调习作与生活的联系,现在小学生的习作,思想较以前活跃,情感流露较以前真实,表达的方式也较以前多样。
但是仍然存在着内容表达不充分,习作不符合文体规范和错字病句较多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指导较以前减弱,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较以前减弱,观察和思维的训练也较以前减弱。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必须进行较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探索性试验。
例如要研究:
(1)习作训练应不应该有自己的科学序列?
(2)如果应该有,那么如何根据丰富生活、激发动机、发展思维,结合阅读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等重要因素之间相互关系来确定这个序列?
(3)在习作训练中自由习作和教师按照一定计划实施的教学性习作(或称“规范性习作”)有何关系?
两者之中应以谁为主?
(4)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如何结合才能保证习作训练能按自身的规律进行?
三、对习作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如所周知,语文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发展小学生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保证。
但是小学生语宵交际功能的发展是有年龄特点的,它取决于小学生每个学段生活(即主导活动)的特点。
只有根据语盲交际功能发展的年龄特点来确定习作教学的内容,学生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其次,语言是交际和概括的统一,而思维则是概括的手段。
只有掌握各个学段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才能确定各个学段最科学的习作训练形式。
再次,在习作过程中还应该让小学生掌握表情达意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包括审题、取材、选材、立意、布局,包括用词、造句、构段、谋篇,也包括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多种方式。
因此习作教学既要从阅读教学中获取营养,做到以读带写,也要选好习作例文,做到以写促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决定小学生习作训练序列的要素有5个:
生活、兴趣、思维、阅读、语言手段。
它们的关系是: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兴趣是习作的动力,思维是习作的关键,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表达是习作的重点。
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等人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人际交际活动和劳动。
这个学段应主要发展学生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的语言功能和初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
因此不能仅让学生看图说话和写话,而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表达他们的兴趣、愿望和想像,表达他们所认识的世界的略图。
小学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个学段应主要发展学生比较系统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
因此,应让学生观察和记叙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的各个局部,加强习作与各科教学的联系,以充实学生生活领域、自然领域和科学领域的知识和词汇。
小学高年级学生除了系统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和校外活动,他们的交际越出了学校和家庭的范围,人际联系逐渐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
这个学段应主要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
因此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实际,确定一些带综合性的主题活动或单项的人际交往活动,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写包括纪实性文体和应用性文体在内的实用作文(也可称实际文)。
近年来深圳市福田区的钟传柿老师为了开拓小学生习作材料的来源,将习作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学科作文”的试验。
学科作文,是以学科知识、学习情境、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课程标准中各学段习作的训练点教会学生自由表达在各学科学习中的见闻和心得。
例如联系教学学习,可以写“丌”介绍。
如用第一人称写:
“我”是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我”的成长经历;“我”的特点;“我”的尾巴有多长。
写后既可以了解“丌”的历史,掌握“丌”的含义,又知道谁发现了“丌”,不是很有趣吗?
上完科学课,可以写观察小动物的日记,或者写简短的实验报告。
上完美术课,可以写“景物素描”。
上完音乐课,可以仿照德国诗人通过想像将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冠名为《月光曲》,写听音乐作文。
上完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可结合“生活消费有诀窍”专题,写一写《我家的收支本》、《今天我当家》、《我是聪明的消费者》,等等。
大家都承认“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可是目前多数教师并不让学生表达他们生活中占时间最多的学科学习生活,只是让他们进行看似有趣,其实题材并不丰富的训练,如写“记一件有趣的事”、“说说我是谁”、“记一次难忘的活动”等。
其结果是学生习作题材狭窄,思路闭塞,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
现在同学科学习整合,差不多每一堂学习新知识的课都可以提出一些饶有趣味的题材供学生讨论,习作的源泉是无限丰富的。
这不仅使习作教学摆脱“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又可以使语言训练和学科学习相互促进。
还有一个试验值得一提,这就是上海市金山区钱圩中心小学校长李秀林根据地域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构建的“儿童生活作文教学体系”。
其经线是生活主题,包括“个人生活”、“校园生活”、“野外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课堂生活”、“班级生活”等,其纬线是1—5年级逐渐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如“野外生活”主题,一年级写“春天到了”,二年级写“我们摘桔子去”,三年级写“大海畅想曲”,四年级写“农家乐”,五年级写“秋天的田野”。
该试验已进行多年,参与的学生兴味盎然,有话可说,习作质量迅速提高,而且其教学方法操作性强,易于推广。
2.思维是习作的关键小学生写作文,能力有许多种,但主要是两种:
产生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表达文章内容的能力。
而前者是关键,它的心理机制是将特点鲜明的表象与准确生动的语言结合起来,以及正确地运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小学低年级是想像活动的敏感期,应通过创造性的想像习作(童话体习作)培养学生再现表象的技能,包括在头脑中有目的地产生丰富的表象,确定表象之间的联系和积极地变换表象的结构,以发展学生想像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小学中年级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应通过观察习作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包括帮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从五光十色的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并让他们通过想像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以发展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概念思维活动开始进入第三期,应通过实用性习作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求异思维的技能,使学生的思维初步具有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外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组织习作教学的实验很多。
例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公开推荐他为自己领导的帕夫雷什学校1~10年级所设计的233道作文题。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观察作文题(共116篇,占50%),读书笔记列第二位(共98篇,占42%)。
以观察作为基础,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三种思维形式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作文命题思想的精髓所在。
笔者在1993年撰写了《小学作文教学论》一书,其中教学实验的序列为:
二年级童话体作文教学(共18单元),三年级片断素描作文教学(共7单元),四年级叙事素描作文教学(共6单元),五年级实用作文教学(共20单元)。
该书曾荣获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并一版再版,发行量很大,至今仍成为国内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必读参考书。
2009年9月,上海市崇明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张秀丽借鉴了笔者的作文教学思想,主编出版了《小学专题性作文训练》,共四册。
其中《放飞心灵》为二年级用书,引导学生创编美丽的童话故事;《闪亮眼睛》为三年级用书,通过片断素描和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习作 教学改革 昨天 今天 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