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圈进料检验规范.docx
- 文档编号:29279122
- 上传时间:2023-07-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521.07KB
O型圈进料检验规范.docx
《O型圈进料检验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O型圈进料检验规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O型圈进料检验规范
1目的
为了更好的控制由供货商提供的O型圈的质量,保证O型圈符合图纸技术要求,保证O型圈质量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2围
本规适用于公司所有O型圈来料检验时使用。
3名词定义
3.1缺陷分类CR、MA、MI;
CR:
Critical—对人生安全造成伤害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或与法律法规有冲突的缺陷;
MA:
Major—产品的功能不良不能达到使用效果或严重影响外观验收标准及其他可能引起投诉的缺陷;
MI:
Minor—生产中造成的轻微不良,但不影响使用功能;
3.2开模缩裂backrind
靠近飞边处的橡胶线性收缩后低于模压表面的一种纵向缺陷。
这种缺陷的断面呈“U”型或者“W”型,同时飞边常被撕碎、撕裂。
见图1.
3.3组合飞边combinedflash
偏移、飞边和分模线凸起的组合。
3.4径insidediameter
O形圈径,以d1表示。
3.5截面直径cross-sectiondiameter
O形圈截面直径,以d2出表示。
3.6过度修边excessivetrimming
修边过程中,在O型圈的径/外径处产生的扁平表面和粗糙表面,常见的是粗糙表面。
见图2a和图2b。
3.7流痕flowmark
线状凹陷,一般呈卷曲状,在不弯曲状态下深度非常浅,表面有纹理,边缘圆滑,是由于材料流动和融合不好造成的。
见图4。
3.8杂质foreignmaterial
嵌入O形圈表面中的任何外来物质,例如:
污染物、尘土等。
3.9凹痕indentation
表面凹陷,通常呈不规则形状,是由于表面杂质被清除或是模腔表面产生了硬的沉积物造成的。
见图5
3.10错配mismatch
O形圈的上半部分截面半径与下半部分截面半径不同,是由于上模和下模的尺寸不同造成的。
3.11缺肢non-fill
形状不规则、间隔随意的表面凹陷,其纹理比正常O形圈的表面粗糙,是由于模腔中股料充填不满和/或带入空气造成的。
见图6.
3.12错位off-register
O形圈横截面的二个半圆未对准,是由于上、下模发生横向位移造成的。
3.13偏移offset
O形圈横截面的二个半圆的错位和/或错配。
见图7。
3.14分模线凹陷parting-lineindentation
位于径和/或外径分模在线的较浅的碟状凹口,有时也呈三角形的凹口,是由于模具分模线边缘变形造成的。
3.15分模线凸起parting-lineprojection
在径和/或外径处的分模在线,橡胶材料形成的连续隆起,是由于模腔边缘磨损或过于圆滑造成的。
4权责
4.1品保部负责依据检验规进行检验及规的拟定、修改和维护;
5作业程序
5.1等级
N级(一般用途)
N级规定了一般用途的O形圈检验判定依据。
见表1。
S级(特殊用途)
S级规定了用于外观质量水平较高和/或表面缺陷尺寸公差精度要求较高的O形圈检验判定依据。
这一等级包括航空航天业、重要工业或汽车业的应用。
见表2
CS级(关键用途)
CS级规定了用于外观质量水平非常高和/或表面缺陷尺寸公差精度要求非常高的O形圈检验判定依据。
这一等级包括航空航天业或医药业的一些关键场合的应用。
在这些场合下,为了达到最满意的使用效果,O形圈的表面应力求无缺陷。
见表3。
5.1.1等级的选择
如果用户在采购时没有规定等级,一般情况下,外观质量要求选择S级。
5.2表面检测。
当自然状态下的O形圈在适当灯光下用2倍的放大镜观察时,O形圈表面不应有大于表1、表2和表3中极限值的裂纹、破裂、气泡或其他缺陷。
5.2.1在5.2中给出的条件下观察,O形圈表面不应嵌入外来杂质。
5.2.2对表1、表2和表3中规定的极限值以的流痕、缺料和凹痕规定如下:
a)对于N级和S级,在圆周上任何25mm的长度上述缺陷不允许多于3处;对于CS级,在圆周上的任何25mm长度上述缺陷不允许多于1处。
b)上述缺陷不允许相互连接。
c)对于N级和S级,当缺陷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其最大允许极限尺寸时,上述缺陷不允许多于
3处;对于CS级,当缺陷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其最大允许极限尺寸,且每25mm圆周长度上仅有1处缺陷时,上述缺陷不允许多于2处。
5.2.3在径向上不应有固有的定向流痕。
5.2.4任何过度修边的表面应与正常表面光滑过渡。
5.2.5可以用适当规格的线规通过比较来测量缺陷的大小。
a对于CS级O形圈是不允许的;对于N级和S级O形圈,允许缺陷尺寸在极限值围。
图1开模缩裂
a)允许的过度修边示例不允许的过度修边示例
图2
图3飞边
a飞边对于CS级别的O型圈是不允许的。
图4流痕
a不允许径向上的定向流痕。
b允许缺陷尺寸在极限值围。
图5模具是沉积物凹痕
a允许缺陷尺寸在极限值围。
图6缺料、杂质和凹痕。
a允许缺陷尺寸在极限值围。
图7错位、错配
5.3O形圈几何尺寸的检测方法和测量仪。
5.3.1O形圈径的测量。
用锥棒测量小规格O形圈径,量程为φ50mm以下,测量误差不大于±0.02mm同一种径规格的O形圈可以使用同一根锥棒,而不必考虑圈的截面直径。
图8所示是一套1:
100锥度钢棒(淬火)。
在锥棒上每距10mm有一根直径刻度线,每一直径刻线精度是0.1mm,可估测到0.01mm。
测量时,将O形圈沿锥棒下滑,在停滞处读出直径刻度值。
为了使O形圈沿锥棒平稳下滑,停止时与锥棒同轴,设计了导向套;为使O形圈停止时与锥棒不留空隙而设有压码。
压码的尺寸应和合适,径较锥棒粗端大0.1mm,壁厚6mm,高度随橡胶圈硬度变化。
在低、中、高硬度围压码高度分别3、6、15mm。
对于φ40mm以上的锥棒,压码高度应分别为1.5、3和6mm。
当压码的重量成倍地增减时,测量误差也仅相差0.01~0.02mm,故压码的重量选择不甚严格。
采用SM柔性尺,可适用于φ55~380mm橡胶O形圈径尺寸的测量。
它由半透明的胶片(高分子材料)制成。
读数原理与游标卡尺基本相同,整数部分由主尺读取,小数部分由副尺读取(参见图9)。
图8测量锥棒示意图
图9SM柔性尺
SM柔性尺的技术指标为:
测量围:
1﹟尺φ55~100mm;2﹟尺φ100~200mm;3﹟尺φ200~380mm
示值精度:
1﹟尺0.05mm;2﹟尺0.05mm;3﹟尺0.10mm
测量环境要求:
温度应保持23±5℃和相对湿度不大于90%;否则要用钢环(核正环)测出修正系数δ,对测量值进行修正:
式中d0—钢环直径(mm)
d0—测量读数(mm)
d0—测量实际值(mm)
柔性尺使用方法简单、易掌握,并能直接读数。
将柔性尺从尾部盘卷成与被测物接近是圆,用带有橡胶指套的两手指将柔性尺开(或收紧),使之与被测密封圈圆周接触,读取柔性尺上主尺与副尺两重合线所示的数值,即为被测密封圈的径。
在测量时,应注意将被测O形圈放置在光滑平整的玻璃或塑料板上,测量中不要用力开(或收紧)柔性尺,以避免密封圈变形引起的误差。
掌握柔性尺的用力程度与用卡尺测量径相似。
5.3.2O形圈截面直径的测量。
O形圈截面的测量,简单使用的方法是将百分表改装成测量仪,其结构如图10所示。
用一个手携式的带圆柱跕的百分表架夹持百分表,并装上一个拔叉时测量杆可以方便的提升,把测量头换成平底圆柱以保证测得截面线径(而不是弦)。
为把测量力减至最小,将百分表捏的侧力弹簧拆除,由于弹簧已经拆出,测量力仅是测量杆的自重,因此,测量时应保持百分表测量头的垂直性。
图10百分表测量仪结构示意图
用百分表测量,测量力也将引起橡胶的压缩变形,变形的程度依赖于橡胶的硬度和接触状态,这对于测量径向线径和轴向线径是不同的。
因此,为了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必须对不同硬度围和对测量径向或轴向线径求取修正值,见下表。
5.3.3投影仪或工具显微镜。
使用大型投影仪或工具显微镜等非接触测量方法,是测量O形圈截面直径和小规格O形圈、外径的有效手段。
然而这些方法,对大规格O形圈仍受量程的限制。
在使用这种仪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O形圈的自由状态与正圆形有一定的差异,很难以测量少数几条(习惯上三条)均布直径的平均值求得实际直径的树脂。
对于大规格的O形圈更是如此,测量将出现较大的误差。
虽然投影仪和工具显微镜的精度较高,而且锥棒也是用投影仪或工具显微镜测量O形圈、外径的精度是不高的,而用锥棒测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5.4检验方法:
对同一批来料数量≤6时,采取进料全检;同一批进料>6时,采取抽样检验。
5.4.1抽样检验方案依《GB2828-2003》第1部份第13节第13.4小节(一般Ⅱ级,单次随机抽样)
5.5O型橡胶圈的试样。
5.5.1试样要求。
5.5.1.1试样制备按照GB/T2941-2006的规定进行。
5.5.1.2试样的外观质量应符合GB/T3452.2一2007中N级的规定。
5.5.2试样条件。
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温度及时间应按照GB/T2941-2006规定执行。
5.5.3试样尺寸的测量。
试样尺寸的测量应按CB/T2941-2006第7章的规定进行,截面直径采用方法A测量,径采用方法D测量。
5.5.4O型橡胶圈的腐蚀试验。
5.5.4.1试验装置
5.5.4.1.1试验装置由任何一种耐腐蚀可密封并且工作尺寸适当的容器组成。
注:
一般采用实验室用干燥器。
5.5.4.1.2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夹具压板应由45号钢制成,表面镀镍(厚0.0002mm-0.004mm),粗糙度Ra为0.16μm-0.25μm。
尺寸应以合适夹住试样,推荐的试验夹具及尺寸见图11。
图11耐腐蚀试验夹具及尺寸
5.5.4.1.3用一种耐腐蚀的搁板在容器中支撑夹具,使在溶液上方接近但不接触溶液。
5.5.4.2试样
试样应自从O形圈上裁取的38mm的片断组成,如果O形圈周长小于38mm,可采用完整的O形圈为试样,试样数量2个。
5.5.4.3试验步骤
5.5.4.3.1用无水乙醉或别的合适溶剂消洗试验板,并进行干燥。
5.5.4.3.2按5.5.3的规定测量试样的轴向截面直径。
5.5.4.3.3取下干燥器盖,将试样和试验压板放入容器中不加盖停放1h。
5.5.4.3.3将试样装入试验夹具中,施加压力使试样的轴向横截面直径产生15%的变形,并保持这一变形。
5.5.4.3.4把组装好的夹具放在一块平板玻璃上,然后将玻璃板放入试验容器中的搁板上,盖好容器的盖子保持密封。
5.5.4.3.5将容器在(23士2)℃的温度下保持96h。
注:
也可以用别的试验温度,但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
5.5.4.3.6取出试样,用滤纸吸干试验板上的水渍,用肉眼观察试样在试验板上留下的痕迹。
5.5.4.3.7试验结果用无腐蚀、中等腐蚀(可见的浅色印痕)和严重腐蚀(深色斑纹或锈蚀斑纹)评定腐蚀等级,见图12
图12耐腐蚀结果的评定
5.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容:
5.6.1试验样品的名称或代号;
5.6.2试验依据的标准名称或标准号;
5.6.3试验室温度;
5.6.4试验条件;
5.6.5试样规格;
5.6.6试验结果;
5.6.7试验者、审核者;
5.6.8试验日期。
6支持文件
6.1《不合格品管制程序》QP-023。
6.2《产品标识与追溯管制程序》QP-024
6.3GBT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
外观质量检验规》
6.4GB2828—2003《抽样检验标准》
6.5GB/T2941-2006《橡胶物理试验方法试样制备和调节通用程序》
7输出记录
无
8附件
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进料 检验 规范